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治理转型、基层超载与基层干部“行为悖论”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向阳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122,M0008,共11页
近年来,一些地方部分基层干部日趋忙碌且避责行为日益常见,消极主义倾向明显,这已是不争的治理事实。既有研究的个体视角和抽象的结构视角,难以对十八大以来广大基层干部“行为积极而心态消极”这一行为悖论做出充分解释。引入“国家治... 近年来,一些地方部分基层干部日趋忙碌且避责行为日益常见,消极主义倾向明显,这已是不争的治理事实。既有研究的个体视角和抽象的结构视角,难以对十八大以来广大基层干部“行为积极而心态消极”这一行为悖论做出充分解释。引入“国家治理转型”视角,基于各地基层治理实践考察,研究发现:当前阶段,国家治理转型明显,集中体现在治理目标全面提高、治理事务密集下沉和治理过程高度规范上,与位于科层体制末梢、权责倒挂明显和干部分化严重的基层治理体系张力较大,基层超载问题突出。为了推动各项工作落实,“问责推动”日益成为常态化工作推动手段和机制。适度的工作推动,可较好调动广大基层干部积极性;滥用问责却极大挫伤基层干部主体性,影响工作落实,反而助长了基层干部消极行为再生产。基于此,亟待建立健全权责相当的基层治理事务清单制度、面向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的合理性识别机制以及面向基层干部的精准问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转型 基层超载 基层干部 消极行为 问责推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转型中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困境及超越 被引量:10
2
作者 闰彩霞 刘涛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7-170,共4页
推进国家治理转型逐渐成为当前政治与社会体制改革的关键抉择,是建构现代国家、化解社会冲突的重要改革举措。国家治理强调多元参与、协同共治,需要理性与制度化政治参与相结合,然而,由于民主、法治等现代性因素成长较晚,加之各种体制... 推进国家治理转型逐渐成为当前政治与社会体制改革的关键抉择,是建构现代国家、化解社会冲突的重要改革举措。国家治理强调多元参与、协同共治,需要理性与制度化政治参与相结合,然而,由于民主、法治等现代性因素成长较晚,加之各种体制性因素的阻碍,我国政治参与处于非理性、非制度化向理性、制度化转变与完善的阶段,这成为推进国家治理改革必须跨越的屏障。作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解决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积累的诸多问题,必然推进制度化政治参与建设与发展,进而实现国家治理转型与现代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转型 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制度化政治参与 国家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转型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涛 闰彩霞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13,共6页
在社会急剧转型以及经济步入新常态形势下,社会矛盾复杂多变,利益结构日益分化,迫切要求推进治理改革。由国家管理向国家治理转型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命题,必须准确把握这一命题的思想内涵。推进国家治理转型要扎根于中... 在社会急剧转型以及经济步入新常态形势下,社会矛盾复杂多变,利益结构日益分化,迫切要求推进治理改革。由国家管理向国家治理转型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命题,必须准确把握这一命题的思想内涵。推进国家治理转型要扎根于中国实际,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国家治理道路,从而提升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转型 国家治理现代化 治道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单制与国家治理转型:一个整体性分析框架 被引量:20
4
作者 付建军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3-80,共8页
清单制已经实现了从政府治理到市场治理与社会治理的创新扩散,而现有的清单制研究主要集中于权责清单和外商准入负面清单,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统合和解释各类清单的整体性框架。清单制与国家治理转型中的理性元素与分权元素具有耦合性,... 清单制已经实现了从政府治理到市场治理与社会治理的创新扩散,而现有的清单制研究主要集中于权责清单和外商准入负面清单,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统合和解释各类清单的整体性框架。清单制与国家治理转型中的理性元素与分权元素具有耦合性,具体表现为清单制可以在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实现理性化的制度安排,进而实现国家治理有效性与合法性的平衡与再塑造。这使得国家治理转型可以成为分析各类清单的整体性框架。在此基础上,可以从政策扩散、政府行为、制度设计和国家治理工具等维度拓展清单制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单制 国家治理转型 整体性分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国家治理转型的“三维”匹配 被引量:8
5
作者 胡志平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8-123,共6页
政治经济社会的现实挑战是推动中国国家治理转型的动力。政治共享发展、经济新常态与社会公平建设对发展型、政府主导型、效率偏向型国家治理模式带来了挑战。公共服务均等化能构筑制度认同实现共享发展;也能有效推动投资驱动向消费驱... 政治经济社会的现实挑战是推动中国国家治理转型的动力。政治共享发展、经济新常态与社会公平建设对发展型、政府主导型、效率偏向型国家治理模式带来了挑战。公共服务均等化能构筑制度认同实现共享发展;也能有效推动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创新驱动转变,引领经济新常态;还能有效推动社会公平建设。从而能有效应对国家治理模式转型挑战,成为匹配国家治理转型的重要路径。匹配中国国家治理转型的路径在于构建一个以法治化保障、包容性增长和民生型社会政策体系支撑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均等化 共享发展 经济新常态 社会公平 国家治理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国家治理转型的五个向度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智峰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50,共7页
国家治理模式是与一个国家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的,也就是说,具体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决定着治理模式的选择。而作为治理对象的经济社会以及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和要求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家的治理模式也必须随之而改... 国家治理模式是与一个国家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的,也就是说,具体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决定着治理模式的选择。而作为治理对象的经济社会以及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和要求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家的治理模式也必须随之而改变。国家治理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包含着多方面多层次的丰富的内容,从治理的权力到治理的方法和治理的目标都在转变的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转型 治理 治理范围 治理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发展型国家治理到平衡型国家治理:韩国国家治理转型的道路选择 被引量:4
7
作者 付建军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8-87,共10页
与以工业化为核心的"汉江奇迹"不同,新"汉江奇迹"在政治、社会和新兴产业领域均有所建树。新"汉江奇迹"对"汉江奇迹"的超越和扩展表明韩国的国家治理模式发生了变化,主要从原有的发展型国家治... 与以工业化为核心的"汉江奇迹"不同,新"汉江奇迹"在政治、社会和新兴产业领域均有所建树。新"汉江奇迹"对"汉江奇迹"的超越和扩展表明韩国的国家治理模式发生了变化,主要从原有的发展型国家治理走向平衡型国家治理。韩国国家治理转型具体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秩序系统从人治走向法治,二是社会赋权从"安全阀"走向福利国家,三是经济赋权从"受管制的市场"到自由化的市场,四是政治赋权建设从压制走向开放,五是创新系统从政府主导转向市场支配。中韩两国是近邻且同属儒家文化圈,韩国推进国家治理转型的经验对我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汉江奇迹” 国家治理转型 发展型国家治理 平衡型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变迁中的乡村“混混”研究——基于国家治理转型的视角 被引量:6
8
作者 黄海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42-45,共4页
乡村"混混"是乡村社会变迁中文化与结构的矛盾性产物。对于乡村"混混"的界定与相关研究表明,这一乡土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已经日益呈现出常态生存的特征。而乡村"混混"的发展壮大则是1980年代国家治理转型... 乡村"混混"是乡村社会变迁中文化与结构的矛盾性产物。对于乡村"混混"的界定与相关研究表明,这一乡土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已经日益呈现出常态生存的特征。而乡村"混混"的发展壮大则是1980年代国家治理转型以后,基础性权力与强制性权力同步弱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混混” 常态生存 国家治理转型 基础性权力 强制性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家治理转型的后增值税改革研究
9
作者 胡建美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39,69,共10页
2016年4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过渡方案的通知》规定,过渡期间增值税按中央和地方"五五分成"。本文将"营改增"后,中央和地方税种分成比例调整的改革界定为后增值税... 2016年4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过渡方案的通知》规定,过渡期间增值税按中央和地方"五五分成"。本文将"营改增"后,中央和地方税种分成比例调整的改革界定为后增值税改革,并认为2-3年过渡期后,增值税必须重新分成,且坚持以下三原则:一是要保证央地原有财力稳定,以减少改革阻力为前提;二是要坚持"94分税制"核心,确保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不发生巨大波动为原则,构建直接税和间接税并重的双主体税制结构模式;三是重构以直接税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主体税种,从而充分调动地方政府促进国家治理转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建议以调整所得税分成比例为中心,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4:6的比例分成;流转税中央政府占主导为原则,新增值税中央和地方政府按6:4的比例分成;并将车辆购置税下放到地方政府,弥补地方政府财政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转型 后增值税改革 自产国家 税收国家 预算国家 “94分税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转型与基层减负悖论——基于近年来基层治理实践的考察 被引量:32
10
作者 王向阳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3-94,共12页
秉持“国家治理转型”视角,基于“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的二重分析,研究发现:当前各地基层干部反映强烈的基层负担,并非基于工作内容增加而产生的实质性工作内容,而是源于工作形式完备要求所造成的文牍负担等部分不合理性工作内容... 秉持“国家治理转型”视角,基于“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的二重分析,研究发现:当前各地基层干部反映强烈的基层负担,并非基于工作内容增加而产生的实质性工作内容,而是源于工作形式完备要求所造成的文牍负担等部分不合理性工作内容。国家治理转型的当前阶段,目标设定权上移,多中心工作并行,常规工作正规化,形塑了基层治理事务结构转型;监督权下行的结构性失范,导致了大量不合理性基层工作内容。匹配实质性工作内容密集下沉而出现的这类不合理性工作内容,具有结构性和依附性特征,决定了短时间内基层减负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国家治理转型的有效推进,尚需探索出一条治理目标、治理资源和群众获得感高度统一的正确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国家治理转型 基层减负 多中心工作 监督下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事立法与私权话语——以国家治理转型为阐释背景 被引量:3
11
作者 池通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8-163,共6页
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中国民事立法,其进程深嵌于国家治理变迁逻辑之中,这一过程同时也是对中国私权话语的价值确认和制度建构的过程,对此予以认知和阐释是探寻中国民法典时代何以开启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体制转轨与民法的... 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中国民事立法,其进程深嵌于国家治理变迁逻辑之中,这一过程同时也是对中国私权话语的价值确认和制度建构的过程,对此予以认知和阐释是探寻中国民法典时代何以开启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体制转轨与民法的重构为重新发现私权话语铺垫了基础;改革中市场逻辑的确立与民事立法的制度回应助推了私权话语的勃兴;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转型,以民法典编纂为驱动的新一轮制度创新拓宽了私权话语的未来空间。中国私权话语及其制度的不断强化和完善,成为推动国家治理迈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国家治理转型 民事立法 私权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法治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转型路径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涛 范明英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2-24,共3页
推进国家治理改革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现代国家治理是与纷繁复杂的公共事务相结合的,这种复杂性又与多元化的现代社会结构相吻合。推进国家管理向国家治理转型,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领域... 推进国家治理改革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现代国家治理是与纷繁复杂的公共事务相结合的,这种复杂性又与多元化的现代社会结构相吻合。推进国家管理向国家治理转型,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领域的重要议题。尤其在社会急剧转型以及经济步入新常态形势下,社会矛盾复杂多变,利益结构日益分化,迫切要求推进治理改革,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把“依法治国”作为会议主题,开启了法治建设新篇章。笔者认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然要求法治化建设同步发展,尤其是善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治国理政,不断增强现代国家法治性治理能力,从而化解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产生的各种矛盾与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转型 现代化目标 法治化建设 转型路径 社会结构 社会矛盾 现代化建设 时代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政治: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鑫华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20,共5页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治理制度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考量我国历史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人民群众"核心利益"为社会基础、以中国共产党的"...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治理制度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考量我国历史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人民群众"核心利益"为社会基础、以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为组织方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精神纽带的"核心政治"制度模式。以"核心政治"为主要特征的国家制度体系能够给中国度过转型危机提供巨大的政治优势和可用的政治资源。作为我国国家治理领域的制度性选择,它必然遵循当代政治实践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不断完善,以增进公共利益凝炼核心价值、以提升核心能力推进科学执政、以创新政治制度改善政治生态,构成了当代中国核心政治实践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政治 国家治理转型 制度逻辑 路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立法体制创新 被引量:2
14
作者 方明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22,共4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与国家治理息息相关,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必然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法治化。立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与国家治理息息相关,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必然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法治化。立法是国家治理体系中权力配置和利益分配的基本方式,立法体制创新是国家治理转型的关键环节。随着国家法治化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转型 体制创新 现代化 立法 国家法治化 社会主义制度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成长与国家治理——以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分析对象 被引量:25
15
作者 唐皇凤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31-136,141,共7页
从总体性治理到综合治理是建国后中国国家治理方式演进的基本脉络,也是转型中国国家——社会关系变革的主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透视转型中国社会成长与国家治理互动关系的最佳窗口。从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经验来看... 从总体性治理到综合治理是建国后中国国家治理方式演进的基本脉络,也是转型中国国家——社会关系变革的主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透视转型中国社会成长与国家治理互动关系的最佳窗口。从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经验来看,国家治理方式的变革是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展开的,社会成长是国家治理方式演进的内在动力。同时,国家治理方式的演变也为社会成长创造了更有效的政治空间。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核心战略就是如何在社会成长与国家治理之间构建良性的互动关系,通过有效的国家治理促进社会的成长与成熟,进而构建与成熟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弥散型国家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成长 总体性治理 综合治理 国家治理模式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区认同消解之逻辑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理财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3-7,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区认同总体趋向消解。它跟生产方式的变化、农民内部的分化、传统婚姻家庭的解体、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性"下乡"、国家基层治理转型不无关联。这些变化、发展都是国家所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区认同总体趋向消解。它跟生产方式的变化、农民内部的分化、传统婚姻家庭的解体、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性"下乡"、国家基层治理转型不无关联。这些变化、发展都是国家所推进的现代化工程的重要部分,对于其积极性意义已有过多的论述,然而对其给农村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副作用却估计不足,突出表现在农村社区认同的变迁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区认同变迁 现代化 国家治理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发展的逻辑与城市善治——评《国际市场中的城市:北美和西欧城市发展的政治经济学》
17
作者 王佃利 冯贵霞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2013年第6期158-167,共10页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城市发展历经数千年的兴衰变迁,目前已进入全球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共存的时代,城市的转型发展正成为国家治理转型的核心。有关城市发展理论的研究通常聚焦于城市的经济与物质空间形态、城市化与城...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城市发展历经数千年的兴衰变迁,目前已进入全球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共存的时代,城市的转型发展正成为国家治理转型的核心。有关城市发展理论的研究通常聚焦于城市的经济与物质空间形态、城市化与城市更新等视角,更多地体现了传统经济决定论的研究思路,从经济发展的政治维度进行的研究还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理论 政治经济学 国际市场 西欧 善治 逻辑 国家治理转型 经济决定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