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金属负极固态电解质界面膜形成和生长机理的理论研究进展
1
作者 周国兵 许审镇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50-3160,共11页
锂金属负极因其极高的理论比容量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但其高反应活性会引发电解液组分发生一系列复杂的降解反应,并在电极表面生成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SEI钝化层一方面能抑制电解液持续损耗,另一方面也会显著影响电... 锂金属负极因其极高的理论比容量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但其高反应活性会引发电解液组分发生一系列复杂的降解反应,并在电极表面生成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SEI钝化层一方面能抑制电解液持续损耗,另一方面也会显著影响电池的循环性能。因此,从原子/分子层面阐明SEI形成和生长机理成为了近些年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本文综述了不同理论模拟方法在SEI结构、组分和生长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经典分子动力学、反应力场分子动力学、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机器学习力场分子动力学以及动力学蒙特卡罗等模拟方法在SEI研究中的成功案例。讨论了现有理论计算方法在模拟SEI形成和生长机理方面的局限性,提出可结合机器学习和动力学蒙特卡罗方法来实现长时域SEI形成和生长过程模拟的技术方案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电解质界面膜 形成和生长机理 分子动力学 动力学蒙特卡罗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2
作者 梁大宇 包婷婷 +1 位作者 高田慧 张健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3期418-423,共6页
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是指锂离子电池在首次充电过程中由于电解液被氧化还原分解并沉积在电极材料表面形成的界面膜。具有离子导通、电子绝缘特性的SEI膜是锂离子电池能够长期稳定工作的保障条件,对其容量、倍率、循环、安全性能等都... 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是指锂离子电池在首次充电过程中由于电解液被氧化还原分解并沉积在电极材料表面形成的界面膜。具有离子导通、电子绝缘特性的SEI膜是锂离子电池能够长期稳定工作的保障条件,对其容量、倍率、循环、安全性能等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SEI膜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且表征测试的难度极大,当前对SEI膜的特性认识仍然停留在实验观察和模型猜想的阶段,需要对SEI膜的定量分析和可控优化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本文综述了SEI膜的形成过程机理、影响因素、研究思路及其现状,并对未来潜在的研究方向展望如下:研究新型正极材料表面SEI膜的形成机理以及作用;探索功能电解液的配方优化,研究新型溶剂、锂盐或添加剂的成膜机理及作用;采用原位分析或理论计算的方法深入研究SEI膜的化学组成和形貌结构;探索有效的人工SEI膜构建方法并实现SEI膜结构的可控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固态电解质界面膜 机理 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液溶剂组成对钠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3
作者 赵丽丽 刘振兴 +5 位作者 陈庆威 陈万桂 潘伟童 许建良 陈雪莉 王辅臣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41,共6页
溶剂是钠离子电池电解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解液系统中质量分数达80%-85%,深入了解溶剂组成对提高钠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循环寿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以六氟磷酸钠(NaPF6)为电解液溶质,揭示了EC(碳酸乙烯酯)、DMC(碳酸二甲酯)、EMC... 溶剂是钠离子电池电解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解液系统中质量分数达80%-85%,深入了解溶剂组成对提高钠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循环寿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以六氟磷酸钠(NaPF6)为电解液溶质,揭示了EC(碳酸乙烯酯)、DMC(碳酸二甲酯)、EMC(碳酸甲乙酯)等典型溶剂组成对钠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实验结果表明:EC/DMC/EMC三元电解液体系在Na-HC(硬碳)半电池中的综合性能最优,其中EC/DMC/EMC(体积比1∶1∶1)在30 mA/g的电流密度条件下,其可逆比容量为304.2 mA·h/g,首周库仑效率88.85%;循环80圈后比容量达298.8 mA·h/g,容量保持率97.42%。EC/DMC/EMC(体积比1∶2∶2)电解液在高倍率5C充放电后,返回0.2C倍率时的比容量达到246.3 mA·h/g,相比之下二元电解液体系DMC/EMC(体积比1∶1)中仅为92.6 mA·h/g。CV、XPS和TEM表征显示,EC/DMC/EMC(体积比1∶2∶2)溶剂组成下形成了一层以NaF为主的均匀的SEI(固态电解质界面膜),使得该电池具有优越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电解 溶剂组成 电化学性能 固态电解质界面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负极成膜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4
作者 周丹 梁风 姚耀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77-1483,共7页
解决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和电解液相容性的关键是形成稳定且Li+可导的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膜),因此,对优质负极成膜添加剂的研究成为锂离子电池研发中的一个热点。本文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成膜添加剂的作用原理,具体介绍了各类负极... 解决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和电解液相容性的关键是形成稳定且Li+可导的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膜),因此,对优质负极成膜添加剂的研究成为锂离子电池研发中的一个热点。本文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成膜添加剂的作用原理,具体介绍了各类负极成膜添加剂的研究现状,从成膜反应机理和理论计算方面详述了近几年来负极成膜添加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快速地挑选出更适宜、更高效的成膜添加剂,并指出了成膜添加剂未来的发展趋势为:1研究各添加剂与电解液的反应机理,着重开发对锂离子电池副反应小的负极成膜添加剂;2通过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添加剂的协同作用,以弥补一种添加剂的不足;3提高无机成膜添加剂在电解液中的溶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解质 添加剂 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酚类化合物——丹宁酸用作锂金属负极电解液成膜添加剂 被引量:9
5
作者 冉琴 孙天霷 +3 位作者 韩冲宇 张浩楠 颜剑 汪靖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4-141,共8页
金属锂因具有高理论容量和低化学电位被认为是电化学储能系统的"圣杯",但无规则的锂枝晶生长和与电解液的高反应活性导致其安全性能差和库伦效率低,这严重阻碍了锂金属负极的大规模应用。电解液添加剂具有用量小、效果显著等... 金属锂因具有高理论容量和低化学电位被认为是电化学储能系统的"圣杯",但无规则的锂枝晶生长和与电解液的高反应活性导致其安全性能差和库伦效率低,这严重阻碍了锂金属负极的大规模应用。电解液添加剂具有用量小、效果显著等特点,是改善电池性能的有效手段之一。本研究首次报道一种植物多酚—丹宁酸(TA)用作电解液添加剂改善锂金属负极的电化学性能。通过在基础电解液1 mol·L^-1 LiPF_6-EC/DMC/EMC (1:1:1,质量比)中添加质量分数0.15%TA,Li|Li对称电池在电流密度为1 m A·cm^-2和容量为1 m Ah·cm^-2的条件下能稳定循环270 h (以0.1 V为截止电压),而没有TA添加剂的Li|Li电池在相同条件下只能循环170 h。电化学阻抗、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循环伏安和X射线能谱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丹宁酸能在锂金属表面参与形成了一层稳定且致密的固态电解质界面层。推测其可能的机理为多羟基酚有助于LiPF_6的水解反应并形成LiF,多羟基酚的锂盐能与碳酸二甲酯发生酯交换反应而形成交联聚合物,从而形成了稳定且均匀的有机/无机复合SEI膜、显著提高了锂金属负极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宁酸 电解液添加剂 固态电解质界面膜 锂金属负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预锂化技术研究进展及工程化应用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许陈程 王湛 +2 位作者 李爽 蒋江民 鞠治成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0-946,共17页
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成为广泛使用的储能器件之一。然而,在初始循环过程中,固体电解质界面的形成以及一些不可逆副反应的发生需要消耗部分活性锂,导致初始库仑效率降低,整体电化学性能不佳。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补锂... 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成为广泛使用的储能器件之一。然而,在初始循环过程中,固体电解质界面的形成以及一些不可逆副反应的发生需要消耗部分活性锂,导致初始库仑效率降低,整体电化学性能不佳。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补锂策略来改善这一问题,而预锂化技术被认为是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策略之一。本文通过调研相关文献,首先从固体电解质界面膜的形成以及不可逆反应的发生两个角度出发阐明了锂离子电池初始容量损失机理。其次,重点对现有的各种预锂化策略进行了系统分类和总结,对于负极预锂化技术,主要介绍了化学预锂化、负极富锂添加剂以及电化学预锂化等策略;对于正极预锂化技术,主要介绍了过锂化正极材料以及正极预锂化添加剂两种策略。最后,本文还探讨了预锂化技术当前所面临的瓶颈,并为各种预锂化策略提出了后续的改进建议,展望了预锂化技术在大规模实际应用中的潜力,旨在为锂离子电池先进预锂化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锂化技术 固态电解质界面膜 库仑效率 高能量密度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金属锂电池研究进展:外部压力和内部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南皓雄 赵辰孜 +6 位作者 袁洪 卢洋 沈馨 朱高龙 刘全兵 黄佳琦 张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70,共10页
固态锂金属电池具有理论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等优势,是极有前景的下一代储能系统。然而,固体电极与固体电解质之间有限的固–固接触严重阻碍了界面离子的传输。因此,增加外部压力是增加固–固接触及延长电池循环寿命的重要途径。同时,... 固态锂金属电池具有理论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等优势,是极有前景的下一代储能系统。然而,固体电极与固体电解质之间有限的固–固接触严重阻碍了界面离子的传输。因此,增加外部压力是增加固–固接触及延长电池循环寿命的重要途径。同时,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极体积变化产生的内应力也将影响电池界面特性。通过介绍两种基本物理接触模型,结合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电解质以及金属锂的物理性质,综述了外压和内部应力对电解质、电极及电池的影响。最后,对外压力与内应力在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电池 锂金属负极 固态电解质界面膜 力学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极预锂化添加剂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武美玲 牛磊 +1 位作者 李世友 赵冬妮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9-769,共11页
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和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在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然而,锂离子电池首次充放电过程中负极表面固态电解质界面(SEI)膜的形成会永久地消耗正极材料中的活性锂,造成不可逆的容量损失,进而降低电池首次... 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和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在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然而,锂离子电池首次充放电过程中负极表面固态电解质界面(SEI)膜的形成会永久地消耗正极材料中的活性锂,造成不可逆的容量损失,进而降低电池首次库仑效率。已有的研究表明,预锂化技术可使电池首次库仑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在众多预锂化技术中,正极添加剂预锂化具有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和安全性高等优点,因此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鉴于此,本综述介绍了三类正极预锂化添加剂:三元富锂化合物、二元锂化合物和基于逆转化反应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基本工作原理和限制其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着重归纳了近年来在预锂化添加剂材料性能优化,储能机理研究方面的研究进展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指出了补锂添加剂在补偿首次容量损失方面的重要性,并对该方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在总结当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正极预锂化添加剂未来的研究思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了进一步研究预锂化添加剂的合成条件和改性策略,在不以容量牺牲为代价的前提下提升补锂添加剂的环境稳定性或开发一种新型的电解液添加剂,解决预锂化添加剂首次循环时残留物或产气对电池长循环性能的影响。这些策略有望进一步推动力离子电池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固态电解质界面膜 补锂技术 正极补锂 首次库仑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锂负极溶剂化结构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硕 丁俊凡 +1 位作者 许睿 黄佳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9-101,共13页
金属锂负极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和极低的氧化还原电位,被认为是二次电池体系中负极材料的最终选择.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稳定的电极/电解液界面会造成大量的锂枝晶生长,导致容量损失乃至热失控等安全问题.调控锂离子溶剂化结构,可促... 金属锂负极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和极低的氧化还原电位,被认为是二次电池体系中负极材料的最终选择.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稳定的电极/电解液界面会造成大量的锂枝晶生长,导致容量损失乃至热失控等安全问题.调控锂离子溶剂化结构,可促进有益的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成膜组分在电极表面优先分解,进而稳定电极界面并可诱导锂离子均匀沉积,是提升液态和准固态金属锂电池电化学性能的重要手段.本文综合评述了近年来从液态到准固态电解质中锂离子溶剂化结构调控的策略和设计原则,探讨了溶剂化结构改变对电极/电解质界面的影响,并对准固态电解质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金属电池 锂枝晶 溶剂化结构 固态电解质界面膜 固态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