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2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不同来源花椒挥发油成分
1
作者 张超东 刘红宇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2期72-78,共7页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对不同来源的九叶青花椒、顶坛花椒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提取并分析组成,结果表明:4种不同来源的花椒挥发油共检测出57种成分,共有组分54种,主要含有烯类、酯类、醇类和少量醛类化合物,其中烯类化合物总的相对...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对不同来源的九叶青花椒、顶坛花椒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提取并分析组成,结果表明:4种不同来源的花椒挥发油共检测出57种成分,共有组分54种,主要含有烯类、酯类、醇类和少量醛类化合物,其中烯类化合物总的相对含量最高,酯类醇类次之;同产地不同品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花椒挥发油组分含量有所不同,花椒种类、产地环境对挥发油组分形成有一定影响,双环己烷仅在德江顶坛花椒中发现,德江云南青花椒挥发油中芳樟醇、环己醇、榄香烯含量更高,而D-柠檬烯在德江九叶青花椒中含量更高,乙酸芳樟酯在贞丰顶坛花椒挥发油成分中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微萃-气质联用技术 花椒挥发油 化学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三过氧化三丙酮
2
作者 解伟亚 朱军 +2 位作者 胡灿 梅宏成 朱晓晗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2,共6页
三过氧化三丙酮(TATP)的检测分析对于明确爆炸原因,进而对爆炸案件侦破具有重要意义。固相微萃取(SPME)-气质联用法是检测爆炸现场复杂基质中微量TATP的有力手段,已被用于TATP的分析。考虑到商品化SPME涂层众多,有必要系统考察不同涂层... 三过氧化三丙酮(TATP)的检测分析对于明确爆炸原因,进而对爆炸案件侦破具有重要意义。固相微萃取(SPME)-气质联用法是检测爆炸现场复杂基质中微量TATP的有力手段,已被用于TATP的分析。考虑到商品化SPME涂层众多,有必要系统考察不同涂层的萃取效果,以提升萃取效率。为此,文章系统比较了5种不同SPME涂层对TATP的萃取效果,并优化了SPME萃取条件,包括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解吸温度。结果表明,使用PDMS涂层,在萃取温度30℃,萃取时间5 min,解吸温度180℃条件下,萃取效果最佳。该方法在0.1~10μg·mL^(-1)范围内的线性良好(R~2≥0.999),检出限为0.020μg·mL^(-1),比已有方法低一个数量级。6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4%,加标回收率为93.2%~101.9%,表明重复性和准确性较好。基于上述方法,成功应用于接触后转移的TATP的检测,为痕量TATP残留物的分析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过氧化三丙酮 顶空微萃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检测鸭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武 查甫本 +2 位作者 张静 沈君臣 任志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29-334,共6页
为优化鸭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萃取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以鸭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色谱图总峰面积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鸭肉萃取量为2.4g、萃取时间42min、萃取温度49℃。在... 为优化鸭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萃取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以鸭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色谱图总峰面积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鸭肉萃取量为2.4g、萃取时间42min、萃取温度49℃。在此条件下检测到鸭肉中含有烯烃类、醛类、酮类、含氮含硫含氧类及杂环化合物等挥发性风味物质27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肉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SPME-GC-MS) 挥发性风味物质 BOX-BEHNKEN设计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白茶的香气成分 被引量:105
4
作者 王力 蔡良绥 +4 位作者 林智 钟秋生 吕海鹏 谭俊峰 郭丽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5-123,共9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比较了白毫银针和白牡丹两种典型白茶及同一品种鲜叶制成的绿茶、红茶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白茶与绿茶、红茶在香气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白茶的香气成分以醇类化合物为主,在白毫银针和白牡丹中含量...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比较了白毫银针和白牡丹两种典型白茶及同一品种鲜叶制成的绿茶、红茶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白茶与绿茶、红茶在香气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白茶的香气成分以醇类化合物为主,在白毫银针和白牡丹中含量分别达到70.74%和60.13%,明显高于绿茶(27.56%)和红茶(45.30%);白茶的酯类含量高于绿茶和红茶,醛类、酮类和碳氢化合物等含量低于绿茶和红茶,酸类、杂氧化合物等在白茶中未检出。β-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苯甲醇等是白茶香气的主要成分,分别占白毫银针香气提取物总量的35.70%、23.47%、5.87%、7.06%、2.02%,分别占白牡丹香气提取物总量的35.40%、11.94%、10.72%、6.80%、2.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顶空-微萃 香气成分 气质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腌制麻竹笋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22
5
作者 郑炯 宋家芯 +2 位作者 陈光静 林茂 阚建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93-196,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腌制麻竹笋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比较了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和75μm CAR/PDMS萃取头对腌制麻竹笋的挥发性成分的萃取差异。结果表明:从腌制麻竹笋中共鉴定出5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20种醛...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腌制麻竹笋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比较了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和75μm CAR/PDMS萃取头对腌制麻竹笋的挥发性成分的萃取差异。结果表明:从腌制麻竹笋中共鉴定出5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20种醛类、5种酮类、11种醇类、3种酸类、4种酯类、2种酚类、6种芳香烃类、6种其他类,其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有4-甲基-苯酚、苯酚、苯甲醛、己醛、壬醛、2-庚烯醛、2,3-丁二醇、1-辛烯-3-醇、芳樟醇、乙酸、柠檬烯、环庚烷腈等。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比75μm CAR/PDMS萃取头多鉴定出12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醛类2种、酮类1种、酸类2种、酯类3种、芳香烃类4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制麻竹笋 顶空 微萃 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鲈鱼风干成熟工艺过程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变化 被引量:22
6
作者 刘昌华 王艳 +1 位作者 章建浩 张迎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50-254,共5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鲈鱼腌制风干成熟工艺过程中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测定,分析鲈鱼加工不同阶段主要挥发性化合物的成分、种类、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鲈鱼腌制风干成熟过程中共鉴定出64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醛类15种...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鲈鱼腌制风干成熟工艺过程中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测定,分析鲈鱼加工不同阶段主要挥发性化合物的成分、种类、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鲈鱼腌制风干成熟过程中共鉴定出64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醛类15种、醇类20种、酮类7种、酯类7种、烃类15种;其中己醛、2-甲基-4-戊烯醛、2-已烯醛、2-辛烯醛、苯甲醛、1-辛烯-3-醇、2-庚酮、(E,E)-3,5-辛二烯-2-酮等为产品重要挥发性化合物;不同加工阶段鱼肉中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差异明显,原料肉中烃类化合物是含量最丰富的挥发性成分,腌制风干成熟工艺过程中随着肌肉氧化程度增加,醛类、酮类、酯类化合物含量升高,烃类和醇类挥发性化合物含量降低,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种类随着工艺过程中脂质的氧化而不断增多,说明脂质是风鱼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最重要的前体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鱼 风干成熟 微萃-气质 挥发性化合物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稻谷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46
7
作者 林家永 高艳娜 +1 位作者 吴胜芳 王松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77-282,共6页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结合气相-质谱法(GC-MS)对不同稻谷中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条件,包括平衡时间、萃取时间、萃取温度以及样品量,并对不同稻谷中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和分类分析。结果表明:稻谷中挥发性...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结合气相-质谱法(GC-MS)对不同稻谷中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条件,包括平衡时间、萃取时间、萃取温度以及样品量,并对不同稻谷中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和分类分析。结果表明:稻谷中挥发性成分分析的最佳条件为平衡时间60min、萃取时间50min、萃取温度80℃、样品量20g。稻谷中的挥发性成分有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烃类、有机酸类以及杂环类化合物等。最主要挥发性成分是醛类,其中含量最高是己醛,平均为13.31%;其次为壬醛,平均为7.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微萃 稻谷 -质谱联用 挥发性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山楂核烟熏液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20
8
作者 姜绍通 王旗 +1 位作者 蔡克周 潘丽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06-211,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联合气质联用(GC-MS)测定山楂核烟熏液挥发性风味物质。通过比较不同萃取头、萃取温度以及萃取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获得较适的萃取条件为: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50min。采...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联合气质联用(GC-MS)测定山楂核烟熏液挥发性风味物质。通过比较不同萃取头、萃取温度以及萃取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获得较适的萃取条件为: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50min。采用GC-MS对解吸物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主要成分中酚类占55.526%、酯类占18.710%、醛类占16.162%、酮类占3.252%、呋喃类占2.108%、酸类占1.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微萃 气质联用 挥发性风味物质 山楂核烟熏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同时测定城市水源水中的九种嗅味物质 被引量:24
9
作者 孙静 王锐 尹大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0-286,共7页
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PME-GC-MS)的分析方法同时检测城市水源水中的9种痕量嗅味物质,具体包括6种土霉味物质(2-甲基异莰醇、土嗅素、2-异丙基-3-甲氧基吡嗪、2-异丁基-甲氧基吡嗪、2-甲基苯并呋喃和2,4,6-三氯苯甲... 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PME-GC-MS)的分析方法同时检测城市水源水中的9种痕量嗅味物质,具体包括6种土霉味物质(2-甲基异莰醇、土嗅素、2-异丙基-3-甲氧基吡嗪、2-异丁基-甲氧基吡嗪、2-甲基苯并呋喃和2,4,6-三氯苯甲醚)及3种其他种类的嗅味物质(1种鱼腥味物质反,反-2,4-庚二烯醛,1种干草味物质β-环柠檬醛和1种芳香味物质β-紫罗兰酮).在水浴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利用固相微萃取纤维顶空吸附水中挥发出的嗅味物质,随后在GC-MS上进行物质解吸并检测.本研究对比了不同HSPME萃取纤维的萃取效果,并优化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及解吸温度等前处理及仪器条件.研究得到的最优检测条件为:2cm 50/30μm DVB/CAR/PDMS萃取纤维,在65℃下加热30 min,并于GC进样口解吸3 min.9种嗅味物质在1—200 ng·L^(-1)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1.36—7.70 ng·L^(-1),其中8种嗅味物质的检出限均低于3.3 ng·L^(-1),对水源水的加标回收率为57.7%—94.8%.测定3个不同城市水源水样品中的嗅味物质浓度,9种物质在水源水中均有检出.除太湖中所含的MIB外,其余水体中MIB及所有水体中的GSM均超过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所规定的值.实验证明,HSPME-GC-MS可满足城市水源水中9种痕量嗅味物质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微萃 气质联用 嗅味物质 水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哈尔滨红肠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13
10
作者 潘丽军 何宇洁 +1 位作者 蔡克周 姜绍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32-236,共5页
为进一步探明烟熏灌肠类食品的风味特征,以哈尔滨红肠为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制备样品,联合气质联用测定其主要挥发性物质。通过比较不同萃取头、萃取温度以及萃取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获得较适的萃取条件:50/30μm DVB/CAR/PDMS萃... 为进一步探明烟熏灌肠类食品的风味特征,以哈尔滨红肠为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制备样品,联合气质联用测定其主要挥发性物质。通过比较不同萃取头、萃取温度以及萃取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获得较适的萃取条件: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50min。采用气质联用对解吸物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主要成分中醛类占17.59%、酮类占7.01%、酚类占7.27%、醇类占12.29%、烯萜类占9.39%、烷烃类占6.14%、含硫化合物占27.38%、杂环化合物占7.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微萃 气质联用 挥发性风味物质 哈尔滨红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辅料对熟制草鱼鱼糜挥发性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付娜 李小定 +4 位作者 熊善柏 王红梅 胡芬 杨晓波 杜伟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64-268,共5页
以草鱼熟制鱼糜为研究对象,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的萃取头吸附挥发性组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食盐、玉米淀粉、蛋清和生姜对熟制草鱼鱼糜挥发性组分的影响。经过物质鉴定表明,... 以草鱼熟制鱼糜为研究对象,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的萃取头吸附挥发性组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食盐、玉米淀粉、蛋清和生姜对熟制草鱼鱼糜挥发性组分的影响。经过物质鉴定表明,草鱼鱼糜熟制过程中主要的挥发性物质为醛类、酮类、醇类及烃类。食盐、玉米淀粉、蛋清对熟制草鱼鱼糜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影响较小,而对挥发性物质的相对含量有一定影响;生姜对熟制鱼糜挥发性组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成分 草鱼 熟制鱼糜 顶空微萃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麒麟菜中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少玲 杨贤庆 +4 位作者 陈胜军 邓建朝 郝淑贤 王锦旭 戚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7-101,106,共6页
以麒麟菜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萃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了成分鉴定分析。结果显示,麒麟菜挥发性成分中共检出58种物质,其中醛类化合物17种,含量最高为54.10%;烃类化合物27种(... 以麒麟菜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萃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了成分鉴定分析。结果显示,麒麟菜挥发性成分中共检出58种物质,其中醛类化合物17种,含量最高为54.10%;烃类化合物27种(其中芳香烃类8种),含量为23.19%(其中芳香烃类物质含量为10.66%);酯类化合物4种,占总量的11.68%;酮类化合物5种,占11.03%;醇类2种,含量为0.68%;其他物质共3种,占总量的0.77%。含量较高的单一化合物主要有:壬醛(18.45%)、异佛尔酮(7.75%)、邻苯二甲酸二乙酯(7.50%)、庚醛(7.13%)、己醛(6.33%)、辛醛(6.31%)、乙酸正丁酯(3.65%)、甲苯(3.29%)、癸醛(2.81%)、十二烷(2.21%)等。总体上,醛类化合物对麒麟菜的风味影响较大,其他如酯类、烃类等化合物对麒麟菜的风味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微萃 色谱-质谱联用 麒麟菜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鲫鱼体中挥发性物质 被引量:15
13
作者 沈丽 张丽君 许柏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1-163,共3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进一步利用GC/MS法对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分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鉴定出鲫鱼体中的挥发性物质共有23种,且不同鱼体部分其挥发性成分的种类与含量不同,其中鱼鳞、鱼皮、鱼鳃主要挥发性物质为3-甲基-1-丁醇...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进一步利用GC/MS法对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分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鉴定出鲫鱼体中的挥发性物质共有23种,且不同鱼体部分其挥发性成分的种类与含量不同,其中鱼鳞、鱼皮、鱼鳃主要挥发性物质为3-甲基-1-丁醇、己醛、辛醇,而鱼肉内挥发性组分较多,1-辛烯-3醇为主要挥发性组分,其余为C4~C8的醇类,为开发新型鱼类脱腥加工技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萃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鲫鱼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研究油麦菜采后香气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雪 韩燕 +6 位作者 许晶冰 张玲 高飞虎 梁叶星 张雪梅 杨世雄 张欢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54-260,共7页
为探究油麦菜清香风味的化学成分及温度对其风味物质的影响,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鉴定油麦菜的挥发性香... 为探究油麦菜清香风味的化学成分及温度对其风味物质的影响,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鉴定油麦菜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并模拟2种常见的销售贮藏温度条件,研究油麦菜采后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油麦菜中挥发性香气成分包括9种醛类、3种醇类、1种酮类、1种酸类,以醛、醇类化合物为主;结合香气活性值(OAV)与绝对含量分析,青叶醛、叶醇、反,反-2,4-庚二烯醛等7种物质是油麦菜的主要特征香气成分,构成了油麦菜的清香、草香、蔬菜香等;油麦菜采后24 h内,冷藏(4℃)和常温(24℃)贮藏条件下主要香气成分种类未发生变化,但各成分含量变化较大,常温条件下香气成分总量显著上升(P<0.05),而低温条件下香气成分总量显著下降(P<0.05)。冷藏有助于减缓油麦菜香气的释放,常温贮藏有助于油麦菜香气的合成和释放,这将对叶类蔬菜的香气研究及油麦菜的保鲜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麦菜 贮藏 顶空微萃 色谱-质谱联用 特征性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辣椒骨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庆金 麦馨允 +1 位作者 蒋平香 黄娇丽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9-145,159,共8页
为研究辣椒骨挥发性成分,运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SPME-GC/MS)分析桂西苗族和汉族农家自制辣椒骨香气组分。采用GC-MS分析6个辣椒骨样品,共检测出197种挥发性成分,分别为酯、醇、烯炔、醛酮、酸、苯环、烷烃、呋喃、含氮化合物,其中... 为研究辣椒骨挥发性成分,运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SPME-GC/MS)分析桂西苗族和汉族农家自制辣椒骨香气组分。采用GC-MS分析6个辣椒骨样品,共检测出197种挥发性成分,分别为酯、醇、烯炔、醛酮、酸、苯环、烷烃、呋喃、含氮化合物,其中酯、醇、烯烃三类化合物相对含量达85%以上,是主要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14种,分别为:癸酸乙酯、乙酸乙酯、辛酸乙酯、异戊酸乙酯、反油酸乙酯、月桂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乙醇、3-甲基-1-丁醇、芳樟醇、苯乙醇、己酸、3,7-二甲基-1,3,6-辛三烯和1-柠檬烯。不同辣椒骨挥发性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骨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 桂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九香虫的挥发物成分 被引量:6
16
作者 付惠惠 田广飞 +2 位作者 王长欢 顾丁 侯晓晖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3期545-547,共3页
分析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挥发物的化学组成及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可为九香虫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提取采自遵义正安九香虫的挥发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该挥发物进行分析鉴定,并采... 分析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挥发物的化学组成及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可为九香虫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提取采自遵义正安九香虫的挥发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该挥发物进行分析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其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九香虫挥发物共含有29种成分,其中醛类8种、烷类4种、酸类4种、烯酸类2种、酯类2种、醇类1种及胺类、呋喃类、吡唑类、吡啶类等化合物成分;而相对含量较高的是十三烷、十二烷、3-己烯酸和反-2-己烯醛,分别占总量的92.297%、2.712%、2.262%和0.564%。九香虫挥发物主要由烷类物质所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 挥发性物质 微萃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奶茶中的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 被引量:19
17
作者 徐幸 彭飞进 +3 位作者 舒平 狄家卫 赵浩军 王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79-83,92,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建立了测定奶茶中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的分析方法。选取了75μm carboxen/聚二甲基硅氧烷(CAR/PDMS)萃取纤维,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盐浓度等因素对萃取效率的影...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建立了测定奶茶中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的分析方法。选取了75μm carboxen/聚二甲基硅氧烷(CAR/PDMS)萃取纤维,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盐浓度等因素对萃取效率的影响。采用3,4-亚甲二氧苯乙酮作为内标,对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进行定量。结果表明,在检测范围0.5~25.0μg内,该方法对香兰素(R2=0.9974)和乙基香兰素(R2=0.9987)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固体样品中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的检出限分别为0.5 mg/kg和0.3 mg/kg,液体样品中检出限分别为0.05 mg/kg和0.03 mg/kg,香兰素的平均回收率为88.99%~105.15%,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2.40%~9.26%,乙基香兰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1.57%~105.13%,相对标准偏差为2.35%~8.49%。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适合于奶茶中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的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兰素 乙基香兰素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 奶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紫苏子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胜辉 冼皑敏 +1 位作者 魏长宾 臧小平 《热带农业工程》 2009年第2期42-45,共4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萃取紫苏子的挥发性物质,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结果表明,紫苏子的挥发性成分主要由石竹烯、紫苏醛、a-石竹烯、柠檬烯、临氨基苯甲酸沉香酯、4-乙烯基-4-甲基-3-异丙烯基-1-异丙基-环己烯、(E,E)-1...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萃取紫苏子的挥发性物质,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结果表明,紫苏子的挥发性成分主要由石竹烯、紫苏醛、a-石竹烯、柠檬烯、临氨基苯甲酸沉香酯、4-乙烯基-4-甲基-3-异丙烯基-1-异丙基-环己烯、(E,E)-1-甲基-5-亚甲基-8-异丙基-1,6-环癸二烯、2,6-二甲基-6-(4-甲基-3-戊基)双环[3.1.1]己-2-烯、1,4-二乙基-1,4-二甲基-2,5-环己二烯等组成,其中石竹烯相对含量最高(41.2%),紫苏醛次之(12.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子 挥发性成分 微萃-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结合电子鼻分析鱼精蛋白对草鱼片挥发性气味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王当丰 李婷婷 +3 位作者 刘楠 姜杨 晋高伟 励建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3-170,共8页
采用5.0 g/L的鱼精蛋白溶液对草鱼片进行浸泡处理,并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及电子鼻对4℃贮藏过程中的样品进行挥发性气味检测。结果表明:HS-SPME-GC-MS法共检出挥发性物质132种,其中主要为醛类及醇类物质。在贮藏... 采用5.0 g/L的鱼精蛋白溶液对草鱼片进行浸泡处理,并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及电子鼻对4℃贮藏过程中的样品进行挥发性气味检测。结果表明:HS-SPME-GC-MS法共检出挥发性物质132种,其中主要为醛类及醇类物质。在贮藏期内,对照组中醛类及醇类物质含量逐渐增高,酯类物质先增高后降低,酸类及其他类物质呈现较大波动。而处理组中醛类物质不断增加、醇类物质及酯类物质均呈现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且醇类、醛类及酯类物质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电子鼻检测结果表明,贮藏后期处理组的响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鱼精蛋白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草鱼的风味劣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成分 顶空微萃 色谱-质谱联用 电子鼻 草鱼 鱼精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检测苹果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被引量:25
20
作者 孙福江 李润岩 +3 位作者 原现瑞 李挥 吴春敏 陈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23-227,共5页
为建立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苹果中速灭威、异丙威、仲丁威、残杀威、呋喃丹、抗芽威和西维因7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对HS-SPME萃取条件和GC-MS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0.005~1m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各组... 为建立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苹果中速灭威、异丙威、仲丁威、残杀威、呋喃丹、抗芽威和西维因7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对HS-SPME萃取条件和GC-MS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0.005~1m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各组分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0.999、RSD(n=5)为3.6%~8.2%,7种农药残留的方法检出限为0.00016~0.0019mg/kg、加标回收率为94.3%~99.8%。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试剂用量少,且各项方法学指标符合检测要求,是一种快速检测水果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微萃 气质联用 苹果 氨基甲酸酯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