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换一个角度看“何为中国”:从“大一统”观到“国家—民族”理论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继焦
刘云广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4,F0002,共9页
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华民族对主体性的自觉在“何为中国”的提问中得到重申。比照西方现代政治的国家叙事,当代中国对国家性的表述实现了知识逻辑的根本性转换,即从基于实体政治民族的“民族—国家”到立足于一体性历...
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华民族对主体性的自觉在“何为中国”的提问中得到重申。比照西方现代政治的国家叙事,当代中国对国家性的表述实现了知识逻辑的根本性转换,即从基于实体政治民族的“民族—国家”到立足于一体性历史过程的“大一统”。作为共同体的本质内核,传统中国在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中的意义进一步凸显。中国共产党坚持共同体政治理念,以彻底的革命战胜了政治和社会的双重危机,取得了国家建设与民族建设的双重成就。“大一统”凭借悠久的历史成为“中国性”的支撑性概念。然而在政治传播与话语辩驳的意义上,面对“民族—国家”的现代知识传统,“大一统”仍然无法精准表述、精确传达其作为独特现代政治过程的中国政治的发展逻辑。应以“国家—民族”理论表述“大一统”观,将“大一统”用于指称现代中国政治和社会的整体形态,并在历史和理论上论证这一概念的转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国家—民族
何为中国
中华
民族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关系的思考——基于“国家—民族”理论
2
作者
吴玥
张继焦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8,共8页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语境下,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本质可凝练为“国家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辩证统一。基于“国家—民族”理论框架,中华文化作为国家整体文化的主干属性,通过“主从统合”逻辑实现对各民族多元文...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语境下,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本质可凝练为“国家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辩证统一。基于“国家—民族”理论框架,中华文化作为国家整体文化的主干属性,通过“主从统合”逻辑实现对各民族多元文化的引领:前者以中华文化内核确立文明赓续的主线方向,后者以各民族文化提供创新演进的要素动力。二者共同构成“主干引领、枝叶繁茂”的中华文化发展结构,既维系了中华文化的强大主体性与突出包容性,又保证了各民族文化的蓬勃生命力与鲜明独特性,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在文化维度的具象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
民族
共同体意识
“
国家—民族
”理论
国家
文化
中华文化
各
民族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越“民族—国家”理论:从“国家—民族”理论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
6
3
作者
张继焦
吴玥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73,共7页
中国民族理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应超越西方式的“民族—国家”理论,从国家与中华民族整体的利益出发找回“国家”并给予其以民族之上的位置,即从“国家—民族”理论视角去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要...
中国民族理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应超越西方式的“民族—国家”理论,从国家与中华民族整体的利益出发找回“国家”并给予其以民族之上的位置,即从“国家—民族”理论视角去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基础层次的民族关系、上位层次的国家全局、“国家—民族”关系互动下的中国式现代国家发展。同时,“国家—民族”理论并不是西方所言的民族主义,而是一种强调国家利益、国家认同至上,将国家统一、政治一体奉为第一价值同时包容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新国家主义”,这一理念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也对当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和民族工作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
国家
国家—民族
铸牢中华
民族
共同体意识
新
国家
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换一个角度看“何为中国”:从“大一统”观到“国家—民族”理论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继焦
刘云广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
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民族理论与政策教研部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4,F0002,共9页
基金
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社科规划专项课题“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中的边疆治理研究”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资助项目、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科研课题“大一统国家韧性的形塑机制研究”
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项目。
文摘
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华民族对主体性的自觉在“何为中国”的提问中得到重申。比照西方现代政治的国家叙事,当代中国对国家性的表述实现了知识逻辑的根本性转换,即从基于实体政治民族的“民族—国家”到立足于一体性历史过程的“大一统”。作为共同体的本质内核,传统中国在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中的意义进一步凸显。中国共产党坚持共同体政治理念,以彻底的革命战胜了政治和社会的双重危机,取得了国家建设与民族建设的双重成就。“大一统”凭借悠久的历史成为“中国性”的支撑性概念。然而在政治传播与话语辩驳的意义上,面对“民族—国家”的现代知识传统,“大一统”仍然无法精准表述、精确传达其作为独特现代政治过程的中国政治的发展逻辑。应以“国家—民族”理论表述“大一统”观,将“大一统”用于指称现代中国政治和社会的整体形态,并在历史和理论上论证这一概念的转化过程。
关键词
大一统
国家—民族
何为中国
中华
民族
共同体
Keywords
Great Unification
State-nation
What is China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分类号
B0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C95 [社会学—民族学]
D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关系的思考——基于“国家—民族”理论
2
作者
吴玥
张继焦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8,共8页
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我国东部三大都市圈(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城市人口多民族化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城市民族工作”(批准号:2025MZSCX004)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语境下,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本质可凝练为“国家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辩证统一。基于“国家—民族”理论框架,中华文化作为国家整体文化的主干属性,通过“主从统合”逻辑实现对各民族多元文化的引领:前者以中华文化内核确立文明赓续的主线方向,后者以各民族文化提供创新演进的要素动力。二者共同构成“主干引领、枝叶繁茂”的中华文化发展结构,既维系了中华文化的强大主体性与突出包容性,又保证了各民族文化的蓬勃生命力与鲜明独特性,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在文化维度的具象表达。
关键词
铸牢中华
民族
共同体意识
“
国家—民族
”理论
国家
文化
中华文化
各
民族
文化
Keywords
strengthen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state-nation"theory
national culture
Chinese culture
cultures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越“民族—国家”理论:从“国家—民族”理论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
6
3
作者
张继焦
吴玥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73,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专项研究项目“历史经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研究”(批准号:20VMZ00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农地确权后西北民族地区‘外来耕户’双重边缘处境与生计问题研究”(批准号:17YJC850011)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项目和所重点创新工程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背景下民族学人类学学科体系改革与完善研究”(批准号:2022MZSCX006)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中国民族理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应超越西方式的“民族—国家”理论,从国家与中华民族整体的利益出发找回“国家”并给予其以民族之上的位置,即从“国家—民族”理论视角去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基础层次的民族关系、上位层次的国家全局、“国家—民族”关系互动下的中国式现代国家发展。同时,“国家—民族”理论并不是西方所言的民族主义,而是一种强调国家利益、国家认同至上,将国家统一、政治一体奉为第一价值同时包容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新国家主义”,这一理念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也对当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和民族工作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民族
—
国家
国家—民族
铸牢中华
民族
共同体意识
新
国家
主义
Keywords
nation-state
state-nation
forg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new statism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换一个角度看“何为中国”:从“大一统”观到“国家—民族”理论
张继焦
刘云广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关于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关系的思考——基于“国家—民族”理论
吴玥
张继焦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超越“民族—国家”理论:从“国家—民族”理论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张继焦
吴玥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