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备立宪公会与1910年国会请愿运动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文英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7-149,共3页
1910年,为推动清廷真正在中国实行立宪政治,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宪政国家,立宪派人士联合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国会请愿运动。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中,预备立宪公会担当了发起人的角色,并利用它在各地的影响力,竭力动员各方力量参加这... 1910年,为推动清廷真正在中国实行立宪政治,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宪政国家,立宪派人士联合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国会请愿运动。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中,预备立宪公会担当了发起人的角色,并利用它在各地的影响力,竭力动员各方力量参加这场政治运动。张謇、汤寿潜、郑孝胥等公会核心人物,无论台前幕后,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利用自己的声望和谘议局的合法地位,策划组成国会请愿代表团;鼓动资政院通过速开国会议案;借助与锡良、瑞徵等地方督抚良好的私人关系,策动他们联合电奏清廷速开国会,设立责任内阁,迫使清政府缩短国会召开年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备立宪公会 国会请愿运动 张謇 汤寿潜 郑孝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冷眼旁观到夤夜奔走:汪荣宝参与清季国会请愿运动的历程
2
作者 章博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7-148,共12页
清季,外患日迫,革命风潮迭起。在"非速开国会不足以挽回危局"的认知下,国会请愿运动的浪潮一次高过一次。受此影响,原本即主张实行宪政改革的一批中层京官,逐渐从缓进走向急进。汪荣宝是这批京官中有代表性的一员。对于清季... 清季,外患日迫,革命风潮迭起。在"非速开国会不足以挽回危局"的认知下,国会请愿运动的浪潮一次高过一次。受此影响,原本即主张实行宪政改革的一批中层京官,逐渐从缓进走向急进。汪荣宝是这批京官中有代表性的一员。对于清季国会请愿运动,汪荣宝经历了从冷眼旁观到夤夜奔走,最后又转为消极的过程。汪荣宝的态度与行为变化,实际反映着清政府内部一批中层官员的转变。另外,汪荣宝的活动还体现了清季地方士绅与中层京官的政治互动以及清政府内部中层改革派官员的离心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汪荣宝 国会请愿运动 京官 士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度与清末立宪运动散论 被引量:1
3
作者 唐文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82-87,共6页
杨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名声大落大起的传奇人物之一。在1975年披露其晚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为革命作过一定贡献的史实之前,他一直处在声名狼藉者列。在史实披露之后,他开始被人们再度发现,再度认识。笔者不敏,敢效先进,聊就读书所及,试就... 杨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名声大落大起的传奇人物之一。在1975年披露其晚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为革命作过一定贡献的史实之前,他一直处在声名狼藉者列。在史实披露之后,他开始被人们再度发现,再度认识。笔者不敏,敢效先进,聊就读书所及,试就杨度在清末立宪运动中的地位、作用、阶级基础、思想局限诸问题略作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宪运动 杨度 清政府 立宪派 国会请愿运动 宪政 清末 预备立宪 梁启超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宪派阶级基础新论 被引量:9
4
作者 朱英 《江汉论坛》 1986年第5期74-78,共5页
所谓清末立宪派的阶级基础,实指它是哪一个阶级的政治代表.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史学界曾就此问题进行过一场讨论,但意见分歧,结论相去甚远.目前,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不尽一致.不过,从近年出版的有关论著看,立宪派代表民族资产... 所谓清末立宪派的阶级基础,实指它是哪一个阶级的政治代表.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史学界曾就此问题进行过一场讨论,但意见分歧,结论相去甚远.目前,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不尽一致.不过,从近年出版的有关论著看,立宪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说法,已为大多数论者所接受.例如,章开沅、林增平主编的《辛亥革命史》、胡绳武、金冲及所著《辛亥革命史稿》和李新主编的《中华民国史》等专著,都认为立宪派的阶级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资产阶级 立宪派 辛亥革命史 中华民国史 六十年代 五十年代 资本家 史学界 清末立宪 国会请愿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謇代程德全所拟奏折剖析──兼论张、程尚未从主张立宪转为倾向共和 被引量:2
5
作者 吴讱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114-119,共6页
张謇代程德全所拟奏折剖析──兼论张、程尚未从主张立宪转为倾向共和吴武昌起义后六天,即1911年10月16日,张謇应江苏巡抚程德全邀请,从南京到苏州,当晚和雷奋、杨廷栋一起,代程德全草拟致清廷奏折。程德全电商各省督抚、... 张謇代程德全所拟奏折剖析──兼论张、程尚未从主张立宪转为倾向共和吴武昌起义后六天,即1911年10月16日,张謇应江苏巡抚程德全邀请,从南京到苏州,当晚和雷奋、杨廷栋一起,代程德全草拟致清廷奏折。程德全电商各省督抚、将军后,于10月22日会同热河都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德全 奏折 责任内阁 君主立宪 张謇 辛亥革命 立宪派 武昌起义 国会请愿运动 内阁大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