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晶高温合金固液界面形状及对凝固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何国 李建国 +1 位作者 毛协民 傅恒志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9-14,共6页
DD8单晶高温合金在高温度梯度宽变速定向凝固装置上进行了单晶定向凝固实验,并在实验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凝固条件对固液界面形状及凝固组织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冷却速率,限制凝固速率在特定临界速率V*以下,可以保持平直... DD8单晶高温合金在高温度梯度宽变速定向凝固装置上进行了单晶定向凝固实验,并在实验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凝固条件对固液界面形状及凝固组织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冷却速率,限制凝固速率在特定临界速率V*以下,可以保持平直的固液界面;当超过这一临界速率V*时,固液界面出现下凹,下凹的间液界面将导致形成小角度晶界、显微组织疏松及发散凝固组织,高凝固速率将导致定向凝固过程的个稳定性,制造冷却速率的定向凝固装置是实现快速定向凝固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凝 单晶 耐热高温合金 固液界面形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单晶硅铸锭过程中固液相变界面形状的控制 被引量:3
2
作者 孟庆超 张运锋 +3 位作者 刘磊 胡志岩 王全志 熊景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45-1549,共5页
对太阳电池用准单晶硅铸锭过程中的化料、长晶阶段进行数值模拟和实验对比分析,研究不同炉体局部结构下的种晶熔化界面形状和晶体生长界面形状,从传热学的角度揭示优化控制各阶段界面形状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准单晶硅铸锭的熔化及... 对太阳电池用准单晶硅铸锭过程中的化料、长晶阶段进行数值模拟和实验对比分析,研究不同炉体局部结构下的种晶熔化界面形状和晶体生长界面形状,从传热学的角度揭示优化控制各阶段界面形状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准单晶硅铸锭的熔化及长晶阶段,均可通过调整铸锭炉内局部挡板的位置改变热量的传输方向,从而在有效保存种晶的同时提供良好的初始长晶界面形状,减小长晶过程中坩埚壁面附近的界面凹度,抑制此处多晶向铸锭中部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单晶硅铸锭 定向凝 太阳电池 数值模拟 固液界面形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型连铸固液界面影响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捍疆 宋克兴 +4 位作者 张彦敏 封存利 周延军 吴保安 陈鼎彪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4,10,共5页
热型连铸过程中固液界面的位置与形状是决定连铸杆坯质量好坏的最重要因素。本文详细介绍了热型连铸设备组成及热型单晶连铸的工艺特点,并对固液界面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总结。论述了凹向和凸向凝固方向的两种固液界面形... 热型连铸过程中固液界面的位置与形状是决定连铸杆坯质量好坏的最重要因素。本文详细介绍了热型连铸设备组成及热型单晶连铸的工艺特点,并对固液界面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总结。论述了凹向和凸向凝固方向的两种固液界面形状类型,并简述了工艺参数对固液界面形状的影响。然后对影响表面粗糙及热裂、竹节及拉漏等连铸杆坯表面质量的固液界面特点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铸型温度、连铸速度、冷却距离和冷却水量等工艺参数对热型连铸过程中固液界面位置和连铸杆坯表面质量的影响。最后,对热型连铸工艺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型连铸 单晶铜 界面位置 固液界面形状 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模法生长白宝石单晶中的气孔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马胜利 井晓天 孙巧艳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5-79,共5页
研究了导模法生长白宝石单晶过程中,单晶内气孔的产生、分布形态、密度及尺寸。结果表明:固-液界面形状和稳定性是决定气孔分布形态和密度的关键因素,而这又取决于合理的生长工艺条件,尤其是晶体生长速率和正确的模具设计。
关键词 导模法 白宝石单晶 气孔 生长速率 -界面形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晶硅铸锭温场分布的理论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兰洵 吴昕 林洪峰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89-793,共5页
采用二维轴对称近似的有限元法对DSS450型铸锭炉的温场分布进行理论模拟。对比分析了长晶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固液界面形状变化。随着长晶的持续进行,固液界面形状变得越平整,坩埚附近向内生长的晶体范围也变得越大。固液界面形状的变化会... 采用二维轴对称近似的有限元法对DSS450型铸锭炉的温场分布进行理论模拟。对比分析了长晶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固液界面形状变化。随着长晶的持续进行,固液界面形状变得越平整,坩埚附近向内生长的晶体范围也变得越大。固液界面形状的变化会引起晶体生长方向的改变,出现晶体向内生长方式与向外生长方式的竞争现象,这种竞争的结果将导致位错、小晶粒的形成以及杂质的聚集。对硅锭中不同位置的硅片进行了电池试制,结果显示:位于硅块底部的硅片电池转换效率要高于位于硅块顶部的硅片电池转换效率;中央硅块的硅片电池转换效率要高于边缘硅块的硅片电池转换效率。最后模拟分析了工艺参数对固液界面形状的影响,并讨论了如何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来降低不同位置硅片间的质量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铸锭 温场分布 固液界面形状 铸锭工艺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