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固定效应空间滞后模型的报价策略及联合交易模式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敏 陈媛 +2 位作者 左方林 于子暄 王惠琳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3-170,共8页
在微电网内进行点对点能源交易时,由于地理位置接近,用户间的信息交换密切,这会对用户的交易意愿和报价产生影响并最终影响交易出清。提出采用固定效应空间滞后模型研究代理商间交易意愿的空间交互效应,分析代理商交易意愿的空间溢出对... 在微电网内进行点对点能源交易时,由于地理位置接近,用户间的信息交换密切,这会对用户的交易意愿和报价产生影响并最终影响交易出清。提出采用固定效应空间滞后模型研究代理商间交易意愿的空间交互效应,分析代理商交易意愿的空间溢出对周围代理商的影响,并通过市场均衡价格报价修正的双向拍卖机制有效论证考虑代理商交易意愿空间交互效应的报价策略对出清价格的影响。针对分布式发电的不确定性对实际电力交割阶段造成的问题,提出基于可靠性报价的联合交易模式,购电代理商以购电成本最小化进行自主交易。算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联合交易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效应空间滞后模型 空间交互效应 交易意愿 不确定性 可靠性报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建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空间溢出非对称与非线性影响——基于半参数门限空间滞后模型
2
作者 叶阿忠 田小梅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8-68,共11页
为应对经济效率不高、社会福利分配不均、生态环境退化三大发展问题,国家提出重点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化建设等应适度超前发展。本文基于2012~2024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半参数门限空间滞后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基建对包容性绿... 为应对经济效率不高、社会福利分配不均、生态环境退化三大发展问题,国家提出重点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化建设等应适度超前发展。本文基于2012~2024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半参数门限空间滞后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基建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空间溢出非对称影响和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数字基建能够显著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数字基建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促进作用呈现“边际效应”递增-“边际效应”阻滞-“边际效应”递减的“U形”非线性特征,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数字基建对包容性绿色增长存在空间溢出非对称影响,数字基建发达地区获取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大于欠发达地区;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基建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偏导图呈“U形”非线性特征,对中部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偏导图呈“W形”非线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建 包容性绿色增长 半参数门限空间滞后模型 空间溢出非对称 非线性 边际效应 经济增长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线性固定效应空间滞后面板模型的估计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许永洪 陈剑伟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9-109,共11页
本文构建了一类部分线性固定效应空间滞后面板模型,在此模型中,综合考虑了固定效应、参数自变量和非参数自变量的影响。基于截面拟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对模型的参数部分和非参数部分进行了估计,并在个体数n和时期数T都很大的情况下,推导估... 本文构建了一类部分线性固定效应空间滞后面板模型,在此模型中,综合考虑了固定效应、参数自变量和非参数自变量的影响。基于截面拟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对模型的参数部分和非参数部分进行了估计,并在个体数n和时期数T都很大的情况下,推导估计量的大样本表现。研究结果表明,在大样本条件下,估计量具有一致性,参数估计量满足渐近正态分布并且收敛速度为(nT)^(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效应 部分线性 空间滞后面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效应空间滞后单指数面板模型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建宝 孙林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5-101,共7页
本文构建了随机效应空间滞后单指数面板模型的截面极大似然估计方法,从理论证明和数值模拟两方面分别考察了其估计量的大样本性质和小样本表现。研究结果表明:在大样本条件下,估计量均具有一致性,并且参数估计量具有渐近正态性;在小样... 本文构建了随机效应空间滞后单指数面板模型的截面极大似然估计方法,从理论证明和数值模拟两方面分别考察了其估计量的大样本性质和小样本表现。研究结果表明:在大样本条件下,估计量均具有一致性,并且参数估计量具有渐近正态性;在小样本条件下,各估计量依然具有良好的表现,其精度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而提高。空间权重矩阵结构的复杂性对空间相关系数的估计量影响较大,但对其他估计量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效应 空间滞后单指数面板模型 截面极大似然估计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效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叶阿忠 田小梅 +1 位作者 李田田 张源野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2,共12页
文章立足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RITIC法、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考察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水平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效应。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稳健通达,不存在... 文章立足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RITIC法、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考察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水平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效应。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稳健通达,不存在等级森严的网络结构,但关联紧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无锡、苏州、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要素集聚能力强,处于网络中心位置;网络密度的提高和网络效率的降低有利于整体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而个体网络中心度的提高对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影响效应存在明显的城市群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空间关联网络结构 长江经济带 社会网络分析 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动态面板模型的时间滞后效应检验
6
作者 孙荣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2-29,共8页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由于考虑了经济变量间的空间相关性,其优势日益凸显,已成为计量经济学的热点研究领域。将空间相关性与动态模式同时扩展到面板模型中的空间动态面板模型,不仅考虑了经济变量之间的空间相关性,还考虑了时间上的滞后性,...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由于考虑了经济变量间的空间相关性,其优势日益凸显,已成为计量经济学的热点研究领域。将空间相关性与动态模式同时扩展到面板模型中的空间动态面板模型,不仅考虑了经济变量之间的空间相关性,还考虑了时间上的滞后性,是空间面板模型的发展,增强了模型的解释力。考虑一种带固定个体效应、因变量的时间滞后项、因变量与随机误差项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的空间动态面板回归模型,提出了在个体数n和时间数T都很大,且T相对地大于n的条件下空间动态面板模型中时间滞后效应存在性的LM和LR检验方法,其检验方法包括联合检验、一维及二维的边际和条件检验;推导出这些检验在零假设下的极限分布;其极限分布均服从卡方分布。通过模拟试验研究检验统计量的小样本性质,结果显示其具有优良的统计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动态面板模型 时间滞后效应 LM检验 LR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固定效应空间随机前沿模型的贝叶斯估计 被引量:6
7
作者 蒋青嬗 韩兆洲 吴栩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5-115,共11页
忽略个体效应和空间效应会严重干扰效率测算,其中忽略个体效应使得技术无效率项发生偏移,忽略空间相关性导致估计量有偏且不一致。本文基于真实固定效应随机前沿模型(引入了个体效应),引入因变量和双边误差项的空间滞后项,构建了适用性... 忽略个体效应和空间效应会严重干扰效率测算,其中忽略个体效应使得技术无效率项发生偏移,忽略空间相关性导致估计量有偏且不一致。本文基于真实固定效应随机前沿模型(引入了个体效应),引入因变量和双边误差项的空间滞后项,构建了适用性更佳的真实固定效应空间随机前沿模型。对模型进行组内变化以消除额外参数,使用贝叶斯方法(需推导未知参数的后验分布并执行MCMC抽样)估计参数和技术效率。该方法真正克服了额外参数问题,比同类方法直观、简便。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参数、个体截距项及技术无效率项的估计精度均较高,且增加样本容量,估计精度变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固定效应随机前沿模型 个体效应 空间效应 贝叶斯估计 后验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效应变系数空间自回归面板数据模型的空间效应检验
8
作者 翟树芬 苏宇楠 魏传华 《应用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47-955,共9页
本文研究固定效应变系数空间自回归面板数据模型的空间效应检验问题,利用基于局部线性方法的profile似然估计技术,构造了广义似然比检验统计量,并提出利用一类基于残差的bootstrap方法求取检验p值,最后数值模拟表明所提方法在有限样本... 本文研究固定效应变系数空间自回归面板数据模型的空间效应检验问题,利用基于局部线性方法的profile似然估计技术,构造了广义似然比检验统计量,并提出利用一类基于残差的bootstrap方法求取检验p值,最后数值模拟表明所提方法在有限样本下有较好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系数模型 空间自回归模型 固定效应 Profile极大似然估计 广义似然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滞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的估计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3
9
作者 方丽婷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24,共5页
将空间滞后项引入面板平滑转换模型,构建了空间滞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通过综合应用拟极大似然法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构造了该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并通过蒙特卡洛数值模拟探讨了参数估计方法的小样本性质;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提出的估计方... 将空间滞后项引入面板平滑转换模型,构建了空间滞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通过综合应用拟极大似然法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构造了该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并通过蒙特卡洛数值模拟探讨了参数估计方法的小样本性质;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提出的估计方法在小样本条件下表现良好,参数估计值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而收敛到参数的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滞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 固定效应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 拟极大似然估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对中国地区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应分析——基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吴泓翰 徐玖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92,共9页
提升碳排放效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发展绿色金融有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生态化,对地区碳排放效率产生积极影响。基于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测度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和碳排放效率,利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 提升碳排放效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发展绿色金融有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生态化,对地区碳排放效率产生积极影响。基于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测度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和碳排放效率,利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绿色金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碳排放效率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主要表现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绿色金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和回程效应。并从因地施策、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碳排放效率 动态空间面板模型 滞后效应 回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半参数门槛空间滞后模型 被引量:7
11
作者 叶阿忠 徐曼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4-46,共13页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了人口老龄化、数字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空间溢出效应和异质性情况,并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半参数模...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了人口老龄化、数字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空间溢出效应和异质性情况,并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半参数模型、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和半参数门槛空间滞后模型等方法,逐步考虑人口老龄化的非线性特征、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特征和数字经济的门限特征,对数字经济、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经济空间位置邻近省(区、市)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情况产生正向影响;(2)数字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人口老龄化超过门槛值后数字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效果更佳;(3)将人口老龄化设为非参数项后发现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非线性特征。在人口老龄化较高时,老龄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在老龄化较低时,老龄化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并通过偏导图发现二者边际影响呈现一种“N”型曲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参数门槛空间滞后模型 空间效应 门槛效应 人口老龄化 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分权视角下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异与发展对策研究
12
作者 邓楚瑶 王福友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89,共7页
中央与地方政府分权给予了地方政府更多的经济自主权,通过影响地方政府行为、物质资本供给、人力资本供给、技术水平进步及公共产品服务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本文基于地方分权视角,利用我国2000-2020年30个省市的面... 中央与地方政府分权给予了地方政府更多的经济自主权,通过影响地方政府行为、物质资本供给、人力资本供给、技术水平进步及公共产品服务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本文基于地方分权视角,利用我国2000-2020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30个省市的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地方分权程度、技术水平、城镇化水平提升能够产生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够促进本地经济增长,同时能够带动周围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水平则在促进本地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对周围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抑制效应,但抑制效应并不明显;人力资本水平能够促进本地经济增长,对周围地区经济增长也会产生溢出效应,但溢出效应并不明显。本文研究结果对提升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分权 区域经济增长 固定效应 空间计量模型偏微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设定问题分析 被引量:42
13
作者 季民河 武占云 姜磊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1年第6期3-9,共7页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将空间计量经济学和面板数据方法相结合,不仅同时考虑时空特征,而且将空间效应纳入研究体系,成为当前计量经济学的热点研究领域,但其模型设定、参数估计及模型检验也更为复杂,实证研究中往往出现模型设定偏误等问题。因...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将空间计量经济学和面板数据方法相结合,不仅同时考虑时空特征,而且将空间效应纳入研究体系,成为当前计量经济学的热点研究领域,但其模型设定、参数估计及模型检验也更为复杂,实证研究中往往出现模型设定偏误等问题。因此,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前沿理论,重点探讨模型设定中的常见问题,包括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的选择、随机效应与固定效应的选择以及模型拟合优度的选择与比较,为模型的应用和新模型的扩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空间滞后 空间误差 随机效应 固定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地区县域粮食单产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玉 唐秀美 +1 位作者 潘瑜春 唐林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99-307,共9页
该研究运用马尔科夫链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方法探讨了1980-2010年黄淮海地区347个县域粮食单产的溢出效应;并借助空间滞后模型揭示1995和2010年粮食单产分异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粮食生产布局优化和粮食生产提升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 该研究运用马尔科夫链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方法探讨了1980-2010年黄淮海地区347个县域粮食单产的溢出效应;并借助空间滞后模型揭示1995和2010年粮食单产分异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粮食生产布局优化和粮食生产提升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35 a间黄淮海地区县域粮食单产转移总体呈现渐进、平滑的特征,大规模跨越的几率较低。2)似然比统计量分析表明,在1980-1995年和1995-2010年2个时段,区域背景对县域粮食单产类型转移格局的影响显著,且在1995-2010年更显著。中低产或中高产类型县域的粮食单产类型以平稳转移为主,而高产和低产类型县域在区域背景的作用下逐渐向中产类型转变。3)在空间格局演进方面,平原地带上移概率增加,而市辖区和沿海一带下移趋势明显,江苏、河南和山东3省的县域粮食单产类型趋于稳定。4)空间滞后模型计算结果表明,1995年,上一期粮食单产、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效灌溉面积比率、产业结构对粮食单产的正向促进作用显著,分别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2010年,上一期粮食单产、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种植结构分别通过1%、1%、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而且上一期粮食单产和农民人均纯收均对粮食单产的正面推动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模型 优化 单产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马尔科夫链 空间滞后模型 黄淮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郭晓黎 李红昌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0-133,共4页
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发现2000—2014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群趋势以及正向空间自相关。利用2000年、2007年和2014年31个省份的数据,实证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资本、劳动... 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发现2000—2014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群趋势以及正向空间自相关。利用2000年、2007年和2014年31个省份的数据,实证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资本、劳动力仍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要素,人力资本、政府支出、贸易开放度和交通基础设施发挥积极的协同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仍占绝对优势,而传统研究未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则将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区域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效应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空间滞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增长差异及要素空间效应研究——基于DEA非线性估计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胜 司登奎 吴卫星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3年第9期18-22,共5页
研究经济增长差异和要素空间效应对蓝色经济区的协调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采用空间计量、随机森林和空间滞后模型,分析蓝色经济区内各市经济增长及要素的空间效应,结合区域矩阵和经济矩阵对蓝色经济区发展的相关性和协调性进行分... 研究经济增长差异和要素空间效应对蓝色经济区的协调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采用空间计量、随机森林和空间滞后模型,分析蓝色经济区内各市经济增长及要素的空间效应,结合区域矩阵和经济矩阵对蓝色经济区发展的相关性和协调性进行分析,实证结果发现:物质资本增长是蓝色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素,且经济增长具有较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经济增长的源泉中,物质资本积累与效率改善控制经济增长的方向,导致区域经济增长趋同,而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使得经济增长趋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色经济 空间效应 空间滞后模型 经济空间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效应 被引量:39
17
作者 周兵 李艺 张弓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16,共14页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基于2018—2020年28个省份(未包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上海、天津、北京)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出乡村振兴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使用双重固定...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基于2018—2020年28个省份(未包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上海、天津、北京)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出乡村振兴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使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数字乡村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打破了传统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约束,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可能呈现出空间溢出效应,因此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效应。乡村振兴综合指标测算结果说明,乡村振兴水平在样本期内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但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均衡,存在较为明显的异质性。基准回归结果说明,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提高乡村振兴水平,特别是能够显著提高产业兴旺程度,在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机制检验结果说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中未起到中介作用,主要是由于规模效应与虹吸效应相互抵减所致;数字普惠金融的中介作用也不显著,可能是由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学习、接受的过程,短期并不能明显助力乡村振兴。个体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公路通达强度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因为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水平不高,还不能形成空间上的外溢。异质性分析结果说明,数字乡村建设显著促进了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而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及东北地区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这主要是西部地区具有较大的数字经济发展潜力。为进一步优化乡村数字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应加大对数字新基建的投入力度,实施差别化和动态化的数字乡村建设战略,推动区域数字化协调建设,增强数字化建设对农业全产业链的支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 固定效应 空间杜宾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集聚对区域生态效率溢出效应的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郑耀群 葛星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1-146,共6页
金融业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对绿色和环保产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源头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生态效率。通过建立金融集聚和生态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超效率DEA、Moran’s I等,对金融集聚和生态效率进行时空差异分析... 金融业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对绿色和环保产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源头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生态效率。通过建立金融集聚和生态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超效率DEA、Moran’s I等,对金融集聚和生态效率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验证金融集聚对生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和生态效率呈现出区域差异性,表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特点;区域差异源于局部集聚性和集聚阴影效应;银行业对中部地区生态效率溢出效应明显,证券业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生态效率的溢出效应明显,保险业对生态效率溢出效应不明显,金融密度对西部地区生态效率溢出效应明显。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生态效率 溢出效应 空间滞后模型 空间误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结构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基于中国内地省域的空间计量模型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锋 秦豫徽 李紧想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2-32,共11页
研究如何适当降低居民储蓄率、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2009-2013年我国内地省域数据,综合运用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我国居民储蓄率的空间效应,在此基础上分析人口因素(包括抚养比、性... 研究如何适当降低居民储蓄率、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2009-2013年我国内地省域数据,综合运用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我国居民储蓄率的空间效应,在此基础上分析人口因素(包括抚养比、性别比、户规模、城镇人口所占比重等)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居民储蓄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总体上以"高-高"和"低-低"集聚模式为主,且东部地区的居民储蓄率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第二,男女性别比对居民储蓄率有显著影响,男性居民比女性居民更倾向于多消费、少储蓄;第三,家庭规模小型化有助于降低居民储蓄率、促进居民消费率的提高;第四,非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越高,居民储蓄率越低,但与过去相比,这一特征在统计上并不显著。为此,在制定消费政策时,需要考虑居民储蓄率的空间集聚效应,注重区域间政策的差异化和区域内政策的协同效应;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向女性倾斜的消费政策,以此带动居民整体消费水平的提升;对不同规模的家庭实施差异化的消费政策,鼓励规模较大的家庭更大程度地降低储蓄率;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医疗保障,促进居民储蓄更多地转化为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储蓄率 人口结构 空间效应 空间滞后模型 空间误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贸区发展、空间溢出效应与苏南产业区位分异 被引量:11
20
作者 田国杰 郭占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3-112,共10页
上海自贸区发展及其经验复制推广对周边区域影响深刻。运用时间固定效应SAR模型,对江浙沪皖42个样本区域面板数据分时段实证回归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引入空间偏离份额模型对苏南产业空间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海自贸区设立... 上海自贸区发展及其经验复制推广对周边区域影响深刻。运用时间固定效应SAR模型,对江浙沪皖42个样本区域面板数据分时段实证回归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引入空间偏离份额模型对苏南产业空间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海自贸区设立之后,江浙沪皖空间内邻近区域对本地经济发展平均带动作用极大提高,消费与投资等需求拉动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提升;在此条件下,苏南产业聚集变迁形成南京、南通、苏州为代表的不同区域分布板块。未来应继续吸收上海自贸区升级与长三角一体化的间接效应;借助智库研究推进苏州与南京自贸片区建设,形成区域发展直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莫兰指数 偏离份额空间模型 时间固定SAR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