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定金属离子亲和膜分离技术(Ⅰ)方法和原理 被引量:7
1
作者 柴红 陈欢林 刘茉娥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3-28,共6页
固定金属离子亲和膜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纯化生物分子的新技术,综述了31 篇文献,概述了固定金属离子亲和膜分离的基本原理,探讨了螯合剂的选择原则,研究了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 亲和膜 固定金属离子 蛋白 纯化 膜分离 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金属离子亲和膜分离技术(Ⅱ)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被引量:3
2
作者 柴红 陈欢林 刘茉娥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9年第5期13-18,共6页
概述了亲和膜及其组件的研究现状以及固定金属离子亲和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亲和膜 固定金属离子 蛋白 纯化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固定金属离子亲和膜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柴红 陈欢林 徐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2-166,共5页
An immobilized metal ion affinity membrane was prepared by plasma-induced graft polymerization of glycidyl methacrylate (GMA) onto a porous polypropylene(PP), followed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f epoxide group of the GM... An immobilized metal ion affinity membrane was prepared by plasma-induced graft polymerization of glycidyl methacrylate (GMA) onto a porous polypropylene(PP), followed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f epoxide group of the GMA grafted membrane into an iminodiacetate(IDA) group, and chelation with copper ion. The effect of plasma discharge condition, GMA monomer concentration and grafting time on the degree of GMA grafting was studied and the optimum condition for plasma treatment of membrane was:10 W for 30 s, and that for grafting is 30 h at a concentration of 1 mol· L -1 GMA.Under this condition, a maximum grafting degree of 13.28% was obtained. The spectra of IR and XPS shows that GMA and IDA had been attached to the PP membrane after grafting and coupling. The nonselective adsorption of PP membrane had been significantly reduced after the H 2SO 4 treatment of the IDA coupled membrane. Finally, the isotherm adsorption of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on the immobilized metal ion affinity membrane was measured and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BSA increased with the degree of grafting. When BSA concentration was 1080 μg·ml -1 ,the adsorption ability of the affinity membrane with a grafting degree of 5.3% was nearly twice as much as that membrane with a grafting degree of 4.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体引发聚合 固定金属离子 亲和膜 固定离子 膜分离 牛血清白蛋白 制备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在固定金属离子亲和色谱中吸附与洗脱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杜涛 赵胜利 +2 位作者 文九巴 李董轩 朱金娥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7,共4页
介绍了固定金属离子亲和色谱(IMAC)吸附蛋白质的基本原理、蛋白质吸附与解吸的影响因素以及洗脱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简述了IMAC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固定金属离子亲和色谱 蛋白质 吸附 洗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发光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用于磷酸化蛋白免疫印迹标记 被引量:1
5
作者 毛雨晓 郑蒙蒙 +2 位作者 刘桂真 安保礼 康经武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4-390,共7页
发展了一种能够识别磷酸化蛋白的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发光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用于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磷酸化蛋白的标记。首先通过反相微乳液Stöber方法合成了掺杂异硫氰酸荧光素硅烷化衍生物的发光二氧化硅(FITC@SiO_(2))球形纳... 发展了一种能够识别磷酸化蛋白的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发光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用于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磷酸化蛋白的标记。首先通过反相微乳液Stöber方法合成了掺杂异硫氰酸荧光素硅烷化衍生物的发光二氧化硅(FITC@SiO_(2))球形纳米粒子,粒子平均粒径为60 nm。然后通过共聚反应在FITC@SiO_(2)纳米粒子表面生成一层聚合物用于保护纳米粒子,并引入N,N-(双羧甲基)-L-赖氨酸功能基团用于螯合金属离子,从而实现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作用。以α-酪蛋白作为实验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研究了螯合不同金属离子的发光纳米粒子对磷酸化蛋白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螯合了Ti^(4+)金属离子的发光二氧化硅FITC@SiO_(2)纳米粒子对α-酪蛋白酶解液中的磷酸化肽段的富集作用最强。利用这种发光二氧化硅FITC@SiO_(2)纳米粒子对磷酸化肽段的特异性识别性能,可用于Western Blot实验中标记磷酸化蛋白的条带。结果显示,α-酪蛋白的电泳条带可以被亲和发光二氧化硅FITC@SiO_(2)纳米粒子标记,而作为对照的牛血清白蛋白则没有被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印迹 固定金属离子亲和 发光二氧化硅纳米粒子 磷酸化蛋白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冬氨酸的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色谱材料用于磷酸化肽选择性富集 被引量:3
6
作者 申惠莲 卡哈尔.阿里木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4-338,共5页
采用点击化学的方法将自然界中的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键合到硅球上(命名为Click Asp),并将Fe3+配位到Click Asp上,合成固定金属离子亲和色谱(IMAC)材料(Fe3+-Click Asp);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电子能谱和扫描电镜等表征证明Fe3+-Click... 采用点击化学的方法将自然界中的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键合到硅球上(命名为Click Asp),并将Fe3+配位到Click Asp上,合成固定金属离子亲和色谱(IMAC)材料(Fe3+-Click Asp);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电子能谱和扫描电镜等表征证明Fe3+-Click Asp成功合成。将此IMAC材料用于蛋白质酶解液和牛奶中的磷酸化肽的富集,实现了磷酸化肽的高选择性富集。本研究为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提供了新材料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冬氨酸 固相萃取 固定金属离子亲和色谱 磷酸化肽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LDI-TOF MS的串联富集策略在磷酸化蛋白组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传静 吴婷 +2 位作者 任红鑫 张玲帆 杜一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61-1068,共8页
提出一种除盐-富集串联用于磷酸肽富集研究的思路。选用C18柱和铈(Ⅳ)修饰的壳聚糖材料进行脱盐实验,以制备的基于聚合物基体螯合Fe3+的亲和色谱材料为富集材料。将直接富集和串联策略应用到标准品和血清中,研究结果表明,该富集材料具... 提出一种除盐-富集串联用于磷酸肽富集研究的思路。选用C18柱和铈(Ⅳ)修饰的壳聚糖材料进行脱盐实验,以制备的基于聚合物基体螯合Fe3+的亲和色谱材料为富集材料。将直接富集和串联策略应用到标准品和血清中,研究结果表明,该富集材料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1.6 fmol),铈(Ⅳ)修饰的壳聚糖材料前提下的串联策略能明显降低样品的复杂性。相比直接富集方法,能够提高磷酸化肽的覆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盐 固定金属离子亲和色谱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磷酸肽 串联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折叠液相色谱法复性和纯化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被引量:9
8
作者 王超展 王骊丽 耿信笃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4-517,共4页
用蛋白折叠液相色谱法(PFLC)对大肠杆菌表达的包涵体形式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进行了复性并同时纯化。用Cu2+-亚氨基二乙酸(IDA)Sepharose作为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色谱的固定相。在低浓度脲存在下,以咪唑为洗脱剂,采用线... 用蛋白折叠液相色谱法(PFLC)对大肠杆菌表达的包涵体形式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进行了复性并同时纯化。用Cu2+-亚氨基二乙酸(IDA)Sepharose作为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色谱的固定相。在低浓度脲存在下,以咪唑为洗脱剂,采用线性梯度洗脱rhG-CSF。该法仅通过一步PFLC分离,减少了复性过程中rhG-CSF的聚集,复性后的rhG-CSF的比活性为1.8×108IU/mg,纯度为97%,质量回收率为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金属离子亲和色谱 蛋白折叠 纯化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衍生肽段文库用于鉴定酪蛋白激酶2的底物模体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曼玉 王春丽 +4 位作者 边阳阳 程凯 卫晓鸾 叶明亮 邹汉法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06-711,共6页
模体是蛋白质二级结构上的一种特征序列,激酶底物通常具有一类特征性的模体,识别底物模体对鉴定激酶底物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快速鉴定激酶底物模体,将全细胞蛋白质酶解液作为肽段文库的来源,采用碱性磷酸酶去除肽段的固有磷酸化后构建了... 模体是蛋白质二级结构上的一种特征序列,激酶底物通常具有一类特征性的模体,识别底物模体对鉴定激酶底物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快速鉴定激酶底物模体,将全细胞蛋白质酶解液作为肽段文库的来源,采用碱性磷酸酶去除肽段的固有磷酸化后构建了用于筛选激酶底物模体的肽段文库。该肽段文库是大量非磷酸化肽段的混合物,将此混合肽段与酪蛋白激酶2和三磷酸腺苷作用30min后,通过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色谱法富集磷酸化肽段,采用反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成功地鉴定到472条非冗余底物肽段,包含451个非冗余磷酸化位点,并由此得到底物模体S/T-D/E-x-D/E。该法能够快速准确地筛选出激酶底物模体,对研究激酶-底物识别以及信号转导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金属离子亲和色谱 反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模体 激酶 肽段文库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亲和色谱的肺癌细胞磷酸化蛋白质组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宝会 王晨桐 +1 位作者 郭淼 肖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7-86,共10页
磷酸化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异常往往会导致细胞内信号通路的紊乱和疾病的发生。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色谱(IMAC)是磷酸化肽段的高效富集技术,在磷酸化蛋白质组研究方面应用广泛。该研究以金属钛离子(Ti^4+)螯合IMAC材料(T... 磷酸化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异常往往会导致细胞内信号通路的紊乱和疾病的发生。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色谱(IMAC)是磷酸化肽段的高效富集技术,在磷酸化蛋白质组研究方面应用广泛。该研究以金属钛离子(Ti^4+)螯合IMAC材料(Ti^4+-IMAC)为载体,进行磷酸化肽段富集。比较了10μm Ti^4+-IMAC通过振荡法和固相萃取法(SPE)富集磷酸肽的效果,发现振荡法可以富集到更多的磷酸肽;对比了两种尺寸(10μm和30μm)Ti^4+-IMAC在磷酸化肽段富集中的差异,发现小尺寸材料富集效果更佳。进一步采用优化的策略比较了不同转移能力肺癌细胞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免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结果表明,优化的Ti^4+-IMAC方法可以从正常的肺成纤维细胞MRC5、低转移肺癌细胞95C和高转移肺癌细胞95D中分别鉴定到510、863和1108种磷酸化蛋白质,其中317种为3组所共有。该研究共鉴定到1268种磷酸化蛋白质上的7560个磷酸化位点,其中1130个为差异磷酸化位点,文献报道显示部分异常表达的激酶与癌症转移密切相关。通过生信对比分析发现,异常表达的磷酸化蛋白质主要与细胞侵袭、迁移和死亡等细胞迁移方面的功能有关。通过优化磷酸化肽富集策略,初步阐明了磷酸化蛋白质网络的异常与肺癌转移之间的相关性,该方法有望用于肺癌进展相关的磷酸化位点、磷酸化蛋白质及其信号通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金属离子亲和色谱 磷酸化 蛋白质组 癌症转移 肺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秀娟 李好雨 +1 位作者 郭林 赵晓璐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26,共6页
本文运用稳定同位素双甲基化标记技术、固定相金属离子螯合层析(IMAC)技术并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了仙台病毒感染引起的宿主细胞磷酸化蛋白质组变化。实验发现定量的4 289个磷酸化肽段有~20%的蛋白质磷酸化位点发生了显著变化... 本文运用稳定同位素双甲基化标记技术、固定相金属离子螯合层析(IMAC)技术并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了仙台病毒感染引起的宿主细胞磷酸化蛋白质组变化。实验发现定量的4 289个磷酸化肽段有~20%的蛋白质磷酸化位点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哺乳动物雷帕毒素靶蛋白(mTOR)通路和剪接体(Spliceosome)通路可能参与宿主细胞对病毒的应答;通过对显著变化磷酸化肽段进行基序分析,发现了9个代表性的磷酸化修饰位点基序。本研究方法对于深入解析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通路提供了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磷酸化修饰 固定金属离子螯合层析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油基钻屑/橘皮生物炭钝化修复铜铅污染土壤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向明 邓小刚 +3 位作者 徐倩霞 罗斌 邱海燕 兰贵红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86-2293,共8页
将热解油基钻屑(OBDC)/橘皮(OB)生物炭(OBDCs-OB)加入到Cu(Ⅱ)和Pb(Ⅱ)污染土壤中进行为期83 d的钝化修复实验,探究OBDCs-OB用于钝化修复铜铅污染土壤的效果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OBDCs-OB表面具有—OH及—COOH等官能团、... 将热解油基钻屑(OBDC)/橘皮(OB)生物炭(OBDCs-OB)加入到Cu(Ⅱ)和Pb(Ⅱ)污染土壤中进行为期83 d的钝化修复实验,探究OBDCs-OB用于钝化修复铜铅污染土壤的效果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OBDCs-OB表面具有—OH及—COOH等官能团、碳酸盐岩和黏土矿物等矿物组成以及多孔结构,可作为吸附剂使用;对比空白土壤,加入OBDCs-OB后,土壤阳离子交换容量(CEC)增加18.29 cmol/kg,维持pH在6.80;土壤中可酸溶态Cu(Ⅱ)和Pb(Ⅱ)含量分别降低18.21%和20.07%;Cu(Ⅱ)和Pb(Ⅱ)的潜在浸出毒性分别降低52.8%和92.8%,有效钝化了Cu(Ⅱ)和Pb(Ⅱ);土壤微生物总数最大值为8.6×10^(10)cfu/g,土壤脱氢酶与脲酶含量最大值为127.10μgTPE/(g·6 h)和167.10 mg_(NH_(3)-N)/(kg·24 h),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可促进土壤微生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油基钻屑 金属离子固定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土壤修复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