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固结路径下钙质砂固结排水强度性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军浩 张艳娥 +1 位作者 王刚 王恒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90-2298,共9页
钙质砂是我国南海岛礁建设的主要吹填材料,岛礁建筑施工中钙质砂地基将受到不同固结路径外荷载作用,开展不同固结路径下钙质砂的固结排水强度特性研究是岛礁地基建设的迫切需求。对取自我国南海某吹填岛礁的钙质砂开展不同固结路径三轴... 钙质砂是我国南海岛礁建设的主要吹填材料,岛礁建筑施工中钙质砂地基将受到不同固结路径外荷载作用,开展不同固结路径下钙质砂的固结排水强度特性研究是岛礁地基建设的迫切需求。对取自我国南海某吹填岛礁的钙质砂开展不同固结路径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探究钙质砂的强度参数和颗粒破碎程度随固结路径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钙质砂的应变软化和剪胀特性随平均有效应力的增大、有效主应力比的增大而逐渐减弱;与等向固结工况相比,随着有效主应力比减小至0.45时,钙质砂固结排水峰值强度折减系数介于0.60~0.95之间;在常规应力范围内,当有效主应力比增大,峰值内摩擦角呈减小趋势,介于38°~53°之间。在固结阶段,颗粒破碎程度随偏应力的增大而变大,但在剪切完成后颗粒破碎程度反而最小,剪切阶段的颗粒破碎占主导地位;验证了不同固结路径下峰值内摩擦角与相对破碎率的定量关系式,计算得到的峰值内摩擦角预测值为实测值的0.8~1.2倍。固结应力路径和固结压力不同引起的颗粒破碎程度差异,是导致剪切后钙质砂固结排水强度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砂 应力路径 固结排水强度 颗粒破碎 内摩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土不排水计算理论与方法探究
2
作者 宋二祥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共29页
饱和土不排水强度及变形计算是岩土工程中颇具难度的复杂课题,至今业内对其多方面的问题仍存争议。结合笔者多年的相关学习研究,对此课题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探究。首先讨论了饱和土不排水计算的总应力法与有效应力法及各自的局限,并从... 饱和土不排水强度及变形计算是岩土工程中颇具难度的复杂课题,至今业内对其多方面的问题仍存争议。结合笔者多年的相关学习研究,对此课题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探究。首先讨论了饱和土不排水计算的总应力法与有效应力法及各自的局限,并从有限元基本方程阐述了孔隙水压的处理,指出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均应注意区分两类孔隙水压和两种总应力,即“土水分算”。随后,审视了Skempton-Henkel超静水压计算公式对不同应力路径的计算准确性,将它与MC强度准则相结合构建了饱和土不排水强度模型,对等向固结与不等向固结下饱和土不排水强度特性进行了分析,可为实际工程计算中强度参数选取提供参考。建议实际不排水计算采用广义Tresca强度准则,针对采用MC强度准则按有效应力法进行不排水计算会有较大误差的问题,除指出应直接输入不排水强度外,还给出一种采用等代强度参数的处理方法。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剖析了固结不排水强度指标(CU指标)的缺陷,指出仅当土中总应力路径与测定CU指标的试验中相同时,用此指标直接计算才能给出准确的结果,特别是对地基承载力问题直接用此指标计算会给出严重偏危险的结果。还对基坑工程中主动、被动土水压力采用CU指标并土水合算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建议了合理计算方法及相应公式;对发生不排水极限土压时的滑移面倾角这一业内多人深感困惑的问题也进行了探讨。最后,针对饱和地基承载力及短期沉降计算,剖析了业内现行方法的问题,在深入解读有关因素影响机理的基础上给出新的计算方法。所给承载力计算公式,可较准确统一计算排水和不排水条件下的承载力,能更好保证设计的安全经济;所给沉降计算新方法能较准确计算饱和地基的短期沉降,对地基的排水沉降也可望取得较好结果,值得进一步发展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黏性土 排水强度 超静水压 固结排水强度指标 地基承载力 地基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黏性土不排水分析中总应力强度指标的选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宋二祥 付浩 +1 位作者 林世杰 程晓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8-95,共8页
针对饱和黏性土在不排水条件下的总应力分析,首先进一步深入阐释泰沙基有效应力原理,指出应注意区分静水压和超静水压,区分含有总水压的平衡总应力和仅含有超静水压的本构总应力。采用总应力法进行饱和土不排水分析时,这"总应力&qu... 针对饱和黏性土在不排水条件下的总应力分析,首先进一步深入阐释泰沙基有效应力原理,指出应注意区分静水压和超静水压,区分含有总水压的平衡总应力和仅含有超静水压的本构总应力。采用总应力法进行饱和土不排水分析时,这"总应力"只能是本构总应力。进而指出固结不排水强度指标一般不宜直接用于不排水强度计算,直接计算所带来误差的情况与实际总应力路径的斜率有关。建议此时采用饱和土原状土样在实际有效自重应力下预固结后不排水剪切试验测得的不固结不排水强度cu,并给出从固结不排水强度指标计算不固结不排水强度cu的公式。最后就地基承载力、朗肯土压力和基坑稳定分析三类问题给出算例,分别采用不固结不排水强度和直接采用固结不排水强度指标进行计算,通过对比展示后者的误差情况并对其具体原因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黏性土 排水分析 固结排水强度指标 排水强度 基坑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速率对黏土不排水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吕宾林 王金文 蔡德钩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3-75,共3页
通过三轴试验和直剪试验,研究了剪切速率对于饱和黏土三轴不排水抗剪强度与固结快剪强度的影响。对于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三轴固结不排水强度和内摩擦角不断增大;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固结直剪强度和内... 通过三轴试验和直剪试验,研究了剪切速率对于饱和黏土三轴不排水抗剪强度与固结快剪强度的影响。对于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三轴固结不排水强度和内摩擦角不断增大;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固结直剪强度和内摩擦角不断减小;固结压力较小时,剪切初期速率对于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较小;固结压力较大时,速率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速率 三轴固结排水强度 固结直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饱和黄土不排水强度退化规律试验与理论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胡伟 黄义 刘增荣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996-3000,共5页
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黄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会出现退化。退化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引起:一是超孔隙水压力的产生而导致有效应力的降低;二是塑性残余变形的累积导致土体内部结构发生了改变。首先基于静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结果,提出了饱和黄... 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黄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会出现退化。退化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引起:一是超孔隙水压力的产生而导致有效应力的降低;二是塑性残余变形的累积导致土体内部结构发生了改变。首先基于静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结果,提出了饱和黄土不排水强度比随超固结比以及初始剪切变形变化规律的拟合公式。在此基础上,引入似超固结比的概念来考虑超孔隙水压力的影响,应用拟合公式来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最终推导出了饱和黄土不排水强度的退化公式,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证明了理论公式预测结果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黄土 超孔隙水压力 似超固结比:不排水抗剪强度 固结 剪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填方地基不排水稳定性分析强度指标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洲 程晓辉 +2 位作者 麻强 刘伟 谢庄子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8-226,共9页
目前国内工程界对高填方地基的排水稳定性关注较多,然而针对地下水位较高、排水性能较差的原状地基,由快速填筑引起的不排水稳定性问题更为突出。综述了现行规范中关于边坡不排水稳定性分析的相关条文及国内外常用方法。通过分析总应力... 目前国内工程界对高填方地基的排水稳定性关注较多,然而针对地下水位较高、排水性能较差的原状地基,由快速填筑引起的不排水稳定性问题更为突出。综述了现行规范中关于边坡不排水稳定性分析的相关条文及国内外常用方法。通过分析总应力摩擦角的应力路径相关性以及计算原状地基典型点位的总应力加载路径,解释了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consolidated-undrained,简称CU)总应力强度指标进行不排水分析,会高估高填方地基的不排水稳定性,该方法存在理论缺陷和工程隐患。以简单假想边坡模型和某高填方机场实际工程为算例,利用简化Bishop法,选用5种不排水分析指标或模型,分别计算其不排水稳定性安全系数。结果表明:CU总应力法会高估高填方地基的不排水稳定性;其余4种方法计算得到的不排水稳定性安全系数比较接近,相对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方地基 固结排水强度指标 有效应力强度指标 排水抗剪强度 有效固结应力法 MC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压诱导有效应力增生模式与土体强度关联机制研究
7
作者 李永强 许言 +2 位作者 陈波 熊健辉 卢玢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38-2350,共13页
反压施加是提高土体饱和度的常用有效方法,但易引起土体强度参数表观偏离。采用标准球形玻璃珠砂,开展基准固结不排水(consolidated undrain,CU),固结排水(consolidated drained,CD)及干样试验,对偏应力与孔压(或体积应变)数据进行实时... 反压施加是提高土体饱和度的常用有效方法,但易引起土体强度参数表观偏离。采用标准球形玻璃珠砂,开展基准固结不排水(consolidated undrain,CU),固结排水(consolidated drained,CD)及干样试验,对偏应力与孔压(或体积应变)数据进行实时精准测记与对比分析,借助p′-q应力路径图,显著呈现并定量分析了反压施加对土体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初步厘清了反压施加对土体强度的影响机制。反压设置对CU试验结果影响显著,孔压发展形态控制着偏应力发展的形态,最终影响强度参数的确定,但应力路径始终约束在修正类剑桥模型的框架范围内。孔压发展模式和速率主要受限于反压设置大小及试样相对密实度,反压越大,孔压潜在变化幅度越大,进而导致偏应力变化区间增大;相对密实度越大,孔压发展速率越大,偏应力增速渐大。初始状态相同时,CU试验孔压发展与CD试验体积应变发展趋势高度一致,展示了试样体积应变势在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共同本质。初步给出了临界状态时CU残余强度定量预测公式,根据相对密实度及反压值可初步定量评定残余孔压值,进而可确定CU残余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压 偏应力 固结排水(consolidated undrain CU)强度 有效应力路径 球形玻璃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黏性土地基不排水条件下承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7
8
作者 宋二祥 付浩 李贤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919-2924,2952,共7页
针对饱和黏性土地基在相对快速加载亦即不排水条件下的极限承载力问题,指出应采用不固结不排水强度进行计算,如采用固结不排水强度指标直接计算将给出严重偏大的结果。接着给出由中国一般地勘报告中所提供固结不排水强度指标计算不固结... 针对饱和黏性土地基在相对快速加载亦即不排水条件下的极限承载力问题,指出应采用不固结不排水强度进行计算,如采用固结不排水强度指标直接计算将给出严重偏大的结果。接着给出由中国一般地勘报告中所提供固结不排水强度指标计算不固结不排水强度的公式,由此给出近似随深度线性增大的不固结不排水强度c_(u)。进而提出此种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采用滑移面平均深度处的c_(u)进行计算,关键技术是构建了确定滑移面最大深度的无量纲参数,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拟合给出简便实用的计算公式。与有限元极限分析方法的大量计算对比表明了所给无量纲参数及承载力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承载力 饱和黏性土 固结排水强度 固结排水强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s and shear strength in constant water content triaxial tests on Yunnan red clay 被引量:6
9
作者 马少坤 黄茂松 +1 位作者 扈萍 杨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5期1412-1419,共8页
The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for geotechnical designs are obtained mainly from consolidated drained (CD) or consolidated undrained (CU) triaxial tests. However, during construction, the excess pore-air pressure g... The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for geotechnical designs are obtained mainly from consolidated drained (CD) or consolidated undrained (CU) triaxial tests. However, during construction, the excess pore-air pressure generally dissipates instantaneously while the excess pore-water pressure dissipates with time. This condition needs to be simulated in a constant water content (CW) triaxial test. The study on Yunnan red clay i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hear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constant water content condition. Osmotic technique is used to obtain the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A series of CW triaxial tests are conducted on statically compacted specimen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has a low air entry value of 7 kPa due to large pores in non-uniform pore size distribution, and a high residual value exceeding 10 MPa. In addition, the initial degree of saturation and net confining stres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ffecting the shear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constant water content condition. Finally, a new semi-empirical shear strength model in terms of degree of saturation is proposed and then applied to Yuunan red clay. Simulation result shows that the model is capable of capturing some key features of soils. The model can be used in whole engineering practice range, covering both unsaturmed and saturated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unnan red clay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shear strength constant water triaxial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