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有淋巴样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东海 岳雪亭 +1 位作者 董宇超 张景熙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1-386,共6页
固有淋巴样细胞是先天黏膜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泌效应细胞因子和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参与免疫应答。它们在转录因子和分泌细胞因子方面与辅助性T细胞相似,但同时也具有一些独特的功能。不同固有淋巴样细胞亚群依据各自特点在... 固有淋巴样细胞是先天黏膜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泌效应细胞因子和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参与免疫应答。它们在转录因子和分泌细胞因子方面与辅助性T细胞相似,但同时也具有一些独特的功能。不同固有淋巴样细胞亚群依据各自特点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与适应性淋巴细胞相比,固有淋巴样细胞在淋巴组织中相对较少,只占肺部免疫细胞的一小部分,但这些淋巴细胞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固有淋巴样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淋巴细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细胞介素类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26在小鼠小肠3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3)中的表达
2
作者 羊璐 马菁昌 +4 位作者 刘懿天 王婷婷 王玉玲 庄然 张正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 观察CD226在小肠3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3)上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小鼠CD226在ILC中的表达。分离正常C57BL/6J小鼠小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LPL),流式细胞术检测CD226在ILC1和ILC3上的表达。构建葡聚糖硫酸钠(DSS... 目的 观察CD226在小肠3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3)上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小鼠CD226在ILC中的表达。分离正常C57BL/6J小鼠小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LPL),流式细胞术检测CD226在ILC1和ILC3上的表达。构建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肠炎模型,观察CD226在ILC3上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小鼠小肠ILC1和ILC3均表达CD226;肠炎模型中ILC3所占比例降低,但CD226在ILC3上的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小鼠小肠表达CD226,DSS诱导的肠炎模型中虽然ILC3比例降低,但CD226在ILC3的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 CD226 黏膜免疫 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通过IL-9对Treg及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杨蕊雪 曾雪娇 曲建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73-679,共7页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及白细胞介素9(IL-9)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了解ILC2通过IL-9对调节性T细胞(Treg)、CD8^(+)T细胞及CLL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初诊CLL患者及24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及白细胞介素9(IL-9)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了解ILC2通过IL-9对调节性T细胞(Treg)、CD8^(+)T细胞及CLL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初诊CLL患者及24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ILC2、Treg水平,检测其中28例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8^(+)T细胞内颗粒酶B及穿孔素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IL-9水平。免疫磁珠分选患者与健康对照者ILC2细胞后分别培养,ELISA测两组培养上清中IL-9水平。磁珠分选CLL患者ILC2与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加入人慢性B细胞白血病(MEC-1)细胞共培养,其中一组加入IL-9抗体,另一组不加。培养72 h后流式细胞术分别测两组Treg比例、Treg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蛋白(TIGIT)、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CD8^(+)T细胞内颗粒酶B、穿孔素;ELISA检测培养上清的IL-9水平;AnnexinⅤ-PI法测MEC-1细胞凋亡。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LL组ILC2、Treg、IL-9水平增加明显;CLL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的颗粒酶B及穿孔素水平呈正相关;分选ILC2培养后CLL组培养上清IL-9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上升。细胞实验中,加入IL-9抗体组Treg上PD-1、TIGIT水平明显下降,CD8^(+)T细胞内颗粒酶B水平明显上升;加入IL-9抗体组培养上清ELISA结果提示IL-9水平明显下降。加入IL-9抗体组MEC-1细胞早期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加。结论在CLL中,ILC2通过IL-9对CD8^(+)T细胞及Treg均有影响,可减弱CD8^(+)T细胞抗肿瘤作用,增强Treg的免疫抑制作用,在CLL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细胞介素9(IL-9) 调节性T细胞(Treg) CD8^(+)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病肠道和肺炎性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ILC2)及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倩 谭希 +1 位作者 胡婷婷 姜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99-603,共5页
目的 探讨慢阻塞性肺病(COPD)肠道炎性2型固有淋巴细胞(iILC2)与肺部ILC2及其相关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熏烟法建立COPD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COPD组。采用HE染色检测小鼠肺、肠组织的病变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天然ILC2细胞... 目的 探讨慢阻塞性肺病(COPD)肠道炎性2型固有淋巴细胞(iILC2)与肺部ILC2及其相关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熏烟法建立COPD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COPD组。采用HE染色检测小鼠肺、肠组织的病变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天然ILC2细胞(nILC2)和iILC2细胞数量。使用Wright-Giemsa染色检测正常组和COPD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免疫细胞数量,ELISA检测BALF中白细胞介素13(IL-13)和IL-4的含量。结果 COPD小鼠肺、肠组织上皮细胞增生,部分萎缩或缺失,伴随炎细胞浸润,病理评分增加,BALF中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显著增加。COPD小鼠肺组织iILC2数量、肠组织nILC2和iILC2数量显著增加,BALF中IL-13和IL-4含量显著升高。结论 COPD肺部iILC2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增加可能与肠道iILC2细胞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 炎性ilc2细胞(iilc2) 天然ilc2细胞(nilc2)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有淋巴样细胞与癌症免疫编辑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克复 郑国光 +1 位作者 马小彤 宋玉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9-436,共8页
癌症的发生发展是机体对癌症的免疫编辑过程,亦即机体与肿瘤的微进化博弈过程,可分为清除、平衡和逃逸三个时相。对小鼠肿瘤和部分人类肿瘤的研究表明,以T细胞为主的获得性免疫和以固有淋巴样细胞(ILC)为主的固有免疫均参与癌症免疫编辑... 癌症的发生发展是机体对癌症的免疫编辑过程,亦即机体与肿瘤的微进化博弈过程,可分为清除、平衡和逃逸三个时相。对小鼠肿瘤和部分人类肿瘤的研究表明,以T细胞为主的获得性免疫和以固有淋巴样细胞(ILC)为主的固有免疫均参与癌症免疫编辑。ILC是十多年前发现的固有免疫系统的独特分支,属于组织驻留细胞,由多个细胞亚群组成,其性质和功能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并受到多种细胞分泌的各种因子的调节。ILC不仅参与组织稳态调节和炎症反应,而且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和癌症免疫编辑过程。本文探讨ILC的分类和性质以及在肿瘤中的作用和机制,为肿瘤发生发展机制和诊疗研究拓展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免疫编辑 固有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通过分泌IL-13减缓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发病进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鑫 吴刚 +5 位作者 金向楠 苗小青 王亚媛 刘畅 马思扬 沈晖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15-820,共6页
目的研究Ⅱ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变化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RA患者进行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并收集外周血标本。全自动血沉器检测血沉(ESR)、免疫透射浊度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免疫比浊法检测... 目的研究Ⅱ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变化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RA患者进行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并收集外周血标本。全自动血沉器检测血沉(ESR)、免疫透射浊度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化学发光法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流式细胞术检测RA患者ILC2比例,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ILC2与上述疾病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将RA患者分为低疾病活动度(DAS28<3.2)和高疾病活动度(DAS28≥3.2)两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白细胞介素13(IL-13)在RA患者ILC2的表达,并比较IL-13不同疾病活动度RA患者表达的差异。结果与健康人相比,RA患者外周血ILC2比例显著升高,ILC2绝对数增加,且与ESR、CRP、DAS28呈负相关。高疾病活动度RA患者ILC2分泌的IL-13显著低于低疾病活动度患者。结论ILC2通过分泌IL-13抑制RA患者疾病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Ⅱ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 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 细胞介素13(IL-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固有淋巴样细胞(ILC)平衡失调维持免疫抑制状态促进肺腺癌发展
7
作者 郭会 臧利超 +3 位作者 杨歆煜 吴玉敏 马锦洪 史伟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29-736,共8页
目的 探讨肺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固有淋巴样细胞(ILC)平衡失调后对下游单核巨噬细胞、辅助性T(Th)细胞平衡状态的影响,明确ILC平衡失调后对肺腺癌免疫状态以及转归的影响。方法 收集20例肺腺癌患者及正常体检者外周血,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 目的 探讨肺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固有淋巴样细胞(ILC)平衡失调后对下游单核巨噬细胞、辅助性T(Th)细胞平衡状态的影响,明确ILC平衡失调后对肺腺癌免疫状态以及转归的影响。方法 收集20例肺腺癌患者及正常体检者外周血,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ILC、单核巨噬细胞及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中各型免疫细胞特征性的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果 与正常体检者相比,肺腺癌患者M2型单核巨噬细胞、1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1)与ILC2比例上调,M1型单核巨噬细胞、CD4^(+)T淋巴细胞与CD8^(+)T淋巴细胞比例下调;M1型单核巨噬细胞与ILC1相关细胞因子mRNA表达下调,而M2型单核巨噬细胞与ILC2相关细胞因子mRNA表达上调;CD4^(+)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T细胞表达的T盒(T-bet) mRNA表达下调;CD4^(+)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GATA结合蛋白3(GATA3) mRNA表达上调;CD8^(+)T细胞的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表达上调。结论 肺腺癌患者外周血中ILC平衡失调促使单核巨噬细胞与Th细胞平衡失调,三者共同维持了肺腺癌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从而促进肺腺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固有淋巴细胞(ilc) 单核巨噬细胞 辅助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Ⅱ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活性增强参与代谢综合征多组分聚集状态形成 被引量:7
8
作者 路萍 徐芸芸 +1 位作者 苏兆亮 许化溪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20-825,共6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Ⅱ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活性及其与代谢综合征(MS)多组分聚集状态的关系。方法募集维持性血透治疗超过3个月病情稳定的DN患者30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患者30例和健康对照30例。Ficoll-泛影葡胺密... 目的探讨终末期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Ⅱ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活性及其与代谢综合征(MS)多组分聚集状态的关系。方法募集维持性血透治疗超过3个月病情稳定的DN患者30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患者30例和健康对照30例。Ficoll-泛影葡胺密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C2相关的视黄酸受体相关孤核受体α(RORα)、白细胞介素17受体B(IL17RB)、IL-33受体T1/ST2、IL-5、IL-13的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ILC2的百分比;ELISA检测血浆IL-5、IL-13水平;计算3组受试对象MS发生率、组分个数;Pearson法分析各组分与ILC2相关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单纯T2D和DN患者的腰围、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及MS组分数均升高,MS发生率分别为46.67%和86.67%。DN患者ILC2的比例增加,ILC2相关转录因子RORα及膜受体T1/ST2的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且与IL-5和IL-13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此外,DN患者PBMC的IL-13 mRNA水平与收缩压、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ILC2膜受体T1/ST2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也呈正相关。结论维持性血透治疗的DN患者比单纯T2D患者存在更明显的MS多组分聚集现象,ILC2活性增强可能通过对血压及脂质代谢的影响参与糖尿病肾病患者MS状态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 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代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固有样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变化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魏婷婷 韩啸 +2 位作者 夏晓影 马芳 姚春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1-675,共5页
目的检测固有样淋巴细胞、αβT细胞、B2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和正常人体内的分布情况及相关性。方法收集16例正常对照和5例NSCLC初诊患者和15例病情稳定患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恒定型自然杀伤T(i NKT... 目的检测固有样淋巴细胞、αβT细胞、B2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和正常人体内的分布情况及相关性。方法收集16例正常对照和5例NSCLC初诊患者和15例病情稳定患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恒定型自然杀伤T(i NKT)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及αβT细胞、B2细胞的比例。结果病情稳定组的i NK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初诊患者组,而αβ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人群;初诊患者组的γδT细胞显著高于病情稳定组;初诊患者组B1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情稳定组i NKT细胞和γδT细胞呈正相关;病情稳定组和对照组B1和B2细胞呈正相关。结论NSCLC患者外周血固有样淋巴细胞亚群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固有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固有样淋巴细胞频数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春艳 魏婷婷 +2 位作者 郭路路 单鹏 李柏青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97-902,共6页
目的:探讨3种固有样淋巴细胞i NKT细胞、γδT细胞和B1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百分率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六色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i NKT细胞、γδT细胞和B1细胞及适应性T淋巴细胞、B2细胞在5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 目的:探讨3种固有样淋巴细胞i NKT细胞、γδT细胞和B1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百分率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六色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i NKT细胞、γδT细胞和B1细胞及适应性T淋巴细胞、B2细胞在5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应用统计软件分析各群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中的频数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i NKT细胞在5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百分率为0.18%(0.01%-2.01%),γδT细胞为4.90%(1.45%-20.14%),B1细胞为1.62%(0.20%-3.77%),适应性T细胞为63.52%(33.20%-83.22%),B2细胞为6.64%(3.07%-13.80%)。在B淋巴细胞群体中以B2细胞占多数,其百分率为81.43%(57.90%-94.12%),B1细胞相对较少为17.28%(5.28%-41.13%);在T淋巴细胞群体中i NKT细胞、γδT细胞和适应性T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0.32%(0.01%-3.6%)、7.55%(3.04%-27.66%)、91.98%(72.22%-96.86%)。相关性分析显示,i NKT细胞和γδT细胞间、γδT细胞和适应性T细胞间以及B1细胞和B2细胞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39,P=0.0056;r=0.602 8,P<0.000 1;r=0.4791,P=0.000 4),其余各指标间均无相关性。女性血液中i NKT细胞百分含量为0.29%(0.06%-2.01%),显著高于男性0.12%(0.01%-1.37%)(P<0.05),其余各亚群含量无性别差异。结论: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γδT细胞、B1细胞和i NKT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适应性淋巴细胞,其在外周血中含量依次递减;除i NKT细胞外,其余各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无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血液 固有淋巴细胞 频数分布 固有免疫细胞 适应性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介导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活化促进肥胖成人变应性鼻炎的发病
11
作者 王晓强 胡国华 +3 位作者 沈暘 柯霞 康厚墉 洪苏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18-1124,共7页
目的观察瘦素(leptin)对肥胖成人变应性鼻炎(AR)患者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活化的作用并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70例AR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AR组和非肥胖AR组,匹配同时期年龄、性别无差异的健... 目的观察瘦素(leptin)对肥胖成人变应性鼻炎(AR)患者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活化的作用并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70例AR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AR组和非肥胖AR组,匹配同时期年龄、性别无差异的健康对照组30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C2的比率,实时定量PCR检测瘦素mRNA表达,ELISA检测血清瘦素含量。分析瘦素与ILC2的相关性,再观察重组瘦素干预前后AR组PBMC中ILC2比率及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R组的瘦素及ILC2的表达均显著增高,且肥胖AR组的水平显著高于非肥胖AR组;在肥胖AR组的瘦素与ILC2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重组瘦素干预后,肥胖AR组的ILC2水平显著升高。结论肥胖成人AR的发病与其高表达的瘦素相关,瘦素介导下的ILC2活化促进其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AR) 肥胖 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在过敏性呼吸道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罗超 刘绍波 +1 位作者 任全伟 彭顺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2-557,共6页
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作为2型辅助T(Th2)细胞的“镜像细胞”,其总细胞数量虽远不如机体内的CD4^(+)Th2细胞数量庞大,但活化后的ILC2具有比CD4^(+)Th2细胞更强大的生物学活性,能迅速增强Th2细胞炎性反应,在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作为2型辅助T(Th2)细胞的“镜像细胞”,其总细胞数量虽远不如机体内的CD4^(+)Th2细胞数量庞大,但活化后的ILC2具有比CD4^(+)Th2细胞更强大的生物学活性,能迅速增强Th2细胞炎性反应,在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作用。激活ILC2的相关递质包括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3(IL-33)、IL-25、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IL-4、IL-9;脂质递质(前列腺素、白三烯)、其他激活递质:诱导性共刺激分子(ICOS)、补体C3a、神经肽受体、血管活性肠肽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活化的ILC2产生大量的IL-4、IL-5、IL-9、IL-13及双调蛋白等炎性递质,诱发气道高反应、黏液分泌和气道重塑等呼吸道过敏反应。因此,通过靶向上游及下游信号抑制ILC2活化可能是治疗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尤其是类固醇依赖性哮喘的潜在途径。我们总结了ILC2的免疫生物学、过敏性炎症反应中ILC2的启动、ILC2与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关系、靶向ILC2的生物制剂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 哮喘 过敏性鼻炎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小鼠肺组织3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数量及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2分泌增加 被引量:7
13
作者 蔡佳玉 卢红艳 +4 位作者 苏兆亮 王秋霞 宓兰兰 徐苏晴 薛正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65-870,共6页
目的探讨3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小鼠肺组织中的动态变化。方法40只新生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气组和高氧组,每组20只。将孕19 d提前剖出的C57BL/6小鼠暴露于850 mL/L O2中复制BPD模型。在小鼠生后1、3、7、14 d... 目的探讨3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小鼠肺组织中的动态变化。方法40只新生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气组和高氧组,每组20只。将孕19 d提前剖出的C57BL/6小鼠暴露于850 mL/L O2中复制BPD模型。在小鼠生后1、3、7、14 d,每组各处死5只小鼠,取新鲜肺组织,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中ILC3下游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IL-2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蛋白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ILC3在肺组织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IL-17^+ILC3、IL-22^+ILC3比例。结果小鼠肺组织ILC3占淋巴细胞比例在出生后7 d达到最高。与空气组相比,同时间点高氧组小鼠肺组织ILC3比例明显增加,IL-17和IL-22含量明显增加、GM-CSF含量无明显变化。与同时间点空气组相比,高氧组IL-17^+ILC3及IL-22^+ILC3比例明显增加。结论ILC3分泌IL-17及IL-22与BPD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 3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 细胞介素17(IL-17) IL-22 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GRP抑制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增殖、活化和细胞因子分泌 被引量:1
14
作者 卓荷荻 祁雪萍 +4 位作者 徐诺文 王艳杰 安云芳 薛金梅 赵长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94-1099,共6页
目的 探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外周血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的调控作用。方法 提取正常健康人、 AR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给予CGRP、白细胞介素33(IL-33)、 CGRP联合IL-33刺激3 d,以空白刺激为对照... 目的 探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外周血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的调控作用。方法 提取正常健康人、 AR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给予CGRP、白细胞介素33(IL-33)、 CGRP联合IL-33刺激3 d,以空白刺激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ILC2的比例。分选ILC2后分别给予CGRP、 IL-33、 CGRP联合IL-33刺激3 d,以空白刺激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LC2中IL-5、 IL-13阳性细胞百分比,ELISA检测ILC2上清液IL-5、 IL-13水平。结果 AR患者外周血中ILC2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将PBMC培养后,经IL-33单一刺激,IL-5+ILC2、 IL-13+ILC2水平明显上升。加入IL-33联合CGRP刺激后,PBMC中IL-5+ILC2、 IL-13+ILC2水平明显降低;经CGRP单一刺激后PBMC中IL-5+ILC2、 IL-13+ILC2进一步降低。将ILC2分选后进行培养,经IL-33单一刺激,IL-5+ILC2、 IL-13+ILC2水平明显上升,加入IL-33联合CGRP刺激后,IL-5+ILC2、 IL-13+ILC2水平明显降低,经CGRP单一刺激,IL-5+ILC2、 IL-13+ILC2水平进一步降低。经IL-33联合CGRP共同刺激相较于经IL-33单一刺激,IL-5、 IL-13水平明显降低,经CGRP单一刺激,IL-5、 IL-13水平进一步降低。结论CGRP可以抑制AR中外周血ILC2的增殖、活化,在AR中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AR)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型固有淋巴样细胞在免疫系统进化中的作用研究现状
15
作者 鲜印 吕小东 +3 位作者 程俊铭 何明 代正男 任亦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8-563,共6页
3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3)是ILC的一个亚群,以表达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及白细胞介素22(IL-22)为特征。我们总结了ILC3在协调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的作用,并从免疫系统进化的角度解释了ILC3的意义。此外,基于免疫相关功能,我... 3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3)是ILC的一个亚群,以表达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及白细胞介素22(IL-22)为特征。我们总结了ILC3在协调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的作用,并从免疫系统进化的角度解释了ILC3的意义。此外,基于免疫相关功能,我们提出ILC3出现在免疫系统进化中的可能时间、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及未来的可能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3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 免疫 黏膜 生物进化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固有淋巴样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相互作用对Th2分化的影响
16
作者 景秀丽 何浩 张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85-987,共3页
近些年,尽管对Th2型免疫反应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但Th2细胞初始分化的过程及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最近的研究发现一群新的固有免疫细胞,界于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之间,被称为固有淋巴样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ILCs)。
关键词 淋巴细胞 TH2 细胞分化 树突状细胞 LYMPHOID 免疫反应 固有免疫 细胞因子 免疫细胞 嗜碱性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有淋巴样细胞在机体抗真菌感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尹小凡 吴晗 陈玮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44-1048,共5页
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升高,抵抗真菌感染需要机体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固有淋巴样细胞(ILC)的四类亚群,即自然杀伤(NK)细胞、ILC1、ILC2和ILC3在真菌感染免疫应答中具有不同作用,NK细胞与ILC3以杀伤真菌、保护宿主的作用... 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升高,抵抗真菌感染需要机体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固有淋巴样细胞(ILC)的四类亚群,即自然杀伤(NK)细胞、ILC1、ILC2和ILC3在真菌感染免疫应答中具有不同作用,NK细胞与ILC3以杀伤真菌、保护宿主的作用为主,而ILC2本身不具有显著的抵抗真菌感染能力,但因其细胞可塑性,炎性ILC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ILC3转化。细胞因子的产生是ILC的主要作用方式,这些细胞因子或直接杀伤真菌,或间接调节免疫反应,推动机体完成抗真菌免疫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感染 固有淋巴细胞 固有免疫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小鼠肺脏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的分离与培养
18
作者 朱少轩 卢红艳 +3 位作者 朱玥 江君生 金杰 张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9-203,共5页
目的探讨并建立新生小鼠肺脏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分离和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富集结合流式细胞分选法分离ILC2,流式细胞术鉴定ILC2纯度;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5(IL-5)、IL-13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ILC... 目的探讨并建立新生小鼠肺脏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分离和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富集结合流式细胞分选法分离ILC2,流式细胞术鉴定ILC2纯度;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5(IL-5)、IL-13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ILC2的细胞活力。结果经分离的ILC2细胞纯度可达到95%以上,ILC2呈圆形或椭圆形,悬浮于细胞培养液中。给予IL-2、IL-7联合IL-33刺激后,ILC2产生的IL-5、IL-13含量明显增加且所得的ILC2具有明显的增殖能力。结论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分离和培养新生小鼠肺脏ILC2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小鼠 肺脏 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 分离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C2和MDSC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3和iNOS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和评价
19
作者 王碧辉 朱玥洁 +3 位作者 张玉莲 吴雨峰 丁剑冰 陈志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78-887,共10页
目的:研究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和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3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宫颈癌(CC)中的表达,并基于其构建CC发病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集2022年5月至2024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 目的:研究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和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3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宫颈癌(CC)中的表达,并基于其构建CC发病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集2022年5月至2024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40例CC组织及100例外周血作为CC组,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子宫肌瘤经CC筛查为阴性的宫颈组织和100例正常健康个体外周血作为对照组。用多重免疫荧光技术(mIF)及免疫组化染色(IHC)法检测两组组织中ILC2和MDSC细胞浸润及其相关细胞因IL-13和iNOS的表达;使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技术分别检测两组外周血中ILC2和MDSC及IL-13和iNOS的表达差异;通过Pe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其相关性;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来确定ILC2和MDSC及IL-13和iNOS是否为C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再利用R软件建立免疫预测模型,使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值)、Hosmer-Lemeshow检验、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和临床影响曲线来分别评估模型。结果:CC组中ILC2及MDSC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3和iNOS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其均呈正相关(均P<0.05);经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C2、MDSC及IL-13、iNOS均是C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这些危险因素的CC发病列线图,经过验证提示,该列线图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结论:ILC2和MDSC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IL-13和iNOS在CC组织及外周血中均呈高表达,基于这些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和一定的实用性,为C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2型固有淋巴细胞 髓源性抑制细胞 细胞介素13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列线图模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拉鲁肽作用肠道固有淋巴细胞改善小鼠炎症性肠病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月 孙寒晓 +2 位作者 殳洁 李咏梅 盛慧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4-751,共8页
目的·明确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GLP-1RA)利拉鲁肽在葡聚糖硫酸钠盐(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目的·明确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GLP-1RA)利拉鲁肽在葡聚糖硫酸钠盐(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DSS和无菌水配制成3%DSS的饮用水,小鼠自由饮用7 d,构建小鼠IBD模型。实验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饮用无菌水,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利拉鲁肽组(饮用无菌水,腹腔注射利拉鲁肽0.6 mg/kg)、模型组(饮用DSS水溶液,腹腔注射PBS)、治疗组(饮用DSS水溶液,腹腔注射利拉鲁肽0.6 mg/kg),每组各5只小鼠。实验中观察小鼠粪便形态、体质量变化、结肠长度,并应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炎症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结肠内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以及固有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ILC)分群和功能改变。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粪便稀松、血便等症状明显改善,结肠长度缩短程度减轻(P=0.007),且H-E染色显示其结肠内炎症细胞浸润显著减少。流式细胞术分析结肠固有层细胞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结肠内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04),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02);2型ILC(group 2 ILC,ILC2)比例降低(P=0.032),3型ILC(group 3 ILC,ILC3)比例升高(P=0.008);ILC3分泌的细胞因子白介素-22水平增加(P=0.008)。结论·利拉鲁肽通过影响ILC亚群比例及ILC3的分泌功能,延缓IBD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淋巴细胞 炎症性肠病 胰高血糖素肽-1受体激动剂 利拉鲁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