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固结土的一维固结计算参数及其测定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国红 齐添 +1 位作者 谢康和 李西斌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4-618,共5页
基于超固结饱和土固结理论,针对变荷载、自重应力分布等条件下提出了相应的一维超固结土问题的控制方程,总结出六个超固结土的一维线性固结计算参数。鉴于国内通用的固结渗透试验设备的种种弊端,提出利用GDS高级固结仪对萧山黏土进行一... 基于超固结饱和土固结理论,针对变荷载、自重应力分布等条件下提出了相应的一维超固结土问题的控制方程,总结出六个超固结土的一维线性固结计算参数。鉴于国内通用的固结渗透试验设备的种种弊端,提出利用GDS高级固结仪对萧山黏土进行一维固结和渗透联合试验,根据对试验数据的整理分析,确定了基于GDS高级固结仪系统的超固结土的一维固结计算参数,为验证超固结土理论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结 一维固结 GDS高级固结 固结计算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地基的一维固结计算方法与砂井地基计算的改进建议 被引量:28
2
作者 陈根媛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4年第2期18-30,共13页
本文提出了应用拉普拉斯积分变换、初参数法以及矩阵法来求解多层地基的一维固结问题,得到了任意多层地基的通用解法。对于双层地基,给出了汁算固结度的公式,并举出算例,与有限差分法结果作了比较,十分接近。通过训计算发现习惯采用的... 本文提出了应用拉普拉斯积分变换、初参数法以及矩阵法来求解多层地基的一维固结问题,得到了任意多层地基的通用解法。对于双层地基,给出了汁算固结度的公式,并举出算例,与有限差分法结果作了比较,十分接近。通过训计算发现习惯采用的加权平均固结系数法会导致较大的误羞。最后,对于未贯穿的砂井地基,建议先对砂井范围地基的三维固结计算一维化,求出等效的竖向固结系数,然后同砂井以下地基一起按双层地基一维固结理论进行计算,从而化较合理地解决了双层地基接触面上孔隙水压力的连续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地基 固结计算 砂井地基 一维固结 单向固结 计算方法 改进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预压加固地基固结简化计算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艾英钵 刘兵 刘加才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62,共3页
将均质软黏土地基有限元方法与常规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真空预压与堆载预压之间计算荷载值及加载速率的等效关系.研究表明,等量瞬时荷载下,堆载引起的地基沉降要比抽真空所引起的地基竖向沉降大,等效线性加载条件下,较为符合抽真... 将均质软黏土地基有限元方法与常规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真空预压与堆载预压之间计算荷载值及加载速率的等效关系.研究表明,等量瞬时荷载下,堆载引起的地基沉降要比抽真空所引起的地基竖向沉降大,等效线性加载条件下,较为符合抽真空条件下的地基固结沉降过程,由此提出了一种真空预压地基固结计算的简化方法.应用简化计算方法对某真空预压处理软基试验工程进行固结沉降计算,结果表明,简化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加固 固结计算 真空预压 等效堆载 有限元法 简化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堆土积水影响的变荷载下层状地基一维固结度计算及其应用研究
4
作者 张继红 莫群欢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4年第z1期500-506,共7页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给出变荷载作用下任意层地基一维固结度计算解析式,提出考虑堆土积水影响的土体固结度计算方法,应用于某宽230~750m、长6500m,总面积为310万m2的国际机场场道大面积堆土预压地基处理工程实例,结合预压过程中堆载区...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给出变荷载作用下任意层地基一维固结度计算解析式,提出考虑堆土积水影响的土体固结度计算方法,应用于某宽230~750m、长6500m,总面积为310万m2的国际机场场道大面积堆土预压地基处理工程实例,结合预压过程中堆载区域地下水位、超静孔隙水压力、地表沉降、分层沉降及测斜等监测资料的综合分析与研究,发现堆土中积水对大面积堆载预压过程中地基沉降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较全面地阐述了土中积水对堆载预压排水固结的影响机理,并进一步根据工程应用实践,证实了本文研究成果与实测资料相符较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荷载 堆中积水 固结计算 大面积堆土预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井地基的大变形固结 被引量:18
5
作者 江辉煌 赵有明 +1 位作者 刘国楠 赵维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2-308,共7页
基于一维大变形固结理论,考虑饱和黏土的压缩性和渗透性的非线性变化,取消了小应变的限制条件,在流动柱体坐标系下,推导建立了以孔隙比为变量的砂井地基大变形固结控制方程。采用交替隐式差分法编程求解了砂井地基大变形固结方程,通过... 基于一维大变形固结理论,考虑饱和黏土的压缩性和渗透性的非线性变化,取消了小应变的限制条件,在流动柱体坐标系下,推导建立了以孔隙比为变量的砂井地基大变形固结控制方程。采用交替隐式差分法编程求解了砂井地基大变形固结方程,通过工程实例分析,验证了控制方程及差分求解程序JEFD02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本文将大变形固结理论引入砂井处理超软地基的固结计算,对该类地基的固结预测估算方法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变形固结 砂井 固结计算 超软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固结土的一维固结理论及其试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梁仕华 齐添 +1 位作者 谢康和 王坤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8-273,共6页
基于超固结饱和土固结理论,针对变荷载、自重应力分布等条件下提出了相应的一维超固结土问题的控制方程,总结出六个超固结土的一维线性固结计算参数,并采用半解析法编制了求解该问题的Fortran计算程序。利用GDS高级固结仪对萧山黏土进... 基于超固结饱和土固结理论,针对变荷载、自重应力分布等条件下提出了相应的一维超固结土问题的控制方程,总结出六个超固结土的一维线性固结计算参数,并采用半解析法编制了求解该问题的Fortran计算程序。利用GDS高级固结仪对萧山黏土进行超固结土的一维固结渗透联合试验以及一维固结压缩试验,将测定的一维超固结土计算参数引入理论程序中,分别对比了位移、平均固结度、底部孔压这三者随时间变化的理论和试验曲线。结果表明:超固结土的一维线性固结理论比正常固结土的一维线性固结理论更接近试验结果,验证了超固结土的固结理论,表明了考虑土体应力历史对固结计算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结 一维固结 GDS高级固结 固结计算参数 试验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加载时序的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地基解析近似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雷鸣 常锦 +2 位作者 张锐 匡希龙 蒋建清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4-143,共10页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土地基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应用。引入经典砂井地基固结方程,将单砂井地基上、下端边界假设为接近实际情况的半透水边界,考虑真空、堆载荷载的实际施加组合时序,合理界定初始边界条件,推导符合地质和施工实际情况...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土地基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应用。引入经典砂井地基固结方程,将单砂井地基上、下端边界假设为接近实际情况的半透水边界,考虑真空、堆载荷载的实际施加组合时序,合理界定初始边界条件,推导符合地质和施工实际情况的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工法下单砂井地基孔压、固结度及固结沉降解析解。针对一个高速铁路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土地基工程项目,敲定各项参数并做简化转化,计算土体孔压时空分布规律、沉降变化规律等。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对比分析表明:所获得的整个地基孔压、固结度和固结沉降计算公式,能揭示真空堆载联合预压软土地基孔压、固结度、固结沉降变化规律;可将真空堆载联合预压阶段的堆载荷载分级瞬时施加,土体的孔压、固结沉降等响应更为合理;单纯真空预压阶段,不同深度处各点孔压最终稳定在不同的恒定值;真空堆载联合预压阶段,不同深度处的各点孔压最终稳定在相同的恒定值;真空堆载联合预压阶段的堆载前期,真空荷载占主导地位,中后期堆载荷载作用才凸显出来;提出了计算参数u_(0)、u_(tt)、u_(tt)、u_(tl)概念,并开发了这些参数的合理经验取值方法,计算结果证明了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 半透水边界 固结计算 孔压 分级堆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处理地基的沉降特性 被引量:12
8
作者 彭劼 何钜 +3 位作者 张文彬 苏波 宋恩润 洪雷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0-675,共6页
通过现场试验和理论分析计算,对堆载预压法和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2种方法处理相近地质条件软基的沉降特征、沉降计算理论和结果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真空荷载能够加速地基沉降、增加地基的总沉降量,但等效真空荷载引起的沉降增... 通过现场试验和理论分析计算,对堆载预压法和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2种方法处理相近地质条件软基的沉降特征、沉降计算理论和结果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真空荷载能够加速地基沉降、增加地基的总沉降量,但等效真空荷载引起的沉降增量要小于真实的堆载荷载;真空-堆载联合预压下的加固区沉降比堆载预压更加均匀;将真空荷载等效为正荷载,按照分层总和法和Hansbo解进行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沉降和固结计算,经修正后结果令人满意。真空-堆载联合预压计算时的沉降修正系数ms小于堆载预压;真空荷载可有效地消除工后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 堆载预压 沉降特性 等效真空荷载 固结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前湾C1塘填海及软基处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章吉青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2-86,共5页
以深圳前湾C1塘填海及软基处理工程为例,通过研究吹填淤泥的物理性质,认为C1塘吹淤造陆是可行的,并且可应用排水固结法加固处理由吹填淤泥和海相淤泥组成的双层地基;然后应用C1塘的工程实例对双层地基固结度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以深圳前湾C1塘填海及软基处理工程为例,通过研究吹填淤泥的物理性质,认为C1塘吹淤造陆是可行的,并且可应用排水固结法加固处理由吹填淤泥和海相淤泥组成的双层地基;然后应用C1塘的工程实例对双层地基固结度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固结度计算方法比传统的计算方法更合理;最后通过整理分析监测和检测资料可知,C1塘的软基处理达到了设计要求,取得了预想的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前湾C1塘 吹填淤泥 固结计算 处理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f 13Cr bloom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using CA-FE model 被引量:2
10
作者 翟莹莹 马北越 +1 位作者 厉英 姜正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0-17,共8页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is critical in the control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quality during the continuous casting process. The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13 Cr steel added some rare metals, such as Mo, V, ...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is critical in the control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quality during the continuous casting process. The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13 Cr steel added some rare metals, such as Mo, V, Nb, are measur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of 13 Cr bloom. A computational model using CA-FE(cellular automation-finite element) method coupled with heat transfer model is developed to describe the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in continuous casting process. It is found that the calculated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ed data. The influence of casting speed and superheat on the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of the bloom is studied in detail. In order to obtain more equiaxed crystal ratio and low degree of the segregation in the bloom, the optimized casting speed 0.6 m/min and superheat less than 25 °C are determined for the caster. Using the optimized manufacturing parameters, these samples are 60% with the equiaxed zone ratio of 8%–10% and below the degree of segregation 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ular automation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equiaxed crystal ratio BLOOM continuous cas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