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路面径流重金属固液分配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1
作者 常静 刘敏 +4 位作者 李先华 余婕 林啸 王丽丽 高磊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4-720,共7页
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探讨路面径流重金属在颗粒物一水相间的分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路面径流cr的25%分位数浓度值,以及Zn、Pb、cd的90%分位数浓度值超出地表V类水标准,cu和Ni污染程度较轻。径流重金属Pb、zn、cu及cd... 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探讨路面径流重金属在颗粒物一水相间的分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路面径流cr的25%分位数浓度值,以及Zn、Pb、cd的90%分位数浓度值超出地表V类水标准,cu和Ni污染程度较轻。径流重金属Pb、zn、cu及cd总量浓度与悬浮颗粒物(1胬)含量呈现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M与TSS浓度相关性不显著。径流冲刷过程中cu和Ni溶解态含量比例平均值为35%;Zn和cr平均值为19%~22%;Cd和Pb溶解态比例最低,平均值为4%~8%。应用扣除残渣态后的颗粒物重金属含量计算固液分配系数依次为Pb〉Cd〉Zn〉Ni〉Cu〉Cr。径流中悬浮颗粒物浓度与固液分配系数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呈现明显的“颗粒物浓度效应”,径流pH值在6.4~7.2区间时对固液分配系数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径流 重金属 固液分配系数 影响因素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典型土壤Cr(Ⅵ)固-液分配系数K_(d)值及其在推导保护地下水的土壤环境基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天董 薛维纳 +4 位作者 罗飞 唐伟 余海波 晏井春 宋静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6-1335,共10页
Cr(Ⅵ)是铬盐、电镀、皮革等行业的特征污染物,极易因土-水迁移造成地下水污染。对于迁移性较强的污染物〔如Cr(Ⅵ)〕,有必要制定保护地下水的土壤环境基准。Cr(Ⅵ)在不同土壤上的吸附和解吸特征参数不同,为获取我国典型土壤Cr(Ⅵ)吸附... Cr(Ⅵ)是铬盐、电镀、皮革等行业的特征污染物,极易因土-水迁移造成地下水污染。对于迁移性较强的污染物〔如Cr(Ⅵ)〕,有必要制定保护地下水的土壤环境基准。Cr(Ⅵ)在不同土壤上的吸附和解吸特征参数不同,为获取我国典型土壤Cr(Ⅵ)吸附及解吸过程的固-液分配系数(K_(d)),本研究采用我国黑龙江海伦黑土、河南封丘潮土、海南儋州砖红壤等12种典型土壤,开展了吸附动力学及吸附-解吸平衡实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12种土壤均在48 h内达到吸附平衡,与拟一级动力学模型和Elovich动力学模型相比,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对Cr(Ⅵ)的土壤吸附动力学过程有更好的拟合效果。吸附平衡实验表明,相较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Cr(Ⅵ)在我国典型土壤上的吸附特征。Cr(Ⅵ)土壤吸附过程的固-液分配系数(K_(d)x)非固定值,随着平衡液Cr(Ⅵ)浓度的增大,K_(d)x逐渐减小。解吸平衡实验表明,Cr(Ⅵ)土壤解吸过程的固-液分配系数(K_(d)j)高于吸附过程的对应值。基于三相平衡估算土壤平衡液Cr(Ⅵ)浓度时应采用K_(d)j,且其取值因平衡液Cr(Ⅵ)浓度而异。基于污染土壤与地下水直接接触且不存在地下水稀释的保守假设条件,本研究初步提出了保护地下水的不同土壤的Cr(Ⅵ)环境基准值,研究结果丰富了我国典型土壤Cr(Ⅵ)基础参数数据库,为我国分区制定保护地下水的土壤Cr(Ⅵ)环境基准积累了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Ⅵ) 吸附-解吸 土-水迁移 -分配系数 保护地下水的土壤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GT和CaCl_(2)提取下冶炼场地及周边土壤Cd固液分配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子若 彭驰 +3 位作者 姜智超 刘旭 郭朝晖 肖细元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248-4254,共7页
通过梯度扩散薄膜(DGT)和CaCl_(2)等提取方法,研究了典型冶炼场地及周边多种类型土壤中Cd有效态含量和固液分配特征,并构建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场地渣土混合土壤、林地表层和深层土壤中Cd有效态含量较高,DGT提取结果分别为23.2,1.90... 通过梯度扩散薄膜(DGT)和CaCl_(2)等提取方法,研究了典型冶炼场地及周边多种类型土壤中Cd有效态含量和固液分配特征,并构建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场地渣土混合土壤、林地表层和深层土壤中Cd有效态含量较高,DGT提取结果分别为23.2,1.90和2.53μg/kg,农田深层土壤、杂填土和素填土较低,分别为0.03,0.05和0.03μg/kg.土壤Cd固液分配系数(Kd)在杂填土、素填土、渣土混合土壤中最高,黏土、农田土壤次之,全风化土和林地土壤最低.总体上DGT测定的Kd值高于CaCl_(2)测定结果,CaCl_(2)土液比、提取液pH值显著影响Kd值结果(P<0.05).CaCl_(2)提取结果能够通过线性回归有效预测DGT测定的K_(d)(R^(2)=0.89~0.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梯度扩散(DGT) 土壤 固液分配系数 回归预测模型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土壤中汞的吸附分配行为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晓晨 代宇楠 +3 位作者 乔显亮 张艾婧 余慧 白露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5-123,共9页
汞是环境中毒性最强的重金属之一,由于具有持久性、长距离迁移性和生物累积性被列为全球性污染物。土壤是汞重要的源和汇,在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其理化性质可以显著影响汞的吸附分配行为。本文基于采自全国各地的131份... 汞是环境中毒性最强的重金属之一,由于具有持久性、长距离迁移性和生物累积性被列为全球性污染物。土壤是汞重要的源和汇,在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其理化性质可以显著影响汞的吸附分配行为。本文基于采自全国各地的131份农业土壤样品考察了汞(Hg2+)在土壤中的吸附分配行为,测定了Hg2+的固液分配系数(Kd),并探讨其与p H、有机质(OM)、粒度组成、溶解性有机质(DOM)和总硫等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利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发现旱地土壤对汞Kd的主要影响因素是DOM和土壤粒度,而水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总硫。通过淹水实验,进一步探究了土壤氧化还原对Hg2+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旱地土壤中,大部分土壤在淹水30 d后Kd呈明显增大趋势,继续淹水至60 d的Kd表现为稳定或下降的趋势;大部分水田土壤在淹水条件下Kd未表现出增大的趋势,且随淹水时间呈稳定或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吸附 固液分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废渣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释放特性
5
作者 周廷艺 林发利 +2 位作者 韩志伟 吴攀 何守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415,共12页
赤泥和锰渣等伴生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放射性风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分析了贵州典型的赤泥和锰渣样中^(238)U、^(232)Th、^(226)Ra和^(40)K这4种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利用静态浸泡实验研究了其释放特性,并对浸出液的... 赤泥和锰渣等伴生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放射性风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分析了贵州典型的赤泥和锰渣样中^(238)U、^(232)Th、^(226)Ra和^(40)K这4种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利用静态浸泡实验研究了其释放特性,并对浸出液的释放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产生的赤泥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较老化赤泥高,电解锰渣中天然核素含量低于锰矿渣。废渣浸出液中核素比活度依次是^(40)K>^(226)Ra>^(238)U>^(232)Th,但固液分配系数(K_(d))显示废渣天然核素的释放能力为^(226)Ra>^(40)K>^(238)U>^(232)Th,^(226)Ra易被水浸泡或淋滤释放进入水体产生环境风险。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饮用水水质准则和美国环境保护局(United State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 EPA)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放射性核素风险评价结果显示,^(232)Th水浸释放的环境风险较小;随着浸泡时间增加,锰渣中^(238)U在90 d时均超过了WHO(10 Bq·L^(-1))和US EPA(11.1 Bq·L^(-1))限值,赤泥中仅老化赤泥在90 d时超出WHO限值。废渣浸泡7 d内^(226)Ra均已超出WHO(1.0 Bq·L^(-1))和US EPA(2.22 Bq·L^(-1))的限值,^(226)Ra释放风险随着浸泡时间增加导致不断增高,第90天时新鲜赤泥分别超出31.09倍和14.00倍。^(226)Ra释放产生的高风险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应是废渣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释放风险管控的重点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渣 天然放射性核素 静态浸泡 固液分配系数 放射性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