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转录因子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红 刘静 关海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18-421,共4页
脂肪酸合成增加是肿瘤细胞的第三大代谢表型,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转录因子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1,SREBP1)是脂质代谢,尤其是脂肪酸合成相关的重要核转录因子。SREBP1在多种肿瘤中有异常高表达,并在... 脂肪酸合成增加是肿瘤细胞的第三大代谢表型,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转录因子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1,SREBP1)是脂质代谢,尤其是脂肪酸合成相关的重要核转录因子。SREBP1在多种肿瘤中有异常高表达,并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耐药性及能量代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SREBP1的结构、功能,在肿瘤细胞中SREBP1的表达、作用及相关通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转录因子1 脂肪酸合成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在肝脂肪合成中转录调节 被引量:9
2
作者 兰英 王继文 +2 位作者 曾兵 许恒勇 卓伟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9-501,509,共4页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 -1c(SREBP -1c)是脂肪合成基因的重要转录调节因子 ,又称脂肪细胞决定和分化因子 1(AdipocyteDetermi nationandDifferentiationfactor -1,ADD1) ,它是动物肝脏中主要的转录物 ,主要调节动物脂肪合成和葡萄糖代...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 -1c(SREBP -1c)是脂肪合成基因的重要转录调节因子 ,又称脂肪细胞决定和分化因子 1(AdipocyteDetermi nationandDifferentiationfactor -1,ADD1) ,它是动物肝脏中主要的转录物 ,主要调节动物脂肪合成和葡萄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 ,SREBP -1c的过度表达与肝脏等非脂肪组织的脂质积聚相关。SREBP -1c调节体内的脂肪合成主要是通过改变自身的mRNA水平来实现的 ,即生脂酶的转录调节是由SREBP- 1cmRNA的数量控制的。另一方面 ,LXRs、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因素对SREBP- 1c的转录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脂肪肝 转录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中活化转录因子ATF6抑制SREBP1的转录活性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红玲 ZENG Lingfang +2 位作者 王保国 庞炜 朱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6-553,共8页
内质网膜定位的活化转录因子ATF6和SREBP1均是经过蛋白酶切水解激活,激活后的ATF6(N)和SREBP1(N)进入细胞核内,分别指导内质网膜未折叠蛋白聚集反应相关基因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肝细胞内葡萄糖饥饿激活ATF6并抑制SREBP... 内质网膜定位的活化转录因子ATF6和SREBP1均是经过蛋白酶切水解激活,激活后的ATF6(N)和SREBP1(N)进入细胞核内,分别指导内质网膜未折叠蛋白聚集反应相关基因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肝细胞内葡萄糖饥饿激活ATF6并抑制SREBP1的转录活性及其靶基因的表达.过表达ATF6(N)能够抑制SREBP1介导的转录及其下游基因的表达.免疫共沉淀实验显示,ATF6(N)在细胞核内结合SREBP1(N),这种结合在无糖状况下增强.不同功能区缺失分析表明,ATF6和SREBP1通过亮氨酸拉链(leucinezipper)功能区相互作用.在葡萄糖饥饿状况下,ATF6对SREBP1转录活性的抑制保证了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转录因子6 葡萄糖 脂质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脂代谢 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莪术醇通过SREBP-1/FASN/EGFR轴延缓非小细胞肺癌进程
4
作者 孟令隆 白丰玺 +2 位作者 赵雨 吴晓宇 梁丽丽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4-803,共10页
目的探究莪术醇调控脂质代谢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建立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给药14 d,记录皮下瘤体体积及质量;采用苏木精-伊红(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肿瘤组织、脏器病理形... 目的探究莪术醇调控脂质代谢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建立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给药14 d,记录皮下瘤体体积及质量;采用苏木精-伊红(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肿瘤组织、脏器病理形态学和Ki67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生化试剂盒检测肿瘤组织中脂质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脂肪酸合成酶(FASN)、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表达水平;qPCR和免疫荧光检测肿瘤组织中SREBP-1的表达情况。莪术醇处理NSCLC细胞株A549及过表达SREBP-1的A549细胞,EdU实验检测肺癌细胞增殖能力;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肿瘤细胞迁移与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生化试剂盒检测细胞中脂质水平;Western blot检测SREBP-1、FASN、EGF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体内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莪术醇显著抑制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抑制肿瘤细胞增殖(P<0.05,P<0.01),降低肿瘤组织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和游离脂肪酸(FFA)水平(P<0.05,P<0.01),下调SREBP-1、FASN、p-EGFR蛋白表达(P<0.01),并抑制肿瘤组织中SREBP-1 mRNA的表达(P<0.05,P<0.01)。在体外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莪术醇干预后A54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能力显著抑制,A549细胞活力降低(P<0.05,P<0.01),肿瘤细胞凋亡增加(P<0.01),A549细胞中FFA、T-CHO、TG水平下降(P<0.05,P<0.01),SREBP-1、FASN、p-EGFR蛋白表达减少(P<0.05,P<0.01)。同时,过表达SREBP-1可拮抗莪术醇对脂质合成过程、EGFR活化的抑制作用,削弱莪术醇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论莪术醇通过抑制SREBP-1、FASN表达水平,减少脂质合成,阻碍EGFR信号转导,减缓NSCL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醇 非小细胞肺癌 脂质代谢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脂肪酸合成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P-1下调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SOCS-3和SREBP-1c的表达 被引量:21
5
作者 侯洪涛 裘艳梅 +3 位作者 张建 胡义亭 苏少慧 王玉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12-1316,共5页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l(GLP-1)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SOCS-3和SREBP-1c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高脂(HF)组和HF+利拉鲁肽(Lira)组。HF组和HF+Lira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6周,HF+Lira组高脂喂养1...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l(GLP-1)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SOCS-3和SREBP-1c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高脂(HF)组和HF+利拉鲁肽(Lira)组。HF组和HF+Lira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6周,HF+Lira组高脂喂养12周后,给予Lira 600μg·kg^(-1)·d^(-1)腹腔注射4周。在16周末处死大鼠。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ALT、AST、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GPO-PAP法测定肝脏TG含量;酶联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变化;RTqPCR法测定肝组织SOCS-3和SREBP-1c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HF组血清ALT、AST、TG、TC、肝TG、FINS及HOMA-IR均明显升高(P<0.01);HF+Lira组与HF组相比,血清的ALT、AST、TG、TC、肝TG、FINS及HOMA-IR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HF组肝组织SOCS-3和SREBP-1c的mRNA表达水平较NC组显著增强(P<0.01);HF+Lira组较HF组SOCS-3和SREBP-1c的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Lira可能通过下调肝组织SOCS-3和SREBP-1c的mRNA表达,改善IR,减少肝脏TG沉积,从而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胰高血糖素样肽-l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物-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C-1β和SREBP-1c在猪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高晓娟 吉红 +3 位作者 常志光 刘月光 杨秋梅 杨公社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3-539,共7页
为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β(PGC-1β)与SREBP-1c在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其相互作用,分析二者功能上的联系,采用Western印迹及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GC-1β与SREBP-1c在猪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 为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β(PGC-1β)与SREBP-1c在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其相互作用,分析二者功能上的联系,采用Western印迹及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GC-1β与SREBP-1c在猪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shRNA干扰和免疫共沉淀技术分别探讨了PGC-1β对SREBP-1c的调节作用及2种蛋白质在体内的结合活性.结果显示,PGC-1β与SREBP-1c蛋白的表达均随猪脂肪细胞分化逐渐增加,且在分化细胞的核和胞浆中均有分布.干扰PGC-1β显著下调了SREBP-1c和脂肪细胞分化标记基因C/EBPα的表达(P<0.05),同时降低了细胞内甘油三酯的积累.免疫共沉淀证明,PGC-1β与SREBP-1c蛋白在猪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存在结合作用.以上结果表明,PGC-1β能够促进猪脂肪细胞分化并对SREBP-1c有调节和结合作用,推测二者的结合可能与其对脂肪细胞的分化调节机制相关,将对PGC-1β调控脂肪细胞分化的功能和机理研究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β(PGC-1β)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脂肪细胞 分化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及其联合饮食干预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浆SREBP-1c、RBP4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43
7
作者 吴明方 陆阿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2-137,共6页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饮食控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SREBP-1c、RBP4水平的影响。方法:将NAFLD患者共5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运动组(E)、饮食控制组(D)和运动+饮食控制组(ED);另有12例健康自愿者组成健康对照组(N)。E组...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饮食控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SREBP-1c、RBP4水平的影响。方法:将NAFLD患者共5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运动组(E)、饮食控制组(D)和运动+饮食控制组(ED);另有12例健康自愿者组成健康对照组(N)。E组运动处方干预,D组饮食干预,ED组运动联合饮食干预。实验前后分别检测身体形态(BMI;WHR)和血液生化指标(SREBP-1c;RBP4;TNF-a等)。结果:1WHR指数实验后E组、DE组较实验前显著下降(P<0.05);实验后DE组较C、E组显著下降(P<0.05)。2血浆TG及LDL/HDL实验后E组、DE组较实验前显著下降(P<0.05);实验后DE组血浆TG、E组和DE组LDL/HDL较C组显著降低(P<0.05)。3血浆FINS水平及HOMA-IR实验后E、DE组较实验前显著下降(P<0.05);实验后HOMA-IR指数E组和DE组较C组显著下降(P<0.05)。4E组RBP4、D组SREBP-1c和DE组TNF-α、RBP4、SREBP-1c血浆水平实验后较实验前显著下降(P<0.05);实验后E组SREBP-1c水平和DE组血浆RBP4、SREBP-1c水平较C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116周有氧运动、饮食控制以及有氧运动联合饮食控制,NAFLD患者血浆SREBP-1c、RBP4、TNF-α水平分别呈不同程度降低,IR缓解,脂质代谢紊乱改善,有利于NAFLD转归。2有氧运动联合饮食控制对NAFLD的干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有氧运动 饮食控制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视黄醇结合蛋白4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高脂喂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SREBP-1、TGF-β_1表达和细胞外基质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郝军 曹延萍 +2 位作者 朱琳 刘淑霞 段惠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30-2435,共6页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和细胞外基质(ECM)沉积的影响以及罗格列酮的干预治疗。方法:给予Wistar大鼠高脂饲料喂养并进行罗格列酮灌胃治疗3个月,进行血...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和细胞外基质(ECM)沉积的影响以及罗格列酮的干预治疗。方法:给予Wistar大鼠高脂饲料喂养并进行罗格列酮灌胃治疗3个月,进行血液生化检测。油红O检测肾脏脂质沉积情况,Masson染色检测肾脏细胞外基质沉积,SREBP-1、TGF-β1和FN蛋白表达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原位杂交用于检测SREBP-1mRNA的表达。结果:罗格列酮有效避免了高脂饮食导致的大鼠血糖、血胰岛素和血甘油三酯的升高;高脂喂养组大鼠肾脏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了明显脂滴,小管外间质细胞外基质沉积增多,罗格列酮干预减少了脂滴和基质沉积;SREBP-1蛋白和RNA在高脂喂养组均呈高表达,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经罗格列酮处理表达有显著下降,蛋白前体和成熟片段分别下降了27.39%和27.32%;致纤维化因子TGF-β1和细胞外基质成分之一的纤维黏连蛋白(FN)在高脂喂养大鼠肾脏的高表达均被罗格列酮干预治疗所避免,TGF-β1表达在罗格列酮干预组较高脂组降低了19.14%。结论:罗格列酮可有效避免高脂饮食造成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SREBP-1、TGF-β1高表达、脂质沉积和细胞外基质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高脂饮食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质1 转化生长因子β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甲醚对酒精性肝损伤中SIRT1-AMPK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瑞婕 杨勇 白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57-1562,共6页
目的探究大黄素甲醚(physcion,PHY)对酒精性肝损伤中SIRT1-AMPK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ieber-DeCarli酒精液体饲料慢性喂养10 d,加1次酒精灌胃建立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观察肝脏形态及病理学变化,测量肝指数及小鼠血清中ALT、AST、TG水... 目的探究大黄素甲醚(physcion,PHY)对酒精性肝损伤中SIRT1-AMPK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ieber-DeCarli酒精液体饲料慢性喂养10 d,加1次酒精灌胃建立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观察肝脏形态及病理学变化,测量肝指数及小鼠血清中ALT、AST、TG水平,ELISA法检测IL-1β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组织SIRT1、AMPKα、p-AMPKα、SREBP1c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黄素甲醚组、SRT1720组及AICAR组明显地抑制了酒精引起的ALT、AST、TG的增高,各给药处理组肝形态、脂肪蓄积、炎症细胞浸润也呈剂量依赖性优于酒精模型组。同时,各给药处理组抑制了IL-1β的水平。与酒精模型组相比,大黄素甲醚及SRT1720、AICAR均提高了SIRT1表达及AMPKα的磷酸化水平。此外,大黄素甲醚及SRT1720、AICAR降低了SREBP1c的表达。结论从SIRT1-AMPK表达水平的变化验证了大黄素甲醚可通过此信号通路来减轻酒精性肝损伤的脂肪变性损伤和炎症水平,从而缓解酒精性肝损伤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甲醚 酒精性肝损伤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蛋白1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TNF-α升高对糖尿病肾脏脂质积聚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松 朱琳 +1 位作者 郝军 郑书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61-1165,共5页
目的明确糖尿病小鼠血清TNF-α升高与肾脏脂质代谢的关系。方法 CD1小鼠按体重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150 mg·kg-1),72 h后空腹血糖大于16.7 mmol·L-1者确定为1型糖尿病模型,饲养1个月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TNF-α水平,免... 目的明确糖尿病小鼠血清TNF-α升高与肾脏脂质代谢的关系。方法 CD1小鼠按体重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150 mg·kg-1),72 h后空腹血糖大于16.7 mmol·L-1者确定为1型糖尿病模型,饲养1个月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TNF-α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REBP-1和ADRP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小鼠相比,糖尿病小鼠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为正常对照小鼠的7.73倍。SREBP-1和ADRP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糖尿病小鼠肾脏SREBP-1前体片段、成熟片段和ADRP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小鼠,分别是对照组的2.31倍、1.74倍和1.72倍。小鼠血清TNF-α水平和肾脏ADRP表达的相关性分析证实二者间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4。结论糖尿病小鼠血清TNF-α升高可能是导致肾脏脂质积聚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A 糖尿病 肾小管上皮细胞 脂质积聚 脂肪分化相关蛋白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80调控羊驼黑色素细胞MAPK/ERK信号通路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斌 刘学贤 +4 位作者 姬凯元 杨姗姗 刘博 张俊珍 范瑞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76-883,共8页
miR-380是不同羊驼毛色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之一,但是否与黑色素生成有关未见报道。为了丰富调控黑色素生成的机制,挖掘黑色素生成路径中所涉及到的更多新的基因并揭示miR-380在黑色素细胞中的功能,本实验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出MAPK信... miR-380是不同羊驼毛色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之一,但是否与黑色素生成有关未见报道。为了丰富调控黑色素生成的机制,挖掘黑色素生成路径中所涉及到的更多新的基因并揭示miR-380在黑色素细胞中的功能,本实验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出MAPK信号通路的成员MAP3K6是miR-380的靶基因之一。在293T细胞中共转染miR-380和MAP3K6后,与对照组相比双荧光报告酶活性下降(28.92±25.63)%(P<0.01),下降趋势明显,说明MAP3K6可能是miR-380的靶基因之一;在羊驼黑色素细胞中转染miR-380后,MAP3K6、MEK1、ERK1/2、CREB和MITF在转录水平的表达量与NC组相比具有显著下降趋势,其中CREB下降趋势尤为显著(64.20±54.30)%(P<0.01),Western印迹检测MAP3K6、p-MEK1、p-ERK1/2、CREB和MITF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与NC组相比下降趋势明显且p-MEK1和CREB基因下降极为显著,分别为(29.09±10.68)%(P<0.001)和(47.12±6.70)%(P<0.001),抑制组则反之。通过Masson-Fontana黑色素颗粒染色法检测miR-380抑制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颗粒,用紫外分光度法检测真黑素(eumelanin,EM)和褐黑素(pheomelanin,PM),含量结果提示EM与PM含量分别下降为(38.63±2.00)%(P<0.01),(54.10±5.73)%(P<0.001)且PM含量下降极为显著。综上所述miR-380通过靶向抑制MAP3K6等基因的表达,从而对MAPK/ERK信号通路起调控作用,最终影响黑色素生成生物学功能,此研究对哺乳动物毛色形成机制和防止皮肤受紫外辐射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80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6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质 小眼畸形转录因子 黑色素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叶提取物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昱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7-562,共6页
目的观察油橄榄叶提取物(OLE)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递增法灌胃乙醇24周建立大鼠肝损伤模型,造模同时用OLE(250 mg·kg^(-1)、500 mg·kg^(-1)、1 000 mg·kg^(-1))进行灌胃治疗。利用生物显微技术观察肝... 目的观察油橄榄叶提取物(OLE)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递增法灌胃乙醇24周建立大鼠肝损伤模型,造模同时用OLE(250 mg·kg^(-1)、500 mg·kg^(-1)、1 000 mg·kg^(-1))进行灌胃治疗。利用生物显微技术观察肝脏组织结构的变化,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肝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β)的含量,用比色法检测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OLE治疗后,血清ALT、AST、TG、TC水平降低;肝脏TNF-α、IL-1β、MDA含量及SREBP-1c表达呈降低趋势;SOD、CAT、GR水平均显著升高;肝脏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OLE对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少自由基损伤、减轻炎症反应、抑制SREBP-1c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叶提取物 酒精 炎症因子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灵芝调控大鼠乙酰辅酶A羧化酶α表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武俊紫 贾亚敏 +4 位作者 沈平瑞 胡跃高 全胜麟 李燕 李树德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86-1092,共7页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富硒灵芝治疗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建立成功后富硒灵芝治疗组给予富硒灵芝水灌胃治疗,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辅助对比,空白对照组不加...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富硒灵芝治疗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建立成功后富硒灵芝治疗组给予富硒灵芝水灌胃治疗,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辅助对比,空白对照组不加以任何干涉,分别于6周和12周处死大鼠各半。大鼠肝脏HE染色显示,治疗6周后富硒灵芝组脂肪变性程度及细胞肿胀相较于模型组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及坏死灶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富硒灵芝12周组大鼠比富硒灵芝6周组肝脏改善效果更佳;治疗6周后,富硒灵芝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MDA和GSH,差异显著(P<0.05);SERBF-1mRNA和蛋白表达:富硒灵芝6周组与模型对照6周组相比,只有微小差异(P>0.05),12周富硒灵芝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距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CαmRNA和蛋白表达:富硒灵芝6周组与模型对照6周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差异更加显著;胰岛素抵抗指数6周时没有改善,12周时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因而推测,富硒灵芝可通过调控大鼠ACCα的表达、以提高抗氧化能力及改善肝功能来治疗NAFLD,但药效疗程较长,可能需长期服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灵芝 非酒精性脂肪肝 乙酰辅酶A羧化酶α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转录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草素通过激活AMPK和MAPK信号通路抑制脂代谢抑制人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鑫 周雪冰 +5 位作者 高铭 吕游 王莹 杨春宇 朴英实 任香善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3-521,共9页
目的探讨虫草素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用(0、25、50、100)μmol/L虫草素处理MGC-803细胞、(0、5、25、50)μmol/L虫草素处理HGC-27细胞48 h。采用噻唑蓝(MTT)法和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法检测细胞增殖... 目的探讨虫草素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用(0、25、50、100)μmol/L虫草素处理MGC-803细胞、(0、5、25、50)μmol/L虫草素处理HGC-27细胞48 h。采用噻唑蓝(MTT)法和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法检测细胞增殖,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Hoechst33342染色观察染色质凝集情况,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V/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双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脂代谢相关蛋白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转录因子1(SREBF1)、脂肪酸合成酶(FASN)、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标志物上皮钙黏素(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锌指转录因子Snail、Slug,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的AMPK(p-AMP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的JNK(p-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磷酸化的p38 MAPK(p-p38 MAPK),凋亡相关蛋白裂解型胱天蛋白酶9(c-caspase-9)、裂解型胱天蛋白酶3(c-caspase-3)和裂解型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c-PARP)蛋白表达。结果虫草素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及横向和纵向迁移能力;虫草素处理后癌细胞核凝集、破裂增加、凋亡率增加、c-caspase-3、c-caspase-9、c-PARP表达增加,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加,vimentin、Snail、Slug、SREBF1、FASN、ACC1、MMP2、MMP9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AMPK、p-JNK、p-p38 MAPK水平明显升高。结论虫草素通过活化AMPK、MAPK信号通路抑制脂代谢、EMT过程抑制人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素 胃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转录因子1(srebf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R2-IIIb D3胞外段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脂质合成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盈 刘鸽 汪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01-1507,共7页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IIIb D3胞外段对角质形成细胞中脂质合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等温滴定量热(ITC)法和CCK-8法检测FGFR2-IIIb D3胞外段的生物特性,并利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和油红O染色...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IIIb D3胞外段对角质形成细胞中脂质合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等温滴定量热(ITC)法和CCK-8法检测FGFR2-IIIb D3胞外段的生物特性,并利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和油红O染色法分析其对角质形成细胞HaCaT脂质合成的抑制作用。结果:(1)ITC、real-time PCR和CCK-8结果显示FGFR2-IIIb在HaCaT细胞中高表达,FGFR2-IIIb D3胞外段可与FGF7特异性结合,抑制HaCaT细胞活力;(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HaCaT细胞中FGF7可显著上调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合成酶(ACS)、硬脂酰辅酶A脱饱和酶(SCD)和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 mRNA的表达及p-FGFR、p-AKT和SREBP-1蛋白的表达(P<0.01),用FGFR2-IIIb D3胞外段和AKT抑制剂处理后可抑制它们的上调,且与FGF7组相比差异显著;(3)油红O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FGF7诱导后HaCaT细胞的脂质含量明显上调,用FGFR2-IIIb D3胞外段和AKT抑制剂处理后,脂质含量下调(P<0.01)。结论:FGFR2-IIIb D3胞外段竞争性地与FGF7结合,抑制FGFR2-IIIb的自体磷酸化,抑制下游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SREBP-1c和下游脂质合成酶的表达,进而抑制角质形成细胞中脂质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GFR2-IIIb D3胞外段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脂质合成 角质形成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