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州半岛东部近海浮标大型固着生物污损特点 被引量:2
1
作者 韩帅帅 曹文浩 +4 位作者 严涛 谢恩义 林岳光 程志强 林明晴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1-857,共7页
对布设在雷州半岛东部距岸约30—42km、浸海时间约24个月的3个近海浮标进行了大型固着污损生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污损浮标的大型固着生物共35种,优势种以侧花海葵(Anthopleura spp.)、变化短齿蛤(Brachidontes variabilis)、网纹藤壶(... 对布设在雷州半岛东部距岸约30—42km、浸海时间约24个月的3个近海浮标进行了大型固着污损生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污损浮标的大型固着生物共35种,优势种以侧花海葵(Anthopleura spp.)、变化短齿蛤(Brachidontes variabilis)、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us)为主,其次为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刺巨藤壶(Megabalanus volcano)和钟巨藤壶(M.tintinnabulum tintinnabulum)。3个近海浮标均被固着生物严重污损,生物附着量变化范围为3994.20—8641.72g/m2,浮标各部位组间差异不显著。物种多样性指数介于1.49—2.99,丰富度指数1.34—2.68,均匀度指数0.38—0.64。在离岸距离约42km的1号浮标,固着生物种类组成已表现出外海性特点,有少量有柄蔓足类出现,而离岸距离分别约35km和30km的4号浮标和7号浮标,污损浮标的大型固着生物仍为沿岸性种类。离岸距离、采样季节、采样深度、光照强度、海流状况和水域的开阔与封闭程度可能是影响固着生物群落组成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雷州半岛 浮标 污损 固着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顺港附着生物生态的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传燕 黄宗国 +5 位作者 张良兴 郑成兴 李福荣 周凝琪 孙林臣 栾日孝 《生态学报》 CAS 1982年第1期59-65,共7页
海洋附着生物也称污损生物,是生长在船底和水中设施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总称。1979年9月至1980年8月在旅顺港进行系统挂板试验,着重研究附着生物的种类、数量和附着季节。 旅顺港位于辽东半岛南端(38°48′N,121°15E),地处黄渤... 海洋附着生物也称污损生物,是生长在船底和水中设施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总称。1979年9月至1980年8月在旅顺港进行系统挂板试验,着重研究附着生物的种类、数量和附着季节。 旅顺港位于辽东半岛南端(38°48′N,121°15E),地处黄渤海要冲,与庙岛列岛和登州头共扼渤海咽喉。港内水质清澈、畅通,盐度较高,透明度较大。月平均最高水温8月(20.9℃),最低2月,(1.8℃);月平均海水盐度都在30.1—31.7‰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顺港 挂板 附着生物 固着生物 柄海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潭附着生物生态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宗国 蔡如星 许由焰 《台湾海峡》 CAS 1982年第1期87-92,共6页
平潭岛位于闽中沿海台湾海峡北口(25°29′N,119°41′E),隔海坛海峡与大陆沿岸相距约20浬。1963年至1964年在本岛西侧的竹屿口进行一周年附着生物挂板试验,着重研究逐月,逐季和一周年试板上附着生物的种类、数量、附着季节及... 平潭岛位于闽中沿海台湾海峡北口(25°29′N,119°41′E),隔海坛海峡与大陆沿岸相距约20浬。1963年至1964年在本岛西侧的竹屿口进行一周年附着生物挂板试验,着重研究逐月,逐季和一周年试板上附着生物的种类、数量、附着季节及其与海水温盐波动的关系。试板挂在浮码头侧面,分表、底两层,表层板悬浮在水面,目的是研究水线层的附着生物,底层板挂在水面下2.5米处,用以模拟船底和码头受生物污损情况。逐月初挂取试板,回收的试板泡在10%的福马林中带回试验室分析。这期间还调查了平潭海域五艘船只的附着生物,并对岛东北东庠的定置网设施受生物污损情况进行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壶 湿重 污损生物 生物污损 平潭 附着生物 固着生物 试板 总合草苔虫 生物附着 网纹 浒苔 苔条 优势种 生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金属材料上海洋微型附着生物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林燕顺 吴友吕 蔡继炯 《台湾海峡》 CAS 1987年第1期82-85,101-102,共5页
本文根据挂放在厦门港天然海水中的几种非金属材料上早期微型附着生物的情况,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研究,探讨了这些生物群落在不同时间内的形成与演替特征,井初步分析其原因。
关键词 附着生物 细菌 丝状藻 演替 固着生物 硅藻 微型生物群落 扫描电镜观察 非金属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上白垩统生物丘 被引量:4
5
作者 彭阳 郭宪璞 +1 位作者 王易农 丁孝忠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3-87,共5页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昆仑山前缘地区上白垩统依格孜牙组中发育一套固着蛤生物丘,横向上由西向东沿阿克彻依、乌依塔克、依格孜牙、吐依洛克、阿尔塔什至莫莫卡一线呈串珠状展布。丘基下部为潜在的生油岩———藻泥晶灰岩,上部为生物碎屑滩...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昆仑山前缘地区上白垩统依格孜牙组中发育一套固着蛤生物丘,横向上由西向东沿阿克彻依、乌依塔克、依格孜牙、吐依洛克、阿尔塔什至莫莫卡一线呈串珠状展布。丘基下部为潜在的生油岩———藻泥晶灰岩,上部为生物碎屑滩,主体丘核为簇状固着蛤灰岩,丘顶藻席可见清楚的上超。生物丘下伏地层及盖层均为膏泥岩,形成了一个顶底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上白垩统 固着生物 生物灰岩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酸沉积碳纤维作为生物膜载体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超 柳琦杰 戴光泽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28-1234,共7页
为提高碳纤维作为生物膜载体对微生物的固着能力,采用电泳法在其表面沉积聚酰胺酸薄膜而得到改性碳纤维,并通过大肠杆菌固着实验、DLVO(Derjaguin-Landan-Verwey-Overbeek)理论计算及挂膜实验评价碳纤维载体的固着能力。实验结果表明:... 为提高碳纤维作为生物膜载体对微生物的固着能力,采用电泳法在其表面沉积聚酰胺酸薄膜而得到改性碳纤维,并通过大肠杆菌固着实验、DLVO(Derjaguin-Landan-Verwey-Overbeek)理论计算及挂膜实验评价碳纤维载体的固着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沉积聚酰胺酸后,载体表面粗糙度增加,含氧和含氮官能团的含量提升,固着大肠杆菌数量增加,与微生物之间的总势能明显降低。在3种改性碳纤维中,羧基摩尔比为2.0的载体固着能力最强,每g载体固着3.8 g污泥,是原生碳纤维挂膜量的两倍以上。因此,聚酰胺酸改性碳纤维可作为具有高生物亲和性的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聚酰胺酸 生物固着 DLVO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