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民族主义情结,文化民族主义焦虑——评塞缪尔·亨廷顿新著《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精神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兴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68,共3页
塞缪尔·亨廷顿是大名鼎鼎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哈佛大学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他勤于笔耕,有大量学术著作和论文问世.代表作有<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孤独的超级大国>等.... 塞缪尔·亨廷顿是大名鼎鼎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哈佛大学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他勤于笔耕,有大量学术著作和论文问世.代表作有<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孤独的超级大国>等.亨廷顿以深刻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著称.其著作评论如潮,名声鹊起,成为美国政治学和国际政治学界一代名家.<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精神面临的挑战>是他最新推出的又一力作,在美国国内和国际学术界引起广泛的争议与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民族主义 亨廷顿 文化民族主义 美国 精神 国际政治学 情结 焦虑 哈佛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民族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的双重激荡 2012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动向 被引量:3
2
作者 牛宏宝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19,共2页
关注理由: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发了国内爱国青年们的民族主义情绪,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各大城市都出现了近万人的“反日大游行”,很多地方发生了针对日系车、日资企业的打砸事件。核心观点:中国当代民族主义抵制崇洋媚外心理:维护国... 关注理由: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发了国内爱国青年们的民族主义情绪,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各大城市都出现了近万人的“反日大游行”,很多地方发生了针对日系车、日资企业的打砸事件。核心观点:中国当代民族主义抵制崇洋媚外心理: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思潮 文化民族主义 国家民族主义 中国 民族主义情绪 当代民族主义 反对霸权主义 钓鱼岛争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新疆:民族主义与国家民族主义并悖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泓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辛亥革命相继受到19世纪欧陆民族国家理念与北美民主共和观念影响。然民族国家多联结王权,^([1])共和则革命皇权。辛亥革命使民国上层采取共和体制,而下层尤其是边域,乃帝国体制下君王观的族体政制之半割据半独立地域,实为民族国家的社... 辛亥革命相继受到19世纪欧陆民族国家理念与北美民主共和观念影响。然民族国家多联结王权,^([1])共和则革命皇权。辛亥革命使民国上层采取共和体制,而下层尤其是边域,乃帝国体制下君王观的族体政制之半割据半独立地域,实为民族国家的社会基础,成为民族主义成长的机制。在新疆则是东欧、西亚-中亚民族主义运动(文化与政治突厥主义实践)的延伸及其与国民政府的冲突,使民族主义与国家民族主义并悖。民族国家主张与多民族国家整合未完成。国族观的重构重建是辛亥革命历史意义连续性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新疆 民族主义 国家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主义:概念与现实 被引量:6
4
作者 马瑞映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138-142,共5页
民族主义成为20世纪的三大思潮之一,在战后已经超越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范畴,呈现出多性质、多类型。民族主义在概念上不仅涵盖了独立、自由、统一和发展的观念,追求民族外部独立性和内部凝聚性;而且,其现实表现不仅在资本主义... 民族主义成为20世纪的三大思潮之一,在战后已经超越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范畴,呈现出多性质、多类型。民族主义在概念上不仅涵盖了独立、自由、统一和发展的观念,追求民族外部独立性和内部凝聚性;而且,其现实表现不仅在资本主义世界仍起作用,在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也发生重大影响,三种类型下的五种形态构成了战后民族主义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泛拉美主义 阿拉伯民族主义 发达国家民族主义 次发达国家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两大阵营”理论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对民族主义国家看法和政策的演变 被引量:3
5
作者 任东来 《太平洋学报》 2000年第4期87-94,共8页
本文根据已公开的文件 ,讨论了从 1949年到 195 4年中国对民族主义国家 (或称新近独立国家 )的看法和政策的演变过程。
关键词 中国 民族主义国家 外交政策 历史发展 武装斗争 思想指导
全文增补中
论当代阿拉伯民族主义的衰落 被引量:5
6
作者 何志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0-168,共9页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阿拉伯民族主义走过了从体现具体阿拉伯国家利益的阿拉伯国家民族主义加强,导致体现阿拉伯国家团结合作的泛阿拉伯主义衰落,到阿拉伯国家民族主义和泛阿拉伯主义共同衰落的过程。阿拉伯民族主义衰落的原因多样,...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阿拉伯民族主义走过了从体现具体阿拉伯国家利益的阿拉伯国家民族主义加强,导致体现阿拉伯国家团结合作的泛阿拉伯主义衰落,到阿拉伯国家民族主义和泛阿拉伯主义共同衰落的过程。阿拉伯民族主义衰落的原因多样,影响深远。阿拉伯民族主义虽进入低谷,但并未终结,必将经历一个衰落期后走出低谷,进入复兴,这是阿拉伯国家实现安全、稳定、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民族主义 泛阿拉伯主义 阿拉伯国家民族主义 阿拉伯国家联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惕狭隘的民族主义 被引量:4
7
作者 葛红兵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0-31,共2页
警惕狭隘的民族主义葛红兵无庸讳言,民族主义思潮正在当今青年的思想中涌动着,它正越来越严重地左右着青年的理智和情感,成为青年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因为民族主义具有强烈的民族整体忧患意识、自强意识、赶超意识,它能激发起强烈的... 警惕狭隘的民族主义葛红兵无庸讳言,民族主义思潮正在当今青年的思想中涌动着,它正越来越严重地左右着青年的理智和情感,成为青年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因为民族主义具有强烈的民族整体忧患意识、自强意识、赶超意识,它能激发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奋进心、凝聚力,所以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思潮 狭隘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思想 民族自豪感 中国社会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东西方 煽动种族仇恨 世界性 国家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民族主义发展态势
8
作者 刘泓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35,共3页
美国的国家民族主义披上了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的外衣,从而向公众掩盖了它非理性的一而。事实上,美国为维护“国家利益”
关键词 国家民族主义 市场经济 国家利益 非理性 美国 自由 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民族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郭丽萍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155-160,共6页
20世纪初年,民族主义之风鼓荡于中国,其理论渊源来自于西方,以法国为代表的强调公民理性联合的民族主义、以德国为代表强调共同族群文化信仰的民族主义尤有影响。其影响下,中国近代早期民族主义理论探讨中出现了民权民族主义与国家民族... 20世纪初年,民族主义之风鼓荡于中国,其理论渊源来自于西方,以法国为代表的强调公民理性联合的民族主义、以德国为代表强调共同族群文化信仰的民族主义尤有影响。其影响下,中国近代早期民族主义理论探讨中出现了民权民族主义与国家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与小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与反传统民族主义等不同的主张。这些思考奠定了未来中国关于民族主义思考的框架,后世出现的国家民族主义的盛行、多民族一体格局的成形、反传统民族主义的持续及文化民族主义的曲折等,都可见其历史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理论 国家民族主义 文化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比较视野下20世纪中国电影民族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10
作者 潘汝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4,共9页
纵观20世纪中国电影,其民族化进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国电影诞生之初至20世纪20年代末,原生民族主义是这一时期中国电影民族化的主要特点:中国电影倚重古典戏曲,从本民族“共享的历史记忆库”中调集资源,将特定文化... 纵观20世纪中国电影,其民族化进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国电影诞生之初至20世纪20年代末,原生民族主义是这一时期中国电影民族化的主要特点:中国电影倚重古典戏曲,从本民族“共享的历史记忆库”中调集资源,将特定文化事象整体搬上银幕。第二阶段为20世纪30年代初至70年代末,在民族救亡及建设新中国的热潮中,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民族主义成为主流,“左翼”电影及其余脉成为民族化内涵的主要载体。第三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电影民族化探索更为多元化,在“寻根”的背景下,中国电影深度探索了本民族文化基因,并在与西方文化的互文关系中,深入文化的内在机理,反思与重构了本民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原生民族主义 国家民族主义 民族文化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日本民族主义的双重性格与“亚洲主义”——以大正时期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3-142,共10页
近代日本的民族主义,一方面带有主张开国、追随西方的色彩,另一方面又带有主张攘夷、对抗西方的倾向。两种性格既矛盾又统一,能够在“作为反普遍之特殊的欧化民族主义”与“作为反特殊之特殊的国粹民族主义”这一对立模式中得到集中的... 近代日本的民族主义,一方面带有主张开国、追随西方的色彩,另一方面又带有主张攘夷、对抗西方的倾向。两种性格既矛盾又统一,能够在“作为反普遍之特殊的欧化民族主义”与“作为反特殊之特殊的国粹民族主义”这一对立模式中得到集中的体现。这说明它不仅仅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更是一种“反普遍与反特殊”“反封建与反西方”并行发展、缠绕交错的复杂集合体。在大正时期,这两种性格又进一步向“民本主义之民族主义”与“超国家主义之民族主义”的形态发生了蜕变,并带着向“亚洲”延伸、扩张的欲求与冲动与“亚洲主义”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从而扩展出了“民本主义之亚洲主义”与“超国家主义之亚洲主义”。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都没有否认日本的特殊性与优越性,都带有将日本一国利益等同于亚洲整体利益,主张“日本=亚洲”的消极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日本 民本主义民族主义 国家主义民族主义 亚洲主义 大正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解放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吗?
12
作者 徐维尧 《社会主义研究》 1982年第4期11-14,10,共5页
俄国十月革命以来,被压迫民族出现了新的觉醒,进一步兴起了反对帝国主义剥削和压迫的斗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纷纷获得独立,成为民族主义国家。它们继续开展反帝反殖斗争,维护政治独立,同... 俄国十月革命以来,被压迫民族出现了新的觉醒,进一步兴起了反对帝国主义剥削和压迫的斗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纷纷获得独立,成为民族主义国家。它们继续开展反帝反殖斗争,维护政治独立,同时争取经济独立。这种斗争构成了民族解放的主要内容。到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出现了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它们在相互争夺中,不但对社会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进行侵略、颠覆、控制和干涉,而且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二三等帝国主义国家也同样进行侵略、颠覆、控制、干涉。这样,不但社会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而且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二三等帝国主义国家,也开展了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斗争。这给民族解放运动增添了新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国家 民族解放运动 社会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 帝国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民族独立 国家主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社会主义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成功原因之解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易文彬 张建成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35,共5页
欧盟是当今世界最成熟的地区一体化组织,学界对其成功原因有很多探讨。具有代表性的是拉哈—科赫解释和吉尔平解释,他们强调内部动力、外在压力、同质性,以及从容易着手的经济联合开始等。但深层原因是欧盟独特的超国家模式,它摆脱了传... 欧盟是当今世界最成熟的地区一体化组织,学界对其成功原因有很多探讨。具有代表性的是拉哈—科赫解释和吉尔平解释,他们强调内部动力、外在压力、同质性,以及从容易着手的经济联合开始等。但深层原因是欧盟独特的超国家模式,它摆脱了传统国家间的安全困境,适应全球化竞争要求,从国家民族主义走向地区民族主义,构建新的政治文化共同体,通过地区安全实现国家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 成功原因 地区民族主义 国家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冷战时期的苏联与东欧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兴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47,共8页
国家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均有自身独特的结构和层次,看似矛盾,但均涉及到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无论是以国家民族主义,还是以国际主义为视角来分析冷战时期的苏联与东欧关系,都很容易失之于片面。在冷战时期的苏联与东欧关系... 国家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均有自身独特的结构和层次,看似矛盾,但均涉及到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无论是以国家民族主义,还是以国际主义为视角来分析冷战时期的苏联与东欧关系,都很容易失之于片面。在冷战时期的苏联与东欧关系中,国家民族主义恒常存在并且起作用,表现为苏联的大国主义、大党主义和东欧的民族主义、实用主义。同时,国际主义因素像空气一样,似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又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两者并存竞争、复杂互动。只有把国家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相对真实、可靠,从而比较正确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东欧 国家民族主义 国际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东欧政策与苏东关系
15
作者 李兴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9年第6期108-111,共4页
赫鲁晓夫时期(1953—1964年)苏联的东欧政策是复杂的、矛盾的,呈现出放松与控制、时而平行时而交错的特点。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东欧政策既有继承,也有批判。他的东欧政策及这一时期的苏东关系经常处于矛盾、不稳定的状态。... 赫鲁晓夫时期(1953—1964年)苏联的东欧政策是复杂的、矛盾的,呈现出放松与控制、时而平行时而交错的特点。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东欧政策既有继承,也有批判。他的东欧政策及这一时期的苏东关系经常处于矛盾、不稳定的状态。大国外交和强权政治,盛气凌人和反复无常,经常在他的东欧政策和苏东关系中表现出来。他有处理好苏东关系的愿望,但未见到有解决苏东关系的成功。因此,如何认识和操作国际主义,如何处理好国际主义与国家民族主义的关系,这是赫鲁晓夫留给后人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鲁晓夫 苏联 东欧 国际主义 国家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闻天外交思想探析
16
作者 杜君 王成元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5-31,共7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张闻天在从事我国外交工作期间,指出了世界的主要趋势是和平而不是战争;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适用于社会制度不相同的国家,而且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对民族主义国家进行了深刻地分析;对于我国外交工作问题提... 新中国成立初期,张闻天在从事我国外交工作期间,指出了世界的主要趋势是和平而不是战争;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适用于社会制度不相同的国家,而且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对民族主义国家进行了深刻地分析;对于我国外交工作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所有这些丰富了新中国外交的理论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闻天 和平与战争 和平共处 民族主义国家 外交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女性”与近代中国女子教育——吴贻芳个案研究
17
作者 何玮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07-116,共10页
本文聚焦近代中国社会"新女性"的代表性人物——吴贻芳,探究近代中国社会对"新女性"而言的意义所在,解析"知识"生产的历史性及政治性特点。通过本文分析可以看到,作为接受过近代教育的"新女性"... 本文聚焦近代中国社会"新女性"的代表性人物——吴贻芳,探究近代中国社会对"新女性"而言的意义所在,解析"知识"生产的历史性及政治性特点。通过本文分析可以看到,作为接受过近代教育的"新女性",吴贻芳无疑是西方知识生产的载体和传播者,近代科学知识、人文关怀、近代国家意识、民族主义等构成了其价值判断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西方文化一方面向东方输出民主、自由、平等和博爱精神,却也同时将文化优越感和侵略性色彩带到东西方之间的交流中来。在国家、民族主义高涨的背景下出任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尽管吴贻芳曾想把西方的近代科学知识、古典博雅教育在金女大推广深入,但国难当头之际,拯救民族国家成为责无旁贷的使命和职责,留给这位"新女性"的选择由此变得简单明了,以金女大为载体的知识生产也具有了浓厚的历史性及政治性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贻芳 “新女性”近代中国社会 国家民族主义 知识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帝国主义殖民統治的日子不長了——介紹“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潰”
18
作者 何理良 《国际问题研究》 1959年第S1期85-86,共2页
苏联东方学家伏·雅·华西里耶娃所著的“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潰”一書不久前出版了。作者根据大量资料,阐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和特点。全書約三十六万字,共分七章。第一章叙述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和帝... 苏联东方学家伏·雅·华西里耶娃所著的“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潰”一書不久前出版了。作者根据大量资料,阐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和特点。全書約三十六万字,共分七章。第一章叙述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和帝国主义經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的情况。作者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国主义国家 后殖民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不发达国家 殖民地 作者 民族主义国家 东方学 民族解放运动 政治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当前民族独立运动的几个問题
19
作者 贺放 《国际问题研究》 1959年第3期10-19,共10页
我們目前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东風压倒西風的时代。組成强大东風的国际政治力量,除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陣营以外,还有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关键词 帝国主义 民族独立运动 民族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民族独立国家 拉丁美洲 和平中立政策 政治力量 反殖民主义 伊拉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民主革命理论的初步体会——纪念十月革命四十三周年兼与某些同志商榷
20
作者 侯尚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0年第Z1期1-7,9-11,共10页
在列宁的旗帜下,在十月革命的旗帜下,以无产阶级为主导的新的世界革命开始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开始了。当庆祝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三周年纪念日的时候,我们高兴地看到,这四十三年中,世界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新的变化:以苏联为首... 在列宁的旗帜下,在十月革命的旗帜下,以无产阶级为主导的新的世界革命开始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开始了。当庆祝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三周年纪念日的时候,我们高兴地看到,这四十三年中,世界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新的变化: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更加巩固和强大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内部矛盾更加深刻和尖锐化,它进一步标志着世界资本主义制度越来越接近于它的不可避免的灭亡;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瓦解了,并且还在进一步瓦解中。民族解放运动的风暴正在日益广阔地席卷着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四十多年来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民主革命 帝国主义 半殖民地 十月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民族主义国家 民族解放运动 世界革命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同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