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目标协同下农产品主产区县域国土空间格局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宇婷 丁一 +2 位作者 白炜旭 燕思宇 刘光盛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1-290,共10页
优化农产品主产区县域国土空间格局对于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该研究从“规模—结构—布局—策略”4个维度构建优化框架,并以山西省祁县为例,将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发展、碳减排与社会保障作为优化目标,... 优化农产品主产区县域国土空间格局对于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该研究从“规模—结构—布局—策略”4个维度构建优化框架,并以山西省祁县为例,将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发展、碳减排与社会保障作为优化目标,耦合灰色多目标模型与GeoSOS-FLUS模型进行格局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县域功能分区,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结构优化,到2035年,耕地面积将保持在38 320.60 hm^(2);林地面积将增加至17 172.40 hm^(2);草地面积将减少至21 485.80 hm^(2);水域面积将增加至159.50 hm^(2);建设用地面积将增加至8 214.70 hm^(2)。经济效益比2021年翻1番,碳排放减少15.00%。2)通过GeoSOS-FLUS模型优化布局,林地布局更集中提升碳汇能力,耕地下山提高耕地质量,建设用地集中促进经济流通,格局优化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空间基础。3)根据各乡镇的发展潜力,将县域分为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碳汇功能3个区域,并实施差异化的发展策略。该方法不仅可以保障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双碳目标在县级层面的落实,还可以为其他功能县域的国土空间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 农产品主产区 灰色多目标 Geosos-FL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地-水”平衡的流域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以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明 陈睿 +3 位作者 任希岩 王慈 翟家琳 朱冠宇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4-52,共9页
以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的探索实践为例,围绕流域“人-地-水”的统筹平衡与高质量发展,对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技术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张力评价--平衡策略--平衡韧性的技术路径和模型框架体系,构建了多尺度“人-地-水”规模平衡+流... 以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的探索实践为例,围绕流域“人-地-水”的统筹平衡与高质量发展,对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技术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张力评价--平衡策略--平衡韧性的技术路径和模型框架体系,构建了多尺度“人-地-水”规模平衡+流域治理的空间格局优化方法,针对长江经济带形成了上、中、下游及二级流域的人口增长控制、耕地资源保护、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等空间优化策略,并提出二级流域系统治理的多目标多区域管控传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水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 流域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情景分析: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龚健 高静 +1 位作者 陈光 杨建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研究目的:探析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情景分析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和技术范式,使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成为促进国土空间高效开发、有力保护和推动区域差异化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探析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情景分析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和技术范式,使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成为促进国土空间高效开发、有力保护和推动区域差异化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归纳演绎法,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情景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在要素和空间多尺度融合、演变机理与优化路径耦合、情景评估与对比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2)将空间作为要素的载体与流动的外部指引,要素作为空间的核心与演变的内在动因,以情景匹配不同发展路径与优化目标是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情景分析的理论逻辑。(3)国土空间内在演变机制、系统演化行为以及相应的政策调控路径是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情景分析的基础,不同空间尺度下各类要素结构调整和配置是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情景分析的要义与核心内容。研究结论:需加快形成因素综合、过程关联、层次融合、稳定韧性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情景分析范式,推动国土空间治理能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 情景分析 理论逻辑 概念模型 治理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基本遵循、理论逻辑和战略任务 被引量:17
4
作者 严金明 黄宇金 夏方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0,共10页
研究目的:立足中国式现代化五大基本特征,剖析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为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的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 研究目的:立足中国式现代化五大基本特征,剖析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为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的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五大特征是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基本前提、基本要求、基本原则、基本伦理和基本追求;(2)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能够以“人地耦合”的基础逻辑、“规律纠偏”的功能逻辑、“文化精神”的引导逻辑、“生态文明”的支撑逻辑和“全球治理”的参与逻辑,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3)基于“需求—功能”的匹配思路,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战略任务是打造人地协调、融合均等、文明有序、优美和谐和安全共治的国土空间新格局。研究结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是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基本遵循,而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则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有效手段。未来,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应当沿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道路,不断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 基本遵循 理论逻辑 战略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视域下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空间逻辑 被引量:6
5
作者 马雪松 柏然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5,共8页
城市群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促进发展要素合理流动的空间载体,在支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蕴含引导要素优化配置的目标指向、提升空间结构韧性的实质内容、加快构建新发展... 城市群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促进发展要素合理流动的空间载体,在支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蕴含引导要素优化配置的目标指向、提升空间结构韧性的实质内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为考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空间逻辑提供有益视角。从宏观顶层设计、中观权力运作、微观主体行动来看,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中的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涉及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协同引领、空间尺度与权力结构的动态适配、核心城市与重要主体的辐射带动。根据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的价值导向与功能预期,新时期健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应规范完善空间规划程序、优化升级空间治理体系、渐进实现空间正义,逐步形成优势互补、均衡发展的城市群布局与国土空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 一体化发展 空间规划 主体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功能适宜性的黄河三角洲国土空间潜在冲突特征与优化格局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曲衍波 王世磊 +2 位作者 李岩 朱伟亚 王森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1-312,共12页
以黄河三角洲为例,利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多功能潜在冲突概念框架,从生态保护、农业生产与城镇建设3个方面开展国土空间多功能适宜性评价,借助多维度潜在冲突识别模型揭示国土空间多功能潜在冲突类型、强度及空间格局,基于潜在冲突... 以黄河三角洲为例,利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多功能潜在冲突概念框架,从生态保护、农业生产与城镇建设3个方面开展国土空间多功能适宜性评价,借助多维度潜在冲突识别模型揭示国土空间多功能潜在冲突类型、强度及空间格局,基于潜在冲突调解机制重构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结果表明:(1)黄河三角洲国土空间多功能适宜性表现出“生态保护重要、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适宜”的特征。(2)黄河三角洲农业生产-城镇建设双功能型和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城镇建设多功能型潜在冲突占据主导,冲突面积占比分别为84.12%和85.35%,冲突强度主要为重度和中度。(3)黄河三角洲国土空间多功能潜在冲突的空间分布在地理单元上呈现出显著的陆-河-海梯度分异特征,在行政单元上具有一定的非均衡性。(4)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利用现状在潜在冲突调解中发挥刚性约束与弹性引导效应,两者统筹作用下形成的国土空间优化格局是调节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和规范人类活动合理性的科学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多功能适宜性 潜在冲突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优化思路与建议--以潼关县为例
7
作者 闫聪微 《黑龙江粮食》 2021年第7期78-79,共2页
潼关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为实现新时期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妥善解决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促进国土空间永续利用,本文提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几点建议,以期实现... 潼关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为实现新时期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妥善解决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促进国土空间永续利用,本文提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几点建议,以期实现国土空间利用更加高效合理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 高质量发展 永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愿景下“三生空间”转型及其碳储量效应——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50
8
作者 陈美景 王庆日 +1 位作者 白中科 史泽宇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1-111,共11页
研究目的:基于“三生空间”转型内涵及基本趋势,以贵州省为例研究区域“三生空间”转型及其碳储量效应。研究方法:ArcGIS空间分析,InVEST碳储量评估模型。研究结果:(1)“三生空间”转型实质是人地关系格局演变在空间形态上的映射,体现... 研究目的:基于“三生空间”转型内涵及基本趋势,以贵州省为例研究区域“三生空间”转型及其碳储量效应。研究方法:ArcGIS空间分析,InVEST碳储量评估模型。研究结果:(1)“三生空间”转型实质是人地关系格局演变在空间形态上的映射,体现了人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不断升级而导致的空间形态格局的演变;(2)1980—2020年贵州省“三生空间”转型剧烈,其中以近10年最为显著,林地生态空间、农业生产空间和草地生态空间之间的相互转换规模较大,工业生产空间和城镇生活空间呈现持续增长态势;(3)40年间贵州省碳储量呈波动减少趋势,共减少3.502万t,林地生态空间与农业生产空间和草地生态空间之间的相互转型成为导致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论:应在把握区域“三生空间”转型特征的基础上,以“碳中和”目标为导向,以“三生空间”转型规律为依据,积极实施国土空间分类引导与调控政策,提升区域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转型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 碳中和 碳储量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风险的区域生态屏障建设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蒋蕾 韩维峥 孙丽娜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9-226,共8页
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建设并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之一。当前,长春经济圈西北部地区生态问题相对较为突出,已成为区域生态安全的短板所在。以该区域为研究区,基于其生态本底特征和主要生态问题,构建了包含区域生... 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建设并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之一。当前,长春经济圈西北部地区生态问题相对较为突出,已成为区域生态安全的短板所在。以该区域为研究区,基于其生态本底特征和主要生态问题,构建了包含区域生态屏障因子的景观生态风险定量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生态屏障建设的关键区域包括景观生态风险相对较高地区和生态屏障建设相对薄弱地区2类;②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农安县中部等地区,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25%和1.74%;③生态屏障建设相对薄弱地区是引入生态屏障因子后景观生态风险提高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长岭县与农安县交界地带,约占总面积的1/4。综合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从加强景观生态风险管控、推进薄弱地区生态建设2方面分别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策略,助推长春经济圈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研究可为区域生态屏障建设研究和相关生态规划提供较为可行的思路,并为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屏障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生态安全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 长春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