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刑事司法识别
被引量:4
- 1
-
-
作者
朱德宏
-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
-
出处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4-116,共13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犯罪事实调查研究--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视域》(18FFX061)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在刑事司法中,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刑法识别,应与行政法秩序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确认标准相一致,坚持行为的国家职权性质,从而表现统一的法秩序。现行刑法文本和立法解释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入罪识别标准是身份论与职责论并行,与行政法原理解释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范围不符。立法表达的身份说和职责说易于入罪判断。司法案例的识别标准是以入罪为目的,从身份说转向职责说和职责身份综合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刑法识别应坚持行为职责说,摈弃身份说和委托说,并应考量行政职责合行政法要求。通过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兼职和挂职制度下的出入罪案例分析,确立行为职责与职责合法性双重审查,有利于实现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
-
关键词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政法秩序
犯罪行为主体兼职与挂职
双重标准
-
Keywords
personnel of state organs
the order constructed by administrative law
subject of criminal act
part-time and temporary positions
double standard
-
分类号
DF61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我国国家赔偿法讨论综述
- 2
-
-
作者
李明发
-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67-72,共6页
-
文摘
研讨国家赔偿责任的重要法律问题,尽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赔偿法,这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摆在法学研究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崭新的研究课题和迫切的任务。我国目前虽有关于国家赔偿责任的原则性立法规定,但尚未制定出一部全面系统的国家赔偿法。近几年来,我国法学界(主要是行政法、民法学界)对国家赔偿法的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对制定我国的国家赔偿法是十分有益的。现将我国法学界在讨论国家赔偿法中所涉及的重要问题所提出的主要学术观点加以综合归纳,以期有利于对这方面问题研究的深化。
-
关键词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无过错责任原则
侵权行为
问题研究
法学界
构成要件
国家赔偿责任
行政法
合法权益
法学研究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实施国家赔偿法 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
- 3
-
-
作者
曾永珠
张骏鸣
-
出处
《知识产权》
CSSCI
1994年第5期25-29,共5页
-
文摘
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下简称国家赔偿法)并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国家赔偿法的颁布、施行对于加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完善国家法律体系,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将起到积极作用。
-
关键词
国家赔偿法
知识产权保护
国家赔偿制度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赔偿义务机关
赔偿责任
工商行政管理局
司法机关
损害赔偿
侵权纠纷
-
分类号
D92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
-
题名谈谈我国的行政诉讼
被引量:2
- 4
-
-
作者
胡建淼
-
出处
《政治与法律》
1985年第2期19-21,共3页
-
文摘
相对于其它部门法而言,行政法是一门人们较为陌生的法,而我国的行政诉讼则又是一个人们陌生的问题,因而,极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尽管目前我国尚无行政诉讼法典,但行政诉讼制度已由宪法和有关法律作了一般或具体的规定。新宪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第二款规定:“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第三款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不难看出,第一款和第二款包含了原则上对我国行政诉讼制的确立,第三款包括了对行政诉讼中行政赔偿原则的规定。我国的《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三条第二款明确规定:“
-
关键词
行政诉讼制度
当事人
行政案件
国家工作人员
国家机关
人民法院
管理机关
社会组织
民事诉讼法
职务行为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国家赔偿程序初探
- 5
-
-
作者
曾友祥
-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5-47,共3页
-
文摘
我国立法机关正在制定《国家赔偿法》,但是,法学界对国家赔偿程序问题却缺乏应有的研究。笔者拟就国家赔偿程序的几个问题陈己之浅见,就教于同仁。一。
-
关键词
赔偿程序
国家赔偿法
国家工作人员
其他组织
国家机关
赔偿请求
合法权益
司法侵权
申请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
-
题名国家赔偿是什么意思
- 6
-
-
-
出处
《农村新技术》
1996年第11期49-49,共1页
-
-
关键词
国家赔偿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行使职权
民主政治
刑事赔偿
国家赔偿法
赔偿义务机关
生效法律文书
侵权责任
行政赔偿
-
分类号
D92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
-
题名论惩腐倡廉
- 7
-
-
作者
周国朝
-
出处
《学海》
1992年第1期14-18,共5页
-
文摘
在我国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条件下,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少数人产生的腐败现象,是当前人民群众中意见最大、议论最多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消除这种腐败现象,党和国家不仅重视反腐败问题,而且还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惩腐倡廉,并已取得一定成效。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
关键词
惩腐倡廉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搞活经济
廉政法律制度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贪污贿赂
回避制度
腐败现象
国家工作人员
财产申报法
-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苏联东欧干部任用制度的改革及思考
- 8
-
-
作者
陈国裕
梁金萍
-
出处
《探索(浙江)》
1988年第2期41-44,共4页
-
文摘
苏联东欧干部任用制度的变革,是伴随政治体制改革的曲折过程逐步展开的。它开始于50年代中期,其后经历了二起二落,进入80年代后,特别是在苏联走上改革道路之后,各国改革有了较大起色。总结他们的经验大致可以归纳以下几点。 一、缩小委任的使用范围,加强委任制的民主程序 委任制,是苏联东欧配备党政各级干部的基本方式。苏联《苏维埃行政法》规定:“任命是配备国家机关人员的基本方法”,波兰《国家工作人员法》明确指出:“
-
关键词
干部任用制度
苏联东欧
政治体制改革
国家工作人员
委任制
行政法
国家机关
民主程序
基本方法
改革道路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