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俄罗斯国家与法理论的历史传统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王志华
刘天来
-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
-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1,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法律文明史"之子课题"苏联法研究"
项目编号:11&ZD081
-
文摘
从18世纪彼得一世改革开始,俄罗斯在开启国家近代化进程的同时,法学教育和法制建设也在欧洲各国的影响下得以同步发展,初期不免亦步亦趋,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法学家已逐渐摆脱欧洲法学的影响,法学理论渐趋繁荣,开始显示出某种独创性,并最终迎来俄罗斯法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可以说,1917年前的帝俄时代法学、苏维埃法学以及现代俄罗斯法学,其发展传承脉络清晰可辨。因此,俄罗斯的法律传统虽然不能如西欧各法制发达国家那般深厚,却也不像西方比较法学者所认为的那样薄弱。
-
关键词
法律传统
俄罗斯法
国家与法的理论
-
Keywords
legal tradition, Russian law, Theory of State and Law
-
分类号
D951.2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马克思早期在解决国家与法问题中的思想展开
- 2
-
-
作者
文兵
-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177,共7页
-
基金
中国法学会重点专项课题"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研究"(CLS【2017】ZDZX08)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马克思早期关于国家与法的思想的转变过程,同时也是其创立唯物史观的艰难探索过程,而他在这一过程中的一些分析批判对于我们今天如何理解"法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在他早期的批判中,遇到了在国家与法的理论上的两组对立关系,其中一个是其思想自身之中的,即法理本质与现实法律的对立,另外一个则是外在现实中的,即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对立。这两对关系虽有不同,但都贯穿着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与解放的思想。
-
关键词
国家与法
法治
法理本质
市民社会
政治国家
-
分类号
B0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近代俄国历史法学流派对国家与法理论的方法论建构
- 3
-
-
作者
宫楠
-
机构
上海政法学院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3-229,共7页
-
基金
2017年度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研究基金项目(CNSCO17035)
黑龙江大学对俄专项项目资助
-
文摘
近代俄国社会转型期中的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彼此交锋,在各自意识形态的支配下,不同法学流派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对立甚至排斥,也导致方法论的相互违背或不同适用。历史法学从不同维度合理调适了不同流派的认识论,转向对国家与法的同源性、独特性与民族精神的探寻,通过历史比较方法、历史归纳方法、有机方法与法律实证主义和社会学研究方法相融合,并对传统自然法学说的理性法学和法律教条主义方法论范式加以改造,塑造了近代俄国独特的方法论体系。
-
关键词
俄国历史法学
方法论
国家与法
社会思潮
-
分类号
D951.2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知识体系的建构
- 4
-
-
作者
束赟
-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
-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7,共12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知识体系的建构研究”(24BZZ002)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知识体系的探索,需要从具体的学科体系中的专业知识深入到话语体系中的综合性的知识。这一知识体系包含两大部分,一是“初级社会化”的知识,即一种普及型的知识,主要作用是构建“意义之网”,包含了专业研究类作品中的政治知识体系、普及性理论宣传中的政治知识体系、工农业余教育中的政治知识体系等。二是“次级社会化”的知识,即一种基于劳动分工的用以获取角色的专属知识,主要包括高等学校“政治学专业”中的“国家与法”知识体系、人民大众自身政治实践获得的政治经验与案例等。当今的政治学知识体系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知识体系之间有一定断裂,同时存在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
关键词
政治知识体系
知识初级社会化
知识次级社会化
国家与法
-
分类号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C12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