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国家环境保护野外观测研究站建设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海江 齐杨 +3 位作者 孙聪 何立环 彭福利 张建辉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147,共7页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出将国家环境保护野外观测研究站作为"十二五"环境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内容之一;在《"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中也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网)作为科...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出将国家环境保护野外观测研究站作为"十二五"环境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内容之一;在《"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中也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网)作为科技创新基础条件的建设内容。在分析环保部门生态环境观测研究台站建设现状基础上,对国家环境保护野外观测研究台站的建设目标与定位、空间布局、运行机制、监测与评价技术体系构建、监测指标体系框架等进行分析探讨。在目标与定位上,国家环境保护野外观测研究台站既要与目前国内主要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如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和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形成补充,同时也要突出环保部门特色;在空间布局上既要关注水、空气、土壤污染的重点监控区,也要关注生态脆弱区、重要(点)生态功能区等生态敏感区;在技术体系上,要研究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观测技术体系,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研究,为生态环境精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野外观测研究台站 空间布局 生态环境监测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生态环境观测研究台站网络发展概况 被引量:25
2
作者 刘海江 孙聪 +3 位作者 齐杨 何立环 彭福利 于洋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5-131,共7页
生态环境观测研究台站是开展生态环境研究的重要手段。《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将国家环境保护野外观测研究站作为"十二五"能力建设重点内容。分析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如区域尺度的全... 生态环境观测研究台站是开展生态环境研究的重要手段。《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将国家环境保护野外观测研究站作为"十二五"能力建设重点内容。分析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如区域尺度的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全球陆地观测系统(GTOS)、国际长期生态研究网络(ILTER)、全球通量观测网络(FLUXNET)和国际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GEO·BON),以及国家尺度的美国长期生态研究网络(US-LTER)、英国环境变化监测网络(ECN)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发展历程、观测研究进展;总结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站的发展趋势,即重视台站的联网观测研究,注重观测标准化和规范化及数据共享,重视观测手段智能化与自动化,注重综合观测与模型模拟相结合;提出国家环境保护生态监测台站网络是现有国家环境监测网络的拓展和完善,也是今后开展区域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与评估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观测研究网络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国家环境保护野外观测研究台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两个野外台站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
3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0,共1页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国家研究实验基地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今年科技部重点在生态环境领域建设和完善国家野外站体系。
关键词 国家科技部 地理研究 中国科学院 野外 生态 观测 外科学 台站 新疆 平台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部长江江源区水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江源分站唐古拉山研究区正式挂牌
4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F0002-F0002,共1页
2020年8月15日,长江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简称西北研究院)合作共建的水利部长江江源区水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江源分站唐古拉山研究区正式挂牌,西北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世昌研究员发来贺... 2020年8月15日,长江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简称西北研究院)合作共建的水利部长江江源区水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江源分站唐古拉山研究区正式挂牌,西北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世昌研究员发来贺电。唐古拉山研究区是水利部首批认定的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江江源区水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重要野外观测研究场。该研究区的设立旨在以长江源区典型寒区流域为观测研究对象,开展冰川、积雪、冻土、水文、生态等方面全要素多尺度观测工作,在长期、可靠地获取观测数据的基础上,研究长江源区水循环机理及生态环境变化,为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合作共建 生态环境资源 长江科学院 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科学院 水生态系统 野外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源”获广西首批野外观测站
5
《广西林业》 2022年第5期37-37,共1页
2021年12月30日,自治区科技厅公布了首批广西野外站认定名单(桂科基字〔2021〕82号),共涉及全区5家野外站。其中,以广西林科院为建设单位,广西桂林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 2021年12月30日,自治区科技厅公布了首批广西野外站认定名单(桂科基字〔2021〕82号),共涉及全区5家野外站。其中,以广西林科院为建设单位,广西桂林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为共建单位的“桂林兴安漓江源森林生态系统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成功入选,为林科院又增添了一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平台 中国科学院 共建单位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 漓江 森林生态系统 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