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碳黑对固液两相润滑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张三川 徐祖意 孙岚 《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4期58-60,共3页
白碳黑作为单含石墨粒子的固液而两相润滑剂的补充添加剂,使新型油剂的摩擦学性能得到较大改善.含石墨2%、白碳黑2%的油样比基础油的疲劳寿命提高近一倍.
关键词 白碳黑 两相润滑剂 摩擦学性能 润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两相流体热弹流润滑 被引量:1
2
作者 卢立新 张和豪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8-34,共7页
应用Eringen的热微极流体理论,对含有固体微粒添加剂的润滑流体进行线接触热弹流润滑理论分析,借助于牛顿一拉夫逊方法,获得了热弹流润滑的完全数值解,得到了油膜内温度,剪应力分布及润滑表面上的摩擦力。
关键词 弹流润滑 微极流体 固液润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两相流体弹流润滑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卢立新 张和豪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7-49,共3页
应用微极流体理论,考虑流体的可压缩性,建立线接触微极流体动力润滑的基本方程,进行固液两相流体稳态流动弹流润滑数值分析,获得了润滑油膜压力、形状以及摩擦力分布,分析了微极参数对润滑性能的影响,并与不可压缩流体结果进行比较。结... 应用微极流体理论,考虑流体的可压缩性,建立线接触微极流体动力润滑的基本方程,进行固液两相流体稳态流动弹流润滑数值分析,获得了润滑油膜压力、形状以及摩擦力分布,分析了微极参数对润滑性能的影响,并与不可压缩流体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固液两相润滑流体较单相牛顿流体,在增加膜厚、提高承载力方面有显著的作用,而接触表面的摩擦因数有所降低,流体的可压缩性降低了油膜压力与油膜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润滑剂 弹流润滑 微极流体 微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固体微粒润滑流体热弹流润滑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卢立新 蒋晓军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328-331,共4页
应用微极流体理论 ,考虑到流体的可压缩性和热效应 ,建立了微极流体动力润滑的基本方程 .进行了重载工况下含固体微粒润滑流体弹流润滑数值分析 ,获得了微极参数对润滑油膜压力、形状、温度以及摩擦力的影响分布 ,进一步探讨了其润滑机... 应用微极流体理论 ,考虑到流体的可压缩性和热效应 ,建立了微极流体动力润滑的基本方程 .进行了重载工况下含固体微粒润滑流体弹流润滑数值分析 ,获得了微极参数对润滑油膜压力、形状、温度以及摩擦力的影响分布 ,进一步探讨了其润滑机理和微极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润滑剂 弹流润滑 微极流体 热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微织构的钛合金摩擦学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龙翔 倪陈兵 +2 位作者 王优强 赵涛 竺俊杰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9,共18页
凭借优异的力学性能、较高的材料强度以及出色的耐腐蚀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钛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关键领域。然而,由于钛合金材料的摩擦因数高、摩擦因数不稳定、耐磨性差、化学活性高等缺点,严重影响了其使用性... 凭借优异的力学性能、较高的材料强度以及出色的耐腐蚀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钛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关键领域。然而,由于钛合金材料的摩擦因数高、摩擦因数不稳定、耐磨性差、化学活性高等缺点,严重影响了其使用性能、服役寿命和应用范围。近年来,凭借在减少实际接触面积、储存磨损碎屑等方面的优势,表面织构技术被证实是改善摩擦副之间摩擦学性能的有效方法,也是机械工程和摩擦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总结了表面微织构的制备方法和常用的微织构类型,概述了微织构对表面摩擦学的减摩机理。论述了表面织构的类型、织构密度、结构参数、排列角度等因素对钛合金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综述了表面织构技术与固液润滑剂、涂层技术、热扩渗技术等协同作用下钛合金的摩擦学性能研究现状。相对于未处理和单一织构处理的钛合金表面,复合处理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钛合金的表面耐磨性能,延长钛合金表面织构的使用寿命。最后,对基于表面微织构及其复合处理技术的钛合金摩擦学性能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提出应该开展在极端工况下复合处理后钛合金表面摩擦学性能的研究。为基于表面微织构的钛合金摩擦学性能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表面织构 摩擦学性能 协同作用 固液润滑剂 涂层技术 热扩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