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2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姜志诚 任正涛 +2 位作者 曾熙雯 段禾祥 吴学灿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11,共11页
基于《云南省各州市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2021年)》,通过大量收集和整理科考资料、公民科学数据,结合一定野外调查和访问调查,以《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为框架,形成了云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分布补充名录,对... 基于《云南省各州市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2021年)》,通过大量收集和整理科考资料、公民科学数据,结合一定野外调查和访问调查,以《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为框架,形成了云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分布补充名录,对新的名录采用属–科(G–F)多样性指数计算各州市保护物种多样性,并对云南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陆生动物种类、各州市分布情况及分布格局等进行系统剖析。结果表明:补充后云南省分布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有403种,较2021年名录(385种)增加18种(4.68%)。云南省的G–F多样性指数为0.90,各州市平均值为(0.78±0.05),最高为怒江州(0.90),最低是曲靖市(0.56)。云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相似性形成6个区域,且物种多样性分布在经纬度上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格局。本研究可为云南省及各州(市)、县(区)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更新及保护、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保护物种 陆生野生动物 分布格局 多样性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陆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变化探析
2
作者 魏宏伟 《辽宁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66-68,共3页
针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调整变化情况,该文梳理了《辽宁省陆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种类及保护级别变化情况,并提出了保护管理建议。与1989年公布的《辽宁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针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调整变化情况,该文梳理了《辽宁省陆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种类及保护级别变化情况,并提出了保护管理建议。与1989年公布的《辽宁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相比,陆生野生动物增加60种,其中哺乳类净增加3种,鸟类净增加53种,爬行类新增加3种,两栖类新增加1种。建议采取开展资源调查、制定保护规划、开展巡护看守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对陆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国家重点野生动物 变化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原保护区外)大熊猫及其同域野生动物初步调查
3
作者 李蓉 唐亮东 +5 位作者 司光程 王磊 付强 马建洪 樊星 李生强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6期20-33,共14页
2021年9月~2022年6月,利用样线法和红外相机技术相结合,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内、原鞍子河保护区外的区域开展调查,共完成47条调查样线,布设47台红外相机,累计8543个有效相机工作日,共获得24101条红外相机影像数据,独立有效记录302... 2021年9月~2022年6月,利用样线法和红外相机技术相结合,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内、原鞍子河保护区外的区域开展调查,共完成47条调查样线,布设47台红外相机,累计8543个有效相机工作日,共获得24101条红外相机影像数据,独立有效记录3029次。共识别出4目12科24种兽类与4目8科17种鸟类。其中,国家I级和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有3种和16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为“濒危(EN)”等级的有2种,“易危(VU)”等级的有6种,“近危(NT)”等级的有3种。拍摄到的猕猴(Macaca mulatta)为崇州市首份红外相机影像,调查到的斑林狸(Prionodon pardicolor)为整个崇州市首次分布记录。共在5条样线上发现了6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粪便痕迹,在6个2 km×2 km调查网格中的7个相机位点上拍摄到大熊猫影像,样线遇见率为10.64%,相对多度指数RAI=0.18,整体网格占有率达17.02%,主要分布在1800~2400 m海拔段的混交林和竹林生境中。研究发现野猪(Sus scrofa)、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水鹿(Rusa unicolor)的样线遇见率、相对多度指数RAI和网格占有率均排在前列,不同功能分区均有较多鸟兽物种分布,主要分布在山腰(1100 m以上海拔段)及以上区域的混交林生境中,主要集中在靠近原鞍子河保护区的区域,而九龙沟区域相对较少。研究结果可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后续针对性保护和管理策略的优化调整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 鞍子河保护 大熊猫 同域野生动物 多样性 相对多度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实验法在野生动物生态游憩价值评价中的应用——以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为例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乙 高忠燕 田国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2-96,共5页
以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为研究对象,应用选择实验法,设计调查问卷;选用Stata软件对调查样本进行条件Logit模型参数估计,分析野生动物生态游憩价值。结果表明:当前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生态游憩价值约为7 136万元/a,如各项状态属... 以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为研究对象,应用选择实验法,设计调查问卷;选用Stata软件对调查样本进行条件Logit模型参数估计,分析野生动物生态游憩价值。结果表明:当前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生态游憩价值约为7 136万元/a,如各项状态属性均达到最佳状态,约为9 674万元/a。游客对当前各项状态属性的满意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丹顶鹤展示方式、丹顶鹤数量、游客游览方式、丹顶鹤年龄结构。游客对丹顶鹤数量属性的提高愿望最强烈,愿为其提高至最佳状态额外支付40.1%。选择实验法,在野生动物生态游憩价值评价中有良好的适用性,评价结果有较高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实验法 野生动物 生态游憩价值 丹顶鹤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调整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怡敏 刘波 +2 位作者 肖军 涂文姬 张雁辉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第6期55-61,共7页
2021年国家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进行了调整,是自1989年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系统地调整,新名录中物种数量增加了1倍以上,新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17种(类)。文中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及调整情况进行阐述,梳理野生动物保护... 2021年国家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进行了调整,是自1989年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系统地调整,新名录中物种数量增加了1倍以上,新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17种(类)。文中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及调整情况进行阐述,梳理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的职能职责,分析名录调整后对分类分级管理、监测和评估、栖息地划定与管理、应急救助与收容救护、疫源疫病监测防控、野生动物损害补偿、野生动物管理及行政许可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各项职责产生的影响。提出积极应对变化,争取各方支持,梳理工作重点,完善工作布局,重视调查监测,摸清资源本底等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名录调整 野生动物保护 栖息地 收容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现状及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巩会生 曾治高 +2 位作者 王西峰 赵凯辉 张琼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9,共8页
分析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陕西省的分布状况.陕西省境内分布的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有98种,包括23种哺乳类、69种鸟类、1种爬行类、1种两栖类、2种鱼类和2种昆虫,其中属于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物种分别有19种和79种.... 分析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陕西省的分布状况.陕西省境内分布的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有98种,包括23种哺乳类、69种鸟类、1种爬行类、1种两栖类、2种鱼类和2种昆虫,其中属于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物种分别有19种和79种.华南虎(Panthera tigris)、小熊猫(Ailurus fulgens)、猞猁(Lynx lynx)和雪号鸟(Nyctea scandiaca)在陕西的分布及存在有待以后的调查求证.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陕西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它们在陕北分布的物种数明显低于陕南的秦岭及大巴山地区.秦岭及大巴山地区是陕西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针对陕西境内受保护动物资源的现状与分布格局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分布 物种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秦岭细鳞鲑人工繁育工作又有新突破
7
《中国水产》 2013年第7期47-47,共1页
5月,由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技术人员人工催产繁育的秦岭细鳞鲑受精卵,经过20天的精心孵化和细心照料,5万尾鱼苗破膜而出,出膜鱼苗发育良好、体格健壮。
关键词 人工繁育 水生野生动物 细鳞鲑 甘肃省 二级保护 秦岭 人工催产 技术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秦岭细鳞鲑人工繁育工作又有新突破
8
《甘肃畜牧兽医》 2013年第7期5-5,共1页
近日,由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技术人员人工催产繁育的秦岭细鳞鲑受精卵,经过20天的精心孵化和细心照料,5万尾鱼苗破膜而出,出膜鱼苗发育良好、体格健壮。
关键词 人工繁育 水生野生动物 细鳞鲑 甘肃省 二级保护 秦岭 人工催产 技术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和国家公园
9
作者 马建章 罗理扬 邹红菲 《野生动物》 1999年第5期38-40,共3页
美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主要是在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中进行的。自1903年美国在佛罗里达州peliCan岛建立了美国第一个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美国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历史已经经历了96个年头,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数量已经超过500个。在美国的52个... 美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主要是在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中进行的。自1903年美国在佛罗里达州peliCan岛建立了美国第一个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美国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历史已经经历了96个年头,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数量已经超过500个。在美国的52个州中,每一个州至少有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所占的土地也由1903年的3英亩,增加到9200万英亩。在野生动物保护区内,700多种鸟类,220多种哺乳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保护 国家公园 狩猎证 动物自然保护 志愿者 东北林业大学 公众教育 植物标本 教育中心 科研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揭牌仪式在呼和浩特举行
10
作者 孟宪毅 《内蒙古林业》 2012年第6期F0004-F0004,共1页
2012年6月10日,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廛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在呼和浩特市大青山野生动物园举。行。该救护中心是内:蒙言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呼和浩特市大青山野生动物园管理处为维护大青山地区。生物多样... 2012年6月10日,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廛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在呼和浩特市大青山野生动物园举。行。该救护中心是内:蒙言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呼和浩特市大青山野生动物园管理处为维护大青山地区。生物多样性,推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协。商建应的。救护中心的成立,对于强化大青山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将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保护 内蒙古大青山 动物救护中心 野生动物 呼和浩特市 揭牌仪式 国家级自然保护 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技术监测道路对野生动物丰富度的影响——以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道路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苏宇晗 蔡琼 +3 位作者 朱自煜 何祥博 刘雪华 Melissa Songer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57,共9页
2014年7月至2018年10月,利用20台红外相机监测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条内部道路对兽类和鸟类活动的影响。监测期间获得照片16168张,共鉴定到13种兽类和14种鸟类,包括4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014年7月至2018年10月,利用20台红外相机监测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条内部道路对兽类和鸟类活动的影响。监测期间获得照片16168张,共鉴定到13种兽类和14种鸟类,包括4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结果显示,距道路的距离越远,出现的物种种类越多。有2种兽类只活动于距离道路100 m以外的范围,表明特定兽类对道路表现出明显的回避效应;鸟类对道路的回避效应更加明显,有8种鸟类只能在距离道路50 m外被观测到。但夜间车辆减少的道路可为大中型兽类如扭角羚(Budorcas taxicolor)提供夜间移动的便利,使得近道路的扭角羚夜间活动强度增加。与其他距离相比,只有5 m朝向道路的野猪(Sus scrofa)的夜间活动强度有小高峰,以回避该距离上昼间的人为干扰。仅距离道路100 m的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的活动时间与其他研究相似,表明靠近道路的红腹锦鸡改变了活动时间以适应道路带来的干扰。研究结果初步证明道路对鸟兽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建议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全区的道路生态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影响 红外相机技术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 野生动物 相对丰富度 日活动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胡大志 徐恺 +3 位作者 张俊涛 马堆芳 倪兆睿 肖治术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92-703,共12页
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6个管理片区利用红外相机对野生动物资源开展本底调查。共设置128个5 km×5 km的有效网格和209个有效相机位点,累计工作23398个有效相机日,获得5294张独立有效照片。调查共记录... 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6个管理片区利用红外相机对野生动物资源开展本底调查。共设置128个5 km×5 km的有效网格和209个有效相机位点,累计工作23398个有效相机日,获得5294张独立有效照片。调查共记录到40个物种,其中鸟类5目8科19种,兽类4目10科21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种,并绘制了物种多样性分布图。保护区内食肉动物物种丰富,大型食肉动物在时空上相互隔离而稳定共存,藏狐(Vulpes ferrilata)为保护区新纪录物种。网格占有率最高的3种兽类为雪豹(Panthera uncia)、赤狐(Vulpes vulpes)和岩羊(Pseudois nayaur),而相对多度指数从高至低依次为岩羊、赤狐和雪豹。鸟类中,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和喜鹊(Pica pica)的网格占有率和相对多度指数较大。保护区内家牦牛和家羊等出现频率较高,放牧现象较严重,建议加强重要物种的种群监测,在繁殖育幼季或重要栖息地内限制或禁止放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 红外相机 野生动物资源 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被引量:217
13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05-640,共36页
2021年2月1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中公开发布了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该新版《名录》共列入野生动物980种和8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34种和1类、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46种和7类。686... 2021年2月1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中公开发布了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该新版《名录》共列入野生动物980种和8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34种和1类、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46种和7类。686种按陆生野生动物由林草部门管理,294种和8类按水生野生动物由渔业部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野生动物 陆生野生动物 渔业部门 林草 国家二级保护 保护野生动物 林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现状及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胡天华 李元刚 王兆锭 《农业科学研究》 2012年第2期40-45,共6页
根据2000年以来的监测及2007—2009年对贺兰山脊椎动物综合考察结果,分析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贺兰山的分布状况.贺兰山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3种,包括30种鸟类和13种哺乳类;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种,国家Ⅱ级重点保... 根据2000年以来的监测及2007—2009年对贺兰山脊椎动物综合考察结果,分析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贺兰山的分布状况.贺兰山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3种,包括30种鸟类和13种哺乳类;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5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2004)的有17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2010)的有37种;由于调查过程中没有发现可以确证的实体或痕迹,雪豹(Panthera uncia)、盘羊(Ovis ammon)、黄羊(Procapra gutturosa)、斑羚(Naemorhedus goral)在贺兰山的存在与否及分布范围有待以后的调查研究;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贺兰山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以隼形目鹰科(16种)及隼科(7种)鸟类为主;山地草原带(1 400~1 600m)出现的重点保护动物数量最多,有31种,其次是山地疏林草原带(1 600~2 000m)和山地针叶林带(1 900~3 000m),分别有29种和16种,亚高山灌丛和草甸带(3 000~3 556m)出现的动物数最少,有11种.针对贺兰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现状与分布格局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濒危物种 分布特征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相机技术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段西坡野生动物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周应再 余新林 +1 位作者 彭明统 柳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4期108-111,共4页
2017年1—12月,通过布设红外自动触发相机对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段西坡腾冲段11个位点的野生动物进行监测研究,调查共计拍摄到兽类和鸟类的有效照片分别为739张和499张,共鉴定出鸟兽物种41种,其中兽类5目13科21种,鸟类5目10科20... 2017年1—12月,通过布设红外自动触发相机对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段西坡腾冲段11个位点的野生动物进行监测研究,调查共计拍摄到兽类和鸟类的有效照片分别为739张和499张,共鉴定出鸟兽物种41种,其中兽类5目13科21种,鸟类5目10科20种。拍摄频次较高的兽类为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树鼩(Tupaia belangeri)、短尾猴(Macaca arctoides)、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赤麂(Muntiacus muntjak)、野猪(Sus scrofa)、豪猪(Hystrix hodgsoni)这7种;拍摄频次较高的鸟类为环颈山鹧鸪(Arborophila torqueola)、白鹇(Lophura nycthemera)、银耳相思鸟(Leiothrix argentauris)这3种。这表明红外相机技术可以作为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的主要方法,自然保护区应长期开展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监测 红外相机技术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正式公布 被引量:4
16
作者 本刊 《中国水产》 CAS 2021年第3期22-35,共14页
2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调整后的《名录》,共列入野生动物980种和8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34种和1类、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46种和7类... 2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调整后的《名录》,共列入野生动物980种和8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34种和1类、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46种和7类。在管理体制上,上述物种中,686种按陆生野生动物由林草部门管理,294种和8类按水生野生动物由渔业部门管理。据介绍,与原《名录》相比,新《名录》主要有两点变化:一是原《名录》物种全部予以保留,其中豺、长江江豚等65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升为国家一级,熊猴、北山羊、蟒蛇3种野生动物因种群稳定、分布较广由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调整为国家二级;二是新增517种(类)野生动物,其中,大斑灵猫等43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狼等474种(类)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另据统计,与原《名录》相比,水生野生动物升级21种(类)、新增215种(类)、保持不变66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野生动物 陆生野生动物 国家二级保护 渔业部门 林草 长江江豚 保护野生动物 管理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对社区居民态度改变的作用及机制——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红敏 李欣茹 +1 位作者 谢美钰 徐建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0376-10386,共11页
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是缓和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常用措施之一,其核心目的是补偿社区居民的经济损失并最终改善社区居民对于肇事动物的态度,实现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共处。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研究了目前以及假设补偿后社区居民... 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是缓和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常用措施之一,其核心目的是补偿社区居民的经济损失并最终改善社区居民对于肇事动物的态度,实现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共处。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研究了目前以及假设补偿后社区居民态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在对态度进行多维特征划分的基础上,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探究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对社区居民态度改变的作用以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可显著改变社区居民对于肇事动物的态度,且均发生了积极的改变,但对不同维度态度的改变作用不同。其中,喜厌态度的改变最明显,其次是捕杀态度和保护态度,最后是期望态度。肇事补偿对于社区居民的态度及其改变作用受到其社会经济特征的影响,其中是否受到过野生动物破坏、耕作总收入或总收入中耕作收入比重以及受教育程度显著影响社区居民的态度,农地总面积、牲畜数量、玉米地面积会显著影响社区居民情感态度的改变,玉米地损失面积会显著影响社区居民行为态度的改变。论文进一步讨论了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普及肇事补偿制度、完善肇事补偿机制、调整生计策略和种植结构、通过多种方式培育社区居民对于肇事动物的情感和责任等减缓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肇事补偿 社区居民态度 态度改变 冲突减缓措施 影响因素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现状及缓解对策 被引量:11
18
作者 谢文芳 宋军平 +2 位作者 苏海萍 岩丙 王巧燕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2期182-186,共5页
基于2011—2018年野生动物肇事及补偿统计、年度保险理赔金额等资料,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频繁,范围广,主要的肇事动物有亚洲象、野猪、偶蹄类和灵长类动物... 基于2011—2018年野生动物肇事及补偿统计、年度保险理赔金额等资料,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频繁,范围广,主要的肇事动物有亚洲象、野猪、偶蹄类和灵长类动物等,其补偿工作存在野外查勘工作量大,标准定性难度大,补偿价值标准缺乏依据,补偿机制与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建议通过改变土地种植结构、恢复与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建立与完善政策法规及补偿机制、调控野生动物种群、开展野生动物肇事防范宣传等措施来缓解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和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肇事 补偿机制 经济损失 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市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分布现状与保护策略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绍辉 马山俊 +1 位作者 曾昭朝 章文杰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1期56-63,共8页
通过资料整理与补充调查,核实昆明市各保护地内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分布现状。结果表明,昆明市记录有陆生野生动物27目89科45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71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1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59种,分布于已建保护地范围内的有67种... 通过资料整理与补充调查,核实昆明市各保护地内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分布现状。结果表明,昆明市记录有陆生野生动物27目89科45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71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1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59种,分布于已建保护地范围内的有67种,保护地范围外4种,保护率94.37%。针对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保护管理的有效性,开展重要生境生态修复,开展本底调查,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等保护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 栖息地 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 分布区域 保护 昆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龙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农地特征及影响机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徐建英 桓玉婷 孔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748-3757,共10页
野生动物肇事是保护区内部和周边地区的普遍现象,严重影响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性,是当前保护区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于2014年7—8月以问卷调查方式获取了170个农地的野生动物肇事信息,建立了野... 野生动物肇事是保护区内部和周边地区的普遍现象,严重影响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性,是当前保护区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于2014年7—8月以问卷调查方式获取了170个农地的野生动物肇事信息,建立了野生动物肇事与不同农地特征之间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并通过赤池信息量准则筛选出3个拟合优良的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动物肇事与农地特征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其中农地种植作物类型、农地与森林、公路的距离、围栏的使用等农地特征意义显著(P值均小于0.01)。进而探讨了上述农地特征对野生动物肇事的影响机制及原因,并据此结果提出了野生动物肇事地的评价和管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统一规划和管理防护措施、减轻当地居民对农业的依赖等缓解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肇事 农地特征 缓解对策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 自然保护区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