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供应链金融对企业运营绩效的影响研究:机理与实证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勇民 李沁琳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F0003,共13页
本文从企业专业化分工和全要素生产率两个视角,通过选取2014~2022中国资金密集型行业上市企业的样本数据,对供应链金融能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的运营绩效进行了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能够显著提升企业自身的运... 本文从企业专业化分工和全要素生产率两个视角,通过选取2014~2022中国资金密集型行业上市企业的样本数据,对供应链金融能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的运营绩效进行了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能够显著提升企业自身的运营绩效,并且,促进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供应链金融助力企业运营绩效提升的两个重要途径。本文不仅从供应链金融的视角为企业运营绩效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解释,也揭示了供应链金融助力企业运营绩效提升的机制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企业运营绩效 企业专业化分工 全要素生产率 资金密集型行业 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替换变量法 缩短样本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企业金融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华 郭思媛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5-64,共10页
实体企业的发展是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开展金融活动,其经济后果广受关注。以2008—2019年中国A股市场实体企业为样本,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分析企业金融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影响路径。研... 实体企业的发展是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开展金融活动,其经济后果广受关注。以2008—2019年中国A股市场实体企业为样本,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分析企业金融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现阶段金融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抑制作用,企业金融化程度的加深会提高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程度,会表现出“套利”而非“反哺”。通过机制检验发现,商业信用与经营业绩在金融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企业的金融化选择行为会降低商业信用与经营业绩,从而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分别证明了“金融化程度—商业信用—全要素生产率”与“金融化程度—经营业绩—全要素生产率”两条作用路径的有效性。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生态环境以及融资约束程度具有调节作用,金融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作用在金融生态环境较差以及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更显著。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促进资源更多投入实体经济、净化金融生态环境、改善企业资源配置结构等措施,优化实体企业的金融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企业 金融化 全要素生产率 脱实向虚 套利 反哺 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商贸流通业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基于2001-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27
3
作者 孙文娟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8-20,共3页
本文选取2001-2015年我国除西藏之外各省份相关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从分渠道、分时段和分区域视角,实证分析我国商贸流通业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均能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但主要... 本文选取2001-2015年我国除西藏之外各省份相关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从分渠道、分时段和分区域视角,实证分析我国商贸流通业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均能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但主要依靠刺激消费而非增加收入渠道的方式实现;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存在时期和地区差异。从不同时期看,"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依靠刺激消费渠道的方式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分区域看,东部地区通过刺激消费渠道的方式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效果明显弱于中、西部地区。为此,从激活农村商贸物流、加强商贸物流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进而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 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倾销的跨国实证分析——基于宏观经济因素对反倾销立案影响的理解 被引量:6
4
作者 赵晓霞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6-62,共7页
基于15个国家1995-2004年反倾销的统计数据,通过模型分析以及实证研究,表明宏观经济因素对反倾销立案存在显著影响。依据GDP增长率、失业率、汇率及经常项目差额等相关数据,指出这些变量与反倾销立案数量显著相关,强调失业率的影响... 基于15个国家1995-2004年反倾销的统计数据,通过模型分析以及实证研究,表明宏观经济因素对反倾销立案存在显著影响。依据GDP增长率、失业率、汇率及经常项目差额等相关数据,指出这些变量与反倾销立案数量显著相关,强调失业率的影响比GDP增长率更加显著。在发展中国家中,汇率对反倾销立案数量影响的显著性较低,而经常项目差额对反倾销立案数量影响的显著性较高。文章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给政府制定反倾销政策提供了相关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因素 反倾销 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负二相式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面板数据的公路交通事故实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湘海 刘潭秋 《运筹与管理》 CSCD 2006年第5期112-115,共4页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对交通事故死亡率与迅猛增长的交通需求和相对滞后的公路及相关的基础设施之间的矛盾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很好地印证了我国交通安全的现实状况。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计量经济学 交通安全事故 面板数据 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矿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齐丽军 陈亮 陈有方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6-111,共6页
以采矿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2014—2016年沪深两市采矿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采矿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企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监督水平与企业... 以采矿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2014—2016年沪深两市采矿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采矿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企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监督水平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的因素有:企业盈利能力、企业负债程度、股权集中度。最后,给出提高采矿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业上市公司 环境信息披露:面板数据 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部地区物流业竞争力影响要素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唐建荣 汪肖肖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2-127,共6页
综合考虑要素投入与物流业竞争力水平之间的关系,根据2007~2013年我国东部11省市物流数据,构建物流业竞争力固定效应回归计量模型,分析要素投入包括科技人员、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对物流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运用逐步回归对其显著因... 综合考虑要素投入与物流业竞争力水平之间的关系,根据2007~2013年我国东部11省市物流数据,构建物流业竞争力固定效应回归计量模型,分析要素投入包括科技人员、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对物流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运用逐步回归对其显著因素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与物流业竞争力呈现正相关,科技人员和第三产业发展对物流业竞争力的提升呈现负相关。因此东部地区在积极投资物流基础设施的同时亟需走以创新型人力资本为主体,以产业结构优化为方向的自主创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投入 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产学合作创新绩效空间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朱婧祎 李北伟 季忠洋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19,共10页
本文基于发明专利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选取全国30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对区域产学合作创新绩效的空间演化特征进行客观描述,然后采用固定效应负二项回归模型,从环境特征、主体特征、主体关系特征三方面分析区域产学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因... 本文基于发明专利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选取全国30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对区域产学合作创新绩效的空间演化特征进行客观描述,然后采用固定效应负二项回归模型,从环境特征、主体特征、主体关系特征三方面分析区域产学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区域产学合作创新绩效呈稳定的上升趋势,但是区域之间发展非均衡性没有显著改善;地区技术市场发展水平、高校创新能力、企业所有权性质、企业创新能力、高校-企业合作程度均显著影响区域产学合作创新绩效,而地方政府科技财政支持、高校研究方向的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产学合作创新绩效 空间演化 固定效应负二项回归模型 协同创新 专利检索 政府扶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支出真的提升了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吗? 被引量:6
9
作者 高嘉诚 刘钥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41-251,共11页
基于2011—2019年我国不含港澳台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使用规模报酬可变的全局非径向非期望产出SBM-DEA模型,测度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分析我国整体以及各地区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时空演变趋势... 基于2011—2019年我国不含港澳台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使用规模报酬可变的全局非径向非期望产出SBM-DEA模型,测度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分析我国整体以及各地区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时空演变趋势,并针对投入与产出进行投影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检验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对我国整体以及各地区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我国医疗资源配置效率表现为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尽管各地区之间效率值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但均表现为“U”型发展趋势;第二,我国各地区医疗资源均存在投入过度、期望产出不足以及非期望产出超标的现象,特别是中部地区最为严重;第三,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对我国整体以及中部与西部地区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产生了严重的抑制效应,尤其是西部地区,但对东部地区不存在显著影响。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在减少医疗卫生财政支出规模的同时,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使医疗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资源配置效率 全局非期望产出SBM-DEA模型 医疗卫生财政支出 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