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氮工程菌YKT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试验 被引量:7
1
作者 林智敏 宋亚娜 郑伟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2-54,共3页
YKT是一种对根结线虫具有生防活性的固氮工程菌 ,对工程菌在盆栽的防治效果、对幼虫的毒性及对卵的抑制性方面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发现 ,它对根结线虫有明显的效果 ,根结级数降低 6 0 %左右 ;对幼虫的毒性校正死亡率达 30 % 。
关键词 固氮工程菌 根结线力 致病力 番茄 盆栽试验 防治 生物防治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联合固氮工程菌的增产和节约氮肥的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陈三凤 李季伦 +1 位作者 姚腾云 于锦香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7-40,共4页
连续两年 (1999~ 2 0 0 0年 )在肥力中等的轻质砂壤土中 ,对玉米联合固氮工程菌 UB37和野生菌 UB1进行了玉米小区田间接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在不同水平氮肥的条件下 ,接种工程菌比接种野生菌和不接菌的对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特... 连续两年 (1999~ 2 0 0 0年 )在肥力中等的轻质砂壤土中 ,对玉米联合固氮工程菌 UB37和野生菌 UB1进行了玉米小区田间接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在不同水平氮肥的条件下 ,接种工程菌比接种野生菌和不接菌的对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特别是在施 N水平为尿素 180 kg/hm2 的试验田中 ,接种工程菌比接种野生菌平均增产 10 % ,比不接菌对照平均增产 19% ,生物统计差异显著 (P=0 .0 5 )。在尿素 180 kg/ hm2条件下接种工程菌的玉米产量与在尿素 2 2 5 kg/hm2 下接种工程菌的产量相当 ,既可节省 2 0 %氮肥 ,又可达到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联合固氮工程菌 玉米 接种 产量 氮肥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联合固氮工程菌在盐碱稻区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魏晓敏 张秀双 +2 位作者 王宇 梁萍 王元建 《垦殖与稻作》 2003年第4期32-34,共3页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阐述了水稻联合固氮工程菌的不同菌株与化肥及有机肥配合施用对土壤盐分、养分及水稻生长发育中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的影响,其施肥效果:菌株2>菌株3>菌株1。指出施用联合固氮工程菌是改良土壤,提高产量,促进生...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阐述了水稻联合固氮工程菌的不同菌株与化肥及有机肥配合施用对土壤盐分、养分及水稻生长发育中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的影响,其施肥效果:菌株2>菌株3>菌株1。指出施用联合固氮工程菌是改良土壤,提高产量,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联合固氮工程菌 盐碱稻区 应用效果 菌株 化肥 有机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固氮工程菌E7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菊艳 周彦武 聂术忱 《现代化农业》 2002年第8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联合固氮工程菌E7 蔬菜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土壤上玉米联合固氮工程菌Enterbacter gergoviae-7(E7)的接种效应
5
作者 隋文志 卢林纲 +4 位作者 钟鄂荣 王焱 唐颖 卢明峰 林琳 《现代化农业》 2001年第4期2-4,共3页
1997~ 1999年在黑龙江省 3种类型土壤上进行玉米联合固氮工程菌 E7的接种效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E7在不同类型土壤上的接种增产效果不同 ,在肥力较低的沙壤土和白浆土上接种 E7的增产效果显著 ,比对照平均增产 10 .8% ,比野生型玉米... 1997~ 1999年在黑龙江省 3种类型土壤上进行玉米联合固氮工程菌 E7的接种效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E7在不同类型土壤上的接种增产效果不同 ,在肥力较低的沙壤土和白浆土上接种 E7的增产效果显著 ,比对照平均增产 10 .8% ,比野生型玉米联合固氮菌 E577平均增产6 .8% ;在肥力较高的草甸黑土上接种 E7的增产效果不如前两类土壤显著 ,比对照平均增产4 .3% ,与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土壤类型 联合固氮工程菌E7 接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固氮工程菌在盐碱地区应用技术研究
6
作者 张秀双 魏晓敏 《垦殖与稻作》 2001年第3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盐碱地区 联合固氮工程菌 应用 微生物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豆联合固氮工程菌接种实验报告
7
作者 刘庆伦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24期80-80,共1页
阳谷县农业局2007年在秋种土豆安排一处联合固氮工程菌接种试验,试验设4个处理3个重复,随机排列,探讨出了每667m2施2kg联合固氮菌在常规施肥下增产8.8%,在减少氮肥1/3情况下可增产4.9%,建议在土壤肥力较高的经济作物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联合固氮工程菌 土豆接种 试验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固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多英 雒江菡 +1 位作者 刘红 戴宗仁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55-60,共6页
1975年,Dbereiner实验发现与禾本科植物联合共生的固氮菌并提出根际联合固氮的概念。近年来,随着一些新的研究手段包括化学分析、遗传工程、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方法的运用,推进了联合固氮领域的研究深度。综述了近年来发现的联合固氮... 1975年,Dbereiner实验发现与禾本科植物联合共生的固氮菌并提出根际联合固氮的概念。近年来,随着一些新的研究手段包括化学分析、遗传工程、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方法的运用,推进了联合固氮领域的研究深度。综述了近年来发现的联合固氮菌的种类;联合固氮体系的形成过程(趋化、结合和侵入);影响联合固氮的主要因素:自然条件、土著微生物的竞争、植物基因型差异和环境条件的变化、结合态氮(氨、亚硝酸盐、硝酸盐等)和氧。并从固氮联合作用测定方法、联合固氮菌的资源筛选、联合固氮工程菌的研究、联合固氮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4个方面,论述了联合固氮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固氮 联合固氮 固氮细菌 固氮工程菌 分子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