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1
作者 王垚 李爱民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34,共12页
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后,中国已经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但长期以来,中国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等国土空间分布失衡问题未能受到足够重视,已经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形成掣肘。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新征程阶段的... 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后,中国已经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但长期以来,中国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等国土空间分布失衡问题未能受到足够重视,已经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形成掣肘。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新征程阶段的国土空间开发应以“全域高质量发展、整体生态保护与局部重点开发有机结合”为特征,以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强空间分工与合作、开拓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提升重要功能区的保障能力为主要思路,逐步确定“四横四纵”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三大功能区。同时,为支撑创新驱动、制造业强国、对外开放、能源安全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还需要重点布局科技创新高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多层次对外开放聚集区、能源安全保障基地等功能区。在此基础上,新征程阶段的国土空间开发应以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完善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实施分类管理的差别化国土空间政策、明确中央与地方责任和分工为施策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国土空间 开发保护 新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要素统筹: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关键 被引量:110
2
作者 林坚 刘松雪 刘诗毅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共7页
研究目的:通过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核心概念进行辨析,明确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科学内涵,并讨论构建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关键性问题。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与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特色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qu... 研究目的:通过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核心概念进行辨析,明确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科学内涵,并讨论构建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关键性问题。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与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特色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概念源于"国土空间开发",交融于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拓展于自然资源全要素保护。国土空间的内涵有着"区域"型和"要素"型特性之分,目前也存在分别以主体功能区制度为代表和以土地用途管制为代表的"区域"型、"要素"型两类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未来需要统筹两类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需求,让相应制度承担起指引区域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推进生态功能受损地区系统性修复治理、开展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保护等多重任务。研究结论:做好"区域—要素统筹"是构建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区域”型国土空间 “要素”型国土空间 区域—要素统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制度应对 被引量:14
3
作者 吴贤静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56,共9页
国土空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国土空间表现为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为主导功能的自然资源要素。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致力于实现国土空间要素综合管理和综合利用,经济、社会和文化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 国土空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国土空间表现为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为主导功能的自然资源要素。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致力于实现国土空间要素综合管理和综合利用,经济、社会和文化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这三个基本目标。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为基础,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体系包括国土空间规划制度、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制度和国土空间修复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 空间规划 用途管控 空间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构建西藏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被引量:2
4
作者 阴赵丹 龙翼飞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3-229,共7页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工作,注重空间资源的生态价值和保护修复。“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这是从战略目标层面提出的新要求,是完善空间治理、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西藏地处青藏高...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工作,注重空间资源的生态价值和保护修复。“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这是从战略目标层面提出的新要求,是完善空间治理、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西藏地处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的调节器,其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具有重要性和特殊性。在全面依法治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下,新时代西藏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必须坚持新理念和新原则,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尊重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统筹规划国土空间布局,制定差异化发展政策,推动系统治理、协同治理,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生态文明思想 西藏 国土空间 开发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法典化思维推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立法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忠利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6期108-109,共2页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为确保该制度实施的正当性与合宪性,应加快推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立法。制定"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法"应树立法典化思维,以统筹解决国土空间开发保护...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为确保该制度实施的正当性与合宪性,应加快推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立法。制定"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法"应树立法典化思维,以统筹解决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相关制度和法律面临的体系协调问题。为降低立法难度,该法可采取框架法的立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 国土空间规划 法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交通与国土空间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朱高儒 徐兴蒙 +1 位作者 鲁毓进 李燚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60,共10页
交通运输与国土空间相互依存、互促发展,二者的协同优化有利于铁公水航合理布局和城乡空间优化配置,亟需探明相互作用机制。以综合交通与国土空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剖析两者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机制,提出研究展望。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是... 交通运输与国土空间相互依存、互促发展,二者的协同优化有利于铁公水航合理布局和城乡空间优化配置,亟需探明相互作用机制。以综合交通与国土空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剖析两者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机制,提出研究展望。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是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串联和重塑国土空间的重要依托,又受到国土空间要素的制约和管控;交通通过土地利用变化和时空压缩效应影响国土空间开发,同时通过生态、环境和碳排放影响国土空间保护;国土空间通过地理环境、区域战略及开发保护要求,对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和运输活动产生影响。建议完善交通网络与国土空间相互作用评估方法,加快交通引导国土空间发展理论体系构建,强化综合交通与国土空间协同优化和规划研究。研究可为加快交通强国建设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协同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 国土空间 开发保护协同 相互作用机制 研究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困境及法理求解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祎恒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6-185,共10页
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来,我国亟待通过法治化手段来消除国土空间治理及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而构建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区域国土空间同质化、碎片化、等级化发展等结构性问题的根源是国土空间权力(利)的失衡... 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来,我国亟待通过法治化手段来消除国土空间治理及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而构建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区域国土空间同质化、碎片化、等级化发展等结构性问题的根源是国土空间权力(利)的失衡。要破除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困境,就必须将空间涵摄于法权关系,并以区域国土空间的结构与功能为基础,遵循整体性、平衡性和多样性的空间需求,完善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法理逻辑,进而为建立健全充满开放性和可能性的差异性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提供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 用途管制 差异性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保护与开发平衡的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探索 被引量:3
8
作者 管娟 莫霞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3-48,共6页
在资源紧约束背景下,"先底后图"的底线思维纠偏了传统城乡规划中重发展轻保护的倾向。"双评价"作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重要的基础工作和平衡保护与发展的核心标尺,是划定"三区三线"、分解传导指标、优化... 在资源紧约束背景下,"先底后图"的底线思维纠偏了传统城乡规划中重发展轻保护的倾向。"双评价"作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重要的基础工作和平衡保护与发展的核心标尺,是划定"三区三线"、分解传导指标、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制定高质量发展策略等的重要支撑依据。"双评价"结果是明确保护的底线与控制发展的上限,在底线之上、上限之下如何科学合理地布局国土空间还需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来判断。文章以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较为突出的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为例,研究如何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探索搭建一条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保护与开发的编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国土空间规划 “双评价” 国土空间 保护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青海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基本认识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元希 陈克龙 +1 位作者 冉婧媛 陈治荣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8-74,共7页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加强黄河源头治理保护,统筹区域发展,优化空间结构,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动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的首要任务。本文以黄...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加强黄河源头治理保护,统筹区域发展,优化空间结构,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动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的首要任务。本文以黄河青海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为基础,通过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甄别青海流域开发保护现状问题,尝试提出黄河青海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和优化策略,为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双评价 国土空间规划 人文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与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薛萍 赵雲泰 +1 位作者 牛善栋 吕晓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61-368,共8页
[目的]探究东北地区37个地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及内部差异性,及时识别和发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风险和问题,为编制东北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和探索东北地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路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 [目的]探究东北地区37个地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及内部差异性,及时识别和发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风险和问题,为编制东北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和探索东北地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路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以安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评价要素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对东北地区37个地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现状水平及其内部各要素的互动关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①2018年东北地区各地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综合分值在7.35~61.41分之间,各地市平均得分为18.65分。②黑龙江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吉林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得分平均值分别为20.35,18.92,16.77,16.34。③东北地区各地市压力层、状态层、响应层平均分值分别为5.21,7.69,5.75。[结论]2018年东北地区37个地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水平总体不高,且区域联动效应较差;东北地区各地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压力层、状态层、响应层得分差异较大,没有统筹安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 现状评估 问题总结 PSR模型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及战略理论溯源与分析方法 被引量:9
11
作者 朱雷洲 黄亚平 +2 位作者 谢来荣 杨文龙 唐永伟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0-87,共8页
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性质、国土空间发展目标及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是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重要工作,但当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仍存在三者的概念缺项、混淆和套用等现象。文章通过梳理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规划编制指南... 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性质、国土空间发展目标及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是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重要工作,但当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仍存在三者的概念缺项、混淆和套用等现象。文章通过梳理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规划编制指南,发现城市性质源于城乡规划,体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依旧需延续对城市发展方向的战略引领;目标在当前语境下特指国土空间发展目标,其来源可追溯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三者在目标层面的有机融合;战略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必要性内容,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更是对三者的延伸和发展。基于此,文章提出在“阶段特征—关联网络—区域战略影响”综合评判基础上的“性质—目标—战略”主线传导分析框架,认为对于城市性质,应厘清概念,明确维度;对于国土空间发展目标,应在城市性质的框架下聚焦空间,对应时间;对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应在城市性质和国土空间发展目标的引领下,从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两个维度提出战略措施。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湖北省随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践,探索随州的城市性质、国土空间发展目标及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以期为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提供理论指导及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城市性质 国土空间发展目标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16条建议 被引量:5
12
作者 田明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12期100-102,共3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本期"每期一题"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方...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本期"每期一题"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开发 国土 优化 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 自然生态系统 资源节约 保护力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人地关系的概念与内涵辨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鹏军 刘正莹 陈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协调人地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世界各国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监测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科学问题。本研究解析了开展国土空间人地关系研究的必要性、现实性和紧迫性。基于对人地关系和国土空间的概念认知,提出了国... 协调人地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世界各国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监测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科学问题。本研究解析了开展国土空间人地关系研究的必要性、现实性和紧迫性。基于对人地关系和国土空间的概念认知,提出了国土空间人地关系的概念。基于对国土空间规划业务的解析,从资源供需关系、资源资产赋权关系、开发保护关系、用途管制关系4个维度探讨了国土空间人地关系的内涵。国土空间人地关系既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的空间体现,又是面向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地关系调控的业务场景,国土空间人地关系的概念与内涵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人地关系 资源供需关系 资源资产赋权关系 开发保护关系 用途管制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衡与国土空间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胡庆芳 陈秀敏 +3 位作者 高娟 金君良 王银堂 张建云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74,共12页
构建健康水平衡是提升水土资源匹配性、促进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而科学系统保护与集约高效利用国土空间是实现健康水平衡、保障国家水安全的根本途径。鉴于我国水资源与生产力要素分布极不匹配、国土空间发展中未有效落实量水发... 构建健康水平衡是提升水土资源匹配性、促进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而科学系统保护与集约高效利用国土空间是实现健康水平衡、保障国家水安全的根本途径。鉴于我国水资源与生产力要素分布极不匹配、国土空间发展中未有效落实量水发展的情况,本文面向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需求,以“实现健康水平衡、促进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根据“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水陆统筹的原则,构建了以“理清约束条件、制定控制目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时空配置,科学严格保护、系统综合整治,集聚协调开发、高效集约利用”为主要内容的水平衡与国土空间协调发展战略。最后,提出了系统监测评价水平衡状态、提升国家尺度水土资源匹配性、优化“三生”空间划分和科学务实绿化国土等重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水平衡 国土空间 协调发展 综合应对战略 生态保护修复 高效集约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州国土开发保护格局构建及管控传导机制探索 被引量:5
15
作者 汤燕良 秦晴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8-74,共7页
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是国家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提出的重要要求。然而,由于以往基于县级行政边界形成的主体功能分区相对宏观,且缺乏向市县、乡镇传导的具体路径,急需从不同尺度构建有效的管控传导机制。基于此,文章通过探讨国土... 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是国家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提出的重要要求。然而,由于以往基于县级行政边界形成的主体功能分区相对宏观,且缺乏向市县、乡镇传导的具体路径,急需从不同尺度构建有效的管控传导机制。基于此,文章通过探讨国土开发保护格局的构建思路及传导机制,以惠州为例,提出应在充分尊重自然地理格局、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国土开发保护格局,进一步探索打破行政边界束缚、形成不同空间分区的差异化管控策略,并建立起面向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的管控细则,分级分类实现规划管控要点的传导,保障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战略 国土开发保护格局 空间分区 传导机制 管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利用的优化布局——以福建省永春县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吕红梅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2年第1期23-26,共4页
本文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政策、自然资源各专项规划成果等相关资料和数据,通过梳理永春县自然资源现状特点,统筹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要求,在满足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等三条控制线的基础... 本文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政策、自然资源各专项规划成果等相关资料和数据,通过梳理永春县自然资源现状特点,统筹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要求,在满足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等三条控制线的基础上,划分森林资源重点保护区和重点开发利用区,明确保护要求和开发利用方向,提出保护利用的具体措施与规划实施的相关建议,从而为后期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及实施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森林资源 重点保护 重点开发利用区 优化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国土空间开发形势分析
17
作者 樊林京 李丽娟 +1 位作者 闫艳伟 乔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1期80-85,126,共7页
分析了河南省国土空间开发的基础优势,总结了河南省多年来的经济发展成就,梳理了全省国土空间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摸清了全省国土空间承载状况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情况,提出了河南省国土空间开发面临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为河南省省... 分析了河南省国土空间开发的基础优势,总结了河南省多年来的经济发展成就,梳理了全省国土空间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摸清了全省国土空间承载状况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情况,提出了河南省国土空间开发面临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为河南省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开发保护 形势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待开发地区的国土规划与经济发展战略初探
18
作者 涂光滋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1987年第4期15-18,共4页
一、国土规划与经济发展战略的关系 国土规划相对于其它的长期规划,具有更为突出的战略性、综合性、地域性的明显特征,它站在更高的层次上,以更长远和综合的观点研究国土的开发建设,并以分析规划地域国土资源的特点、优势和问题入手,根... 一、国土规划与经济发展战略的关系 国土规划相对于其它的长期规划,具有更为突出的战略性、综合性、地域性的明显特征,它站在更高的层次上,以更长远和综合的观点研究国土的开发建设,并以分析规划地域国土资源的特点、优势和问题入手,根据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确定的总目标和总任务。提出国土开发整治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在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提出国土规划地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产力总体布局和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方案,勾画出该地域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蓝图。与一段的经济发展规划不同,国土规划侧重于资源和自然条件的分析(不是财力物力分析),侧重于生产力的地域空间布局(不是按时间序列发展),侧重于地域的综合开发和发挥地区优势(不是研究行业和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规划 开发地区 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总任务 限制性因素 生产力总体布局 总目标 资源开发 经济系统 地域空间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网”理论的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范玉龙 赵天英 丁圣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868-4875,共8页
生态环境恶化使国土空间的管理从重视开发到重视保护转变,相应的思想体系、理论体系与管理机制需要打破旧的路径依赖,建立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生态系统服务网理论将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融合到一起,推动生态系统服务“一张网”与... 生态环境恶化使国土空间的管理从重视开发到重视保护转变,相应的思想体系、理论体系与管理机制需要打破旧的路径依赖,建立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生态系统服务网理论将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融合到一起,推动生态系统服务“一张网”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衔接。(1)生态系统服务网的网络属性诠释了山水林田湖草-人生命共同体思想体系;(2)生态系统服务网理论强调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匹配与融合,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依据;(3)生态系统服务网的尺度特征与国土空间规划层级体系存在对应关系,有助于规划的传导与实施;(4)生态系统服务网中供给能力和空间需求匹配的评价是“双评价”的主要内容,为“三区三线”的划定与落地提供了依据;(5)生态系统服务网的价值评估、空间制图与优化,为确定国土空间开发边界与规模奠定了基础,为两山转化路径提供思路和依据,可有效促进国土空间的高质量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网 国土空间规划 保护开发 生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被引量:59
20
作者 白中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3,共13页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是实现美丽中国、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法、系统回顾法、实证分析法、类比分析法、趋势外推法、政策环评等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从国家方略、顶层设计两个方面,梳...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是实现美丽中国、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法、系统回顾法、实证分析法、类比分析法、趋势外推法、政策环评等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从国家方略、顶层设计两个方面,梳理了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脉络;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技术路经与方法、野外台站和科研样地等角度,阐明了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的方法论;举例辨析了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若干“伪生态”和“假技术问题”;指出了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发展的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方向、战略原则、战略重点、战略对策;从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大科学问题和热点、语境分析、分区分类、差异化、生态补偿机制等5个方面,提出了助推中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需要的科技支撑;讨论了“两屏三带”、科学推进生态修复,以及管理逻辑与技术逻辑融合问题。研究结果为破解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与综合治理”过程中生态要素的综合性与管理事权的部门化、生态空间的连续性与区域的政区化、生态工程的长期性与行政管理的届次化三大矛盾,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生态保护与修复 山水林田湖草沙 伪生态 假技术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