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特点
1
作者 丁龙召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7年第3期57-59,共3页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国内民族压迫和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国家大统一和民族大团结,开辟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发展的新纪元。特别是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彻...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国内民族压迫和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国家大统一和民族大团结,开辟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发展的新纪元。特别是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彻底铲除了产生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的社会根源——私有制,进而使我国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各兄弟民族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结成了团结友爱、平等互助、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也正是随着这种新型民族关系的诞生,作为民族关系中的一部分或一个方面的民族间矛盾关系即民族问题,也改变了私有制度下所具有的性质和状态,表现了社会主义时期新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决民族问题 社会主义时期 各民族 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自我意识 共同繁荣 民族压迫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国家大统一 总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政干部要提高语文素质
2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1-31,共1页
抚州地委党校万承恩来稿指出:党政干部是做人的工作,语文素质如何,常常关系到工作的成败。例如,新疆乌鲁木齐挂面厂,向日本订购了一批包装,由于经办人粗心,将“乌鲁木齐”的“乌”字多加一点写成了“鸟”,致使这批包装全部不能使用,一... 抚州地委党校万承恩来稿指出:党政干部是做人的工作,语文素质如何,常常关系到工作的成败。例如,新疆乌鲁木齐挂面厂,向日本订购了一批包装,由于经办人粗心,将“乌鲁木齐”的“乌”字多加一点写成了“鸟”,致使这批包装全部不能使用,一下子损失人民币十六万元。可谓一“点”丢万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素质 党政干部 乌鲁木齐 中国文字 方块字 国家大统一 语文教师 人的工作 邓小平 工作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