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区域绿色创新
1
作者 李晓慧 宝露日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1,共10页
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助力国家治理监督体系建设,不仅在事后系统化纠正偏误,更能够利用动态审计提升国家审计的预防机制效能,从根本上优化地方政府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区域绿色创新。因此,基于我国2016—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S... 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助力国家治理监督体系建设,不仅在事后系统化纠正偏误,更能够利用动态审计提升国家审计的预防机制效能,从根本上优化地方政府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区域绿色创新。因此,基于我国2016—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SBM-DEA模型构建区域绿色创新指标,探索了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对区域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显著提升了区域绿色创新;机制分析发现,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主要通过提升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优化地区产业结构两条路径来促进区域绿色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该作用在数字经济发展程度、法治水平、教育水平较高地区更加显著。研究有助于厘清“国家宏观治理—地方政府行为—区域绿色创新”这一从宏观治理到微观经济的作用路径,对地方政府基于国家审计视角探索区域绿色发展政策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 地方政府行为 区域绿色创新 监督效应 激励效应 财政支出效率 产业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决定了国家审计信息化水平?——基于TOE框架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2
作者 房巧玲 张雨菡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89-99,共11页
基于30个省级国家审计机关的信息化建设案例,借助TOE(技术—组织—环境)框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 QCA)探讨国家审计信息化水平的驱动因素及各因素间的复杂互动机制。研究发现:技术、组织、环境条件都无法单独构成高水平国家... 基于30个省级国家审计机关的信息化建设案例,借助TOE(技术—组织—环境)框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 QCA)探讨国家审计信息化水平的驱动因素及各因素间的复杂互动机制。研究发现:技术、组织、环境条件都无法单独构成高水平国家审计信息化的必要条件,各类影响因素相互联动配合构成了高水平国家审计信息化的三种组态,可归结为技术优势型、压力触发型、组织响应型;组织注意力和技术管理水平是影响国家审计信息化水平的关键核心要素;压力缺乏型、养尊处优型、消极被动型的条件组态不利于审计机关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在信息技术基础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压力触发型、组织响应型是有效突破资源禀赋限制,提升国家审计信息化水平的典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信息化 TOE框架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地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
3
作者 刘翠 张龙平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77,共8页
合理、有效的投资是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科技强审”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是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具体体现。本文以金审工程三期投入运行为契机,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对地... 合理、有效的投资是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科技强审”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是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具体体现。本文以金审工程三期投入运行为契机,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对地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地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抑制投资不足行为;提升企业信息质量和内部治理水平是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影响地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有效路径;在无董责险的企业、无高管持股激励或高管持股激励不足的企业、所处地区数字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对其投资效率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 地方国有企业 投资效率 金审工程三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