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定野调强放疗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勇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4期19-21,共3页
目的:比较固定野调强放疗(ff-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治疗宫颈癌的临床剂量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宁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放疗治疗的不同分为ff-IMRT组和VMAT组。ff-IMRT组实施ff-I... 目的:比较固定野调强放疗(ff-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治疗宫颈癌的临床剂量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宁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放疗治疗的不同分为ff-IMRT组和VMAT组。ff-IMRT组实施ff-IMRT,VMAT组实施VMAT。比较两组盆腔骨剂量分布情况、计划剂量梯度指数(GI)值、血液毒性分级情况。结果:ff-IMRT组在V_(5~45)盆腔骨组织受照射剂量体积均高于VMA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V_(50~55)盆腔骨组织受照射剂量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f-IMRT组放疗计划剂量的GI值高于VMA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ff-IMRT组白细胞下降≥1级与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3级发生率高于VMA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IMRT组急性血液毒性发生率高于VMA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VMAT相对于ff-IMRT能有效降低宫颈癌患者血液毒性发生率,剂量体积参数V_(5~15)更低,在降低盆腔骨组织剂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固定野调强放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盆腔骨组织 受照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断层调强与固定野调强技术在全乳放疗中的近期临床效果 被引量:7
2
作者 侯晓荣 杨波 +5 位作者 刘志凯 胡克 晏俊芳 沈晶 邱杰 张福泉 《协和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377-382,共6页
目的 研究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应用螺旋断层调强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和固定野调强放疗(fixed-fiel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FF-IMRT)的近期疗效和早期临床反应.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本院使用HT(HT组)和FF... 目的 研究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应用螺旋断层调强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和固定野调强放疗(fixed-fiel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FF-IMRT)的近期疗效和早期临床反应.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本院使用HT(HT组)和FF-IMRT(FF-IMRT组)进行保乳术后全乳放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共24例,每组12例,术后病理分期0~ⅡB期,全乳放疗剂量46~50 Gy/23~25次.其中接受化疗者11例(45.8%),接受内分泌治疗者18例(75%).对两组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分布进行评估,对放疗毒性反应及美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与FF-IMRT组相比,HT组的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 105%、PTV110%高剂量区减少(P =0.000,P=0.023),靶区的均匀性和适形度改善(P =0.003,P=0.002).患侧肺的V5、V20、Dmean(P=0.002,P=0.001,P=0.000),双肺的V5、V20、Dmean(P=0.010,P=0.002,P=0.009)及心脏的V5、V20 (P =0.033,P=0.030)等受量降低.HT组出现Ⅰ、Ⅱ级放射性皮炎者分别有10例(83.3%)、2例(16.7%),FF-IMRT组出现Ⅰ、Ⅱ级放射性皮炎者分别有11例(91.7%)、1例(8.3%);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放射性肺炎.HT组患者美容效果为满意者12例(100%),FF-IMRT组美容效果为满意者11例(91.7%).两组患者的近期不良反应和美容效果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HT与FF-IMRT技术进行保乳术后全乳放疗,可获得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长期治疗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随诊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放射治疗 保乳治疗 固定野调强放疗 螺旋断层调强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拉弧适形放疗技术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计划中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高红军 王军良 +1 位作者 秦海峰 郝龙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7-78,共2页
目的从剂量学角度对旋转拉弧适形放疗技术(RapidArc-SBRT)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技术(IM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计划进行比较。方法 1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RapidArc-SBRT与IMRT治疗,对靶区剂量分布、正常肺组织和关键器官受照射剂量、... 目的从剂量学角度对旋转拉弧适形放疗技术(RapidArc-SBRT)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技术(IM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计划进行比较。方法 1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RapidArc-SBRT与IMRT治疗,对靶区剂量分布、正常肺组织和关键器官受照射剂量、整个放疗过程的机器总跳数和治疗时间进行比较。结果靶区适形指数(CI)与不均匀性指数(HI),IMRT优于RapidArc-SBRT(P<0.01);受较低剂量照射的正常肺组织体积RapidArc-SBRT大于IMRT(P<0.05);治疗总跳数和治疗时间RapidArc-SBRT优于IMRT(P<0.01);关键器官受量IMRT与RapidArc-SBR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IMRT与RapidArc-SBRT在组织和危及器官受照射剂量上具有相似的剂量学优势,IMRT具有更明显的靶区适形度优势,RapidArc-SBRT具有机器总跳数和治疗时间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拉弧适形放疗技术 固定动态调强放疗技术 剂量比较 非小细胞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术前容积调强与固定野调强技术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7
4
作者 杨波 庞廷田 +3 位作者 孙显松 胡克 邱杰 张福泉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目的比较对直肠癌术前患者应用固定野调强(fixed-fiel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FF-IMRT)和容积调强(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两种计划方式进行术前放射治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15例直肠癌术前进行调强放... 目的比较对直肠癌术前患者应用固定野调强(fixed-fiel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FF-IMRT)和容积调强(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两种计划方式进行术前放射治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15例直肠癌术前进行调强放疗的患者行CT模拟定位,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对同一CT图像设计FF-IMRT计划和VMAT计划。评估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结果 VMAT计划组和FF-IMRT计划组靶区覆盖度均能满足处方剂量要求。与FF-IMRT计划组相比,VMAT计划组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105%覆盖度、Dmean及Dmax均增加(P=0.011,P=0.017,P=0.006),适形度指数减低(P=0.008),而均匀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3)。与FF-IMRT计划组相比,VMAT计划组膀胱V50增加约15%(P=0.009),Dmax平均值增加0.7 Gy(P=0.003);小肠V30降低10%(P=0.004),Dmax平均值增加0.9 Gy(P=0.000);骨髓V10、V30、V40分别降低2%、10%、10%(P=0.000,P=0.000,P=0.000),Dmean平均值降低1.7 Gy(P=0.000);左右股骨头D5分别降低3.2 Gy、2.4 Gy(P=0.000,P=0.000);全身V10、V20、V30、V40也明显降低(P=0.003,P=0.000,P=0.000,P=0.004)。VMAT计划组较FF-IMRT计划组机器跳数(monitor units,MU)平均值减少50%(P=0.000)。结论直肠癌术前患者采用VMAT技术,可以获得等同于或优于FF-IMRT计划的剂量分布,患者治疗时间明显缩短,MU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放射治疗 剂量学 固定野调强放疗 容积调强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术后盆腔螺旋断层调强和固定野调强技术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波 庞廷田 +5 位作者 刘峡 孙显松 李文博 胡克 邱杰 张福泉 《协和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392-396,共5页
目的比较对宫颈癌术后患者应用螺旋断层调强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和固定野调强放疗(fixedfiel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FF-IMRT)两种计划方式进行放射治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10例宫颈癌术后进行调强放疗的患者... 目的比较对宫颈癌术后患者应用螺旋断层调强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和固定野调强放疗(fixedfiel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FF-IMRT)两种计划方式进行放射治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10例宫颈癌术后进行调强放疗的患者行CT模拟定位,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对同一CT图像设计HT计划和FF-IMRT计划。评估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结果 HT计划组和FF-IMRT计划组靶区覆盖度均满足临床处方剂量要求。与FF-IMRT计划组相比,HT组的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95%、PTV100%覆盖度增加,PTV105%覆盖度降低、Dmean及Dmax均明显降低(P=0.000),适形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优于FF-IMRT计划组(P=0.000)。与FF-IMRT计划组相比,HT计划组的膀胱V40降低约7%(P=0.000),Dmax平均值降低1.7 Gy(P=0.000);直肠V40降低约8%(P=0.000);小肠V30、V40分别降低4%、3%(P=0.002,P=0.000),Dmax平均值降低2 Gy(P=0.000);骨髓V30增加约5%(P=0.001),左右股骨头D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马尾神经Dmax的平均值降低约2 Gy(P=0.030)。全身V20、V30、V40分别降低2%、1.3%、0.6%(P<0.01)。结论宫颈癌患者采用HT技术,靶区均匀性指数及适形度指数均较FF-IMRT技术明显提高,膀胱、直肠、小肠中高剂量区的体积进一步降低。HT技术在宫颈癌术后的临床应用中具有可行性,可作为一种新的照射方式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放射治疗 剂量学 螺旋断层调强放疗 固定野调强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王艳洁 梁长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7期7-11,共5页
目的对比宫颈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技术与和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DMLC-IMRT)技术的治疗剂量学差异。方法22例宫颈癌术后患者,术后均进行辅助放疗,设定相同的照射剂量参数分别行VMAT计划与DMLC-IMRT计划设计。比较VMAT和DMLC-IMR... 目的对比宫颈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技术与和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DMLC-IMRT)技术的治疗剂量学差异。方法22例宫颈癌术后患者,术后均进行辅助放疗,设定相同的照射剂量参数分别行VMAT计划与DMLC-IMRT计划设计。比较VMAT和DMLC-IMRT技术计划靶区剂量、危及器官(OAR)剂量、体积参数及机器跳数、照射时间。结果VMAT技术D_(50%)(4978.55±51.13)cGy、均匀性指数(HI)值(0.06±0.01)均高于DMLC-IMRT技术的(4774.15±40.85)cGy、(0.05±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技术D_(2%)、D_(98%)、PTV_(100%)与DMLC-IMRT技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技术膀胱体积V_(40)50.67(44.18,60.16)%及右股骨头体积V_(30)(24.05±9.72)%、平均剂量(D_(mean))(2547.68±207.04)cGy均低于DMLC-IMRT技术的52.61(45.88,59.06)%、(34.40±9.17)%、(2691.60±206.10)cGy,膀胱体积V_(30)(79.02±20.40)%高于DMLC-IMRT技术的(73.43±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技术小肠体积V_(30)、D_(mean)、D_(2%),直肠体积V_(30)、V_(40)、D_(mean)、最大剂量(D_(max)),膀胱体积V_(20)、D_(mean),左股骨头体积V_(20)、V_(30)、D_(mean)、D_(max),右股骨头体积V_(20)、D_(max)与DMLC-IMRT技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技术机器跳数601.70(576.20,718.93)MU少于DMLC-IMRT技术的844.55(800.27,902.81)MU,照射时间128.23(119.05,144.52)s短于DMLC-IMRT技术的268.87(253.06,310.5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术后患者应用VMAT技术能提高靶区剂量并降低危及器官照射剂量,减少照射时间和机器跳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固定动态调强放疗 靶区剂量 器官照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不同调强方式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伟平 杨波 +4 位作者 庞廷田 刘楠 胡克 邱杰 张福泉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第4期417-421,共5页
目的比较胰腺癌术后患者固定野调强放疗(fixed-fiel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FF-IMRT)与容积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选择合适的照射技术提供参考。方法 2011年6月至12月在北京... 目的比较胰腺癌术后患者固定野调强放疗(fixed-fiel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FF-IMRT)与容积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选择合适的照射技术提供参考。方法 2011年6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放疗的10例胰腺癌术后患者,分别根据其同一CT模拟定位图像设计FF-IMRT计划和VMAT计划,处方剂量50 Gy/25次。分析剂量体积直方图曲线,评估靶区、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并比较二者机器跳数(monitor units,MU)和治疗时间的差别。结果 FF-IMRT计划和VMAT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F-IMRT计划相比,VMAT计划中肝脏、胃、小肠、全身的V5明显升高(P均<0.05),而肝脏的V10和V20,胃的V10,小肠的V10、V20、V50,左肾的V20,右肾的V20、V30、Dmean、Dmax,以及全身的V10、V20有不同程度下降(P均<0.05),脊髓的Dmax升高1.85 Gy(P=0.04)。FF-IMRT计划与VMAT计划的MU分别为619.60±117.18和492.70±51.56(t=3.18,P=0.01)。VMAT计划的MU较FF-IMRT计划减少了20.48%。结论胰腺癌患者选择VMAT计划,可以在不降低计划水平上的剂量分布的前提下,大大减少MU,缩短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放射治疗 固定野调强放疗 容积调强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