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不同来源花椒挥发油成分
1
作者 张超东 刘红宇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2期72-78,共7页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对不同来源的九叶青花椒、顶坛花椒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提取并分析组成,结果表明:4种不同来源的花椒挥发油共检测出57种成分,共有组分54种,主要含有烯类、酯类、醇类和少量醛类化合物,其中烯类化合物总的相对...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对不同来源的九叶青花椒、顶坛花椒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提取并分析组成,结果表明:4种不同来源的花椒挥发油共检测出57种成分,共有组分54种,主要含有烯类、酯类、醇类和少量醛类化合物,其中烯类化合物总的相对含量最高,酯类醇类次之;同产地不同品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花椒挥发油组分含量有所不同,花椒种类、产地环境对挥发油组分形成有一定影响,双环己烷仅在德江顶坛花椒中发现,德江云南青花椒挥发油中芳樟醇、环己醇、榄香烯含量更高,而D-柠檬烯在德江九叶青花椒中含量更高,乙酸芳樟酯在贞丰顶坛花椒挥发油成分中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微萃-气质联用技术 花椒挥发油 化学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厚鳞柯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
2
作者 陈海彬 黄俊添 +4 位作者 李志海 黄百祺 廖宗浪 陆洋洋 付晓云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71-177,196,共8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厚鳞柯(Lithocarpus pachylepis)不同部位(果壳、果仁、花、叶、枝)的化学成分组成、相对含量及差异。结果表明,厚鳞柯各部位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存在较大差异,5个部位共检...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厚鳞柯(Lithocarpus pachylepis)不同部位(果壳、果仁、花、叶、枝)的化学成分组成、相对含量及差异。结果表明,厚鳞柯各部位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存在较大差异,5个部位共检测出110种化合物,共9类挥发性化合物,分别为醇类、酚类、醚类、醛类、酸类、酮类、烷烃类、烯烃类和酯类化合物;果壳、果仁、花、叶、枝中分别鉴定出41、38、42、38、39种成分。厚鳞柯的5个部位中鉴定出9种共有成分,分别是正壬醛、癸醛、正十四烷、正十六烷、正十七烷、咖啡因、植酮、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各部位中共有成分的相对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枝、果仁、果壳、花和叶。5个部位中均有独特的挥发性成分,其中果壳中有18种、果仁中有9种、花中有14种、叶中有17种、枝中有10种。对共有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了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4.63%,其中咖啡因、正十六烷、癸醛、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正十七烷的贡献率较大,均与主成分呈高的正相关性,是影响厚鳞柯挥发油的关键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鳞柯(Lithocarpus pachylepis) 挥发性成分 顶空微萃(HS-spme) 色谱-质谱联用(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与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分析不同新鲜度大米挥发性物质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小龙 俞志敏 +1 位作者 白艳龙 邱然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9-276,共8页
基于目前大米新鲜度检测方法存在的准确率低、操作难度大、检测年限短等问题,该研究选用目前啤酒企业常用大米品种——空育131为研究对象,通过人为加速大米陈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与Heracles NE... 基于目前大米新鲜度检测方法存在的准确率低、操作难度大、检测年限短等问题,该研究选用目前啤酒企业常用大米品种——空育131为研究对象,通过人为加速大米陈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与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进行挥发性组分鉴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层次聚类分析(H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采用HS-SPME-GC-MS从不同新鲜度大米样品中均检出30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烷烃、醇类、醛类、酮类等化合物。采用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均检出21种挥发性化合物,气味描述显示大米气味主要集中在草本味和果香味。PCA和OPLS-DA结果显示,不同样品之间相对独立,根据P<0.05且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GC-MS筛选出2,3-庚二酮、辛醛等共10个差异性风味化合物,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筛选出乙烯基吡嗪、1-戊烯-3-醇等共7个差异性风味化合物。综上,GC-MS和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均可较好地分析不同新鲜度大米的气味特征并进行快速而准确的鉴别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新鲜度 顶空微萃-气质联用 超快速气电子鼻 挥发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发酵辣椒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24
4
作者 刘嘉 陈杰 +1 位作者 孙文彬 蒋立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56-260,共5页
为分析发酵辣椒原料和成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别,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提取发酵辣椒中的挥发性成分,另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GC-MS)对其成品与原料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 为分析发酵辣椒原料和成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别,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提取发酵辣椒中的挥发性成分,另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GC-MS)对其成品与原料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发酵辣椒成品中共鉴定出45种挥发性有机成分,发酵辣椒原料中共鉴定出43种挥发性有机成分,成品中酯类物质含量增加,醇类物质含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辣椒 挥发性成分 微萃 色谱-质谱联用(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蒸馏-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检测鱼体中土霉味化合物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婷 李林 +1 位作者 陈伟 宋立荣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9-454,共6页
采用微波蒸馏-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检测鱼体中常见的两种土霉味化合物,即2-甲基异茨醇(2-MIB)和土腥素(Geosmin)。研究并优化了微波蒸馏萃取过程的关键参数(微波蒸馏时间、载气流量),结果表明微波蒸馏6min、载气流70mL/min为土霉味... 采用微波蒸馏-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检测鱼体中常见的两种土霉味化合物,即2-甲基异茨醇(2-MIB)和土腥素(Geosmin)。研究并优化了微波蒸馏萃取过程的关键参数(微波蒸馏时间、载气流量),结果表明微波蒸馏6min、载气流70mL/min为土霉味化合物微波蒸馏萃取的最佳条件。在此优化的条件下,土霉味化合物能够充分地从鱼体中蒸馏出来,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方法使馏分中的土霉味化合物吸附于纤维涂层上,将其在250℃高温下解吸,并用GC-MS分析。基于此测定方法,鱼肉中2-甲基异茨醇和土腥素的检测限均达到0.1μg/kg,且其在1—20μg/k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分别达到0.987、0.995。因此,用该方法分析鱼体中痕量的(ppb级)的土霉味化合物,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蒸馏 顶空微萃 气质联用 土霉味 2-甲基异茨醇 土腥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小麦馒头制作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变化 被引量:21
6
作者 燕雯 张正茂 刘拉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4-258,共5页
为研究小麦挥发成分在加工过程的形成变化,选用具有代表性的3种不同筋力小麦品种——普冰143、晋麦47、西农9817,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萃取其小麦粉、发酵面团和馒头的挥发性成分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普冰143、晋... 为研究小麦挥发成分在加工过程的形成变化,选用具有代表性的3种不同筋力小麦品种——普冰143、晋麦47、西农9817,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萃取其小麦粉、发酵面团和馒头的挥发性成分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普冰143、晋麦47、西农9817小麦粉检测出23种相同的挥发性成分,分别占总量的84.01%、77.82%和82.28%,其中主要成分为萘、1-甲基-萘、(Z)-2-丁烯二酸二甲酯、1,7-二甲基-萘、2-甲基-萘;发酵面团中检测出共同成分18种,分别占总量的80.99%、71.65%和70.44%,主要成分为乙醇、萘、1-甲基-萘、丁二酸乙基甲酯、苯乙醇;馒头中检出26种相同的挥发性成分,分别占总量的80.26%、75.99%和8 0.4 3%,主要成分为萘、1-甲基-萘、2-戊烷基-呋喃、乙醇、壬醛。不同筋力小麦制品之间的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但大部分主要成分相同。从小麦粉到馒头的制作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其中烃类物质相对含量明显减少而醇类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均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馒头 顶空微萃-气质联用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品种间香气成分的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杨敏 周围 魏玉梅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9-392,共4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分析了甘肃5个桃品种"白粉桃"、"大九保"、"仓芳早生"、"刚沙白"、"北京七号"果实的香气成分,分别检测出33、35、43、44、47种物质。主要成分为酯类、醇...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分析了甘肃5个桃品种"白粉桃"、"大九保"、"仓芳早生"、"刚沙白"、"北京七号"果实的香气成分,分别检测出33、35、43、44、47种物质。主要成分为酯类、醇类、醛类、酮类、烷烃类、烯烃类化合物。各品种特有的成分,白粉桃、大九保、仓芳早生有4种,刚沙白有7种,北京七号有6种。共有的成分有15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果实 香气成分 微萃-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长蕊石头花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双石 王晓杰 +2 位作者 彭冲 邱博涵 陈亮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1-442,共2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长蕊石头花的挥发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萃取物,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挥发性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长蕊石头花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其中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27.05%)和...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长蕊石头花的挥发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萃取物,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挥发性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长蕊石头花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其中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27.05%)和角鲨烯(21.97%)是构成长蕊石头花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蕊石头花 微萃-气质联用技术 挥发性成分 角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金樱子种子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4
9
作者 周玫 陈青 +1 位作者 罗江鸿 李佩颍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84-285,共2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贵州产金樱子种子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测定。从金樱子种子中鉴定出28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性化学成分的92.75%,其中亚油酸18.44%、亚油酸甲酯15.18%、油酸甲酯14.53%、二十...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贵州产金樱子种子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测定。从金樱子种子中鉴定出28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性化学成分的92.75%,其中亚油酸18.44%、亚油酸甲酯15.18%、油酸甲酯14.53%、二十七烷14.20%、三十一烷10.75%、棕榈酸甲酯4.67%,它们是构成金樱子种子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樱子 种子 顶空微萃-气质联用技术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测定水中嗅味化合物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妮娜 吴清盛 +1 位作者 李峰 李文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期544-545,548,共3页
[目的]建立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测定水中痕量嗅味化合物的方法。[方法]水样中加入氯化钠,顶空固相微萃取出水中2-甲基异冰片、土臭素两种嗅味化合物,气质联用测定其含量。[结果]建立的2-甲基异冰片、土臭素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分别... [目的]建立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测定水中痕量嗅味化合物的方法。[方法]水样中加入氯化钠,顶空固相微萃取出水中2-甲基异冰片、土臭素两种嗅味化合物,气质联用测定其含量。[结果]建立的2-甲基异冰片、土臭素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5923.Ox-199.5、Y=21346x+5851.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8.9%、8.7%,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加标回收率在90%~110%,表明方法准确、可靠。2012年7月初、8月初测定杭州饮用水原水中2-甲基异冰片浓度较高,达60ng/L以上,土臭素浓度都较低。[结论]固相微萃取具有简单、快速、萃取效率高、灵敏度高等特点。该方法线性良好,最大偏差10%,符合水中痕量2-甲基异冰片、土臭素的测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萃 气质联用 嗅味化合物 2-甲基异冰片 土臭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榨锦橙汁香气成分的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炯 唐会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3-185,共3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鲜榨锦橙汁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萃取头对鲜榨橙汁香气成分的萃取差异。结果表明:从鲜榨橙汁中共鉴定出53种香气成分,包括烯烃类、酯类、醇类、醛类和酮类,其中的主要香气化合物为柠檬烯、β-月桂...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鲜榨锦橙汁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萃取头对鲜榨橙汁香气成分的萃取差异。结果表明:从鲜榨橙汁中共鉴定出53种香气成分,包括烯烃类、酯类、醇类、醛类和酮类,其中的主要香气化合物为柠檬烯、β-月桂烯、芳樟醇、α-松油醇、4-松油烯醇、丁酸乙酯、辛醛、α-蒎烯、β-水芹烯等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榨锦橙汁 微萃 色谱-质谱联用(gc-ms)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对小茴香茎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明明 罗静 钟永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7期9322-9323,9360,共3页
[目的]分析小茴香茎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首先采用固相微方法萃取小茴香茎中的挥发性成分,然后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挥发性成分分离和鉴定,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并与小茴香籽的结果对比。[结果]从小茴香茎中鉴别出的挥发性成分2... [目的]分析小茴香茎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首先采用固相微方法萃取小茴香茎中的挥发性成分,然后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挥发性成分分离和鉴定,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并与小茴香籽的结果对比。[结果]从小茴香茎中鉴别出的挥发性成分22个,涵盖了醚、酮、酯、烃和萜等类,其中以反式茴香脑为主,其次是柠檬烯,两者分别占总挥发性成分的51.61%和16.16%,与小茴香籽的主要成分相同;小茴香茎的次要成分主要是1,3,3-三甲基-二环[2.2.1]庚-2-醇乙酸酯(6.23%)、大根香叶烯D(5.01%)、乙酸小茴香酯(4.25%)、β-法尼烯(3.66%)等,与小茴香籽的次要成分差异较大;同主要和次要成分相比,微量成分之间的差异更大。[结论]小茴香茎的挥发性成分与小茴香籽一样,主要以反式茴香脑和柠檬烯为主,但次要及微量成分则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萃-气质联用 小茴香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汉果挥发性成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美玲 侯占群 +2 位作者 辛晓艳 袁芳 高彦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B12期14-18,共5页
本研究采取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对罗汉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分析条件为:15mL萃取瓶中放置0.2g样品,在60℃条件下选择DVB/CAR/PDMS(50/30μm)萃取头萃取30min。本方法初步鉴定出35种化... 本研究采取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对罗汉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分析条件为:15mL萃取瓶中放置0.2g样品,在60℃条件下选择DVB/CAR/PDMS(50/30μm)萃取头萃取30min。本方法初步鉴定出35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2.3%。经分析,主要的化合物包括2.丁烯酸丁酯(14.43%),2,4.壬二稀醛(15.49%两种),对丙烯基茴香N(5.40%),2-庚醇乙酸(5.00%)和糠醛(4.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微萃 色谱-质谱联用(gc-ms) 罗汉果 挥发性成分 最佳分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紫苏子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胜辉 冼皑敏 +1 位作者 魏长宾 臧小平 《热带农业工程》 2009年第2期42-45,共4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萃取紫苏子的挥发性物质,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结果表明,紫苏子的挥发性成分主要由石竹烯、紫苏醛、a-石竹烯、柠檬烯、临氨基苯甲酸沉香酯、4-乙烯基-4-甲基-3-异丙烯基-1-异丙基-环己烯、(E,E)-1...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萃取紫苏子的挥发性物质,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结果表明,紫苏子的挥发性成分主要由石竹烯、紫苏醛、a-石竹烯、柠檬烯、临氨基苯甲酸沉香酯、4-乙烯基-4-甲基-3-异丙烯基-1-异丙基-环己烯、(E,E)-1-甲基-5-亚甲基-8-异丙基-1,6-环癸二烯、2,6-二甲基-6-(4-甲基-3-戊基)双环[3.1.1]己-2-烯、1,4-二乙基-1,4-二甲基-2,5-环己二烯等组成,其中石竹烯相对含量最高(41.2%),紫苏醛次之(12.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子 挥发性成分 微萃-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四磨汤口服液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6
15
作者 罗飞亚 唐其 +6 位作者 陈淼芬 程辟 周祎聪 曹登天 曾建国 杨华 郑亚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3-357,共5页
目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法测定四磨汤口服液挥发性成分。方法通过HSSPME-GC-MS检测四磨汤口服液及单味药材中挥发性成分; NIST. 14谱库检索结合文献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以及成分比较。结果从中鉴定了13种挥发... 目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法测定四磨汤口服液挥发性成分。方法通过HSSPME-GC-MS检测四磨汤口服液及单味药材中挥发性成分; NIST. 14谱库检索结合文献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以及成分比较。结果从中鉴定了13种挥发性成分,它们的峰面积和占总峰面积的91. 62%。其中芳樟醇、α-松油醇、(Z,Z,Z)-9,12,15-十八碳三烯-1-醇和百里香酚等存在单味药材中,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香芹酮和顺式香叶醇是枳壳药材中特有的挥发性成分。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能实现复杂中药体系的挥发性成分分析,为完善和提升中药复方制剂质控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磨汤口服液 挥发油 顶空微萃-气质联用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山药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5
16
作者 韩伟 张芳 +1 位作者 杨晨晔 陈光哲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70-73,共4页
运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山药中挥发性成分,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选用70μm PDMS/DVB(聚二甲氧基硅烷/二乙烯基苯)涂层纤维头,样品在50℃恒温水浴中萃取1 h,250℃下脱附2 min,在非极性柱... 运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山药中挥发性成分,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选用70μm PDMS/DVB(聚二甲氧基硅烷/二乙烯基苯)涂层纤维头,样品在50℃恒温水浴中萃取1 h,250℃下脱附2 min,在非极性柱TG-5MS上分离,共分离并鉴定出3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烷烃类8种、醇类8种、酸类1种、酯类7种、酮类2种、酚类2种、醌类1种、醛类1种。4-羟基丁酸(25.62%)和乙基卡必醇(32.52%)是山药中最主要的挥发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微萃-气质联用 挥发性成分 4-羟基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不同多效价复合配方栽培香菇子实体 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罗小叶 赵皓静 +1 位作者 班世栋 王晓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50-256,共7页
以香菇常规栽培配方(木屑78%、麸皮20%、石膏1%、糖1%,均为质量分数)为对照,通过改变栽培基质中菜籽饼替代麸皮的比例(25%、15%、10%、5%、2%,均为质量分数),探究不同多效价复合配方下香菇子实体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 以香菇常规栽培配方(木屑78%、麸皮20%、石膏1%、糖1%,均为质量分数)为对照,通过改变栽培基质中菜籽饼替代麸皮的比例(25%、15%、10%、5%、2%,均为质量分数),探究不同多效价复合配方下香菇子实体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多效价复合配方栽培香菇子实体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香菇子实体样品中共检测分析到5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醚类、烷烃类和烯烃类等,菜籽饼替代比为10%的配方栽培香菇子实体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种类和总含量较高,分别为50种、97.5%。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不同多效价复合配方栽培香菇之间的风味品质存在一定差异,配方3(F=15.841)栽培香菇子实体风味品质最佳。聚类分析将6种不同配方按风味成分含量划分为3个类群,其中第一聚类(配方1)和第二聚类(配方2)的菜籽饼过量添加,使得香菇子实体中醇类、醛类、酯类和烷烃类物质挥发性物质低于其他配方。该研究为改善常规生产中香菇子实体的风味品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饼 香菇 顶空微萃-气质联用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和电子鼻法检测锯缘青蟹挥发性风味物 被引量:27
18
作者 顾赛麒 王锡昌 +2 位作者 陶宁萍 张晶晶 吴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40-145,156,共7页
以电子鼻(E-Nos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两种技术,采用优化后的实验参数,对雌、雄锯缘青蟹体肉、钳肉、足肉、性腺四个部位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检测。电子鼻结果显示,不同性别锯缘青蟹各部位气味差异明显。采用G... 以电子鼻(E-Nos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两种技术,采用优化后的实验参数,对雌、雄锯缘青蟹体肉、钳肉、足肉、性腺四个部位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检测。电子鼻结果显示,不同性别锯缘青蟹各部位气味差异明显。采用GC-MS方法共鉴定得到6大类77种化合物,并对其中主要的挥发物含量、气味特征及其来源进行了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PCA)的方法处理GC-MS结果,得到了表征雌、雄锯缘青蟹四个部位的特征性挥发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缘青蟹 风味 微萃(spme) 色谱-质谱法(gc-ms) 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辣椒骨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庆金 麦馨允 +1 位作者 蒋平香 黄娇丽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9-145,159,共8页
为研究辣椒骨挥发性成分,运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SPME-GC/MS)分析桂西苗族和汉族农家自制辣椒骨香气组分。采用GC-MS分析6个辣椒骨样品,共检测出197种挥发性成分,分别为酯、醇、烯炔、醛酮、酸、苯环、烷烃、呋喃、含氮化合物,其中... 为研究辣椒骨挥发性成分,运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SPME-GC/MS)分析桂西苗族和汉族农家自制辣椒骨香气组分。采用GC-MS分析6个辣椒骨样品,共检测出197种挥发性成分,分别为酯、醇、烯炔、醛酮、酸、苯环、烷烃、呋喃、含氮化合物,其中酯、醇、烯烃三类化合物相对含量达85%以上,是主要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14种,分别为:癸酸乙酯、乙酸乙酯、辛酸乙酯、异戊酸乙酯、反油酸乙酯、月桂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乙醇、3-甲基-1-丁醇、芳樟醇、苯乙醇、己酸、3,7-二甲基-1,3,6-辛三烯和1-柠檬烯。不同辣椒骨挥发性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骨 挥发性成分 微萃-气质联用 桂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花固相微萃-气质联用成分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薛华丽 蒲陆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0-172,共3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分析了啤酒花的挥发性成分,考察了不同萃取纤维、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对所鉴定出的化合物积分面积的影响。确定了固相微萃取的优化条件为:PDMS萃取纤维、萃取时间20min,萃取温度60℃,此时共鉴定出44种物质,其...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分析了啤酒花的挥发性成分,考察了不同萃取纤维、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对所鉴定出的化合物积分面积的影响。确定了固相微萃取的优化条件为:PDMS萃取纤维、萃取时间20min,萃取温度60℃,此时共鉴定出44种物质,其中烃类化合物有12种,α-石竹烯31.738%、α-蒎烯18.207%,烃类含氧有机挥发化合物有32种,其中丁酸叶醇酯相对含量较高为7.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花 挥发性组分 微萃-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