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渗透固结方法分类的探讨
1
作者 李柏乔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8期34-37,47,共5页
在分析饱和软土地基不同排水固结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将饱和软土渗透固结按其作用机理的不同区分为压缩型固结和渗透力型固结;渗透力型固结又分为减压型和加压型两种形式,将真空预压归类于减压型渗透力固结。提出了超稳定渗流孔隙水压力... 在分析饱和软土地基不同排水固结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将饱和软土渗透固结按其作用机理的不同区分为压缩型固结和渗透力型固结;渗透力型固结又分为减压型和加压型两种形式,将真空预压归类于减压型渗透力固结。提出了超稳定渗流孔隙水压力的概念,得出了渗透力型固结的过程就是超稳定渗流孔隙水压力逐渐转化为有效应力的过程的结论;建立了渗透力型固结沉降计算的简化方法。并对渗透固结处理软土地基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固结方法 分类 饱和软土地基 渗透力 超稳定渗流孔隙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渠道边坡毁坏部位的简便固结方法
2
作者 隋光群 《现代化农业》 2002年第11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渠道 边坡毁坏 整修 简便固结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黏土取样扰动机理、评估方法及控制措施研究进展
3
作者 才昊 叶冠林 +2 位作者 兰立信 张琪 朱文轩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33,共9页
软黏土由于具有含水率高、压缩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使其在取样过程中易受到扰动,导致土体的强度及变形特性显著改变。了解取样扰动的力学机理、减少取样扰动影响并对土样质量进行合理评估对于确定工程设计中有代表性的土体参数具有重... 软黏土由于具有含水率高、压缩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使其在取样过程中易受到扰动,导致土体的强度及变形特性显著改变。了解取样扰动的力学机理、减少取样扰动影响并对土样质量进行合理评估对于确定工程设计中有代表性的土体参数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总结了国内外软黏土取样扰动相关的研究进展,具体包括软黏土取样扰动因素及力学机理、取样扰动影响的宏微观表现、扰动程度的评估方法以及减少扰动的措施。研究表明:目前针对取样扰动宏观力学机理的研究成果颇丰,但缺乏相应的微观试验证据及微观机理分析对宏观结果进行佐证;现存土样质量评估指标大都只针对纯黏土,对粉质黏土、粉土等低塑性中间土体的适用性存疑,目前仍没有针对不同性质土体的统一土样质量评价体系;室内再固结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取土过程中的应力释放影响,但无法恢复附加扰动破坏的土体结构。基于此,对今后亟待开展的研究提出了4点建议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黏土 取样扰动 土样质量评估 固结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土等效固结变形特性与一维固结变形分析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邵生俊 王婷 于清高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37-1045,共9页
非饱和土的固结变形特性及分析方法一直是土力学的研究热点。由于非饱和土是一种三相的多孔松散介质,三相之间不仅具有力学效应复杂多变的收缩膜,而且还存在气、固与固、液之间的电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以及它们物理性态变化的影响,因此,... 非饱和土的固结变形特性及分析方法一直是土力学的研究热点。由于非饱和土是一种三相的多孔松散介质,三相之间不仅具有力学效应复杂多变的收缩膜,而且还存在气、固与固、液之间的电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以及它们物理性态变化的影响,因此,仅依据吸力特征量来反映固、液、气及收缩膜之间的联系对于认识非饱和土力学特性存在很大困难。从非饱和土客观存在的固结变形变化以及固结变形稳定时固、液、气共同构成的等效骨架承担压缩应力出发,提出将复杂多变的非饱和土固、液、气三相及收缩膜和各相的物理化学表观作用等效为骨架相和流体相,通过压缩、固结试验揭示了非饱和土固结过程的等效骨架相应力和等效流体相压力的变化规律、瞬时压缩变形特性,以及等效固结系数,将复杂的非饱和土固结问题简化为两相耦合作用问题,建立了一种实用的非饱和土一维等效固结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固结 等效骨架相 等效流体相 等效固结物理模型 等效固结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绒毛毛巾织物的试织
5
作者 林国财 黄故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31-33,共3页
在分析双层绒毛毛巾织物结构特点的基础上,通过上机试织对该织物的织造工艺进行探讨,并对单梭口双层织造法和双梭口双层织造法两种工艺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绒毛毛巾 双梭口 短打纬 长打纬 固结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铝复合材料管构件的界面特性
6
作者 孙长义 蔡杉 佘冬苓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3-35,共3页
主要研究带钛合金连接头硼/铝复合材料管构件中B-Al-Ti间的界面结构与性质。研究表明,在复合工艺条件下,硼-铝界面附近没有检测到任何铝-硼化合物,而钛-铝间形成TiAl有序金属间化合物相。实验证明,硼/铝复合材料与... 主要研究带钛合金连接头硼/铝复合材料管构件中B-Al-Ti间的界面结构与性质。研究表明,在复合工艺条件下,硼-铝界面附近没有检测到任何铝-硼化合物,而钛-铝间形成TiAl有序金属间化合物相。实验证明,硼/铝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端环之间采用的固结方法是有效的,且可按照受载类型随意调整斜面搭接长度,达到承受不同载荷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界面 固结方法 硼/铝 管构件 航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