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的固液相反应制备工艺 被引量:5
1
作者 蔡自由 钟国清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21-723,717,共4页
采用固液相法制得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并用XRD、IR、DTA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指标化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晶胞参数为:a=1.4388 nm,b=1.3521 nm,c=1.3311 nm,β=100.90°。同时确定了合成反应的较佳条... 采用固液相法制得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并用XRD、IR、DTA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指标化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晶胞参数为:a=1.4388 nm,b=1.3521 nm,c=1.3311 nm,β=100.90°。同时确定了合成反应的较佳条件:n(EDTA)∶n[Fe(OH)3]=1∶1,pH=5,反应温度80°C,反应时间60 min,产率6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四乙酸铁钠 固液相反应 制备工艺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固相反应薄片颗粒的宏观动力学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兴法 陈祥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18-521,共4页
在非金属矿的深加工过程中 ,由于矿石结构致密 ,大多数液—固相反应符合缩芯模型 ,其中包含有边界移动的不稳定扩散。文章给出了薄片颗粒的不稳定内扩散方程及其精确解 ,并导出了宏观反应速率方程。它可用于分析工况强化反应过程以及反... 在非金属矿的深加工过程中 ,由于矿石结构致密 ,大多数液—固相反应符合缩芯模型 ,其中包含有边界移动的不稳定扩散。文章给出了薄片颗粒的不稳定内扩散方程及其精确解 ,并导出了宏观反应速率方程。它可用于分析工况强化反应过程以及反应器的设计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片颗粒 内扩散方程 宏观努力学 -相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固相烷基化反应外扩散影响及动力学研究
3
作者 任杰 李肖华 黄国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668-669,共2页
通过反应实验及数据处理,建立了用一套连续反应实验数据考察外扩散对多相反应过程影响及确定消除外扩散影响实验条件的新方法.用不同温度活化的催化剂进行液固相烷基化反应,开展非稳态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催化... 通过反应实验及数据处理,建立了用一套连续反应实验数据考察外扩散对多相反应过程影响及确定消除外扩散影响实验条件的新方法.用不同温度活化的催化剂进行液固相烷基化反应,开展非稳态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催化剂失活级数增大,即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难易失活程度分布变宽;催化剂活性先增加后降低,在250℃时为极大值;而催化剂活性稳定性呈先变差后变好,在350℃时稳定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化 相反 外扩散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鎓盐的固液相转移平衡研究(Ⅰ)——溴化四丁铵和羧酸钾的平衡常数测定 被引量:1
4
作者 沈雨生 郑珞 赵英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3年第5期649-651,共3页
目前广泛应用的液-液相转移催化反应有两个主要的缺点:一是有一些水分子会随着离子对一起萃入有机相并在其周围形成水化膜,这不仅会降低反应速度有时还会引起种种副反应。另一个缺点是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强亲水性的离子。在这两种情况下... 目前广泛应用的液-液相转移催化反应有两个主要的缺点:一是有一些水分子会随着离子对一起萃入有机相并在其周围形成水化膜,这不仅会降低反应速度有时还会引起种种副反应。另一个缺点是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强亲水性的离子。在这两种情况下改用固液相反应可能有良好的效果。但是鎓盐为催化剂的固液相转移是否真正的可逆过程,它的相转移规律如何,至今尚未见文献报导。本文研究了溴化四丁铵与某些羧酸钾盐之间的反应平衡常数,其它工作正在进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过程 平衡常数 相转移催化反 转移规律 水化膜 相转移 固液相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冶炼铜渣中Fe的常压酸浸溶出规律及动力学分析
5
作者 阎崔蓉 张浩 +4 位作者 周新涛 罗中秋 蔡秀楠 高梓猛 时金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138,共12页
冶炼铜渣富含Fe、Si等有价元素,具有优异的二次资源特性,可作为原料构建高附加值硅铁基功能材料。掌握酸浸条件下Si、Fe元素的可控释放规律及矿物相的有效分离机制,是其高值资源化利用的关键。该文采用HSC 6.0模拟硅铁物系在不同pH和电... 冶炼铜渣富含Fe、Si等有价元素,具有优异的二次资源特性,可作为原料构建高附加值硅铁基功能材料。掌握酸浸条件下Si、Fe元素的可控释放规律及矿物相的有效分离机制,是其高值资源化利用的关键。该文采用HSC 6.0模拟硅铁物系在不同pH和电位条件下的优势物种,研究H_(2)SO_(4)酸浸条件下渣中含铁矿物相的溶出条件及Si、Fe元素的可控释放规律,考察了酸浸温度、H_(2)SO_(4)浓度、粒径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对Fe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浸温度与H_(2)SO_(4)浓度对Fe浸出率呈正向影响,粒径对Fe浸出率呈负向影响,而搅拌速度的影响甚微;在H_(2)SO_(4)浓度为2.0 mol/L、酸浸温度为90℃、铜渣粒径为(45,88]μm的条件下,酸浸60 min后,铁的浸出率可达95.73%。选择收缩未反应芯模型来描述该酸浸过程,在反应初始阶段,其反应速率主要受化学反应过程的控制,其活化能为40.99 kJ/mol,随后转为内扩散控制,活化能为8.70 kJ/mol。在化学反应控制阶段,计算得到H_(2)SO_(4)浓度和铜渣粒径的影响指数分别为0.558和-0.759,从而确定了H_(2)SO_(4)常压浸取冶炼铜渣的宏观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炼铜渣 常压酸浸 Fe酸浸动力学 收缩未反芯模型 -非均相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状晶Ti2SnC的制备
6
作者 董红英 周延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0期2-3,共2页
采用Ti、Sn和石墨粉末为原料,利用固液相反应用成功地制备出片状晶Ti2SnC粉末。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出的Ti2SnC带有明显的取向性。应用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技术对Ti2SnC粉末相进行成分及形貌分析和表征。
关键词 Ti2SnC 片状晶 固液相反应 制备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