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象、中介与目标: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国家安全学范畴探讨
1
作者 程同顺 唐康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0,157,共19页
范畴的明晰是学科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国家安全学的范畴是对国家安全概念的系统化和理论化概括。国家安全学聚焦现实问题,因而以国家安全工作的整个过程为据,将其划分为问题、中介和目标三个阶段,而后结合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国家安全学的... 范畴的明晰是学科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国家安全学的范畴是对国家安全概念的系统化和理论化概括。国家安全学聚焦现实问题,因而以国家安全工作的整个过程为据,将其划分为问题、中介和目标三个阶段,而后结合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国家安全学的范畴进行提炼。研究发现,在国家安全逆向路径中定义的国家安全问题呈现出集合性和动态性的特征,构成了国家安全学的对象范畴;以规律为载体的国家安全学的中介范畴在于探寻国家安全问题的解决之道,而作为中间环节的中国安全规律既吸纳了普遍与传统的安全规律,又统合了具体领域的安全规律;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是国家安全学的目标范畴,即国家的完整与统一、人民的安全和发展、制度的生存与发展以及国际环境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畴 总体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学 国家安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极限:国家安全学标识性概念的建构
2
作者 李文良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32,共11页
标识性概念的建构,对于推进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安全领域,极限施压随时被祭出,追求绝对安全恶行时而呈现,“安全极限”不断被逼近甚至被突破的危险不断加大。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回应这种安全境况有效路径之一,... 标识性概念的建构,对于推进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安全领域,极限施压随时被祭出,追求绝对安全恶行时而呈现,“安全极限”不断被逼近甚至被突破的危险不断加大。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回应这种安全境况有效路径之一,就是构建“安全极限”这一标识性学术概念,揭示安全行为体之间安全结果的有限性,任何突破安全极限的行为,都可能给国家自身安全和国际安全带来极大损害。安全极限是指国家利益特别是核心利益和重大利益因被免除危险和威胁,国家安全实现相对安全而不是绝对安全的状态以及国家追求共同安全和可持续安全的理性选择。安全极限可以溯源中国安全认知与西方安全困境概念两大因素。人类安全共同体构成安全极限的价值追求。正如经济增长存在极限一样,国家安全也存在极限。深入理解安全极限内涵,树立极限思维理念,对于有效应对极限施压和破解追求绝对安全恶行,维护中国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识性概念 安全极限 国家安全学 人类安全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报学”在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中的定位与命名
3
作者 陶野 刘跃进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共6页
[研究目的]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改为“信息资源管理”,使“情报”一词在学科设置及学术研究语境下不再指向“information”,而得以正确指向“intelligence”。以intelligence为研究对象的... [研究目的]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改为“信息资源管理”,使“情报”一词在学科设置及学术研究语境下不再指向“information”,而得以正确指向“intelligence”。以intelligence为研究对象的情报学回归名副其实的情报研究本位,但也随之不再位列于一级学科之中。对此,应明确情报学的学科定位问题,尤其在设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新背景下,明确两学科间的位阶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回应将其命名为“情报学”还是“国家安全情报学”之争议。[研究方法]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思想、以《国家情报法》《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等为法律依据,参考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实践,综合运用学科交叉、文献分析、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展开研究。[研究结果/结论]鉴于情报工作的本质属性和最终目的都是为国家安全与发展服务,现阶段应将情报学确立为国家安全学下的二级学科;未来,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总体”安全理念之指导思想下,应将国家安全学升格为综合性学科门类,并将情报学确立为其下的一级学科。在命名上,在统筹安全和发展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大战略思维下、遵循我国相关立法规定、对应我国现有情报机构设置情况、沿革我国情报学科历史、同时参考国外相关情况,应确定为“情报学”而非“国家安全情报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学 情报学 学科定位 国家情报法 国家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国家安全学“研究对象”的再认识——基于一种价值判断的战略视角
4
作者 魏华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8-54,共7页
[研究目的]对国家安全学的研究对象予以进一步明确与限定,以期推进其“泛化”问题的解决,进而夯实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的根基。[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对“战略”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予以进一步厘清,并将其应用于国家安全学领域,以... [研究目的]对国家安全学的研究对象予以进一步明确与限定,以期推进其“泛化”问题的解决,进而夯实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的根基。[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对“战略”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予以进一步厘清,并将其应用于国家安全学领域,以阐明其在该学科中的具体含义。[研究结果/结论]所谓“战略”,本质上是目的与手段的辩证关系,其排他性特征在于目的中的“价值判断”属性。这为国家安全学的研究对象带来了更为具体的限定,即其在实操层面应至少具备两种特征:目的选择中具有复数可行选项的存在;目的内涵中要有国际要素的参与。这提示,国家安全学最终指向的是对国家根本政治目的的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学 学科边界 研究对象 战略 价值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安全学实证化的底层逻辑与重构方向
5
作者 陈飞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81,共8页
[研究目的]为解决国家安全学领域的学科特征不明显、研究内容“泛化”等问题,探讨了国家安全学由理论转向实证的底层逻辑,提出国家安全学实证化的重构方向。[研究方法]以经济安全为例,梳理现有国家安全相关实证研究的基本逻辑架构,从人... [研究目的]为解决国家安全学领域的学科特征不明显、研究内容“泛化”等问题,探讨了国家安全学由理论转向实证的底层逻辑,提出国家安全学实证化的重构方向。[研究方法]以经济安全为例,梳理现有国家安全相关实证研究的基本逻辑架构,从人化自然观、人的本质等哲学思想出发,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阐明国家与人的辩证联系,形成具备国家安全学独特内涵的“需要”与“需求”,并提出精细化的理论切入实证的方向。[研究结果/结论]基于国家安全理论与实证相关研究的梳理与分析,确定国家安全研究“泛化”始于国家安全实证环节,可以从“问题的构建”角度切入;此外,“国家”可以视作“数据人”,以“我”的第一人称视角可将国家安全“需要”和“需求”具化为研究问题,搭建出具备学科独特性的国家安全实证体系框架,为国家安全学科建设提供了实证角度的参考,也为规避国家安全研究“泛化”提供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理论 国家安全实证 国家安全学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家安全学:生成逻辑、体系创新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21
6
作者 肖晞 刘治辰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95,164,165,共27页
国家安全学的设立既是呼应新时代发展课题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安全总体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时代赋予国家安全学现实土壤,战略赋予学科建设内在动力,交叉是学科产生的关键内核,作为战略性新兴学科的国家安全学在时代与战略的共鸣下应... 国家安全学的设立既是呼应新时代发展课题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安全总体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时代赋予国家安全学现实土壤,战略赋予学科建设内在动力,交叉是学科产生的关键内核,作为战略性新兴学科的国家安全学在时代与战略的共鸣下应运而生。国家安全学在总体思维和交叉思维的指导下,在学科体系建设上提高站位、科学错位;在学术体系建设上立足国情、注重内涵;在话语体系建设上言之有理、言之有道,不断探索国家安全学的体系创新,逐渐发展出一条中国国家安全学建设的独特路径。面向未来,需要牢牢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探索学科基础研究范式为主线,立足学科自身的交叉属性、战略属性和政治属性,推动国家安全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与学术共同体建设,促进学科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学 学科建设 总体国家安全 三大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十年回眸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文良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70,164,共21页
中国学界对国家安全学理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2014年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以后,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有了根本遵循,标志着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进入新时代。2024年,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周年之际,中国学界对国家安全学理论的研... 中国学界对国家安全学理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2014年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以后,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有了根本遵循,标志着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进入新时代。2024年,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周年之际,中国学界对国家安全学理论的研究,形成了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为先导、加快国家安全学及其学科理论研究和推进中国本土化国家安全学自主理论体系探究的新格局。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不断丰富和深化,国家安全学研究对象和学科定位日益清晰明确,国家安全学理论本土化进一步彰显,国家安全学理论构建日趋完善,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稳步推进。虽然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起步较晚,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存在一些短板,但当今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的步伐逐渐加快,中国面临的安全挑战前所未有,需要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有所作为,作出应有的历史贡献。为此,中国学界需要做“深”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研究,拓展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的厚度和深度;做“专”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强化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的广度;做“强”工具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凸显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学 中国特色安全理论 回顾与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文良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108,共7页
[研究目的]探究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现状及其构建,寻觅领域国家安全学构建路径,对深化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推进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厘清其发展脉络,以问题导向为切入口对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 [研究目的]探究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现状及其构建,寻觅领域国家安全学构建路径,对深化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推进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厘清其发展脉络,以问题导向为切入口对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和构建进行探讨。所谓领域国家安全问题是指国家利益特别是核心利益或其他重大利益造成危险和威胁并被列入国家安全议程的问题。领域国家安全问题由危险和威胁、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议程三大要素构成。在领域国家安全学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存在三多三少现象的背景下,通过学理化研究,得出领域国家安全问题催生领域国家安全学的结论,即国家安全学与原领域学科在领域国家安全问题节点进行交叉形成领域国家安全学。[研究结论]作为国家安全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专”领域国家安全学对于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以安全问题为导向是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构建的关键;组织化分段实施是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构建的理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域国家安全问题 领域国家安全学 学科属性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安全和事物的国家安全属性——国家安全学的研究范围 被引量:8
9
作者 郭思源 刘跃进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7,共7页
[研究目的]更加科学地界定国家安全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回应有关国家安全学理论存在“国家安全泛化”问题的争议,筑牢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的根基。[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概括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观的分析框架,从哲学层面普遍... [研究目的]更加科学地界定国家安全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回应有关国家安全学理论存在“国家安全泛化”问题的争议,筑牢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的根基。[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概括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观的分析框架,从哲学层面普遍地分析人类的对象性活动与事物的属性之间的关系,并具体应用于国家安全领域,阐明“事物的国家安全属性”的发生机制与特点。[研究结论]“事物的国家安全属性”是更科学的国家安全学的研究对象。所谓的“国家安全泛化”乃至于“安全泛化”本质上只是思想认知的偏差。以国家安全与事物的国家安全属性为研究对象的国家安全学在理论上不存在“泛化”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学 国家安全泛化 人化自然 事物的国家安全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建构:逻辑起点、核心概念与基本范畴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丕启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138,159,160,共20页
推进中国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需要从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两个层面进行,理论体系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和动力,是中国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当务之急。国内学术界关于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建设的观点可以分为逻辑起点论和核心概念论两大类,两... 推进中国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需要从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两个层面进行,理论体系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和动力,是中国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当务之急。国内学术界关于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建设的观点可以分为逻辑起点论和核心概念论两大类,两种观点对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建设都提出了独到见解,当然也存在不足。本文在评析这两种观点基础上,提出逻辑起点、核心概念和基本范畴构成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的“硬核”。构建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需要从逻辑起点、核心概念到基本范畴进行演绎推理,核心概念的界定依据逻辑起点,基本范畴的内涵是核心概念内涵的延伸,这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本文认为“国家生存”是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在确定逻辑起点基础上,对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国家安全”进行界定,明确了“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范畴是概念群,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的基本范畴可以分为本体论范畴、主体论范畴、客体论范畴、观念论范畴、实践论范畴和价值论范畴。这些范畴或者概念群与逻辑起点、核心概念共同构成中国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 国家生存 逻辑起点 核心概念 基本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基本遵循与实践路径——评《国家安全学与总体国家安全观:对若干重点领域的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佟玲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1-252,共2页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深入发展,以云计算、区块链、虚拟仿真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数字时代已然来临。然而,数字技术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形塑人们生...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深入发展,以云计算、区块链、虚拟仿真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数字时代已然来临。然而,数字技术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形塑人们生活新方式新体验的同时,也面临着逐渐超出技术议题范畴的新问题,数字技术被赋予了更加复杂的政治意义和安全意义,各种数字技术逐渐成为各种安全风险生发、传播、演变的“新中介”,数字时代国家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复杂。立足国家安全发展方位、着眼国家安全现实形势,党的二十大报告郑重强调,要“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数字时代,高校作为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的核心场域,大学生成为构筑国家安全人民防线的关键力量。因此,推进高校国家安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防范各种风险挑战、紧固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的重要先手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教育 国家安全意识 国家安全学 虚拟仿真 实践路径 区块链 数字时代 云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国家安全学学科范式构建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星 史凤林 高鹏怀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9-73,共5页
[研究目的]通过对国家安全学学科范式的研究,有助于优化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建设,实现新时代国家安全学的良性发展。[研究方法]围绕国家安全学学科范式这个知识场域,从“概念范式”“体系范式”两方面展开对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问题的论述。... [研究目的]通过对国家安全学学科范式的研究,有助于优化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建设,实现新时代国家安全学的良性发展。[研究方法]围绕国家安全学学科范式这个知识场域,从“概念范式”“体系范式”两方面展开对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问题的论述。[研究结论]在“概念范式”上,需要密切联系中国的国家安全实践,从中国国家安全实践中寻求本土资源;在“体系范式”上,应贴合社会现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尽快成立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确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目录之下的二级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学 国家安全学学科 学科建设 学科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国家安全学的若干思考——来自安全科学派的声音 被引量:30
13
作者 王秉 吴超 陈长坤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4-102,共9页
[目的/意义]近年来,国家安全学研究及学科建设工作逐渐得到了国家和学界的广泛关注。从学理和科学角度看,国家安全学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大的学科分支。因此,开展安全科学视域下的国家安全学研究及学科建设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目的/意义]近年来,国家安全学研究及学科建设工作逐渐得到了国家和学界的广泛关注。从学理和科学角度看,国家安全学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大的学科分支。因此,开展安全科学视域下的国家安全学研究及学科建设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方法/过程]从学理和科学角度出发,运用理论思辨方法,分析基于安全科学视角开展国家安全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并深入解析安全科学视域下的国家安全学的由来与新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安全科学指导下的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总体建议和学科体系架构。[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亟待基于安全科学视角审视和助力国家安全学建设,国家安全学是安全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从安全科学角度出发,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国家安全学的本质与内容,有助于提出具有指导性和科学性的安全学学科建设总体建议和学科体系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 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学 学科建设 理论思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安全学:研究对象、学科定位及其未来发展 被引量:47
14
作者 李文良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16,共10页
[目的/意义]最近几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等国家相关部门对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定位,特别是把其纳入新增设“交叉门类”的制度设计,为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指明路径和方向,极大促进该学科的发展。然而,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国家... [目的/意义]最近几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等国家相关部门对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定位,特别是把其纳入新增设“交叉门类”的制度设计,为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指明路径和方向,极大促进该学科的发展。然而,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国家安全学起步较晚、学理性不足,对于国家安全学研究对象、学科定位及其未来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国家安全问题的提出和引入,为国家安全学的探讨和研究提供了一把钥匙。国家安全问题及其与之相关联的国家安全现象和规律构成国家安全学的研究对象,明晰了国家安全学研究边界,避免国家安全泛化现象发生。[结果/结论]正是由于国家安全问题不是源生而是衍生的内在逻辑,当以国家安全问题为边界横切各领域及其学科时,形成独特的横切延伸断面,构成国家安全学交叉学科属性,集横断学科、边缘学科和综合学科于一身,凸显交叉综合之特征。国家安全学门类设置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问题 国家安全学 交叉学科 学科门类 学科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家安全学”的门类地位与“情报学”一级学科问题 被引量:37
15
作者 刘跃进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共5页
[目的/意义]当前,需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以《国家安全法》为依据,进一步深入研究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问题。[方法/过程]为此,需要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国家安全法》及《国家情报法》,科学分析和探讨"国家安全学"的... [目的/意义]当前,需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以《国家安全法》为依据,进一步深入研究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问题。[方法/过程]为此,需要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国家安全法》及《国家情报法》,科学分析和探讨"国家安全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地位,研究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中的情报学、警察学、军事学等学科的应有地位。[结果/结论]国家安全学是综合运用包括自然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两大领域众多学科解决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学科",而不是两门学科交叉形成的"交叉学科"。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当代国家安全概念的科学界定和《国家安全法》对各种国家安全问题的法律规范,与总体国家安全观及《国家安全法》相匹配的总体性、综合性"国家安全学"在专业目录中应居于"学科门类"地位。在具有"综合学科"性质和"学科门类"地位的"国家安全学"下,依据《国家安全法》和《国家情报法》对"情报"概念的规范,可设立与科学的"情报"概念及《国家情报法》相一致、相匹配的名副其实的"情报学"一级学科,同时把当前专业目录中与图书馆学、档案学并列的"情报学"更名为"信息资料管理"。此外,保密学、海关学、边疆学等,也可归置到"国家安全学"门类中进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学 学科门类 情报学 一级学科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国家安全学学科发展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星 吴易雄 高鹏怀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1-36,共6页
[目的/意义]2021年初,国家安全学被教育部正式增列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这必然会对新时代中国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亦对国家安全学的研究者们提出了新的任务。[方法/过程]以“问题导向”“规范集成”和“方法自觉... [目的/意义]2021年初,国家安全学被教育部正式增列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这必然会对新时代中国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亦对国家安全学的研究者们提出了新的任务。[方法/过程]以“问题导向”“规范集成”和“方法自觉”为三个基本切入维度,可以识别出新时代国家安全学学科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问题。[结果/结论]在研究场域层面,当下适宜将“国家安全学”的覆盖领域限定于总体国家安全观所明确的十一类安全,待时机成熟后,可以对其进行横向拓展,进而覆盖至其他与国家安全相关的问题场域;在属性证成上,首先将中国的“国家安全学”认定为一种“领域科学”,而后才是一种“部门科学”;在方法论推广上,中国“国家安全学”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思想工具,以系统分析和评价方法为主体工具,一并配合其他多样化的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国家安全学 一级学科 三重逻辑 方法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建设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44
17
作者 马方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27,共9页
[目的/意义]加快建设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大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实现高等教育科研院所历史担当,加强国家安全等急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推进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需要。[方法... [目的/意义]加快建设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大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实现高等教育科研院所历史担当,加强国家安全等急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推进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需要。[方法/过程]在阐述加快建设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必要性基础上,通过文献梳理、对比分析,论证加快建设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所具备的基础和条件,进而提出加快建设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结果/结论]共同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是加快建设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其中,内涵发展路径主要包括加强基础研究,确定学科门类归属;对标对表,按照一级学科硕士博士授权点基本条件开展学科建设;明确学科研究对象,确定专门研究方法,凝练学科基础理论;完善二级学科体系,凝练特色学科方向;不断探索,积极开展国家安全人才培养;打造专门学科队伍,成立专门研究机构,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高端智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学 学科建设 学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国家安全学学科门类合理化定位的思考 被引量:31
18
作者 刘跃进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意义]在我们多年的不断呼吁下,在近年来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发展的促动下,教育部于2018年4月发出文件,决定在我国高校设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但是,根据已有的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的《国... [目的/意义]在我们多年的不断呼吁下,在近年来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发展的促动下,教育部于2018年4月发出文件,决定在我国高校设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但是,根据已有的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的《国家安全法》,把国家安全学置于一级学科位置上并不恰当。为了国家安全学学科的健康发展,必须给国家安全学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学科定位。[方法/过程]为此,需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深入研究国家安全与军事国防、国家安全学与军事科学的关系,并在理顺这一重要关系的基础上,给国家安全学学科以更科学更准确的学科定位。[结果/结论]由于军事国防是服务国家安全的重要工具和武装力量,军事国防在实践和理论关系上都隶属于国家安全,是国家安全实践或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我们需要根据这种关系,把目前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中的"军事科学"门类扩充为"国家安全学"门类,使国家安全学成为一个包括军事科学等若干一级学科的学科门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学 军事科学 高等教育 一级学科 学科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安全学核心概念体系 被引量:22
19
作者 王秉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2-48,共7页
[研究目的]国家安全学概念是国家安全学理论的内核。国家安全学概念体系既是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构成部分,亦是构筑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的基石。因此,建立国家安全学概念体系对于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国家安全学概念是国家安全学理论的内核。国家安全学概念体系既是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构成部分,亦是构筑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的基石。因此,建立国家安全学概念体系对于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研究方法]从国家安全学的元概念之国家安全概念出发,在筛选、界定和解析国家安全学的核心概念基础上,运用逻辑(包括函数)推理方法表达国家安全学的核心概念,并通过建立国家安全学的核心概念逻辑体系、国家安全蝴蝶结模型与国家安全三角形模型等,表达国家安全学的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研究发现,国家安全学的核心概念共有11个,依次为国家利益、国家重大利益、国家安全事件、威胁、国家安全风险、危险、国家安全、国家安全状态、国家安全能力、国家安全体系及脆弱性,它们相互间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含义确定、逻辑清晰的国家安全学核心概念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学 核心概念 概念体系 逻辑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安全学视域下的人工智能安全研究:议题网络建构的初步尝试 被引量:28
20
作者 封帅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49,157,共25页
国家安全学的创建为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提供了整合与成长的契机。人工智能技术并非基于安全目的而诞生,却因其核心功能可以与既有安全体系内的诸多环节建立深度链接,从而获得了内在的安全属性。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学存在深度耦合关系,国... 国家安全学的创建为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提供了整合与成长的契机。人工智能技术并非基于安全目的而诞生,却因其核心功能可以与既有安全体系内的诸多环节建立深度链接,从而获得了内在的安全属性。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学存在深度耦合关系,国家安全学研究框架能够为人工智能安全议题网络的建构提供基础条件。人工智能本身蕴含的“双重时空意义”与国家安全学框架内特点各异的安全领域形成复杂互动,能够在学科框架中建立以“中心—外围”结构为基本特征的人工智能安全研究议题网络。国家安全研究的六个领域同时兼容人工智能的双重身份:在研究视角更加宏观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领域,人工智能将以系统性要素的身份创建广泛的新议题,并成为网络的中心节点;在安全内涵相对具体的网络安全、核安全与国土安全领域,人工智能则成为重要的赋能主体,塑造了网络的半中心区域。其余十个国家安全领域与人工智能的链接相对松散,人工智能分别以博弈客体、功能性要素和技术性要素的身份发挥次要作用,从而构成议题网络的外围区域。议题网络的创建有助于人工智能安全研究迈入学科化的发展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国家安全学 安全属性 耦合 议题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