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时期中国政党关系的演变与国家发展道路的抉择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树林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5-71,共7页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党关系的演变直接表现为国家发展道路的抉择。抗日战争为中国各党派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竞争的平台。在国家发展道路问题上,国民党坚持“一党训政”,中共主张“联合政府”,中间党派呼吁“民主宪政”。国民党为抗衡中共...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党关系的演变直接表现为国家发展道路的抉择。抗日战争为中国各党派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竞争的平台。在国家发展道路问题上,国民党坚持“一党训政”,中共主张“联合政府”,中间党派呼吁“民主宪政”。国民党为抗衡中共“联合政府”的主张而接过中间党派“民主宪政”的旗帜。中共倡导“联合政府”要求与国民党分享国家权力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间党派的政治利益。“民主宪政”与“联合政府”汇合,对“一党训政”形成强有力的挑战,这是战后中国走上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人民民主国家发展道路最深厚的历史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国 政党关系 国家发展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社会主义与第三世界中亚非拉国家发展道路选择
2
作者 思蜃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07-111,共5页
当前,社会党国际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正在向世界各个角落渗透和蔓延。在这股思潮的冲击下,东欧国家的政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大多数党已成为社会党,取消共产主义奋斗目标,决定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国家发展正朝着资本主义方向演进;
关键词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第三世界 社会党国际 国家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道路 亚非拉 资本主义 共产主义 东欧国家 苏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各民族发展道路研究
3
作者 向延仲 《理论月刊》 2007年第5期15-17,共3页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以人类社会历史整体为考察和分析单元,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如何由单一的、地方的和民族的历史演变为整体的、世界历史性的统一的世界历史过程。体现了人类历史整体的纵向统一性和横向一致性,即五形态的演进系列。也...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以人类社会历史整体为考察和分析单元,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如何由单一的、地方的和民族的历史演变为整体的、世界历史性的统一的世界历史过程。体现了人类历史整体的纵向统一性和横向一致性,即五形态的演进系列。也内在地包含了各民族国家特别是落后民族国家在向世界历史演变过程中的特殊性与跨越性,即各民族具有不同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世界历史思想 人类社会整体的五形态演变 各民族国家发展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历史大视野下的中国道路 被引量:1
4
作者 郑永年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5,共1页
中国的经济崛起和对国家发展道路的新探索无疑是世界性的大事件。从中国的大历史看,30年这个数字对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国并不算什么,但这30年所发生的巨大社会经济变迁却对中华民族复兴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就是说这30年为历史长河注... 中国的经济崛起和对国家发展道路的新探索无疑是世界性的大事件。从中国的大历史看,30年这个数字对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国并不算什么,但这30年所发生的巨大社会经济变迁却对中华民族复兴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就是说这30年为历史长河注入了前所未有并且注定会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发展道路 中国 历史 大视野 中华民族复兴 社会经济变迁 经济崛起 世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青年看世界调查报告 被引量:11
5
作者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 王小东 +2 位作者 安国启 郗杰英 刘可为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9-25,共7页
中国和平发展的新道路应该是关系到中国未来几十年国家发展道路的长期战略,其前途取决于我们的青年,取决于现在十几、二十几岁的青年。因此,了解青年对于我国走这样一条道路所可能采取的态度,对于国内外现实的认识,对于这样一条道路所... 中国和平发展的新道路应该是关系到中国未来几十年国家发展道路的长期战略,其前途取决于我们的青年,取决于现在十几、二十几岁的青年。因此,了解青年对于我国走这样一条道路所可能采取的态度,对于国内外现实的认识,对于这样一条道路所蕴含的我国内政与外交两方面的主要发展方向的看法,就是相当重要的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青年 报告 世界 国家发展道路 长期战略 和平发展 发展方向 国内外 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的型构思路
6
作者 黄建洪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9-239,共1页
《城镇化发展的“中国道路”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指出,新型城镇化正发展出人本化的价值预设与再平衡的功能预期。一方面,城镇化的价值目标呈现出从“物欲”转向“人本”的趋势。无论是抑制型还是补偿型的城镇化,大体上都是基于秩序控... 《城镇化发展的“中国道路”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指出,新型城镇化正发展出人本化的价值预设与再平衡的功能预期。一方面,城镇化的价值目标呈现出从“物欲”转向“人本”的趋势。无论是抑制型还是补偿型的城镇化,大体上都是基于秩序控制和经济发展的国家需求而展开的,均具有鲜明的工具主义色彩和国家主义立场,只不过前者以所谓的一体式“理性谋划”为基础,后者以多样性的发展主义为凭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书介绍 作者 《城镇化发展的"中国道路"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