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Ar-H_(2)O-H_(2)气氛下固态脱碳制备成分梯度中锰钢试验
1
作者
刘泽华
艾立群
+5 位作者
洪陆阔
孙彩娇
佟帅
祝广鹏
闻莉
陈建松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37,共6页
为了研究Ar-H_(2)O-H_(2)气氛下含锰铁碳合金薄带在不同脱碳温度、气氛条件、薄带厚度对平均碳含量、薄带内部碳浓度梯度分布的影响,以Fe-12Mn-0.4C为研究对象,在Ar-H_(2)O-H_(2)气氛下进行脱碳试验,通过辉光放电来检测薄带内部碳元素...
为了研究Ar-H_(2)O-H_(2)气氛下含锰铁碳合金薄带在不同脱碳温度、气氛条件、薄带厚度对平均碳含量、薄带内部碳浓度梯度分布的影响,以Fe-12Mn-0.4C为研究对象,在Ar-H_(2)O-H_(2)气氛下进行脱碳试验,通过辉光放电来检测薄带内部碳元素分布。结果表明:在脱碳时间为10 min时,随着脱碳温度和P_(H_(2)O)/P_(H_(2))的升高,薄带内部碳浓度梯度增大;在脱碳时间为20和30min时,随着脱碳温度和P_(H_(2)O)/P_(H_(2))的升高,薄带内部碳浓度梯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不同脱碳时间下,薄带内部碳浓度梯度均随着薄带厚度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脱碳
Fe-Mn-C合金
碳梯度分布
气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Fe-C-Si合金固态脱碳实验
被引量:
4
2
作者
周玉青
艾立群
+3 位作者
洪陆阔
孟凡峻
刘新亮
孙彩娇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1,66,共8页
以1 mm厚的Fe-3.0%C-0.84%Si(质量分数,下同)合金薄带和Fe-4.0%C-xSi(x=0,0.84%,1.24%)合金薄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H_(2)O-H_(2)气氛下Fe-C-Si合金薄带的脱碳行为,重点探究了脱碳过程中的脱碳速率、元素竞争氧化及相关反应动力学.结...
以1 mm厚的Fe-3.0%C-0.84%Si(质量分数,下同)合金薄带和Fe-4.0%C-xSi(x=0,0.84%,1.24%)合金薄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H_(2)O-H_(2)气氛下Fe-C-Si合金薄带的脱碳行为,重点探究了脱碳过程中的脱碳速率、元素竞争氧化及相关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在脱碳过程中,试样表面主要为Fe,Si的选择性氧化,且Si优先氧化生成SiO2;随着φ(H_(2)O)/φ(H_(2))(即炉内水蒸气体积分数与H_(2)体积分数的比值)的升高,氧化物转变为Fe_(2)SiO_(4),当φ(H_(2)O)/φ(H_(2))=0.42时,脱碳效果最好;随着硅含量的增大,脱碳效果越好,说明硅可促进固态脱碳.通过对动力学的研究及计算可得,当φ(H_(2)O)/φ(H_(2))=0.42时,脱碳的宏观活化能为111.475 kJ/mol,低于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活化能,界面反应为脱碳的控速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脱碳
铁碳硅合金
薄带
氧化
脱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Ar-H_(2)O-H_(2)气氛下固态脱碳制备成分梯度中锰钢试验
1
作者
刘泽华
艾立群
洪陆阔
孙彩娇
佟帅
祝广鹏
闻莉
陈建松
机构
华北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
出处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37,共6页
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E2021209101,E2022209112)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236Z1006G)
+1 种基金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ZD2022125)
唐山市人才资助项目(A20220212)。
文摘
为了研究Ar-H_(2)O-H_(2)气氛下含锰铁碳合金薄带在不同脱碳温度、气氛条件、薄带厚度对平均碳含量、薄带内部碳浓度梯度分布的影响,以Fe-12Mn-0.4C为研究对象,在Ar-H_(2)O-H_(2)气氛下进行脱碳试验,通过辉光放电来检测薄带内部碳元素分布。结果表明:在脱碳时间为10 min时,随着脱碳温度和P_(H_(2)O)/P_(H_(2))的升高,薄带内部碳浓度梯度增大;在脱碳时间为20和30min时,随着脱碳温度和P_(H_(2)O)/P_(H_(2))的升高,薄带内部碳浓度梯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不同脱碳时间下,薄带内部碳浓度梯度均随着薄带厚度的增加而降低。
关键词
固态脱碳
Fe-Mn-C合金
碳梯度分布
气固反应
Keywords
solid state decarbonization
Fe-Mn-C alloy
carbon gradient distribution
gas solid reaction
分类号
TF76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Fe-C-Si合金固态脱碳实验
被引量:
4
2
作者
周玉青
艾立群
洪陆阔
孟凡峻
刘新亮
孙彩娇
机构
华北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
出处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1,66,共8页
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E2019209160)
河北省研究生创新资助(CXZZBS2020131,CXZZBS2021100)。
文摘
以1 mm厚的Fe-3.0%C-0.84%Si(质量分数,下同)合金薄带和Fe-4.0%C-xSi(x=0,0.84%,1.24%)合金薄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H_(2)O-H_(2)气氛下Fe-C-Si合金薄带的脱碳行为,重点探究了脱碳过程中的脱碳速率、元素竞争氧化及相关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在脱碳过程中,试样表面主要为Fe,Si的选择性氧化,且Si优先氧化生成SiO2;随着φ(H_(2)O)/φ(H_(2))(即炉内水蒸气体积分数与H_(2)体积分数的比值)的升高,氧化物转变为Fe_(2)SiO_(4),当φ(H_(2)O)/φ(H_(2))=0.42时,脱碳效果最好;随着硅含量的增大,脱碳效果越好,说明硅可促进固态脱碳.通过对动力学的研究及计算可得,当φ(H_(2)O)/φ(H_(2))=0.42时,脱碳的宏观活化能为111.475 kJ/mol,低于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活化能,界面反应为脱碳的控速环节.
关键词
固态脱碳
铁碳硅合金
薄带
氧化
脱碳
Keywords
solid state decarburization
iron-carbon-silicon alloy
thin strip
oxidation
decarbonization
分类号
TF746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Ar-H_(2)O-H_(2)气氛下固态脱碳制备成分梯度中锰钢试验
刘泽华
艾立群
洪陆阔
孙彩娇
佟帅
祝广鹏
闻莉
陈建松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Fe-C-Si合金固态脱碳实验
周玉青
艾立群
洪陆阔
孟凡峻
刘新亮
孙彩娇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