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阻沙固沙带不同治沙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田永胜 马瑞 +1 位作者 刘腾 马彦军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4,共8页
[目的]为探究阻沙固沙带不同治沙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及其相关关系,为措施选择及效益评价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流动沙丘+梭梭(CK)为对照组,以生态垫沙障+梭梭(ES)、尼龙网格沙障+梭梭(NS)、编织袋沙障+梭梭(WS)、草方格... [目的]为探究阻沙固沙带不同治沙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及其相关关系,为措施选择及效益评价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流动沙丘+梭梭(CK)为对照组,以生态垫沙障+梭梭(ES)、尼龙网格沙障+梭梭(NS)、编织袋沙障+梭梭(WS)、草方格沙障+梭梭(GS)、黏土沙障+梭梭(CS)为试验组,对6种不同治沙措施0~60 cm土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相较于CK治沙措施,其他5种治沙措施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变化。1)在0~60 cm土层土壤的pH变化不显著,土壤水分体积分数(SWC)随土层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及全钾(TK)质量分数随土层的增加而降低,与CK治沙措施相比,其他5种治沙措施影响下土壤养分明显增加,其中NS治沙措施增加最显著。2)不同治沙措施下,NS措施的土壤酶活性最高,GS次之,CS最小,0~60 cm土层土壤酶活性总体呈降低趋势。3)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不同治沙措施下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酶活性的贡献不同,土壤酶活性主要受TK、SOC及SWC的影响。[结论] 5种不同治沙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均起到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NS治沙措施产生的生态效益最佳,且具有长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沙固沙带 治沙措施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沙固沙带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空间异质性及其环境解释
2
作者 刘腾 马瑞 +1 位作者 田永胜 张春来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0,共9页
为探究阻沙固沙带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对阻沙固沙措施的反馈效应,并阐明其对环境因子的生态学响应,在民勤绿洲西北缘选择典型的阻沙固沙带,沿主导风向在阻沙固沙带内选择5处样地作为试验组,以流动沙丘和农田作为对照组,采集表层(0~10... 为探究阻沙固沙带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对阻沙固沙措施的反馈效应,并阐明其对环境因子的生态学响应,在民勤绿洲西北缘选择典型的阻沙固沙带,沿主导风向在阻沙固沙带内选择5处样地作为试验组,以流动沙丘和农田作为对照组,采集表层(0~10 cm)土样,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和pH、含水量、电导率,分析土壤养分含量和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以及环境因子对其贡献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SOC含量在各样点呈现出显著差异,农田为19.87 g/kg,阻沙固沙带为7.75 g/kg,流动沙丘为3.59 g/kg;土壤TN和TP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其平均值分别为0.09 g/kg和0.44 g/kg;土壤TK含量除在流动沙丘较低外,在其他样点含量较高,平均值为8.79 g/kg。土壤C∶N的平均值为161.23,远高于我国表层土壤C∶N的平均值;土壤C∶P平均值为26.56,N∶P平均值为0.21,均远低于我国平均水平,阻沙固沙带土壤存在显著的氮限制特征且有机质的矿化过程缓慢,但土壤磷矿化能力较强,磷素有效性较高。主成分分析表明,对土壤SOC、TN、TP、TK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为含水量,贡献率达到87.1%,pH的贡献率为11.3%,电导率的贡献率相对较低,仅为1.6%。综上,阻沙固沙带较好地改善了沙化土壤的养分状况,水分和氮素是限制阻沙固沙带土壤养分状况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绿洲 阻沙固沙带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方格固沙带对垄间新月形沙丘形态和移动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生宇 雷加强 +4 位作者 徐新文 王海峰 周智彬 周宏伟 成和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2-638,共7页
为了探讨草方格固沙带对沙丘形态和移动的影响,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塔中地区,2004年我们在垄间地设置了观测区,对区内新月形沙丘进行了动态测量。数据分析表明,草方格固沙带对垄间低矮新月形沙丘的逆向演变过程和移动扰动很大:在固... 为了探讨草方格固沙带对沙丘形态和移动的影响,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塔中地区,2004年我们在垄间地设置了观测区,对区内新月形沙丘进行了动态测量。数据分析表明,草方格固沙带对垄间低矮新月形沙丘的逆向演变过程和移动扰动很大:在固沙带迎风边缘邻区,沙丘呈正向演变,沙丘移动速度下降;在固沙带内部沙丘呈逆向演变,移动速度加快,而且逆向演变速率大于自然沙面的沙丘。固沙带不能改变沙丘逆向演变的趋势,但从整体上来看,沙丘在固沙带边缘邻区的正向演变延缓了沙丘的逆向演变速率。固沙带对沙丘形态的影响源于削弱近地表风动力、固定沙面使风沙流趋于极度不饱和,而固沙带通过改变沙丘的形态和体积以及地表风沙流的饱和度进而影响沙丘的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草方格固沙带 新月形沙丘 形态 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公路固沙带防沙效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武俊瑛 高永 +1 位作者 秦艳 惠彦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86-1288,共3页
通过对浑善达克沙地固沙带风速、输沙量的测定,分析了固沙带内的风速、下垫面性质的变化以及风沙流结构特征,进一步阐明了固沙带的防护效益和设计合理性。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的固沙带是公路沿线两侧形成植物能够适时发芽、生长的前... 通过对浑善达克沙地固沙带风速、输沙量的测定,分析了固沙带内的风速、下垫面性质的变化以及风沙流结构特征,进一步阐明了固沙带的防护效益和设计合理性。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的固沙带是公路沿线两侧形成植物能够适时发芽、生长的前期保护带,使公路沿线两侧植物最终能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是防护体系中实现持久生态防护的重要功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公路 风沙危害 固沙带 半隐蔽式方格沙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防风固沙林带配置对新疆农区土壤有机碳的提升效果分析
5
作者 袁梦轩 侯凤兰 张静 《黑龙江粮食》 2025年第6期96-98,共3页
农田防风固沙林带作为干旱区绿洲农业的重要生态屏障,不仅具有改善农田小气候、防止风蚀沙害的功能,还在促进土壤有机碳积累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以新疆典型农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配置模式下防风固沙林带及其相邻农田土壤采样分... 农田防风固沙林带作为干旱区绿洲农业的重要生态屏障,不仅具有改善农田小气候、防止风蚀沙害的功能,还在促进土壤有机碳积累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以新疆典型农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配置模式下防风固沙林带及其相邻农田土壤采样分析,探讨了林带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提升效果及其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防风固沙林带能够显著提高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且提升幅度随林带建成年限和植物群落结构优化而增强。林带越密、乔灌草层次越丰富,土壤有机碳积累效果越显著。本研究为干旱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提升与可持续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 土壤有机碳 新疆农区 绿洲农业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带间距对沙区河岸固沙林带的带间土壤水分和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
6
作者 黄伟 杨光 +1 位作者 马勇 刘一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共11页
[目的]黄河沿岸地带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研究沙区河岸固沙林带不同带间距下的土壤水分和植被群落特征,确定最优配置模式下的带间距,为建设沙区河岸固沙林带行带式造林提供依据。[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西柳沟... [目的]黄河沿岸地带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研究沙区河岸固沙林带不同带间距下的土壤水分和植被群落特征,确定最优配置模式下的带间距,为建设沙区河岸固沙林带行带式造林提供依据。[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西柳沟不同带间距行带式固沙林为研究对象,对带间距8,16,22,28m的固沙林样地进行土壤取样和植被调查,统计不同带间距固沙林带的带间土壤物理性质以及植被群落特征,并分析土壤水分与植被间的相关性。[结果]①不同行带式固沙林中的土壤水分与植被指数整体上均随带间距增大而提升。②各样地带间0—100cm范围内不同土层土壤水分也随水平间距增加而升高,至11m后变化趋于稳定。③各样地带间土壤水分均与植被指数大体呈极显著正相关,但均匀度指数与丰富度指数有所差异。带间距越大,植被恢复效果越好,带间距22m时约达峰值。[结论]以低覆盖度行带式固沙林进行沙地治理时,植被恢复效果随带间距增大而增长,但带间距并非越宽越好。22m带间距的行带式固沙林带间植被恢复效应最佳,对沙地的近自然修复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区河岸 间距 土壤水分 植被群落 固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风固沙林带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廖空太 《甘肃林业科技》 1995年第3期40-43,共4页
防风固沙林带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廖空太(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武威733000)从1984年起,我们在甘肃省高台县八坝村开始进行“防风固沙林体系优化模式的选定及实验示范区的建设”课题研究。通过造林和封护天然植被,试验区46.8... 防风固沙林带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廖空太(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武威733000)从1984年起,我们在甘肃省高台县八坝村开始进行“防风固沙林体系优化模式的选定及实验示范区的建设”课题研究。通过造林和封护天然植被,试验区46.84ha的流沙被固定,现基本形成了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 土壤理化性质 树种 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铺设形式对固沙砖沙障防风沙效果影响的风洞试验
8
作者 孙婧 王君 +2 位作者 洪俊哲 贾小静 张少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52,共9页
[目的]研究带孔沙砖的铺设形式对风场特性和防风沙效果的影响,旨在为选择新型防风固沙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风洞试验,探究净风条件下方格沙障、梯度行列式沙障的风压分布及平均风压系数波动情况;重点对比分析了风沙条件下这2种... [目的]研究带孔沙砖的铺设形式对风场特性和防风沙效果的影响,旨在为选择新型防风固沙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风洞试验,探究净风条件下方格沙障、梯度行列式沙障的风压分布及平均风压系数波动情况;重点对比分析了风沙条件下这2种不同沙障形式的障后风速、防风效能和积沙效果。[结果]相比于梯度行列式沙障,方格沙障内部平均风压系数均为负值,内部风流循环产生涡旋使其受压更稳定,且障后平均风速衰减率更高;防风效能沙障高度出现了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10 cm高度方格沙障的防风效能为64.3%,比梯度行列式沙障高4.2%;方格沙障第1排、第2排后方格内总沙粒沉积率分别是梯度行列式沙障的1.14,1.66倍,且方格沙障的障后沉积沙粒量、障后沉积范围均要小于梯度行列式沙障。[结论]方格沙障具有使风流明显衰减的功能,阻沙率大于梯度行列式沙障,沙粒主要沉降在方格内部,其防风沙效果最好,为最优铺设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试验 固沙砖沙障 铺设形式 防风效能 沙粒沉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风沙防护机理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聂力功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1-36,共6页
研究目的:分析研究固沙带和阻沙带防风沙体系组成机理,分析工程防沙(机械)和植物防沙条件、防护宽度确定、植物选择依据和布置原则、养灌条件等,提出后期养护与维修工作及人员配置要求,提出新的风沙防护措施,分析植物风沙防护发展趋势... 研究目的:分析研究固沙带和阻沙带防风沙体系组成机理,分析工程防沙(机械)和植物防沙条件、防护宽度确定、植物选择依据和布置原则、养灌条件等,提出后期养护与维修工作及人员配置要求,提出新的风沙防护措施,分析植物风沙防护发展趋势。研究结论:(1)降雨量小于160 mm,地下水不能满足植物浇灌水量时采用工程防沙(机械防沙);降雨量160~280 mm,采用工程防沙+植物防沙相结合、微灌养灌;降雨量大于280 mm不需要微灌养灌、只需浇定根水。(2)植物防护采用乔灌木条带间隔布设,乔木株行距2 m×3 m、灌木采用2 m×1 m或2 m×1.5 m。(3)工程防沙:采用相应规格的方格和适应地形的数道高立式沙障相结合防护(树枝或土工网方格采用1 m×1 m;沙丘高度2~3 m,一般能远视,可以设1~2道高立式沙障,沙丘高度大于3 m,无法远视时设置2~3道高立式沙障)。(4)防护宽度:一条公路或铁路走向与风向夹角小于30°、防护宽度应按现行规范宽度L×sinβ(β为风向与线路的夹角)。(5)风沙防护新措施:地膜集水及有机植物加菌类孵化覆盖防沙。(6)植物防护风沙应与旅游、经济发展相结合,前期可适当增加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风沙防护 机理分析 固沙带 阻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