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良性化的思考
被引量:
2
1
作者
夏立安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6-68,共3页
关键词
国家与市民社会
利益集团理论
良性化
利益表达
政党政治
政治体系
奥地利
政治参与
托克维尔
政治制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市民社会和经济法的本质──兼论中国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市民法的基础法地位
被引量:
4
2
作者
徐涤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1期66-72,共7页
市民法和经济法的关系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关系问题。市民法作为市民社会根本之法,划定了国家不得随意进入的空间,并且在这个空间内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基础性调整;经济法则是国家为弥补市民法的基础性调整作用的...
市民法和经济法的关系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关系问题。市民法作为市民社会根本之法,划定了国家不得随意进入的空间,并且在这个空间内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基础性调整;经济法则是国家为弥补市民法的基础性调整作用的局限性,以满足社会协调性之要求,对市民社会经济活动的干预。在中国,确定市民法的基础性地位和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方式及内容,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着特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市民
社会
市民
法
经济法的本质
政治
国家
政治
社会
国家
干预
自由主义
国家与市民社会
经济关系
经济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克思早期政治思想中的个人概念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志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8-703,共6页
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基础上,青年马克思认为,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最终导致了个人分裂为市民和公民,这一分裂意味着个人要么是纯粹个体和利己的存在者、要么是纯粹普遍和虚幻的存在者。为此,他提出只有人类的全面解放才能彻底消除这种...
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基础上,青年马克思认为,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最终导致了个人分裂为市民和公民,这一分裂意味着个人要么是纯粹个体和利己的存在者、要么是纯粹普遍和虚幻的存在者。为此,他提出只有人类的全面解放才能彻底消除这种分裂,才能使个人同时既是市民又是公民,青年马克思所主张的这种市民与公民相统一的“个人”,不仅构成异化劳动思想的切近前提,还间接地影响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现实的个人”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国家与市民社会
公民
与市民
个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反思中寻找新的联系——康德政治哲学主要特点评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欧阳英
《学术论坛》
2004年第4期15-19,共5页
尽管康德并没有对政治哲学展开完整、系统的思考,但他通过深入反思而在已被前人切断联系的政治与道德、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建立起新的联系,这些不仅构成了康德政治哲学的主要特点,而且也是他对人类政治哲学史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关键词
康德
政治哲学
政治与道德
国家与市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良性化的思考
被引量:
2
1
作者
夏立安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6-68,共3页
关键词
国家与市民社会
利益集团理论
良性化
利益表达
政党政治
政治体系
奥地利
政治参与
托克维尔
政治制度化
分类号
D03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市民社会和经济法的本质──兼论中国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市民法的基础法地位
被引量:
4
2
作者
徐涤宇
机构
中南政法学院经济教研室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1期66-72,共7页
文摘
市民法和经济法的关系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关系问题。市民法作为市民社会根本之法,划定了国家不得随意进入的空间,并且在这个空间内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基础性调整;经济法则是国家为弥补市民法的基础性调整作用的局限性,以满足社会协调性之要求,对市民社会经济活动的干预。在中国,确定市民法的基础性地位和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方式及内容,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着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
中国
市民
社会
市民
法
经济法的本质
政治
国家
政治
社会
国家
干预
自由主义
国家与市民社会
经济关系
经济活动
分类号
D912.29 [政治法律—经济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早期政治思想中的个人概念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志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8-703,共6页
文摘
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基础上,青年马克思认为,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最终导致了个人分裂为市民和公民,这一分裂意味着个人要么是纯粹个体和利己的存在者、要么是纯粹普遍和虚幻的存在者。为此,他提出只有人类的全面解放才能彻底消除这种分裂,才能使个人同时既是市民又是公民,青年马克思所主张的这种市民与公民相统一的“个人”,不仅构成异化劳动思想的切近前提,还间接地影响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现实的个人”的理解。
关键词
马克思
国家与市民社会
公民
与市民
个人
Keywords
Marx
the relationship of state to civil society
the relationship of bourgeois to citizen
the concept of individual
分类号
B03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反思中寻找新的联系——康德政治哲学主要特点评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欧阳英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学术论坛》
2004年第4期15-19,共5页
文摘
尽管康德并没有对政治哲学展开完整、系统的思考,但他通过深入反思而在已被前人切断联系的政治与道德、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建立起新的联系,这些不仅构成了康德政治哲学的主要特点,而且也是他对人类政治哲学史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关键词
康德
政治哲学
政治与道德
国家与市民社会
分类号
B516.3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良性化的思考
夏立安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市民社会和经济法的本质──兼论中国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市民法的基础法地位
徐涤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马克思早期政治思想中的个人概念
李志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在反思中寻找新的联系——康德政治哲学主要特点评析
欧阳英
《学术论坛》
200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