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不同来源花椒挥发油成分
1
作者 张超东 刘红宇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2期72-78,共7页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对不同来源的九叶青花椒、顶坛花椒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提取并分析组成,结果表明:4种不同来源的花椒挥发油共检测出57种成分,共有组分54种,主要含有烯类、酯类、醇类和少量醛类化合物,其中烯类化合物总的相对...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对不同来源的九叶青花椒、顶坛花椒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提取并分析组成,结果表明:4种不同来源的花椒挥发油共检测出57种成分,共有组分54种,主要含有烯类、酯类、醇类和少量醛类化合物,其中烯类化合物总的相对含量最高,酯类醇类次之;同产地不同品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花椒挥发油组分含量有所不同,花椒种类、产地环境对挥发油组分形成有一定影响,双环己烷仅在德江顶坛花椒中发现,德江云南青花椒挥发油中芳樟醇、环己醇、榄香烯含量更高,而D-柠檬烯在德江九叶青花椒中含量更高,乙酸芳樟酯在贞丰顶坛花椒挥发油成分中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 花椒挥发油 化学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检测鸭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武 查甫本 +2 位作者 张静 沈君臣 任志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29-334,共6页
为优化鸭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萃取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以鸭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色谱图总峰面积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鸭肉萃取量为2.4g、萃取时间42min、萃取温度49℃。在... 为优化鸭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萃取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以鸭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色谱图总峰面积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鸭肉萃取量为2.4g、萃取时间42min、萃取温度49℃。在此条件下检测到鸭肉中含有烯烃类、醛类、酮类、含氮含硫含氧类及杂环化合物等挥发性风味物质27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肉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SPME-GC-MS) 挥发性风味物质 BOX-BEHNKEN设计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鲈鱼风干成熟工艺过程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变化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昌华 王艳 +1 位作者 章建浩 张迎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50-254,共5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鲈鱼腌制风干成熟工艺过程中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测定,分析鲈鱼加工不同阶段主要挥发性化合物的成分、种类、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鲈鱼腌制风干成熟过程中共鉴定出64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醛类15种...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鲈鱼腌制风干成熟工艺过程中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测定,分析鲈鱼加工不同阶段主要挥发性化合物的成分、种类、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鲈鱼腌制风干成熟过程中共鉴定出64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醛类15种、醇类20种、酮类7种、酯类7种、烃类15种;其中己醛、2-甲基-4-戊烯醛、2-已烯醛、2-辛烯醛、苯甲醛、1-辛烯-3-醇、2-庚酮、(E,E)-3,5-辛二烯-2-酮等为产品重要挥发性化合物;不同加工阶段鱼肉中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差异明显,原料肉中烃类化合物是含量最丰富的挥发性成分,腌制风干成熟工艺过程中随着肌肉氧化程度增加,醛类、酮类、酯类化合物含量升高,烃类和醇类挥发性化合物含量降低,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种类随着工艺过程中脂质的氧化而不断增多,说明脂质是风鱼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最重要的前体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鱼 风干成熟 固相微萃取-气质 挥发性化合物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小麦馒头制作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变化 被引量:21
4
作者 燕雯 张正茂 刘拉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4-258,共5页
为研究小麦挥发成分在加工过程的形成变化,选用具有代表性的3种不同筋力小麦品种——普冰143、晋麦47、西农9817,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萃取其小麦粉、发酵面团和馒头的挥发性成分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普冰143、晋... 为研究小麦挥发成分在加工过程的形成变化,选用具有代表性的3种不同筋力小麦品种——普冰143、晋麦47、西农9817,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萃取其小麦粉、发酵面团和馒头的挥发性成分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普冰143、晋麦47、西农9817小麦粉检测出23种相同的挥发性成分,分别占总量的84.01%、77.82%和82.28%,其中主要成分为萘、1-甲基-萘、(Z)-2-丁烯二酸二甲酯、1,7-二甲基-萘、2-甲基-萘;发酵面团中检测出共同成分18种,分别占总量的80.99%、71.65%和70.44%,主要成分为乙醇、萘、1-甲基-萘、丁二酸乙基甲酯、苯乙醇;馒头中检出26种相同的挥发性成分,分别占总量的80.26%、75.99%和8 0.4 3%,主要成分为萘、1-甲基-萘、2-戊烷基-呋喃、乙醇、壬醛。不同筋力小麦制品之间的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但大部分主要成分相同。从小麦粉到馒头的制作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其中烃类物质相对含量明显减少而醇类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均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馒头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品种间香气成分的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杨敏 周围 魏玉梅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9-392,共4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分析了甘肃5个桃品种"白粉桃"、"大九保"、"仓芳早生"、"刚沙白"、"北京七号"果实的香气成分,分别检测出33、35、43、44、47种物质。主要成分为酯类、醇...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分析了甘肃5个桃品种"白粉桃"、"大九保"、"仓芳早生"、"刚沙白"、"北京七号"果实的香气成分,分别检测出33、35、43、44、47种物质。主要成分为酯类、醇类、醛类、酮类、烷烃类、烯烃类化合物。各品种特有的成分,白粉桃、大九保、仓芳早生有4种,刚沙白有7种,北京七号有6种。共有的成分有15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果实 香气成分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长蕊石头花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双石 王晓杰 +2 位作者 彭冲 邱博涵 陈亮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1-442,共2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长蕊石头花的挥发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萃取物,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挥发性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长蕊石头花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其中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27.05%)和...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长蕊石头花的挥发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萃取物,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挥发性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长蕊石头花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其中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27.05%)和角鲨烯(21.97%)是构成长蕊石头花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蕊石头花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 挥发性成分 角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金樱子种子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4
7
作者 周玫 陈青 +1 位作者 罗江鸿 李佩颍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84-285,共2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贵州产金樱子种子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测定。从金樱子种子中鉴定出28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性化学成分的92.75%,其中亚油酸18.44%、亚油酸甲酯15.18%、油酸甲酯14.53%、二十...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贵州产金樱子种子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测定。从金樱子种子中鉴定出28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性化学成分的92.75%,其中亚油酸18.44%、亚油酸甲酯15.18%、油酸甲酯14.53%、二十七烷14.20%、三十一烷10.75%、棕榈酸甲酯4.67%,它们是构成金樱子种子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樱子 种子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对小茴香茎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明明 罗静 钟永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7期9322-9323,9360,共3页
[目的]分析小茴香茎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首先采用固相微方法萃取小茴香茎中的挥发性成分,然后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挥发性成分分离和鉴定,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并与小茴香籽的结果对比。[结果]从小茴香茎中鉴别出的挥发性成分2... [目的]分析小茴香茎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首先采用固相微方法萃取小茴香茎中的挥发性成分,然后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挥发性成分分离和鉴定,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并与小茴香籽的结果对比。[结果]从小茴香茎中鉴别出的挥发性成分22个,涵盖了醚、酮、酯、烃和萜等类,其中以反式茴香脑为主,其次是柠檬烯,两者分别占总挥发性成分的51.61%和16.16%,与小茴香籽的主要成分相同;小茴香茎的次要成分主要是1,3,3-三甲基-二环[2.2.1]庚-2-醇乙酸酯(6.23%)、大根香叶烯D(5.01%)、乙酸小茴香酯(4.25%)、β-法尼烯(3.66%)等,与小茴香籽的次要成分差异较大;同主要和次要成分相比,微量成分之间的差异更大。[结论]小茴香茎的挥发性成分与小茴香籽一样,主要以反式茴香脑和柠檬烯为主,但次要及微量成分则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小茴香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紫苏子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7
9
作者 刘胜辉 冼皑敏 +1 位作者 魏长宾 臧小平 《热带农业工程》 2009年第2期42-45,共4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萃取紫苏子的挥发性物质,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结果表明,紫苏子的挥发性成分主要由石竹烯、紫苏醛、a-石竹烯、柠檬烯、临氨基苯甲酸沉香酯、4-乙烯基-4-甲基-3-异丙烯基-1-异丙基-环己烯、(E,E)-1...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萃取紫苏子的挥发性物质,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结果表明,紫苏子的挥发性成分主要由石竹烯、紫苏醛、a-石竹烯、柠檬烯、临氨基苯甲酸沉香酯、4-乙烯基-4-甲基-3-异丙烯基-1-异丙基-环己烯、(E,E)-1-甲基-5-亚甲基-8-异丙基-1,6-环癸二烯、2,6-二甲基-6-(4-甲基-3-戊基)双环[3.1.1]己-2-烯、1,4-二乙基-1,4-二甲基-2,5-环己二烯等组成,其中石竹烯相对含量最高(41.2%),紫苏醛次之(12.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子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四磨汤口服液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6
10
作者 罗飞亚 唐其 +6 位作者 陈淼芬 程辟 周祎聪 曹登天 曾建国 杨华 郑亚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3-357,共5页
目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法测定四磨汤口服液挥发性成分。方法通过HSSPME-GC-MS检测四磨汤口服液及单味药材中挥发性成分; NIST. 14谱库检索结合文献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以及成分比较。结果从中鉴定了13种挥发... 目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法测定四磨汤口服液挥发性成分。方法通过HSSPME-GC-MS检测四磨汤口服液及单味药材中挥发性成分; NIST. 14谱库检索结合文献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以及成分比较。结果从中鉴定了13种挥发性成分,它们的峰面积和占总峰面积的91. 62%。其中芳樟醇、α-松油醇、(Z,Z,Z)-9,12,15-十八碳三烯-1-醇和百里香酚等存在单味药材中,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香芹酮和顺式香叶醇是枳壳药材中特有的挥发性成分。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能实现复杂中药体系的挥发性成分分析,为完善和提升中药复方制剂质控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磨汤口服液 挥发油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山药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5
11
作者 韩伟 张芳 +1 位作者 杨晨晔 陈光哲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70-73,共4页
运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山药中挥发性成分,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选用70μm PDMS/DVB(聚二甲氧基硅烷/二乙烯基苯)涂层纤维头,样品在50℃恒温水浴中萃取1 h,250℃下脱附2 min,在非极性柱... 运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山药中挥发性成分,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选用70μm PDMS/DVB(聚二甲氧基硅烷/二乙烯基苯)涂层纤维头,样品在50℃恒温水浴中萃取1 h,250℃下脱附2 min,在非极性柱TG-5MS上分离,共分离并鉴定出3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烷烃类8种、醇类8种、酸类1种、酯类7种、酮类2种、酚类2种、醌类1种、醛类1种。4-羟基丁酸(25.62%)和乙基卡必醇(32.52%)是山药中最主要的挥发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挥发性成分 4-羟基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不同多效价复合配方栽培香菇子实体 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罗小叶 赵皓静 +1 位作者 班世栋 王晓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50-256,共7页
以香菇常规栽培配方(木屑78%、麸皮20%、石膏1%、糖1%,均为质量分数)为对照,通过改变栽培基质中菜籽饼替代麸皮的比例(25%、15%、10%、5%、2%,均为质量分数),探究不同多效价复合配方下香菇子实体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 以香菇常规栽培配方(木屑78%、麸皮20%、石膏1%、糖1%,均为质量分数)为对照,通过改变栽培基质中菜籽饼替代麸皮的比例(25%、15%、10%、5%、2%,均为质量分数),探究不同多效价复合配方下香菇子实体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多效价复合配方栽培香菇子实体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香菇子实体样品中共检测分析到5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醚类、烷烃类和烯烃类等,菜籽饼替代比为10%的配方栽培香菇子实体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种类和总含量较高,分别为50种、97.5%。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不同多效价复合配方栽培香菇之间的风味品质存在一定差异,配方3(F=15.841)栽培香菇子实体风味品质最佳。聚类分析将6种不同配方按风味成分含量划分为3个类群,其中第一聚类(配方1)和第二聚类(配方2)的菜籽饼过量添加,使得香菇子实体中醇类、醛类、酯类和烷烃类物质挥发性物质低于其他配方。该研究为改善常规生产中香菇子实体的风味品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饼 香菇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奶茶中的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 被引量:19
13
作者 徐幸 彭飞进 +3 位作者 舒平 狄家卫 赵浩军 王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79-83,92,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建立了测定奶茶中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的分析方法。选取了75μm carboxen/聚二甲基硅氧烷(CAR/PDMS)萃取纤维,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盐浓度等因素对萃取效率的影...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建立了测定奶茶中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的分析方法。选取了75μm carboxen/聚二甲基硅氧烷(CAR/PDMS)萃取纤维,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盐浓度等因素对萃取效率的影响。采用3,4-亚甲二氧苯乙酮作为内标,对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进行定量。结果表明,在检测范围0.5~25.0μg内,该方法对香兰素(R2=0.9974)和乙基香兰素(R2=0.9987)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固体样品中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的检出限分别为0.5 mg/kg和0.3 mg/kg,液体样品中检出限分别为0.05 mg/kg和0.03 mg/kg,香兰素的平均回收率为88.99%~105.15%,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2.40%~9.26%,乙基香兰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1.57%~105.13%,相对标准偏差为2.35%~8.49%。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适合于奶茶中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的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兰素 乙基香兰素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 奶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辣椒骨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庆金 麦馨允 +1 位作者 蒋平香 黄娇丽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9-145,159,共8页
为研究辣椒骨挥发性成分,运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SPME-GC/MS)分析桂西苗族和汉族农家自制辣椒骨香气组分。采用GC-MS分析6个辣椒骨样品,共检测出197种挥发性成分,分别为酯、醇、烯炔、醛酮、酸、苯环、烷烃、呋喃、含氮化合物,其中... 为研究辣椒骨挥发性成分,运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SPME-GC/MS)分析桂西苗族和汉族农家自制辣椒骨香气组分。采用GC-MS分析6个辣椒骨样品,共检测出197种挥发性成分,分别为酯、醇、烯炔、醛酮、酸、苯环、烷烃、呋喃、含氮化合物,其中酯、醇、烯烃三类化合物相对含量达85%以上,是主要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14种,分别为:癸酸乙酯、乙酸乙酯、辛酸乙酯、异戊酸乙酯、反油酸乙酯、月桂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乙醇、3-甲基-1-丁醇、芳樟醇、苯乙醇、己酸、3,7-二甲基-1,3,6-辛三烯和1-柠檬烯。不同辣椒骨挥发性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骨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 桂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朝鲜蓟不同干燥温度下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
15
作者 禹淞文 陈志军 +5 位作者 王厅 鲁方华 文奕峰 丰金玉 赵大兴 张平喜 《上海农业学报》 2021年第3期111-115,共5页
为了分析朝鲜蓟通过干燥处理后的挥发性成分,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对朝鲜蓟不同干燥温度下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以及相对含量确定,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比不同温度干燥条件下成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55℃、65℃、75℃、85℃... 为了分析朝鲜蓟通过干燥处理后的挥发性成分,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对朝鲜蓟不同干燥温度下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以及相对含量确定,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比不同温度干燥条件下成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55℃、65℃、75℃、85℃、95℃温度条件下干燥的朝鲜蓟样品分别鉴定出19种、23种、30种、21种和21种挥发性成分,各占总成分的77.69%、74.5%、79.87%、74.27%和82.11%。5种温度共鉴定出47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烯类18种、醛类10种、烃类7种、醇类5种、酯类4种、酸类2种、酮类1种,其中烯类占主要部分,相对含量分别为48.32%、46.43%、49.3%、51.93%和49.7%。主成分分析表明,55℃与75℃、65℃与95℃条件下处理的朝鲜蓟挥发性成分差异很小,但两组温度在成分上差异较大;85℃条件下的朝鲜蓟挥发性成分与其他温度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蓟 挥发性成分 不同干燥温度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结合香气活度值分析4种干燥方式花果香型红茶的香气组分差异
16
作者 杨晶晶 赵云雄 +6 位作者 刘宝贵 郭磊 李子平 王云仙 梁光志 罗莲凤 冯红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5年第17期357-366,共10页
为探究以金萱为原料加工的花果香型红茶在热风干燥、真空干燥、日晒干燥、冷冻干燥4种干燥方式下的香气品质差异特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香气活度值法,对红茶特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 为探究以金萱为原料加工的花果香型红茶在热风干燥、真空干燥、日晒干燥、冷冻干燥4种干燥方式下的香气品质差异特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香气活度值法,对红茶特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出72种香气成分,日晒干燥组香气种类最多为60种、其次热风干燥59种、真空干燥50种、冷冻干燥44种,共有物质25种,占比45.59%~59.94%,其中醇类物质含量占比最高,为35.36%~41.06%。热风干燥组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最高达3066.61 ng/g,其次为真空干燥组(2519.61 ng/g)、冷冻干燥组(2326.78 ng/g)和日晒干燥组(2275.60 ng/g),不同干燥方法处理组间存在较大差异,热风干燥组的差异特征最为显著,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以较好地区分不同干燥方式,从GC-MS中筛选出30个差异特征标记物,结合气味活度值进一步分析可知,顺-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1-戊烯-3-醇、香叶醇、戊醛、芳樟醇、苯甲醇、柠檬醛为关键挥发性有机物,共同组成红茶的花果香基调。综上,热风干燥更有利于花果香红茶中风味物质的产生和累积。该研究表征4种干燥方式的风味特征,可为特色红茶干燥加工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果香红茶 香气成分 干燥方式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 气味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花固相微萃-气质联用成分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薛华丽 蒲陆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0-172,共3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分析了啤酒花的挥发性成分,考察了不同萃取纤维、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对所鉴定出的化合物积分面积的影响。确定了固相微萃取的优化条件为:PDMS萃取纤维、萃取时间20min,萃取温度60℃,此时共鉴定出44种物质,其...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分析了啤酒花的挥发性成分,考察了不同萃取纤维、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对所鉴定出的化合物积分面积的影响。确定了固相微萃取的优化条件为:PDMS萃取纤维、萃取时间20min,萃取温度60℃,此时共鉴定出44种物质,其中烃类化合物有12种,α-石竹烯31.738%、α-蒎烯18.207%,烃类含氧有机挥发化合物有32种,其中丁酸叶醇酯相对含量较高为7.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花 挥发性组分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分析树舌灵芝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田田 花朋朋 +4 位作者 黄梓芮 潘雨阳 贾瑞博 陈弘培 刘斌 《农产品加工》 2017年第10期37-40,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树舌灵芝子实体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鉴定,经质谱计算机系统检索及核对Nist2008标准质谱图,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相...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树舌灵芝子实体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鉴定,经质谱计算机系统检索及核对Nist2008标准质谱图,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相对含量≥0.06的化学成分60种,占总量的93.4%,包括醇类12种(占76.834%)、醛酮类8种(占7.849%)、烃类及其衍生物18种(占4.775%)、酸类12种(占2.658%)、脂类6种(占1.154%)、其他类化合物2种(0.1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舌灵芝 子实体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化学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与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分析不同新鲜度大米挥发性物质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小龙 俞志敏 +1 位作者 白艳龙 邱然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9-276,共8页
基于目前大米新鲜度检测方法存在的准确率低、操作难度大、检测年限短等问题,该研究选用目前啤酒企业常用大米品种——空育131为研究对象,通过人为加速大米陈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与Heracles NE... 基于目前大米新鲜度检测方法存在的准确率低、操作难度大、检测年限短等问题,该研究选用目前啤酒企业常用大米品种——空育131为研究对象,通过人为加速大米陈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与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进行挥发性组分鉴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层次聚类分析(H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采用HS-SPME-GC-MS从不同新鲜度大米样品中均检出30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烷烃、醇类、醛类、酮类等化合物。采用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均检出21种挥发性化合物,气味描述显示大米气味主要集中在草本味和果香味。PCA和OPLS-DA结果显示,不同样品之间相对独立,根据P<0.05且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GC-MS筛选出2,3-庚二酮、辛醛等共10个差异性风味化合物,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筛选出乙烯基吡嗪、1-戊烯-3-醇等共7个差异性风味化合物。综上,GC-MS和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均可较好地分析不同新鲜度大米的气味特征并进行快速而准确的鉴别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新鲜度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超快速气电子鼻 挥发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质联用和电子鼻对1-MCP不同处理时期苹果检测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鹏 李江阔 陈绍慧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4-151,共8页
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和电子鼻2种技术,对贮后货架期间1-MCP低温不同处理时期苹果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苹果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是由酯类、醛类和醇类物质组成,对照组果实醇类和酯类物质相对含量要高于1-MCP处理组,... 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和电子鼻2种技术,对贮后货架期间1-MCP低温不同处理时期苹果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苹果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是由酯类、醛类和醇类物质组成,对照组果实醇类和酯类物质相对含量要高于1-MCP处理组,而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小于1-MCP处理组;在1-MCP低温不同处理期间,1-MCP-1d处理酯类物质低于其他1-MCP处理组。电子鼻分析结果显示,在贮后货架20 d,LDA方法有效区分对照果实和1-MCP低温不同处理时期果实,而贮后货架0 d时除1-MCP-1d外,其他1-MCP低温不同处理时期组区分效果不理想,与气质联用分析结果相一致。结果还表明:随着贮后货架时间的延长,处理组间的差异越加明显,电子鼻区分效果也越好。因此,电子鼻对1-MCP低温不同处理时期苹果整体气味特征进行判别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1-MCP 苹果 处理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