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化碳酸酯基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性能
1
作者 陈泽华 杜丽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1-455,共5页
聚合物电解质的分子结构设计可实现更高的离子电导率和更好的电化学性能。通过原位紫外光聚合,制备具有电解质/电极一体式结构的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EMA)改性碳酸乙烯亚乙酯(VEC)的氟化碳酸酯基准固态电解质(QSE),室温离子电导率为1.2... 聚合物电解质的分子结构设计可实现更高的离子电导率和更好的电化学性能。通过原位紫外光聚合,制备具有电解质/电极一体式结构的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EMA)改性碳酸乙烯亚乙酯(VEC)的氟化碳酸酯基准固态电解质(QSE),室温离子电导率为1.24 mS/cm,具有2.0~4.5 V的电化学窗口,与锂负极的兼容性良好。在2.5~4.0 V对Li|LiFePO_(4)电池进行测试:室温下,0.5 C最大放比容量为166.0 mAh/g,第10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86.3%;60℃下,1.0 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3.8 mAh/g,第10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8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固态电池 电解质 酯基电解质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原位紫外光聚合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有机聚硫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2
作者 袁媛 蔡志鹏 +2 位作者 宋柯蒙 李宁 曾芳磊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5-932,共8页
以有机硫化物硫辛酸(α-ALA)与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单体为原料,在高温(无需引发剂)条件下通过逆硫化反应制备了化学稳定的三维交联聚合物P(A_(x)-P_(y)),并与聚氧化乙烯(PEO)共混得到固态电解质膜P(A_(x)-P_(y))-PEO。P(A_(x)-P_(... 以有机硫化物硫辛酸(α-ALA)与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单体为原料,在高温(无需引发剂)条件下通过逆硫化反应制备了化学稳定的三维交联聚合物P(A_(x)-P_(y)),并与聚氧化乙烯(PEO)共混得到固态电解质膜P(A_(x)-P_(y))-PEO。P(A_(x)-P_(y))-PEO能辅助构建使电池稳定循环的SEI层。P(A_(3)-P_(3))-PEO电解质的电化学窗口可达4.5 V,60℃时其电导率能够达到1.85×10^(-3)S/cm。当电流密度为0.1 mA/cm^(2)时,Li|P(A_(3)-P_(3))-PEO|Li电池能够稳定循环1600 h以上,Li|P(A_(3)-P_(3))-PEO|SPAN电池具有719 mAh/g的放电比容量,库仑效率高达99%。结果表明,制备的聚合物电解质具有改善离子传输和提高电池循环稳定性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电解质 有机硫化物 交联聚合物 聚合物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γ^(60)Co辐照技术原位制备高性能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基准固态电解质
3
作者 李新宇 杨学英 +5 位作者 陈琦琛 李睿洋 李伟 邓翊 张鹏 赵金保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1,共9页
[目的]为解决固态电解质中离子传输缓慢、电极和电解质界面接触不良等问题,通过γ^(60)Co辐照技术原位制备高性能准固态电解质.[方法]以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oly(ethylene glycol)diacrylate,PEGDA]为单体,碳酸酯基液态电解质为增塑剂... [目的]为解决固态电解质中离子传输缓慢、电极和电解质界面接触不良等问题,通过γ^(60)Co辐照技术原位制备高性能准固态电解质.[方法]以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oly(ethylene glycol)diacrylate,PEGDA]为单体,碳酸酯基液态电解质为增塑剂和氧化铝涂覆的聚酰亚胺(PI@Al_(2)O_(3))隔膜为支撑膜,利用γ射线电离辐照技术实现原位固化,制得PEGDA基准固态电解质(PEGDA-based quasi solid electrolyte,PEGDA-QSE),考察PEGDA的质量分数和辐照剂量对制备的PEGDA-QSE性能的影响,并对优化条件下制得的PEGDA-QSE进行物性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液态高亲和性单体PEGDA经过γ射线辐照之后原位交联形成三维结构,并将液态小分子固定在其中,减少泄露以及燃烧风险.内部的小分子起到辅助离子传输、提升离子传导的作用.在PEGDA质量分数为10%、辐照剂量为30 kGy的条件下制备的PEGDA-QSE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其室温离子电导率为0.69 mS/cm,电化学窗口为4.7 V.所组装的磷酸铁锂半电池在0.5 C倍率下稳定循环300圈,循环后容量为147.3 mAh/g.软包电池在机械断裂条件下依然可以正常工作.[结论]本研究基于γ^(60)Co辐照技术原位制备的PEGDA-QSE具有高离子电导率、优异的界面接触和安全性能等特点,为高性能固态锂电池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电解质 γ^(60)Co辐照 原位固化 锂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EPA聚合物凝胶电解质的准固态钠离子电池
4
作者 孔剑锋 黄杰成 +2 位作者 刘兆林 林存生 王治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31-1338,共8页
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由于使用价格低廉且钠资源储量丰富,在实现低成本、规模化储能方面极具优势与市场竞争力。但高度易燃、易泄漏的液态电解液使常规钠离子电池在破损、短路、热失控等情况下存在安全隐患,并且液态电解液较低... 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由于使用价格低廉且钠资源储量丰富,在实现低成本、规模化储能方面极具优势与市场竞争力。但高度易燃、易泄漏的液态电解液使常规钠离子电池在破损、短路、热失控等情况下存在安全隐患,并且液态电解液较低的电化学稳定性也制约了钠离子电池应用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简便易行的原位热聚合方法,基于二季戊四醇戊-/己-丙烯酸(DPEPA)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了离子电导率为1.97mS·cm^(–1),钠离子迁移数为0.66,且具有宽电化学稳定窗口的高性能聚合物凝胶电解质。研究发现DPEPA的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能级低于碳酸乙烯酯(EC)与碳酸二乙酯(DEC)溶剂,可与NaPF_6在负极表面共同优先分解形成稳定的有机–无机复合固体电解质界面膜,抑制电解液溶剂分解。在此电解质中匹配Na(Ni_(1/3)Fe_(1/3)Mn_(1/3))O_(2)(NFM)正极与硬碳(HC)负极,构建的准固态钠离子全电池在120 mA·g^(–1)电流密度下稳定循环300次后,容量保持率达92%,并在20~80℃温度区间具有99~120 mAh·g^(–1)的比容量。利用原位X射线衍射仪揭示了NFM正极的高度结构可逆储钠机制与Na^(+)在HC负极中的“吸附-填孔”存储机制。研究表明引入含有低LUMO能级聚合物的凝胶电解质是在增强电池安全性的同时,提升固态钠离子电池电化学稳定性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固态电池 聚合物凝胶电解质 原位热驱动自由基聚合 储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基复合固态电解质填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唐菲 王柳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0,共8页
聚合物基固态电解质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加工性和低成本,是实现全固态锂电池的理想电解质,然而低离子电导率严重阻碍了其应用。加入无机填料,构筑聚合物基复合固态电解质是提升离子电导率的有效策略。首先,讨论了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传导... 聚合物基固态电解质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加工性和低成本,是实现全固态锂电池的理想电解质,然而低离子电导率严重阻碍了其应用。加入无机填料,构筑聚合物基复合固态电解质是提升离子电导率的有效策略。首先,讨论了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传导机理及复合固态电解质组分间的协同作用。其次,从机械强度、电化学稳定窗口、离子电导率、锂离子迁移数四个方面阐述了填料的作用,并以惰性填料、活性填料、功能性填料为分类对近些年填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介绍,阐释了其物理化学性质对电解质性能的调控机制。最后,在总结现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针对关键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锂电池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填料 固态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基电解质在低温固态锂电池中的应用与挑战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宇豪 李志勇 郭新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43-2258,共16页
由于其良好的柔韧性、与电极兼容性好、易加工等特点,聚合物基电解质在固态锂电池中极具应用前景。聚合物基固态电池可在室温下稳定工作,在低温下(≤0℃),聚合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的降低和缓慢的锂离子传输动力学导致电池极化增大,放电... 由于其良好的柔韧性、与电极兼容性好、易加工等特点,聚合物基电解质在固态锂电池中极具应用前景。聚合物基固态电池可在室温下稳定工作,在低温下(≤0℃),聚合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的降低和缓慢的锂离子传输动力学导致电池极化增大,放电容量急剧衰减,且低温下枝晶生长更加严重,极大限制了固态电池在低温环境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对近期相关文献进行探讨,首先介绍了聚合物基电解质在低温下应用面临的挑战和局限,接着阐述了聚合物基电解质的离子传导机制,通过实例重点阐述了低温聚合物基电解质的设计策略及应用,包括添加无机/有机填料、引入液体塑化剂、分子结构工程等优化聚合物基电解质体相离子传导的方法,以及原位聚合和构建良好的固体电解质界面/正极电解质界面等优化聚合物基电解质和电极间界面离子传输的方法。最后,评估并展望了低温聚合物基电解质的传输机制、设计原则、制备方法的不足及创新。本文有望促进聚合物基电解质及其固态锂电池在低温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电解质 低温 离子传导 固态锂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二氧化硅改性聚环氧乙烷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用于增强锂离子电池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罗志洪 石雁 +5 位作者 安金钰 郑德一 李龙 欧阳全胜 石斌 邵姣婧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5-1014,共10页
通过改性由酸蚀二维蛭石制备的二维二氧化硅,得到带正电荷的二维介孔二氧化硅(PSN+)纳米片,并将PSN+用作聚环氧乙烷(PEO)基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s)的填料。由于PSN+具有丰富的正电荷,PSN^(+)与锂盐解离的阴离子能够有效结合,从而促进锂... 通过改性由酸蚀二维蛭石制备的二维二氧化硅,得到带正电荷的二维介孔二氧化硅(PSN+)纳米片,并将PSN+用作聚环氧乙烷(PEO)基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s)的填料。由于PSN+具有丰富的正电荷,PSN^(+)与锂盐解离的阴离子能够有效结合,从而促进锂离子的运输,获得较好的锂离子转移数。在50℃时,基于PSN^(+)的SPEs表现出较高的离子电导率(7.5×10^(-5)S·cm^(-1)),锂离子迁移数为0.30,稳定电压窗为4.41 V。因此,组装后的LiFePO_(4)锂电池在50℃、0.2C下具有优异的初始放电比容量(155.7 m Ah·g^(-1)),在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填料 二维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比能固态电池的聚合物基电解质固化技术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卓 郭新 《储能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230,共19页
聚合物基电解质是最具应用前景的固体电解质,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甚至解决二次电池中电解液的泄漏、挥发、燃烧和爆炸等潜在安全问题。但是,聚合物基电解质的制备涉及到从液体到固体的固化过程,通常存在工艺烦琐、排放高、厚度难以... 聚合物基电解质是最具应用前景的固体电解质,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甚至解决二次电池中电解液的泄漏、挥发、燃烧和爆炸等潜在安全问题。但是,聚合物基电解质的制备涉及到从液体到固体的固化过程,通常存在工艺烦琐、排放高、厚度难以控制等问题。特别是在规模化生产高比能固态电池过程中,电解质的界面相容性、均匀性、厚度及制备/加工便利性十分重要,这些因素对聚合物基电解质的固化工艺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全面总结了聚合物基电解质制备的非原位固化和原位固化两种固化工艺的具体方法,并通过实例重点阐述了固化工艺、固化机理、材料选择、固化工艺优缺点及其在锂二次电池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最后,我们评估并展望了面向高比能固态电池的聚合物基电解质固化的关键材料选择、关键科学及工艺问题、普适性、规模化应用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本综述有助于深入理解面向高比能固态电池的聚合物基电解质的固化工艺,有望促进聚合物基电解质及其固态电池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电解质 原位固化技术 非原位固化技术 固态电池 材料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技术在聚合物固态电解质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昕昊 许俊兴 +2 位作者 王晨 南文争 燕绍九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108,共15页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因安全性高、柔性大、种类丰富、价格低等优势,为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产业化奠定基础。但受界面等问题的限制,目前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仍然较差。近几年,原位技术在电解质的研发领域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以...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因安全性高、柔性大、种类丰富、价格低等优势,为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产业化奠定基础。但受界面等问题的限制,目前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仍然较差。近几年,原位技术在电解质的研发领域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以原位聚合和原位表征为代表的原位技术极大促进了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发展。原位聚合通过优化电极、电解质界面提升电池电化学性能,原位表征可在无破坏的前提下探究电池内部的电化学机制。本文综述了聚合物固态电解质与原位技术的发展背景,重点讨论了近几年原位聚合在不同种类聚合物固态电解质中的应用进展以及原位表征在原位制备聚合物电解质中的应用,并指出原位技术在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和表征方面极具应用前景,同时针对原位聚合存在聚合程度难以控制、基质结构缺乏设计等问题提出了专注于机理研究、开发新的引发条件及反应体系等解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聚合 原位表征 聚合物 固态电解质 锂金属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电容器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毛立彩 吴锋 +1 位作者 苏岳锋 陈人杰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47,共4页
制备了一种介于水凝胶和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之间的聚合物电解质膜,用于活性炭电子双电层电容器。测试表明使用该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双电层电容器的容量为2 15mA·h,其容量、功率特性与KOH水溶液电容器相当。电容器的循环伏安曲线,稳... 制备了一种介于水凝胶和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之间的聚合物电解质膜,用于活性炭电子双电层电容器。测试表明使用该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双电层电容器的容量为2 15mA·h,其容量、功率特性与KOH水溶液电容器相当。电容器的循环伏安曲线,稳定的充放电循环曲线及交流阻抗谱说明该种聚合物电解质膜在碳基超级电容器的使用电压范围(0~1V)内是稳定的,而且聚合物电解质膜电容器表现出良好的可逆性和循环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双电层电容器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电池用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锋 毛立彩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5-337,共3页
用乳化浸渍的方法,由交联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甲酯、氢氧化钾和水制备了准固态复合聚合物电解质(QSPE)膜。QSPE膜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可达10-3S/cm数量级,可作为固态碱性电池的隔膜使用。研究了其组成、无机盐和纳米CeO2添加剂对QSPE膜离子... 用乳化浸渍的方法,由交联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甲酯、氢氧化钾和水制备了准固态复合聚合物电解质(QSPE)膜。QSPE膜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可达10-3S/cm数量级,可作为固态碱性电池的隔膜使用。研究了其组成、无机盐和纳米CeO2添加剂对QSPE膜离子电导率的影响及电解质膜的热稳定性。添加Na2SO4或1.0%的纳米CeO2,可使膜的离子电导率在55℃时,提高到10-2S/cm数量级;添加无机盐或纳米CeO2,膜的热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交联聚丙烯酸 聚丙烯酸甲脂 碱性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离子液体复合PEO制备高性能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12
作者 徐祖婧 赵相峰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2-1178,共7页
用化学共沉淀法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因其独特的安全性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聚环氧乙烷(PEO)为基体,通过引入聚离子液体(PIL),制备了一种新型SPE(PIL@PEO SPE)。通过将PIL穿插于PEO链段中,有效降低了PEO的结晶度,提高了SPE的离子... 用化学共沉淀法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因其独特的安全性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聚环氧乙烷(PEO)为基体,通过引入聚离子液体(PIL),制备了一种新型SPE(PIL@PEO SPE)。通过将PIL穿插于PEO链段中,有效降低了PEO的结晶度,提高了SPE的离子电导率(6.63×10^(-4)S/cm)。由其制备的固态电池在0.5C,60℃时,Li/LiFePO4电池首次放电容量高达147.6 mAh/g,经过长达300圈充放电循环,容量保留率仍然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聚离子液体 聚氧化乙烯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筑星形化合物提升交联网络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性能
13
作者 王万慧 王春娟 胡骥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1,共7页
通过巯基-丙烯酸酯点击反应引发三羟甲基丙烷三(3-巯基丙酸酯)(TMPMP)或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PETMP)分别与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进行UV辐照反应,制得星型化合物。TMPMP或PETMP为交联剂,PEGMA为星形化合物的支链。星形化合... 通过巯基-丙烯酸酯点击反应引发三羟甲基丙烷三(3-巯基丙酸酯)(TMPMP)或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PETMP)分别与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进行UV辐照反应,制得星型化合物。TMPMP或PETMP为交联剂,PEGMA为星形化合物的支链。星形化合物的结构可通过变换不同的交联剂,并通过改变PEGMA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调节。将星形化合物掺入交联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中,固态电解质的机械性能、电化学性能均得到改善。固态电解质的拉伸强度达83.9 MPa,杨氏模量达180.4 MPa,断裂伸长率达49.9%,拉伸韧性达22.6 MJ/m^(3),室温离子电导率达2.8×10^(-5) S/cm。利用该固态电解质组装Li/LFP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在0.1 C倍率下循环100次后剩余比容量为111.5 mAh/g,比容量保持率为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型化合物 机械性能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锂金属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池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
14
作者 翟丛丛 张昊 +6 位作者 林帅 杨寒 张坤 赵华 韩吉庆 王威 刘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8-155,共8页
碳酸乙烯亚乙酯(VEC)是液体电解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电池过热等因素易导致VEC燃烧。文中将马来酸酐(MA)和VEC共聚得到固体聚(马来酸酐-co-碳酸乙烯亚乙酯)(P(MA-co-VEC)),并以该聚合物为导锂离子体、P(VDF-co-HFP)为成膜助剂、双三... 碳酸乙烯亚乙酯(VEC)是液体电解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电池过热等因素易导致VEC燃烧。文中将马来酸酐(MA)和VEC共聚得到固体聚(马来酸酐-co-碳酸乙烯亚乙酯)(P(MA-co-VEC)),并以该聚合物为导锂离子体、P(VDF-co-HFP)为成膜助剂、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为锂源制备锂电池用电解质膜。表征了聚合物及电解质膜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铸膜液中P(MA-co-VEC)和P(VDF-co-HFP)这2种聚合物质量比为3:7时,聚合物电解质的力学和电化学性能达到最佳,该比例膜吸液率为60%,离子电导率在一定范围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室温(25℃)离子电导率为0.634×10^(-4) S/cm,75℃达到9.772×10^(-4) S/cm。组装的锂电池经过100循环,电池容量仍保持在124.8 mAh/g,库仑效率99.0%,在锂电池等新能源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聚(马来酸酐-co-碳酸乙烯亚乙酯) 聚(偏氟乙烯-co-六氟丙烯)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固态锂硫电池固态电解质研究进展
15
作者 阮明皓 李龙飞 +3 位作者 徐建平 金哲宇 方如意 夏阳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6,共6页
全固态锂硫电池利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有机液态电解液,有望从根源解决液态锂硫电池穿梭效应,同时,可以改善锂硫电池循环稳定性、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实现高比能、高安全、低成本全固态锂硫电池,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然而,将传统液态电解液... 全固态锂硫电池利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有机液态电解液,有望从根源解决液态锂硫电池穿梭效应,同时,可以改善锂硫电池循环稳定性、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实现高比能、高安全、低成本全固态锂硫电池,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然而,将传统液态电解液的固态化,带来了电解质/电极界面物理接触不佳、化学/电化学稳定性差、固态电解质电导率低等系列关键科学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重点围绕近5年内聚合物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在全固态锂硫电池中的最新研究动态及未来发展趋势,综合讨论了固态电解质电导率、电解质/电极界面稳定性等问题对全固态锂硫电池性能的影响及其改性策略,并对全固态锂硫电池的设计进行展望,为高比能、高安全锂硫电池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锂硫电池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 高比能 高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悦韵 黄启章 +4 位作者 朱艳青 沈成家 王雷雷 史继富 徐刚 《新能源进展》 2016年第6期475-485,共11页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制备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廉且转换效率高,是太阳能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基于液态电解质的DSSC的光电转换效率最高已达到13%,但液态电解质封装困难、长期稳定性差等问题阻碍了其实际...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制备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廉且转换效率高,是太阳能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基于液态电解质的DSSC的光电转换效率最高已达到13%,但液态电解质封装困难、长期稳定性差等问题阻碍了其实际应用。近些年来,固态和准固态电解质引起了研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因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良好的电池界面接触和可加工性能,成为制备高性能DSSC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根据特征、形成机制和电解质的物理状态,可将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分为四大类:准固态热塑性聚合物电解质,准固态热固性聚合物电解质,准固态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和准固态离子型聚合物电解质。本文分析了基于这几类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DSSC的性能参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固态 电解质 聚合物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为基的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离子导电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书廷 陈红军 +1 位作者 贾俊华 尹艳红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5-187,共3页
制备了聚偏氟乙烯 (PVDF) 锂盐 增塑剂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并测定了该类电解质的电导率 ,结果表明 :以聚偏氟乙烯为基的凝胶电解质的室温电导率超过了 10 -3 S·cm-1,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服从VTF方程。并对该电解质进行了红外、扫... 制备了聚偏氟乙烯 (PVDF) 锂盐 增塑剂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并测定了该类电解质的电导率 ,结果表明 :以聚偏氟乙烯为基的凝胶电解质的室温电导率超过了 10 -3 S·cm-1,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服从VTF方程。并对该电解质进行了红外、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 ,发现了一个新相 ,并证实了在聚偏氟乙烯、锂盐、增塑剂三者之间共存的相互作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 聚偏氟乙烯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制备 结构 性能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用PEO基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赵旭东 朱文 +1 位作者 李镜人 贾迎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17,44,共6页
锂离子电池作为重要的能量储存元件在消费类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存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传统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受到能量密度低、安全性差等诸多缺陷的限制,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质制备新型固态锂离子电池目前... 锂离子电池作为重要的能量储存元件在消费类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存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传统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受到能量密度低、安全性差等诸多缺陷的限制,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质制备新型固态锂离子电池目前备受关注。PEO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由于其设计简单、易于制造、使用安全等优点已被认为是替代传统液体电解质的首选。介绍了当前PEO基聚合物电解质的主要研究种类、特点和性能;阐述了锂离子在PEO基聚合物电解质中的导电机制;分析了与PEO络合的锂盐种类对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种改善PEO基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措施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锂离子电池 PEO 聚合物电解质 固态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蓄电池PEO基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邱玮丽 杨清河 +2 位作者 马晓华 付延鲍 宗祥福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40-448,457,共10页
从提高锂蓄电池聚环氧乙烷(PEO)基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锂离子迁移数和改善电解质与锂电极之间的界面稳定性三个方面介绍了其研究进展。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机械性能和电化学性能都有较大的提高,有利于实现锂蓄电池的商品化。此... 从提高锂蓄电池聚环氧乙烷(PEO)基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锂离子迁移数和改善电解质与锂电极之间的界面稳定性三个方面介绍了其研究进展。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机械性能和电化学性能都有较大的提高,有利于实现锂蓄电池的商品化。此外,还讨论了PEO基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导电机理和界面稳定机理,特别是无机陶瓷粉末的加入对提高电解质电导率和界面稳定性等方面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蓄电池 聚环氧乙烷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钠基聚合物电解质在固态钠电池中的性能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强 胡勇胜 +3 位作者 李泓 陈立泉 黄学杰 周志彬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3-218,共6页
采用简单的溶液浇铸法制备出由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钠(Na TFSI)/聚氧乙烯(PEO)构筑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并针对其相转变、结晶性、热稳定性、电导率以及电化学稳定性等基础理化及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表明,Na TFSI/PEO([... 采用简单的溶液浇铸法制备出由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钠(Na TFSI)/聚氧乙烯(PEO)构筑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并针对其相转变、结晶性、热稳定性、电导率以及电化学稳定性等基础理化及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表明,Na TFSI/PEO([EO]/[Na+]=15)SPE具有相对高的电导率(σ≈10^(-3)S·cm^(-1),80°C)、高的耐氧化能力(4.86 V vs Na+/Na)和热稳定性高达350°C。电池测试结果表明,该Na TFSI基SPE不仅对金属钠电极能够呈现出优异的界面稳定性,而且在Na|SPE|NaCu_(1/9)Ni_(2/9) Fe_(1/3) Mn_(1/3)O_2电池中展现出良好的循环和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钠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聚氧乙烯 钠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