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态低盐发酵法酿造酱油缩短发酵期的试验 被引量:5
1
作者 高士昌 马春颖 刘岩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15,8,共4页
固态低盐发酵法酿造酱油营养成分的完善与增多 ,主要是通过发酵期内酱油醅中营养物质的发酵与酶解来实现的 ;因此要缩短发酵期 ,又要使氨基酸生成率高 ,总酸度有所降低 ,且各种营养成分都酿造齐全 ,因而要选择最合适的发酵期。
关键词 固态低盐发酵 酿造 酱油 缩短发酵 酶解 氨基酸生成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提高固态低盐发酵酱油的质量 被引量:2
2
作者 侯红萍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19-20,共2页
如何提高固态低盐发酵酱油的质量侯红萍(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太谷030801)俗话说一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酱油在人民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 如何提高固态低盐发酵酱油的质量侯红萍(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太谷030801)俗话说一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酱油在人民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讲究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固态低盐发酵 工艺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菌种在固态低盐发酵工艺中的应用
3
作者 宫名宇 朱光州 +3 位作者 陈瑞锋 王志勇 邱立友 王慧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12-14,11,共4页
多菌种的应用,是在现行工艺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了原料的配比结构,采用了黑曲霉F—27菌株与原有的米曲霉 AS3.951菌株进行混合制曲,丰富了成曲的酶系,提高了酸性蛋白酶活力和纤维素酶活力,并将原有的移池发酵池改造成为回浇发酵池,在发酵... 多菌种的应用,是在现行工艺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了原料的配比结构,采用了黑曲霉F—27菌株与原有的米曲霉 AS3.951菌株进行混合制曲,丰富了成曲的酶系,提高了酸性蛋白酶活力和纤维素酶活力,并将原有的移池发酵池改造成为回浇发酵池,在发酵后期通过回浇的方法添加生香酵母,提高了原料的蛋白质利用率和原料的出品率,改善了酱油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菌种 固态低盐发酵 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酱油固态低盐发酵生产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新村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酱油 固态低盐发酵 生产管理 发酵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阳酱油低盐固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与理化指标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方杨 卫春会 +6 位作者 黄治国 易彬 喻学淳 江忠密 江忠禄 雷勇 敖宗华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64,共9页
该研究对德阳酱油低盐固态发酵过程中酱醅的理化指标进行分析,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和演替规律,并对理化指标与微生物菌属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德阳酱油低盐固态发酵过程的优势细菌属为芽孢杆菌... 该研究对德阳酱油低盐固态发酵过程中酱醅的理化指标进行分析,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和演替规律,并对理化指标与微生物菌属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德阳酱油低盐固态发酵过程的优势细菌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41.2%)、未分类肠杆菌科(Unclassified Enterobacteriaceae)(19.5%)、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13.6%)、肠杆菌属(Enterobacter)(12.4%)和肠球菌属(Enterococcus)(3.4%)等,优势真菌属为曲霉属(Aspergillus)(99.3%)。随着发酵的进行,芽孢杆菌属(34.4%~46.7%)和肠球菌属(Enterococcus)(1.0%~4.1%)等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而未分类肠杆菌科(21.9%~17.8%)和克雷伯氏菌属(23.6%~8.8%)等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克罗诺杆菌属(Cronobacter)、气球菌属(Aerococc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肠球菌属、Bacillus和Enterobacter均与还原糖、中性蛋白酶和氨基酸态氮呈正相关;Aspergillus与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总酸呈正相关,与氨基酸态氮、还原糖等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酱油 酱醅 微生物群落 理化指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固态发酵酱油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 被引量:32
6
作者 张艳芳 陶文沂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0-263,共4页
为促进低盐固态发酵酱油产品风味的提高与改善,运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了55种挥发性风味成分,总相对质量分数为96.60%,其中醇类化合物为54.86%;苯酚类化合物为4.05%;酯类化合... 为促进低盐固态发酵酱油产品风味的提高与改善,运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了55种挥发性风味成分,总相对质量分数为96.60%,其中醇类化合物为54.86%;苯酚类化合物为4.05%;酯类化合物为2.78%;醛类化合物为7.82%;酮类化合物为1.25%;酸类化合物为9.90%;胺类化合物为1.67%;杂环类化合物为4.02%;烃类化合物为10.25%。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的主体挥发性风味成分为醇酚类、酸类、醛酮、杂环化合物,这为提高和改进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的风味提供了依据。酱油风味的形成是多种化合物共同作用的复杂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酱油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固相微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油的固态无盐与低盐混合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宗舟 张扬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6,共2页
用无盐固态与低盐固态混合发酵工艺生产酱油,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可缩短发酵周期。试验中大曲原料配比为黄豆粉:豌豆粉:大麸皮=4:1:5;菌种为沪酿3.042米曲霉;无盐固态发酵(70℃,2d)转入低盐固态发酵(65℃,6d),总发酵周期8d,蛋白质转... 用无盐固态与低盐固态混合发酵工艺生产酱油,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可缩短发酵周期。试验中大曲原料配比为黄豆粉:豌豆粉:大麸皮=4:1:5;菌种为沪酿3.042米曲霉;无盐固态发酵(70℃,2d)转入低盐固态发酵(65℃,6d),总发酵周期8d,蛋白质转化率为68.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混合发酵 固态发酵 发酵周期 大曲 米曲霉 原料配比 豌豆 麸皮 菌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固态酱油淋浇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敏 蒋予箭 +1 位作者 沈忱 张海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7-101,共5页
以豆粕、麸皮为原料,对低盐固态酱油淋浇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以一淋原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为评价指标,开展了发酵温度、盐水浓度和淋浇周期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响应面分析法,设计了3因素3水平试验,通过SAS软件分... 以豆粕、麸皮为原料,对低盐固态酱油淋浇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以一淋原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为评价指标,开展了发酵温度、盐水浓度和淋浇周期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响应面分析法,设计了3因素3水平试验,通过SAS软件分析得到回归模型并进行了方差分析,优化的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43.1℃,盐水浓度为14.8°Bè,淋浇周期为2.5 d/次。在此工艺下一淋原油中氨态氮含量达到11.4 g/L,与回归模型的预测值相对误差仅0.88%,回归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固态发酵 淋浇 氨态氮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固态发酵法酱油生产企业生产过程偏差的控制途径与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翁连海 陈玉洁 +1 位作者 逯家富 谭群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1-92,共2页
1生产过程偏差的生成原因及类型 1.1生产过程偏差的生成原因 所谓偏差是指某一过程的实际值与理想值或理论值之差。低盐固态发酵法酱油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整个酱油生产过程容易出现较大程度的偏差,这... 1生产过程偏差的生成原因及类型 1.1生产过程偏差的生成原因 所谓偏差是指某一过程的实际值与理想值或理论值之差。低盐固态发酵法酱油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整个酱油生产过程容易出现较大程度的偏差,这种偏差势必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从表面上看,企业的成品酱油或酱醅出现了质量问题,而从更深层次分析,它反映了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低或质量管理工作滞后于市场、销费者对企业产品质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 生产过程 生产企业 偏差 酱油 控制途径 质量管理工作 质量管理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固态发酵法酱油生产企业内部循环经济发展模型构建的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翁连海 刘天明 +2 位作者 李琢伟 陶英瑜 姜福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5-156,共2页
文中重点介绍了低盐固态发酵法酱油生产企业建立内部循环经济发展模型的相关理论、构建原则、具体内容以及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结合低盐固态发酵法酱油清洁生产标准,全过程展现了从选择原料到成品出厂的物料循环、能源循环与... 文中重点介绍了低盐固态发酵法酱油生产企业建立内部循环经济发展模型的相关理论、构建原则、具体内容以及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结合低盐固态发酵法酱油清洁生产标准,全过程展现了从选择原料到成品出厂的物料循环、能源循环与水循环途径以及清洁生产相关技术的应用,为我国低盐固态发酵法酱油生产企业建立内部循环经济发展模型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 酱油生产企业 循环经济发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固态原池淋浇发酵酱油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9
11
作者 曹宝忠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26-28,30,共4页
对原池淋浇发酵酱油生产工艺中的关键控制点做了详细的论述。对目前一些生产企业原池淋浇酱油生产工艺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及操作方法。在节约原料、提高原料利用率、改善酱油风味等方面提出可操作性技术,并从... 对原池淋浇发酵酱油生产工艺中的关键控制点做了详细的论述。对目前一些生产企业原池淋浇酱油生产工艺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及操作方法。在节约原料、提高原料利用率、改善酱油风味等方面提出可操作性技术,并从原理上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池淋浇 固态发酵 酱油 生香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为低盐固态发酵酱油工艺拓展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幼筠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C00期1-2,6,共3页
该文阐述了固态发酵工艺的特征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的延革以及在低盐固态发酵工艺基础上创新的先固后稀多菌种淋浇发酵原池浸出法工艺的特点及其优势从而论证了该工艺将在我国优质酱油生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酱油 固态发酵 多菌种浇淋发酵 新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固态发酵法酱油清洁生产标准建立原则与基本内容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翁连海 朱亚贤 +2 位作者 陈云志 李悦梅 丛祥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5-77,共3页
清洁生产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文中就低盐固态发酵酱油清洁生产标准的建立原则、基本内容、分级指标体系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为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生产工艺的革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 清洁生产 固态发酵 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Cl与NaCl在低盐固态法酱油发酵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6
14
作者 陶兴无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12,27,共5页
对KCl与NaCl在低盐固态酱油发酵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用KCl代替NaCl,KCl的浓度要高于NaCl才能抑制发酵期间杂菌的污染,且使用KCl的发酵效果比NaCl要好。
关键词 钠酱油 氯化钾(KCl) 氯化钠(NaCl) 固态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生产过程中大豆DNA降解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芹 于亮亮 +1 位作者 张素琴 宋浩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47-150,共4页
为研究酱油生产过程中大豆DNA降解情况,为酱油生产不同阶段大豆转基因成分检测提供引物序列和检测方法,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提取大豆和蒸煮后大豆DNA,针对内源大豆凝集素基因和外源抗草甘膦基因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用试剂... 为研究酱油生产过程中大豆DNA降解情况,为酱油生产不同阶段大豆转基因成分检测提供引物序列和检测方法,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提取大豆和蒸煮后大豆DNA,针对内源大豆凝集素基因和外源抗草甘膦基因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用试剂盒提取成熟酱醅、生酱油和酱油中的DNA,进行PCR扩增或巢式PCR扩增。结果表明,高温高压蒸料后大豆DNA片段长度降解到1500 bp以下,发酵后的酱醅中检测不到500 bp左右大豆DNA片段。生酱油和成品酱油经大豆DNA提取和PCR扩增未见条带,用巢式PCR扩增可以检测到200 bp以下的内源基因、外源基因DNA片段。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生产过程中造成DNA片段长度降解的2个主要工艺是蒸煮和发酵,淋油过程去除了大量大豆DNA,成品酱油可用巢式PCR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酱油 DNA降解 不同生产工艺 外源基因检测 巢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搭建我国低盐固态发酵法酱油生产企业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的探索
16
作者 翁连海 李琢伟 +1 位作者 陈玉洁 姜福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6-188,共3页
在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大会结束之后,“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出现频次最多的关键词,如何做好本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履行职责,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三废”排放,已经成为我国各行各业必须回答的问题。我国低盐固态发酵法酱... 在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大会结束之后,“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出现频次最多的关键词,如何做好本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履行职责,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三废”排放,已经成为我国各行各业必须回答的问题。我国低盐固态发酵法酱油生产企业作为能源消耗较大、生产工艺技术较为落后、清洁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传统行业,建立行业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是应对新形势的重要举措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 生产信息系统 服务体系 技术咨询 生产企业 酱油 社会经济发展 生产工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稀态发酵与低盐固态发酵酱油中次生菌群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婷婷 蒋雪薇 +2 位作者 周尚庭 赵龙 刘永乐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17,共5页
对高盐稀态工艺与低盐固态工艺发酵生产酱油过程中不同发酵时间及不同位置的酱醅(醪)的次生菌群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两种工艺中微生物类群及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其与酱油的风味、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盐稀态工艺的总... 对高盐稀态工艺与低盐固态工艺发酵生产酱油过程中不同发酵时间及不同位置的酱醅(醪)的次生菌群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两种工艺中微生物类群及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其与酱油的风味、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盐稀态工艺的总菌数要多于低盐固态工艺,其中前者的酵母菌数量为1.76×109个/g·酱醪,占总菌数的99%,约为后者的18900倍;且前者毛油各项品质均优于后者。说明酱油的风味、品质与酱油发酵过程中菌群的数量有较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稀态发酵 固态发酵 次生菌群 菌相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低盐固态发酵酱油质量风味的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13
18
作者 林祖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4,16,共5页
文中阐述了可以利用现有生产设备提高低盐固态发酵酱油质量和风味 ,建议采用先固后稀添加酵母、乳酸菌淋浇后熟发酵原池浸出法 ;固稀分酿法以及生物反应器固定化细胞技术 ;添加风味剂改善酱油质量 ,增加花色品种 ;晒露后熟等项技术措施。
关键词 酱油 固态发酵 质量 风味 酿造技术 酵母 乳酸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低盐固态发酵法酱油风味的实用技术(上)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大锦 王汝珍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5-37,共3页
对目前在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生产中提高风味质量新技术进行祥细论述,分析了新技术应用推广中存在问题,交流了实施新技术关键措施、操作方法和实用效果。
关键词 固态发酵 酱油 风味 措施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生产工艺的改进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车有荣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0-42,44,共4页
该研究对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尝试,在制曲过程中添加富含各种矿物质的膨润土,既有利于霉菌的生长,增加产酶,又提高了酱油产品中的矿物质含量;采用双菌种制曲并在发酵后期添加增香酵母,进行淋浇。这样既改善了酱油的质量... 该研究对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尝试,在制曲过程中添加富含各种矿物质的膨润土,既有利于霉菌的生长,增加产酶,又提高了酱油产品中的矿物质含量;采用双菌种制曲并在发酵后期添加增香酵母,进行淋浇。这样既改善了酱油的质量和风味,又使全氮利用率比对照组提高了5.13%,氨基酸生成率提高了2.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 酱油 生产工艺 改进 膨润土 回淋发酵 风味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