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CoO_2中锂离子固相扩散系数随循环次数的变化 被引量:8
1
作者 金乐 唐新村 +1 位作者 潘春跃 蒋呈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38-1241,共4页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主要为锂化复合氧化物,如LiCoO2、LiNiO2、LiMn2O4、,平均工作电压均达4V(vs Li/Li)左右。以LiCoO2为正极活性材料.碳材料为负极活性材料的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容量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等优点而...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主要为锂化复合氧化物,如LiCoO2、LiNiO2、LiMn2O4、,平均工作电压均达4V(vs Li/Li)左右。以LiCoO2为正极活性材料.碳材料为负极活性材料的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容量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等优点而已经成为世界上广泛使用的二次电池。尤其近年来,随着石化能源的紧缺以及使用过程中带来的环保问题日益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间歇滴定技术(CITT) LICOO2 固相扩散系数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i_(0.5)Mn_(1.5)O_4电极的变固相扩散系数模拟 被引量:3
2
作者 吕桃林 罗英 +1 位作者 晏莉琴 解晶莹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4-89,共6页
通过实验和参数辨识,确定了针对LiNi_(0.5)Mn_(1.5)O_4体系电池所需要的模型参数,建立了适用于该体系的变固相扩散系数模型。该模型能很好地对LiNi_(0.5)Mn_(1.5)O_4的放电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对电池内部的过电位进行分析,对电池性能的... 通过实验和参数辨识,确定了针对LiNi_(0.5)Mn_(1.5)O_4体系电池所需要的模型参数,建立了适用于该体系的变固相扩散系数模型。该模型能很好地对LiNi_(0.5)Mn_(1.5)O_4的放电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对电池内部的过电位进行分析,对电池性能的限制因素进行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5MN1.5O4 固相扩散系数(VSSD)模型 过电位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容量参数的二次电池嵌入型电极材料固相扩散系数的测定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唐新村 金乐 刘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31-1435,共5页
介绍了一种以容量参数为主变量的测定锂二次电池中电极材料固相扩散系数的方法.该方法只需颗粒半径这一辅助参数,通过球型扩散模型建立了恒流-恒压充电容量(RPG)比,进一步发展成为容量间歇滴定技术(CITT).采用RPG法可在较宽的电压范围... 介绍了一种以容量参数为主变量的测定锂二次电池中电极材料固相扩散系数的方法.该方法只需颗粒半径这一辅助参数,通过球型扩散模型建立了恒流-恒压充电容量(RPG)比,进一步发展成为容量间歇滴定技术(CITT).采用RPG法可在较宽的电压范围内测定嵌入型电极材料的平均固相扩散系数,实验结果重现性好.由RPG法测得0~1.5 V时锂离子在石墨电极中的平均固相扩散系数值为1.055×10-10cm2/s.由CITT技术测得锂离子在LiMn2 O4中的固相扩散系数在3.95 V和4.12 V左右存在个两个极小峰,且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扩散系数值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扩散系数 容量参数 嵌入型电极材料 锂二次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量间歇滴定法测定LiCoO_2中Li^+的固相扩散系数 被引量:1
4
作者 潘春跃 金乐 +2 位作者 江文辉 唐新村 蒋呈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54-958,共5页
采用容量间歇滴定技术在充放电仪上测定了不同电压条件下嵌入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中Li+的固相扩散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在3.9~4.3 V电压范围内,LiCoO2中Li+的固相扩散系数的数量级为10-13~10-12cm2/s,且在电压为3.95 V时达到最小... 采用容量间歇滴定技术在充放电仪上测定了不同电压条件下嵌入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中Li+的固相扩散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在3.9~4.3 V电压范围内,LiCoO2中Li+的固相扩散系数的数量级为10-13~10-12cm2/s,且在电压为3.95 V时达到最小,在电压为4.15 V时达到最大。整个充电过程中,当电压由3.95 V上升至4.15 V时,LiCoO2中Li+的固相扩散系数增大;当电压由4.15 V上升至4.20 V时,LiCoO2中Li+的固相扩散系数减小;当电压由4.2 V继续上升至4.3 V时,LiCoO2中Li+的固相扩散系数同样经历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COO2 容量间歇滴定技术 固相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压-恒流充电容量比值法测定石墨电极中的锂离子扩散系数 被引量:10
5
作者 唐新村 何莉萍 +1 位作者 陈宗璋 夏熙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05-709,共5页
通过球形扩散模型推导了恒压-恒流充电容量比(简称RPG)与石墨电极中锂离子固相扩散系数的关系,给出了一种测量锂离子在石墨负极中固相扩散系数的新方法即RPG法.理论结果表明固相扩散系数D与RPG值q,颗粒半径R和恒流充电时间tG有关.当q≤... 通过球形扩散模型推导了恒压-恒流充电容量比(简称RPG)与石墨电极中锂离子固相扩散系数的关系,给出了一种测量锂离子在石墨负极中固相扩散系数的新方法即RPG法.理论结果表明固相扩散系数D与RPG值q,颗粒半径R和恒流充电时间tG有关.当q≤0.5时,其关系式可通过最小方差线性化拟合为D=R2/(15.36qtG)(q≤0.5).实验结果表明,RPG法具有非常好的重现性,不同恒流充电电流和时间下测得1.5V(vsLi/Li+)的锂离子固相扩散系数值均在1.060×10-10cm2·s-1左右.采用RPG法对石墨电极在1.0~2.5V(vsLi/Li+)高电压区的锂离子固相扩散系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1.0~2.5V的高电压区,随着电压的升高,D值从4.292×10-10cm2·s-1减小到1.219×10-11cm2·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压-恒流充电容量比值法 测定 石墨电极 锂离子 固相扩散系数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Mn_2O_4中锂离子扩散系数与充/放电次数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唐新村 黄伯云 贺跃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57-960,共4页
通过容量间歇滴定技术(CITT)对不同电压、不同循环次数下,锂离子在尖晶石LiMn_2O_4中的固相扩散系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锂离子在尖晶石LiMn_2O_4正极材料中的固相扩散系数在3.95V和4.12V左右存在两个极小峰,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这两... 通过容量间歇滴定技术(CITT)对不同电压、不同循环次数下,锂离子在尖晶石LiMn_2O_4中的固相扩散系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锂离子在尖晶石LiMn_2O_4正极材料中的固相扩散系数在3.95V和4.12V左右存在两个极小峰,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这两个峰逐渐平坦,并且整体上固相扩散系数呈增大趋势,表明锂离子在LiMn_2O_4中重复脱/嵌时具有自我增强扩散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间歇滴定技术 固相扩散系数 LIMN2O4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次数对C/LiNiMnCoO_2电池中锂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林立 张祥功 +1 位作者 张伟 费新坤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6-548,共3页
采用容量间歇滴定法(CITT)测定在不同电压、不同循环次数下C/LiNiMnCoO2电池中锂离子的固相扩散系数。结果表明,锂离子在C/LiNiMnCoO2电池中的固相扩散系数在3.7V处存在一个小峰,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该峰逐渐平坦,扩散系数在低电压(3.5V... 采用容量间歇滴定法(CITT)测定在不同电压、不同循环次数下C/LiNiMnCoO2电池中锂离子的固相扩散系数。结果表明,锂离子在C/LiNiMnCoO2电池中的固相扩散系数在3.7V处存在一个小峰,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该峰逐渐平坦,扩散系数在低电压(3.5V)下从2×10-11cm2/s增加到4×10-11cm2/s,在高电压(3.8~4.2V)区间快速地从2×10-11cm2/s减少到5×10-12cm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间歇滴定技术 固相扩散系数 LiNiMnCoO2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u合金凝固微观组织的三维模拟及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卜晓兵 李落星 +2 位作者 张立强 朱必武 王水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195-2201,共7页
采用CA-FE模型,对同一铸件不同尺寸的Al-2%Cu合金凝固微观组织进行三维模拟及预测,并引入空位形成能对固相扩散系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铸件直径分别为20、40和60 mm时,柱状晶占总晶体比率分别为65.2%、52.1%和21.4%,逐渐减少,而等... 采用CA-FE模型,对同一铸件不同尺寸的Al-2%Cu合金凝固微观组织进行三维模拟及预测,并引入空位形成能对固相扩散系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铸件直径分别为20、40和60 mm时,柱状晶占总晶体比率分别为65.2%、52.1%和21.4%,逐渐减少,而等轴晶所占比率逐渐增加;当换热系数由500 W/(m2.K)增大到5 000 W/(m2.K)时,同一铸件中不同直径的铸件凝固组织中柱状晶组织比例显著增大。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等轴晶和柱状晶的分布位置、比例和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合金 3D元胞自动机 扩散系数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动力电池内阻模型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魏学哲 杨静 +1 位作者 刘耀锋 朱建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42-1549,共8页
首先,根据多孔电极理论,建立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仿真模型.对仿真模型的分析可知,影响电池内阻的内部因素为锂离子在电极活性材料中的固相扩散系数及由极片的电子电导率、电解液的离子电导率和活性材料的电子电导率组成的电池总电导率.... 首先,根据多孔电极理论,建立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仿真模型.对仿真模型的分析可知,影响电池内阻的内部因素为锂离子在电极活性材料中的固相扩散系数及由极片的电子电导率、电解液的离子电导率和活性材料的电子电导率组成的电池总电导率.分别设计制作磷酸铁锂和石墨半电池,使用恒电流间歇滴定法(GITT)对半电池进行固相扩散系数的测量.使用交流阻抗法(EIS)对半电池进行总电导率的测量.对比半电池实验数据和磷酸铁锂锂离子动力电池实验数据可知,电池的极化内阻由锂离子在电极活性材料中的固相扩散系数决定;电池的欧姆内阻由电池的总电导率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多孔电极理论 欧姆内阻 极化内阻 电导率 固相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