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汇核算研究
被引量:
33
1
作者
谭美秋
崔耀平
+5 位作者
马晓哲
刘朋
樊雷
芦艳艳
文雯
陈准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29-1137,共9页
明晰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汇量不仅对河南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计划有着重要作用,而且也有益于指导河南省农业低碳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大多数碳汇核算研究都立足于单一方法的测算,缺乏多方法对比。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河南省统计...
明晰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汇量不仅对河南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计划有着重要作用,而且也有益于指导河南省农业低碳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大多数碳汇核算研究都立足于单一方法的测算,缺乏多方法对比。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河南省统计年鉴以及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报告中的参数数据等,采用净碳汇法和固碳速率法对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汇量进行核算,前一方法从碳吸收和碳排放角度核算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后一方法则主要考虑农田土壤生态系统净碳汇。结果表明,净碳汇法更适用于核算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以C计),其值为354.00万t;同时,两种方法的测算结果均显示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呈碳汇特征。从空间上看,两种方法核算的碳汇分布情况呈现大体一致的规律,即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增加。整体而言,该研究核算的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汇量远低于已有的研究结果,但对比河南省农田面积在全国占比所对应的碳汇量和已有研究,其更具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生态系统
碳
汇
净
碳
汇
法
固碳速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汇核算研究
被引量:
33
1
作者
谭美秋
崔耀平
马晓哲
刘朋
樊雷
芦艳艳
文雯
陈准
机构
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中心/河南省土地整理中心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29-113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1415,41701632)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2300410049)
+1 种基金
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2021JC33)
河南省生态碳汇能力核算研究项目。
文摘
明晰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汇量不仅对河南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计划有着重要作用,而且也有益于指导河南省农业低碳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大多数碳汇核算研究都立足于单一方法的测算,缺乏多方法对比。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河南省统计年鉴以及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报告中的参数数据等,采用净碳汇法和固碳速率法对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汇量进行核算,前一方法从碳吸收和碳排放角度核算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后一方法则主要考虑农田土壤生态系统净碳汇。结果表明,净碳汇法更适用于核算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以C计),其值为354.00万t;同时,两种方法的测算结果均显示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呈碳汇特征。从空间上看,两种方法核算的碳汇分布情况呈现大体一致的规律,即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增加。整体而言,该研究核算的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汇量远低于已有的研究结果,但对比河南省农田面积在全国占比所对应的碳汇量和已有研究,其更具合理性。
关键词
农田
生态系统
碳
汇
净
碳
汇
法
固碳速率法
Keywords
cropland
ecosystem
carbon sink
net carbon sink
carbon sequestration rate
分类号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汇核算研究
谭美秋
崔耀平
马晓哲
刘朋
樊雷
芦艳艳
文雯
陈准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