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间传统武术保护中国家与传承人的双向责任 被引量:33
1
作者 王岗 吴志强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1-233,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而民间传统武术则无疑是我国最大宗面临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对民间传统武术的保护工作显得至关重要。然而,我们在对其进行保护的过程中,没有将两者作为一个相互体来审视,造成国家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而民间传统武术则无疑是我国最大宗面临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对民间传统武术的保护工作显得至关重要。然而,我们在对其进行保护的过程中,没有将两者作为一个相互体来审视,造成国家政策和基层群众实施上的"断链"。探讨在保护我国民间传统武术的进程中,国家和民间武术传承人双方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研究表明,只有在国家和民间传承人的双重扶持下,才能够将民间传统武术的保护工作完成得更好,让民间传统武术真正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活态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传统武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与传统武术传承人 双向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教融合背景下传统武术传承人培养的问题审视及推进路径 被引量:6
2
作者 邢文涛 白晋湘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86,共8页
培养手艺人,何愁“守艺人”,解决好传承人培养问题是推动传统武术现代化传承的迫切需求。通过文献研究、田野反思等以非遗保护纳入体教融合政策为逻辑起点,审视传统武术传承人的培养困境,构建培养体系,并提出推进路径。研究认为传统武... 培养手艺人,何愁“守艺人”,解决好传承人培养问题是推动传统武术现代化传承的迫切需求。通过文献研究、田野反思等以非遗保护纳入体教融合政策为逻辑起点,审视传统武术传承人的培养困境,构建培养体系,并提出推进路径。研究认为传统武术传承人培养纳入现代教育体系是中国式“体”与“教”融合的探索,是教育理性的回归。而面对传承人培养存在制度贯通不畅、资源转换受阻和育人协同离散的困境,应构建活态化的人才培养链和以“师资+课程+平台”为保障的融合互嵌的育人体系;并提出构建引导性协同机制为引领,打造“双循环”育人渠道为主线,彰显系统化课程育人的要素支撑,以建设高质量师资与平台为保障,践行规范化考评机制为牵引的推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教融合 传统武术 传承人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背景下传统武术项目助力乡村振兴的策略
3
作者 王卫华 张国栋 周永芹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2期34-36,共3页
武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该文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村文化振兴,分析了将传统武术项目保护与乡村振兴融合的现实意义。武术项目的传承与发展能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弘扬红色文化,推动... 武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该文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村文化振兴,分析了将传统武术项目保护与乡村振兴融合的现实意义。武术项目的传承与发展能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弘扬红色文化,推动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针对数字化时代传统武术项目振兴与乡村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该文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应用数字化技术能延长武术资料的保存期限,有效提高传承人的数字素养。将数字化技术、乡村发展与武术项目相结合,打造特色旅游模式,可为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注入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 乡村振兴 数字化 文化传承 武术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武术代际传承裂隙的生成逻辑及弥合路向 被引量:3
4
作者 陈连朋 张丹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6,共11页
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文化传承裂隙。从传承人“代际滞差”视角切入,综合运用参与式观察、口述史和主题分析等方法,历时性与共时性兼顾剖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多个传统武术拳种传承人习武、练武、传武的经历。研究发现,习... 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文化传承裂隙。从传承人“代际滞差”视角切入,综合运用参与式观察、口述史和主题分析等方法,历时性与共时性兼顾剖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多个传统武术拳种传承人习武、练武、传武的经历。研究发现,习武者在拜师初期形成的个体、群体与价值认同是传统武术代际传续的基础,而当社会转型导致传承人出现脱域问题后,不同代际传承人的传承观念和传承行为随之弱化,在坚守传统与现代转型、个体追求与门户轨则、主观想法与客观现实层面出现代际间与代际内的双重裂隙。传统武术在“社会结构—文化主体—行动者”的嵌套型滞差影响下,可以从“以考促传”“保持文化反哺”“激发知行效能”等角度弥合代际传承裂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 代际关系 传承裂隙 三维滞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武术传承的社会人类学解析 被引量:36
5
作者 王林 赵彩红 黄继珍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27,共7页
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全息影像,其传承方式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异化,主要表现为血缘传承、师徒传承、地缘传承、业缘传承等。血缘传承是传统武术传承的根基,其他方式均是传统武术传承的因势异化。宗族、宗法制度下的人伦道德... 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全息影像,其传承方式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异化,主要表现为血缘传承、师徒传承、地缘传承、业缘传承等。血缘传承是传统武术传承的根基,其他方式均是传统武术传承的因势异化。宗族、宗法制度下的人伦道德贯穿了传统武术传承的整个过程,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面临传统武术日益消亡的今天,加大武术师徒传承,才有可能使这种身体化的技艺精髓成为中华民族活的记忆和赖以追寻的精神乐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 传承 方式 异化 宗族 社会人类学 民族传统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武术的非物质性传承研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 被引量:56
6
作者 张云崖 牛爱军 虞定海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4-57,共4页
传统武术的传承有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种,以非物质性传承为主,包括传承内容、传承途径、传承方式和传承人四个方面。传承内容分为不可变易的基本部分和可进化的发展部分;传承途径包括口传心授、身体示范、观念影响等;传承方式包括群体传... 传统武术的传承有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种,以非物质性传承为主,包括传承内容、传承途径、传承方式和传承人四个方面。传承内容分为不可变易的基本部分和可进化的发展部分;传承途径包括口传心授、身体示范、观念影响等;传承方式包括群体传承、家庭(师徒)传承、学校传承等;传承人涉及到遴选、评价、管理等诸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 非物质 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传统武术的传承误区 被引量:15
7
作者 闫静 罗卫民 吉灿忠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7-132,共6页
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对实践活动的记忆和存储,是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标识,国家和社会都把其传承与发展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由于理论研究和实践行动相对滞后,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对其体认的一些偏颇视阈和认识误区,无形中阻碍了... 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对实践活动的记忆和存储,是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标识,国家和社会都把其传承与发展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由于理论研究和实践行动相对滞后,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对其体认的一些偏颇视阈和认识误区,无形中阻碍了传统武术的生存、发展和沿袭。因此,提出在当前的传统武术传承过程中除了要重视国家行为传承,非主流教育场域传承,传承人的活态传承及技术传承所产生的作用的同时,更应该留意由于忽视社会行为传承,主流教育场域传承,文化主体的活态传承与文化创造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问题的消弭路径,以确保中国传统武术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实现本真性、活态性、完整性和系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 传承 保护 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武术保护与传承的实施路径 被引量:53
8
作者 王岗 朱佳斌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2-295,312,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传统武术流失日益严重的现实环境下,探讨传统武术保护与传承的实施路径。研究认为:要突破传统武术的传承危机必须建立合理可行的传承机制,遵循"政府主导、学界介入、民众参与"三位一...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传统武术流失日益严重的现实环境下,探讨传统武术保护与传承的实施路径。研究认为:要突破传统武术的传承危机必须建立合理可行的传承机制,遵循"政府主导、学界介入、民众参与"三位一体的原则。首先明确传统武术的传承主体,通过国家立法保护的形式实现对传承人的名誉认可及经济补助,同时又要将传统武术的民间传承方式与现代教育传承结合起来,在各级各类学校,以及武馆校中实现传统武术的教育传承,最后还应该拓展保护的范围,通过对传统武术的文化空间进行保护,达到整体保护、活态保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 传承 保护 教育传承 文化空间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传统武术“原生态”传承之悖论 被引量:32
9
作者 王林 晋会峰 徐刚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8-161,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武术期许"原生态"传承,这与传统武术的传承现实形成了如下悖论:传统武术的"传统"界定与原生态相违背、以击技为原点的传统武术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文化生态的变迁导致传统武术的原生态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武术期许"原生态"传承,这与传统武术的传承现实形成了如下悖论:传统武术的"传统"界定与原生态相违背、以击技为原点的传统武术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文化生态的变迁导致传统武术的原生态传承缺乏土壤、传统武术自身的不断变迁拒绝"原生态"。造成这一悖论的根源是对于"原生态"内涵的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的传统武术传承需要的是变迁后的"原生态"文化,即原真的"次生态"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武术 原生态 传承 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以烟台螳螂拳为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邓永明 陈璐 +1 位作者 尹海立 刘健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0-44,共5页
以"烟台螳螂拳"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文献资料、社会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烟台螳螂拳的起源、流派、申遗之路及发展历程等进行分析,并对烟台螳螂拳的发展战略进行探讨,以引起人们对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以"烟台螳螂拳"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文献资料、社会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烟台螳螂拳的起源、流派、申遗之路及发展历程等进行分析,并对烟台螳螂拳的发展战略进行探讨,以引起人们对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意识,旨在为烟台螳螂拳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螳螂拳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武术 传承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安全:传统武术传承人保护的新视阈 被引量:31
11
作者 洪浩 胡继云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58,共6页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霸权",正不断对民族文化进行侵蚀性的扩张,文化的争夺、流失乃至消亡已成为人类无法回避的现实,文化安全由此而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代表和实践者,传统武术传承人是我们维护民族...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霸权",正不断对民族文化进行侵蚀性的扩张,文化的争夺、流失乃至消亡已成为人类无法回避的现实,文化安全由此而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代表和实践者,传统武术传承人是我们维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安全必须予以关注的重要内容。作为系统掌握某一拳种的技术和理论并引导该拳种发展的代表人物,传统武术传承人大多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拳种的挖掘整理工作处于"沉睡"状态,拳种的传承方式处于"自然自觉"状态,个别拳种处于"政府扶植"状态。基于此现状,在文化安全视阈下探讨了传统武术传承人的保护机制,进而对其进行了法学层面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安全 武术传承人 传统武术 保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能剧传承对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林 秦子来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9-102,共4页
借鉴日本能剧的传承方式提出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途径:加大传统武术的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力度;加强传统武术的现代教育传承;营造氛围,加强传统武术精神和文化价值的传承;建构适合传统武术的传承空间,以促进传统武术的发展。
关键词 中国传统武术 日本能剧 师徒传承 教育传承 文化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武术的传承困境与矫正路径研究——以鲁西南地区传统武术为例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宏亮 刘红建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73,共5页
齐鲁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在鲁西南地区孕育的传统武术拳种又是重中之重。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鲁西南地区的济宁、菏泽、枣庄三地市的传统武术传承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该地... 齐鲁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在鲁西南地区孕育的传统武术拳种又是重中之重。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鲁西南地区的济宁、菏泽、枣庄三地市的传统武术传承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该地区传统武术传承的主要方式与渠道是学校、民间、专业队以及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困境来自于当地经济条件的制约、政府职能不能有效发挥、文化环境遭到破坏、缺少传承艺人等。建议鲁西南传统武术的传承应该积极营造利于传承的文化生态环境,加大财政投入,做好传统武术发展的长远规划与管理,优化鲁西南地区传统武术传承的综合方式;立法保障鲁西南地区传统武术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 鲁西南 传承 困境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武术传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 被引量:15
14
作者 范铜钢 虞定海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92,共7页
传统武术项目繁多,文化遗产更是不计其数,如何进行合理的评价已经成为当下的主要议题之一。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内容分析、德尔菲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传统武术管理人员、专家、传承人三个方面的权威人员为主要调查对象,围绕传... 传统武术项目繁多,文化遗产更是不计其数,如何进行合理的评价已经成为当下的主要议题之一。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内容分析、德尔菲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传统武术管理人员、专家、传承人三个方面的权威人员为主要调查对象,围绕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进行了两轮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4.62%和90.91%,专家权威系数均大于0.8,专家协调性较高,调查结果可取。研究最终得出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级评价指标5项,二级评价指标11项,三级评价指标45项,各级指标主要围绕传承主体、传承内容、传承方式、传承管理、传承效果5项一级指标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传统武术 传承体系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传统武术传承的原生态回归 被引量:22
15
作者 王林 王恒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8-63,67,共7页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人们对于传统武术回归"原生态"充满了期待。文章分析了传统武术传承"原生态"回归的时代背景,认为对于传统武术传承的"原生态"回归不能拘泥于学理意义上的"原生态&quo...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人们对于传统武术回归"原生态"充满了期待。文章分析了传统武术传承"原生态"回归的时代背景,认为对于传统武术传承的"原生态"回归不能拘泥于学理意义上的"原生态",只要能够唤起特定族群共享的文化记忆和情感认同,这一传统武术就是"原生态"的。随后分析了传统武术"原生态"传承的困惑主要在于:"原生态"与"次生态"之辨、泥古与创新之困、自生与自为之惑,以促进传统武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原生态 困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中师之规范及其传承价值审视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金龙 宿凤玲 张晨昕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60,共6页
传统武术文化传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师之规范作为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内容,虽然古已有之,但在今天的武术文化传承中并未给予高度的关注与深入的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传统武术文化传承... 传统武术文化传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师之规范作为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内容,虽然古已有之,但在今天的武术文化传承中并未给予高度的关注与深入的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中的师之规范及其传承价值进行研究与审视,旨在补充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中师之规范的研究内容,从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内容。研究认为,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中的师之规范包括:择徒之规范——慎,具体表现为:慎之又慎;待徒之规范——亲,具体表现为:见面、亲近、亲爱;授徒之规范——严,具体表现为:严格、严谨、严厉以及威严。在今天传统武术文化师之规范的传承中我们应选择性地扬弃和创新性地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文化 文化传承 师之规范 传承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传统武术传承制度研究 被引量:57
17
作者 牛爱军 虞定海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22,共3页
传统武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正在逐渐丧失生存的土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传承制度对其进行保护。在传承制度中需要明确传承的主体、对象、途径、方式、评价方法等,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公... 传统武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正在逐渐丧失生存的土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传承制度对其进行保护。在传承制度中需要明确传承的主体、对象、途径、方式、评价方法等,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公布,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框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武术 传承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杨静 王凯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9-432,共4页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濒危的处境。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描述性研究法,以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研究视角,分析与阐述部分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传承现状及在传承中所遇到的问题,探索其有效保...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濒危的处境。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描述性研究法,以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研究视角,分析与阐述部分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传承现状及在传承中所遇到的问题,探索其有效保护途径及对策:1)正视传承人的实际困难,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2)以传统武术"非遗"为契机,完善武术传承人的保障机制;3)完善武术传承人的认定机制,加快精细化管理制度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 武术传承人 保护 现状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武术传承影响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范铜钢 虞定海 査安妮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9-395,共7页
通过运用调查法、分析法、德尔菲法、数理统计法等从3个不同的层面对传统武术的传承进行现状调查,结果显示相关主管部门部分功能缺失,认知度低对传承影响较大,技术传承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调查对象对传统武术"申遗"非常关注,... 通过运用调查法、分析法、德尔菲法、数理统计法等从3个不同的层面对传统武术的传承进行现状调查,结果显示相关主管部门部分功能缺失,认知度低对传承影响较大,技术传承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调查对象对传统武术"申遗"非常关注,高校具备传播传统武术的基本条件。还通过运用描述性统计、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41个影响传统武术传承的构成指标进行分析,共得出7个公共因子,帮助本研究从7个方面对传统武术传承影响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并通过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对传统武术传承影响指标体系构建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分析。最后从"保护-传承-传播"3个递进层次对传统武术的发展思路进行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传统武术 传承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武术的近代化历程——以武术与社会和国家的互动为视角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刁振东 石继章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3-86,共4页
近代以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统武术既有的存在和功能模式显示出了明显的不适应,因而进入衰落和调整期。但在清末民国初年,武术开始摆脱过去在变革时代条件下的不适应之处,从而以一种新的生存模式复苏。本文以武术与社会和国家的互动为... 近代以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统武术既有的存在和功能模式显示出了明显的不适应,因而进入衰落和调整期。但在清末民国初年,武术开始摆脱过去在变革时代条件下的不适应之处,从而以一种新的生存模式复苏。本文以武术与社会和国家的互动为视角,探究武术从衰败走向复苏的过程,即传统武术的近代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武术的传播方式、组织方式和社会功能发生了质的转化,并认为这些变化指的是传统武术向近代体育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 近代体育 近代化 社会 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