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作队:一种国家权力的非常规运作机制——以华北土改运动为中心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96
1
作者 李里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7-214,共8页
作为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新型中介机制和国家权力的非常规运作机制,工作队在土地改革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工作队的介入改变了村庄社区的权力结构,重塑了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关系,帮助党和国家实现了民众动员、精英监控、乡村治理... 作为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新型中介机制和国家权力的非常规运作机制,工作队在土地改革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工作队的介入改变了村庄社区的权力结构,重塑了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关系,帮助党和国家实现了民众动员、精英监控、乡村治理的目标。但是,这种做法又破坏了科层化党政机构的日常运作,增加了国家的统治成本,从而使运动式乡村治理模式难以长期维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队 土地改革 国家与乡村社会 运动式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中的乡村——土地改革运动与华北乡村权力变迁 被引量:28
2
作者 李里峰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7-118,共12页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中叶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既是生产关系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也对乡村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土地改革运动,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建构了乡村社会的基层组织网络,扩张了国家权力的组织边界和功能边界,重塑了国家与乡村社...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中叶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既是生产关系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也对乡村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土地改革运动,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建构了乡村社会的基层组织网络,扩张了国家权力的组织边界和功能边界,重塑了国家与乡村社会间的关系,改变了乡村权力结构及其运作方式,形成了运动式的乡村治理模式,发明了种种动员技术和治理手段,使国家权力真正实现了现代意义上的乡村社会治理,也为20世纪后半期中国乡村"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改革 国家与乡村社会 组织网络 运动式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纪模式的消解:土地改革与赋税征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里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0-166,共7页
本文探讨了土地改革期间中共的赋税征收过程及其合法性问题。传统时代的赋税征收有赖于既连接又离间着国家与乡村社会的“经纪”体制,致使赋税不公和贪污中饱的积弊难以消除。共产党则借助土地改革的强行再分配和赋税负担的公平化,赢得... 本文探讨了土地改革期间中共的赋税征收过程及其合法性问题。传统时代的赋税征收有赖于既连接又离间着国家与乡村社会的“经纪”体制,致使赋税不公和贪污中饱的积弊难以消除。共产党则借助土地改革的强行再分配和赋税负担的公平化,赢得了资源汲取的合法性;又通过控制赋税征收过程和将村款征收权收归国家等措施,大大降低了赋税征收中的损耗,从而使“经纪”模式得以消解,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和汲取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改革 赋税 经纪模式 国家与乡村社会 赋税负担 征收过程 消解 合法性问题 乡村社会 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的“土改”与政治的“土改”——关于土地改革历史意义的再思考 被引量:27
4
作者 李里峰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8-75,共8页
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土地改革运动的历史意义进行了再思考。在诸子平分家产制度、乡村社区生存伦理和中共早期经济政策等因素的作用下,土改前夕乡村土地的集中程度和租佃率都远远低于中共领导人的估计,因此土地改革在生产关... 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土地改革运动的历史意义进行了再思考。在诸子平分家产制度、乡村社区生存伦理和中共早期经济政策等因素的作用下,土改前夕乡村土地的集中程度和租佃率都远远低于中共领导人的估计,因此土地改革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方面的意义可能被高估了。对于党和国家而言,土地改革更重要的功能,在于重塑"国家乡村社会"关系,帮助国家有效地控制和治理乡村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改革 土地占有状况 国家与乡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话语下的民间文化——以甘肃环县道情皮影戏为例(1949-1978) 被引量:7
5
作者 赵法发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9-114,共6页
甘肃环县道情皮影戏作为地方文化的代表之一,其产生、发展、兴盛与乡村社会有着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较真实地反映了乡村社会生活的多元图景。1949年以后,环县道情皮影戏受到了国家的改革。处于政府改造下的地方影戏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随... 甘肃环县道情皮影戏作为地方文化的代表之一,其产生、发展、兴盛与乡村社会有着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较真实地反映了乡村社会生活的多元图景。1949年以后,环县道情皮影戏受到了国家的改革。处于政府改造下的地方影戏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娱乐功能的主导地位被政治教化功能所取代,政治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介入到地方文艺,并融入到乡村生活之中。本文以环县道情皮影戏为考察对象,试图剖析民间皮影戏在政府的改造下,民间文化在内容、形式和功能方面的转变、政治与民间文化的结合及其国家与乡村社会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环县 道情皮影戏 国家与乡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