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固定调查断面概述
1
作者 冷疏影 张宇 +2 位作者 张亮 石洪华 庄志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1-598,共8页
基于科考船的海洋调查是获取海洋变化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式,是孕育海洋科学原创成果的基础。2009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实施情况表明,研究项目所需的海上调查“船时”和观测数据得以共享,但不同年份之间同一海域的站位设... 基于科考船的海洋调查是获取海洋变化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式,是孕育海洋科学原创成果的基础。2009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实施情况表明,研究项目所需的海上调查“船时”和观测数据得以共享,但不同年份之间同一海域的站位设置及其观测方案变化较大,缺乏相对固定的调查断面研究。为进一步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成效,加强海洋过程的长期变化规律研究,自2020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规划设置了34条固定调查断面,其中10余条固定断面调查要求已在随后的年度申请指南中发布。基于顶层设计思想提出的固定调查断面遵循了“突出重点、承前启后;科学引领、绩效为本;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的设置原则。其中,近海固定断面以生物多样性丰富、生产力水平较高、陆海相互作用强烈、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干扰、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的海域为重点,聚焦近海生态系统健康与服务功能维持、陆海相互作用的资源环境效应等关键科学问题;深远海固定断面则以对全球变化响应敏感、与我国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关联紧密、海洋防灾减灾需求强烈的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海域为重点,聚焦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极端海洋环境与生命过程等关键科学问题。文章详细介绍了规划设置的34条固定断面的海域分布及其设置的科学思路,其中,我国近海26条(渤黄海5条、长江口3条、东海4条、台湾海峡5条、珠江口1条、北部湾4条、南海4条)、深远海8条(西太平洋6条、东印度洋2条)。应用实践表明,固定断面海上科考既着眼于长期海洋过程与变化规律研究的数据积累,又能兼顾普惠型航次的搭载项目需求,值得继续推动和优化完善。为加强我国海洋基础研究定位观测能力建设,文章还提出应尽快建立固定断面调查技术规范,加强固定断面航次成果的综合集成和应用,有效实施部门之间观测数据共享,以及推动构建以科学问题为导向、国际大科学计划为载体、我国科学家主导的国际合作共享航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学 共享航次计划 固定调查断面 海洋科学考察 中国近海 深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镇扬河段世业洲汊道冲淤现状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孟红明 赵定平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2期86-87,139,共3页
通过对长江镇扬河段世业洲汊道固定断面连续3 a的水下地形测量,综合固定断面面积、0 m等深线、最大深度、平均深度和分流数据分析得出:世业洲右汊道仍处于主导地位,汊道上游各指标数据变化不明显,汊道下游则有变宽加深趋势,并略有淤积;... 通过对长江镇扬河段世业洲汊道固定断面连续3 a的水下地形测量,综合固定断面面积、0 m等深线、最大深度、平均深度和分流数据分析得出:世业洲右汊道仍处于主导地位,汊道上游各指标数据变化不明显,汊道下游则有变宽加深趋势,并略有淤积;世业洲左汊道仍处于次航道地位,各项指标表明左汊道宽度基本稳定,但汊道水深有加深趋势,尤其是汊道下游变化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扬河段 世业洲汊道 固定断面 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委科技创新与推广系列报道 科技创新助推河口水文加快发展
3
作者 徐丛亮 翟戌亮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6-166,共1页
作为黄河最下游的一个水文勘测、实验研究单位,黄河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简称河口局)主要担负着黄河下游滨州至河口长140km河道的淤积断面测验,北起沾化县洼拉沟、南至寿光县小清河口14000km^2的黄河三角洲近海海域固定断面测量,滨... 作为黄河最下游的一个水文勘测、实验研究单位,黄河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简称河口局)主要担负着黄河下游滨州至河口长140km河道的淤积断面测验,北起沾化县洼拉沟、南至寿光县小清河口14000km^2的黄河三角洲近海海域固定断面测量,滨海区水下地形测验以及一号坝、西河口两水位站的水情观测等任务,具有国家乙级测绘资质和国家甲级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勘测 黄河口 科技创新 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固定断面测量 助推 黄河下游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