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31例PDA患者,PDA最窄处(φ)为2.4~15.1(5.9±2.4)mm.术后平均随访3~36(15.4±10.2)月,超声心动图(UCG)评价封堵的效果并观察有无并发...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31例PDA患者,PDA最窄处(φ)为2.4~15.1(5.9±2.4)mm.术后平均随访3~36(15.4±10.2)月,超声心动图(UCG)评价封堵的效果并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肺动脉平均收缩压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术后10 min主动脉造影示,无残余分流26例(占83.9%),微量分流4例及少量分流1例(占16.1%),术后24~48 h UCG示仅1例有极少量的残余分流,术后1月UCG示全部患者均无残余分流;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随访期间增大的左室腔及心功能均改善.结论使用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PDA患者,近中期疗效确切、使用安全、适应证广、价格经济等特点.展开更多
目的介绍使用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Ⅱ)封堵冠状动脉瘘的经验,分析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3年10月使用ADOⅡ经导管介入封堵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及术后短期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儿平均年...目的介绍使用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Ⅱ)封堵冠状动脉瘘的经验,分析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3年10月使用ADOⅡ经导管介入封堵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及术后短期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儿平均年龄3.8岁。4例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患儿中,3例选择4 mm×6 mm ADOⅡ,5F输送鞘;1例选择4 mm×4 mm ADOⅡ,4F输送鞘。1例左冠状动脉—右心室瘘患儿选择4 mm×4 mm ADOⅡ,5F输送鞘。术中造影及术后心脏超声均显示无残余分流,术后第2日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平均随访16个月,均未发现异常。结论 ADOⅡ的主要优势是输送鞘尺寸小、柔软,容易到达瘘口并能够有效封堵冠状动脉瘘。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31例PDA患者,PDA最窄处(φ)为2.4~15.1(5.9±2.4)mm.术后平均随访3~36(15.4±10.2)月,超声心动图(UCG)评价封堵的效果并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肺动脉平均收缩压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术后10 min主动脉造影示,无残余分流26例(占83.9%),微量分流4例及少量分流1例(占16.1%),术后24~48 h UCG示仅1例有极少量的残余分流,术后1月UCG示全部患者均无残余分流;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随访期间增大的左室腔及心功能均改善.结论使用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PDA患者,近中期疗效确切、使用安全、适应证广、价格经济等特点.
文摘目的介绍使用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Ⅱ)封堵冠状动脉瘘的经验,分析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3年10月使用ADOⅡ经导管介入封堵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及术后短期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儿平均年龄3.8岁。4例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患儿中,3例选择4 mm×6 mm ADOⅡ,5F输送鞘;1例选择4 mm×4 mm ADOⅡ,4F输送鞘。1例左冠状动脉—右心室瘘患儿选择4 mm×4 mm ADOⅡ,5F输送鞘。术中造影及术后心脏超声均显示无残余分流,术后第2日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平均随访16个月,均未发现异常。结论 ADOⅡ的主要优势是输送鞘尺寸小、柔软,容易到达瘘口并能够有效封堵冠状动脉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