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FeS_(2)强化褐铁矿型红土镍矿固态还原富集镍钴的研究
1
作者 肖仁栋 陈靖 +4 位作者 胡美世 许斌 罗骏 张鑫 饶明军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以NaFeS_(2)为添加剂,研究了NaFeS_(2)用量对红土镍矿固态还原-磁选富集镍、钴及红土镍矿还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FeS_(2)添加量增加,还原过程红土镍矿的软熔特性温度相应降低,还原所得Ni-Co-Fe合金颗粒随之增大;添加10%NaFeS_... 以NaFeS_(2)为添加剂,研究了NaFeS_(2)用量对红土镍矿固态还原-磁选富集镍、钴及红土镍矿还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FeS_(2)添加量增加,还原过程红土镍矿的软熔特性温度相应降低,还原所得Ni-Co-Fe合金颗粒随之增大;添加10%NaFeS_(2)时,镍、钴的富集和回收效果好,红土镍矿经压团于1100℃还原60 min,再经磨矿-磁选可获得Ni、Co、Fe品位分别为7.89%、0.66%、74.01%,Ni、Co、Fe回收率分别为97.13%、86.78%、35.81%的优质镍钴铁粉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镍矿 添加剂 还原焙烧 NaFeS_(2) 镍钴铁粉 固态还原 磁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枝花钛铁矿固态还原行为 被引量:24
2
作者 郭宇峰 游高 +1 位作者 姜涛 邱冠周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39-1644,共6页
以我国攀枝花钛铁矿为研究对象,研究钛铁矿固态碳热还原反应的宏观动力学、钛铁矿还原产物的物相转变及显微结构的变化规律,探讨攀枝花钛铁矿固态碳热还原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钛铁矿精矿还原速率较小,在温度为1000~1150℃时,攀枝花钛... 以我国攀枝花钛铁矿为研究对象,研究钛铁矿固态碳热还原反应的宏观动力学、钛铁矿还原产物的物相转变及显微结构的变化规律,探讨攀枝花钛铁矿固态碳热还原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钛铁矿精矿还原速率较小,在温度为1000~1150℃时,攀枝花钛铁矿精矿的还原过程受界面化学反应控制,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25.92 kJ/mol;在钛铁矿还原过程中,将会形成M3O5型(M为Fe,Ti,Mg和Mn等)固溶体和TinO2n-1等导致铁离子活度降低的物相,使钛铁矿的还原难度加大,而且还原产物的结构和Mg在未反应内核处的富集都阻碍了攀枝花钛铁矿精矿的进一步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铁矿 固态还原 动力学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钛磁铁矿固态还原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都兴红 解斌 娄太平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5-688,共4页
研究了钒钛磁铁矿的固态还原过程及影响因素,讨论了磨矿粒度、还原温度和配碳量对固态还原金属化率及还原后炉料中钛走向的影响.采用煤基直接还原工艺流程,能够将钒钛磁铁矿中铁的氧化物还原为金属铁,然后通过磁选,可实现钛、铁的有效分... 研究了钒钛磁铁矿的固态还原过程及影响因素,讨论了磨矿粒度、还原温度和配碳量对固态还原金属化率及还原后炉料中钛走向的影响.采用煤基直接还原工艺流程,能够将钒钛磁铁矿中铁的氧化物还原为金属铁,然后通过磁选,可实现钛、铁的有效分离.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还原温度1 100℃,配碳量为1∶1,磨矿粒度控制在75~150μm之间.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铁的金属化率和渣中钛的质量分数分别在80%和36%以上.该工艺为我国大批量钒钛磁铁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 固态还原 磁选 富集 金属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钛磁铁精矿固态还原的强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吕亚男 郭宇峰 +1 位作者 温贻芳 陈栋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6-551,共6页
以攀枝花钒钛磁铁精矿为对象,系统研究了钒钛磁铁精矿固态还原行为及预氧化对其还原过程的强化行为,考察了预氧化温度以及预氧化时间对球团金属化率、物相变化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氧化的还原球团相比,在900℃下氧化6min... 以攀枝花钒钛磁铁精矿为对象,系统研究了钒钛磁铁精矿固态还原行为及预氧化对其还原过程的强化行为,考察了预氧化温度以及预氧化时间对球团金属化率、物相变化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氧化的还原球团相比,在900℃下氧化6min后的还原球团金属化率提高了12.86%;延长预氧化时间可以有效提高还原球团的金属化率,900℃下预氧化15min后的还原球团金属化率较氧化6min后的还原球团提高了8.08%.经过预氧化处理后,钒钛磁铁精矿的物相变化表明球团中磁铁矿氧化形成赤铁矿,且钛铁矿被氧化为TiO2和赤铁矿,随后铁板钛矿形成.钒钛磁铁精矿球团的显微结构变化表明,预氧化处理后的球团颗粒具有较多的内部空隙以及不规则的颗粒边界,从而使还原煤与铁矿颗粒的接触增强,还原性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精矿 预氧化 固态还原 强化机理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配碳固态还原钒钛磁铁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汪云华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93,97,共4页
对内配碳-电炉固态还原-球磨-强磁选-尾矿酸化氧化浸出五氧化二钒工艺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不同的还原剂以及还原剂用量、还原温度、还原时间等因素对固态还原钒钛磁铁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参数为:有机粘结剂用量为2%、无烟... 对内配碳-电炉固态还原-球磨-强磁选-尾矿酸化氧化浸出五氧化二钒工艺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不同的还原剂以及还原剂用量、还原温度、还原时间等因素对固态还原钒钛磁铁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参数为:有机粘结剂用量为2%、无烟煤还原剂用量为矿量的30%、还原时间60 min、还原反应温度1 200℃、磁选场强0.12 T、磁选尾渣浸出硫酸浓度为25%、液固比4∶1、氯酸钠氧化剂用量为尾矿质量的5%、浸出温度为常温、浸出时间180 min。此条件下,磁选铁精矿经800℃氢还原30 min后,所得铁粉金属铁品位大于96%,达到化工铁粉质量要求。磁选尾渣经氧化浸出后,溶液中五氧化二钒的浸出率大于76%,浸出渣即钛精矿品位大于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 内配碳 固态还原 还原时间 还原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元配比对高能球磨固态还原反应的影响
6
作者 马明亮 郑修麟 +3 位作者 刘新宽 席生岐 柴东朗 周敬恩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7-39,52,共4页
研究了两种球磨强度下不同铝含量的Al/CuO高能球磨固态还原反应。理想配比的Al/CuO的反应孕育期最短。偏离这一配比 ,孕育期增长 ,反应由燃烧式逐渐过渡到渐进式完成。球磨强度的提高能够扩大以燃烧式进行的组元配比范围。当铝含量超过... 研究了两种球磨强度下不同铝含量的Al/CuO高能球磨固态还原反应。理想配比的Al/CuO的反应孕育期最短。偏离这一配比 ,孕育期增长 ,反应由燃烧式逐渐过渡到渐进式完成。球磨强度的提高能够扩大以燃烧式进行的组元配比范围。当铝含量超过理想配比中的比例 ,随Al含量增加 ,反应由单一还原反应向还原 +合成反应模式转化 ,反应产物依次为Cu +Al2 O3 、Cu9Al4+Al2 O3 、CuAl2 +Al2 O3 、Al(Cu) +Al2 O3 ,并与球磨Al-Cu -Al2 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元配比 高能球磨 固态还原反应 燃烧反应 Al/CuO 氧化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度对高能球磨固态还原反应的影响
7
作者 马明亮 郑修麟 +1 位作者 周敬恩 柴东朗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49,共4页
高能球磨过程中的温度效应一直是研究者们争论的焦点,这直接影响到对机械合金化机制的认识。作者以两种具有高放热性质的Al/CuO和Si/CuO体系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环境温度(11、22、100、200℃)对高能球磨固态还原反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高能球磨过程中的温度效应一直是研究者们争论的焦点,这直接影响到对机械合金化机制的认识。作者以两种具有高放热性质的Al/CuO和Si/CuO体系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环境温度(11、22、100、200℃)对高能球磨固态还原反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Al/CuO和Si/CuO体系反应开始的时间均随环境温度升高而缩短,归因于提高环境温度增强了球磨固态原子或离子的扩散速率;(2)球磨中间停留将延长开始反应时间,这是因为停留使反应体系能量降低,恢复球磨需要一段时间来重新建立点火所需条件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球磨 固态还原反应 球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矿石固态还原过程中吸硫的反应动力学
8
作者 吕庆 李殷泰 张瑞祥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5期468-472,共5页
研究了铁矿石固态还原条件下,矿石吸硫动力学.用电子探针(EPMA)研究了硫在矿内的分布.结果表明,硫化氢与矿内金属铁的界面反应为吸硫反应的限制步骤.
关键词 铁矿石 固态还原 吸硫 反应动力学 炼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铁矿固态还原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叶明峰 吴光亮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18,共6页
综述了近50年国内外与铬铁矿固态还原的相关研究,总结了铬铁矿固态还原的机理和动力学机制,综述了各个主要因素(原料性质、温度、还原剂、添加剂、气氛等)对还原过程的影响以及一些强化铬铁矿还原的方法,为铬铁矿的固态还原发展方向提... 综述了近50年国内外与铬铁矿固态还原的相关研究,总结了铬铁矿固态还原的机理和动力学机制,综述了各个主要因素(原料性质、温度、还原剂、添加剂、气氛等)对还原过程的影响以及一些强化铬铁矿还原的方法,为铬铁矿的固态还原发展方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铁矿 固态还原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矿石制备还原铁粉的碳还原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乐毅 陈述文 陈启平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53,共3页
采用焦炭和无烟煤作还原剂对磁铁精矿以及赤铁精矿进行了固态下碳还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在现有海绵铁生产采用的温度范围 (10 5 0~ 115 0℃ ) ,赤铁矿还原性能明显优于磁铁矿。采用无烟煤作还原剂可以大大降低还原温度、缩短还原时... 采用焦炭和无烟煤作还原剂对磁铁精矿以及赤铁精矿进行了固态下碳还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在现有海绵铁生产采用的温度范围 (10 5 0~ 115 0℃ ) ,赤铁矿还原性能明显优于磁铁矿。采用无烟煤作还原剂可以大大降低还原温度、缩短还原时间。采用扫描电镜及X -射线衍射对还原产品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铁粉 固态还原 赤铁矿 铁矿石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磷灰石热炭还原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江礼科 梁斌 +1 位作者 邱礼有 宋建春 《成都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5期1-8,共8页
本文对纯氟磷灰石在SiO2存在下被炭还原过程中的物质传递及反应过程进行了探讨,导出了动力学方程,结合动力学实验数据回归表明反应受反应物在熔融液相中的扩散控制,其反应动力学方程式为:其中k随配料硅钙比和反应温度变化.k... 本文对纯氟磷灰石在SiO2存在下被炭还原过程中的物质传递及反应过程进行了探讨,导出了动力学方程,结合动力学实验数据回归表明反应受反应物在熔融液相中的扩散控制,其反应动力学方程式为:其中k随配料硅钙比和反应温度变化.k值随硅钙比变化呈直线关系;Arrhenius曲线在1280℃附近有折点,高温区表观活性化能为79.48kJ/mol,而低温区的高度温度敏感使表观活化能高达1005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磷灰石 固态还原 动力学 窑法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元配比对球磨固态燃烧式反应和扩散型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明亮 郑修麟 +3 位作者 刘新宽 席生岐 柴东朗 周敬恩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75-378,共4页
采用搅拌式高能球磨机研究了不同铝含量的Al/CuO球磨固态燃烧反应和Al -Cu及Al-Cu -Al2 O3 扩散型反应 .结果表明 :理想配比的Al/CuO的反应孕育期最短 ,偏离这一配比 ,孕育期延长 ,反应由整体燃烧式逐渐过渡到渐进燃烧式完成 ;球磨强度... 采用搅拌式高能球磨机研究了不同铝含量的Al/CuO球磨固态燃烧反应和Al -Cu及Al-Cu -Al2 O3 扩散型反应 .结果表明 :理想配比的Al/CuO的反应孕育期最短 ,偏离这一配比 ,孕育期延长 ,反应由整体燃烧式逐渐过渡到渐进燃烧式完成 ;球磨强度扩大以燃烧式进行的组元配比范围 ;当铝含量超过理想配比中的比例 ,随Al含量增加 ,反应由单一的还原反应向还原 +合成复合反应模式转化 ,反应产物为平衡组织 ,依次为Cu +Al2 O3、Cu9Al4 +Al2 O3、CuAl2 +Al2 O3、Al(Cu) +Al2 O3;而球磨Al-Cu和Al-Cu -Al2 O3 体系的反应以扩散方式进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球磨 固态还原燃烧反应 扩散型反应 组元配比 氧化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聚合固定化介体催化强化2,6-二硝基甲苯生物还原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竞 李丽华 +3 位作者 吕红 金若菲 周集体 杨凤林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77-882,共6页
难生物降解的水溶性氧化还原介体会随出水而流失,造成二次污染.采用活性炭毡(ACF)电极上电聚合吡咯单体掺杂蒽醌二磺酸盐技术制备的固定化氧化还原介体,AQDS/PPy/ACF,考察了其作为一种新型固态介体催化2,6-二硝基甲苯(2,6-DNT)生物还原... 难生物降解的水溶性氧化还原介体会随出水而流失,造成二次污染.采用活性炭毡(ACF)电极上电聚合吡咯单体掺杂蒽醌二磺酸盐技术制备的固定化氧化还原介体,AQDS/PPy/ACF,考察了其作为一种新型固态介体催化2,6-二硝基甲苯(2,6-DNT)生物还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基体材料对聚吡咯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特性影响很大,在铂片上形成的聚吡咯呈"菜花状",而在ACF上则呈现"微球"状;AQDS/PPy/ACF对2,6-DNT具有较强的生物催化活性和催化稳定性;它的加入可使2,6-DNT的生物还原速率提高近4倍,一级降解动力学常数达到0.0345h-1;在该反应体系中,2,6-DNT首先被还原为中间产物2-氨基-6-硝基甲苯(2-A-6-NT),后者再被还原为终产物2,6-二氨基甲苯(2,6-D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氧化还原介体 聚吡咯 电聚合 2 6-二硝基甲苯 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辐射微束X射线荧光技术在早期黄铜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凡小盼 赵雄伟 高强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49-356,共8页
利用同步辐射硬X射线荧光微束技术,对模拟实验获得的熔融黄铜、固态还原反应生成的黄铜和姜寨黄铜片(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金属)进行微区扫描测定,获取了锌、铅元素的面分布信息。结果表明:姜寨黄铜片的铅、锌分布规律与固态还原反应生成... 利用同步辐射硬X射线荧光微束技术,对模拟实验获得的熔融黄铜、固态还原反应生成的黄铜和姜寨黄铜片(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金属)进行微区扫描测定,获取了锌、铅元素的面分布信息。结果表明:姜寨黄铜片的铅、锌分布规律与固态还原反应生成的黄铜类似,而与熔融黄铜明显不同,据此推断姜寨黄铜片为铜、锌矿经固态还原工艺获得。这一分析结果支持了中国冶金本土起源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 黄铜 固态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