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亲水性离子液体[EMIM]BF_4对固定化β-葡萄糖醛酸苷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曹红 孙倩 +2 位作者 李春 李开雄 李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73-1879,共7页
以壳聚糖为固定化载体,采用吸附交联法制备固定化β-葡萄糖醛酸苷酶;以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EMIM]BF4)/缓冲溶液均相体系为介质,研究了亲水性离子液体[EMIM]BF4对固定化酶生物催化甘草酸(GL)合成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GAMG)... 以壳聚糖为固定化载体,采用吸附交联法制备固定化β-葡萄糖醛酸苷酶;以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EMIM]BF4)/缓冲溶液均相体系为介质,研究了亲水性离子液体[EMIM]BF4对固定化酶生物催化甘草酸(GL)合成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GAMG)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均相体系中[EMIM]BF4的体积分数为16%,pH为5.4,反应温度为50℃及摇床转速为200 r/min时,酶活力达到最高,并且明显优于纯缓冲溶液体系中的最高酶活.重复利用性实验结果表明,与纯缓冲液介质体系相比,固定化酶在含亲水性离子液体[EMIM]BF4的均相介质中表现出较好的操作稳定性.表观动力学参数和活化能数据表明,亲水性离子液体[EMIM]BF4在催化体系中能够增强酶和底物GL的亲和力,有效稳定酶-底物的过渡态,并降低反应活化能,而使固定化β-葡萄糖醛酸苷酶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性离子液体 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 固定化β-葡萄糖醛酸苷酶 催化活性 甘草 葡萄糖基甘草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IM]PF_6/缓冲液两相体系中固定化β-葡萄糖醛酸苷酶催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曹红 孙倩 +3 位作者 段海燕 叶海 陈思羽 刘桂艳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2-736,共5页
利用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缓冲液两相体系为介质,固定化β-葡萄糖醛酸苷酶催化甘草酸(GL)合成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GAMG),以期改善酶催化效能.实验表明,当反应条件固定化酶为0.25g,两相体系中[BMIM]PF6的体积分数为... 利用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缓冲液两相体系为介质,固定化β-葡萄糖醛酸苷酶催化甘草酸(GL)合成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GAMG),以期改善酶催化效能.实验表明,当反应条件固定化酶为0.25g,两相体系中[BMIM]PF6的体积分数为35%,pH为5.0,反应温度为40℃时,酶活力最高达1 000U,远大于纯缓冲液单相体系中的最高酶活力450U.离子液体重复利用实验表明,[BMIM]PF6回收率高于85%,在含有重复回收的[BMIM]PF6介质中,固定化酶相对活力大于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BMIM]PF6 固定化β-葡萄糖醛酸苷酶 催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壳素固定化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倩 李开雄 +3 位作者 李春 段海燕 叶海 曹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67-269,共3页
以甲壳素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β-葡萄糖醛酸苷酶,对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固定化条件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酶固定的最佳条件:戊二醛浓度0.7%,交联时间4h,吸附时间为9h,反应温度40℃,此时酶活力回收率可达67.32%。
关键词 β-葡萄糖 甲壳素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葡萄糖醛酸酶的诱导表达与固定化
4
作者 易永真 夏菠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79-85,共7页
【目的】为了探明一种将甘草酸(Glycyrrhizin,GL)作为前体物质的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β-GUS)的最佳原核诱导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探明了诱导温度、诱导时间以及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 【目的】为了探明一种将甘草酸(Glycyrrhizin,GL)作为前体物质的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β-GUS)的最佳原核诱导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探明了诱导温度、诱导时间以及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浓度对酶表达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最优原核表达条件为:诱导温度16℃,诱导时间24 h,IPTG浓度为0.5 mmol/L。同时为了探寻其工业化道路,使用该酶终产物: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 Monoglucuronide,GAMG)的产量作为固定化工艺判断标准,调整固定化工艺中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液的比例、固定化的温度、交联剂作用时间以及固定化酶的反应时长等参数,最后测量固定化酶的循环使用性能。结果表明,获得β-葡萄糖醛酸酶最优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液比为8∶1,固定化温度控制在25℃,交联时间为30 min,反应时间为30 min,并且该条件下酶具有至少7次的循环使用性能。【结论】该研究不仅确定了该葡萄糖醛酸酶的诱导表达条件,并优化了固定化工艺以提升该酶的在GAMG生产中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 异源表达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5
作者 张春子 马小燕 +2 位作者 阿布里孜·阿不都热合曼 庞土霞 马晓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24-232,共9页
酪氨酸酶是黑色素生成的主限速酶,抑制酪氨酸酶活力是减少黑色素生成,从而达到美白作用的有效途径之一。该研究以蘑菇酪氨酸酶为靶点,采用酶抑制动力学分析、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荧光光谱分析、圆二色光谱分析、结合分子对接... 酪氨酸酶是黑色素生成的主限速酶,抑制酪氨酸酶活力是减少黑色素生成,从而达到美白作用的有效途径之一。该研究以蘑菇酪氨酸酶为靶点,采用酶抑制动力学分析、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荧光光谱分析、圆二色光谱分析、结合分子对接模拟分析,全面研究了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yanidin-3-O-glucoside,C3G)和矢车菊素(cyanidin,Cy)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机理。结果表明,C3G(IC 50=124.8μmol/L)和Cy(IC 50=278.1μmol/L)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强于阳性对照曲酸(IC 50=536.4μmol/L)。C3G和Cy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都是可逆的,C3G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为竞争性抑制,Cy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为混合性抑制。紫外、红外和圆二色光谱结果均显示,C3G和Cy与酪氨酸酶结合导致酪氨酸酶的构象发生改变,进而抑制酶的活力。荧光猝灭结果显示,C3G和Cy与酪氨酸酶结合改变Tyr和Trp残基的微环境,从而产生静态猝灭。同步荧光结果显示,C3G和Cy与酪氨酸酶结合使Tyr和Trp残基的微环境极性增强,疏水能力降低。三维荧光光谱结果显示,C3G和Cy都可以使得酪氨酸酶的光谱特征峰强度减弱。多光谱分析结果表明,C3G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强于Cy。分子对接模拟结果显示,C3G与酪氨酸酶的氨基酸残基HIS178、ASN174、GLN41、GLN44之间形成6个氢键,与氨基酸残基GLU173、LYS180产生π-π相互作用,Cy与酪氨酸酶结合时与氨基酸残基ASN174、GLU173、GLN41、GLN44之间形成了4个氢键,与氨基酸残基GLU173之间产生π-π相互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进一步表明,与Cy相比,C3G与酪氨酸酶活力腔中的残基紧密结合,对酪氨酸酶具有更高的亲和力。进一步补充了酶促动力学和光谱学实验的结论。该研究为C3G和Cy这类多酚类化合物在酪氨酸酶抑制剂领域的进一步研发提供了参考,为开发天然高效酪氨酸抑制剂用于化妆品美白添加剂提供了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 矢车菊素-3-O-葡萄糖 矢车菊素 光谱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苷的制备及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糖脂代谢的影响
6
作者 欧沛思 古洺赫 +1 位作者 林爱华 刘奕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6-935,共10页
目的建立黄柏碱(PHE)代谢产物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苷(M1)的制备方法,探讨M1调节胰岛素抵抗(IR)-HepG2细胞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肠微粒体体外孵育法结合高效液相、质谱、核磁共振(NMR)等技术完成对M1的制备、提取... 目的建立黄柏碱(PHE)代谢产物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苷(M1)的制备方法,探讨M1调节胰岛素抵抗(IR)-HepG2细胞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肠微粒体体外孵育法结合高效液相、质谱、核磁共振(NMR)等技术完成对M1的制备、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以二甲双胍为阳性对照,考察M1低(25μmol·L^(-1))、中(50μmol·L^(-1))、高(100μmol·L^(-1))剂量给药IR-HepG2细胞24 h对其葡萄糖消耗量、糖吸收、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影响。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探讨M1与IRS1/PI3K/AKT通路各关键因子胰岛素表面受体(INSR)、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PI3K、AKT2的结合能力。采用q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M1对IRS1/PI3K/AKT通路各关键因子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经NMR确认分离纯化所得产物为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苷(纯度为95%)。与模型组相比,M1在各给药浓度均可显著提高IR-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P<0.01,P<0.001)及糖吸收水平(P<0.001),且作用比PHE更强(P<0.001);在中、高给药浓度可显著降低细胞TG及TC含量(P<0.001),其中在TG水平上其改善作用优于PHE(P<0.01);在各浓度均明显降低LDL-C含量(P<0.001),提高HDL-C含量(P<0.01,P<0.00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M1与通路关键因子INSR、IRS1、PI3K、AKT2具有良好结合活性。与模型组相比,M1给药组不同程度提高INSR、IRS1、PI3K、AKT2、GLUT2 mRNA的表达,并且下调p-IRS1/IRS1蛋白表达(P<0.001),上调PI3K、p-AKT/AKT、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P<0.05,P<0.001)。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制备高纯度M1,M1通过调控IRS1/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糖脂代谢紊乱,从而缓解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柏碱-11-O-β-D-葡萄糖 制备方法 IR-HepG2细胞 糖脂代谢 IRS1/PI3K/AKT信号通路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β-葡萄糖醛酸酶反应器的制备及其在4-甲基亚硝胺基-1-(3-吡啶)-1-丁醇的O-糖苷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婷 姚二民 +5 位作者 邓楠 边阳阳 刘萍萍 张柯 陈千思 李斌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5-252,共8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丙烯酰胺作为单体,制备了基于有机-硅胶杂化整体柱的β-葡萄糖醛酸酶反应器。优化了硅酸甲酯和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的物质的量的比、丙烯酰胺和聚乙二醇的用量,以及水浴温度等制备条件,获得了孔隙均匀、...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丙烯酰胺作为单体,制备了基于有机-硅胶杂化整体柱的β-葡萄糖醛酸酶反应器。优化了硅酸甲酯和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的物质的量的比、丙烯酰胺和聚乙二醇的用量,以及水浴温度等制备条件,获得了孔隙均匀、通透性良好、机械强度高的有机-硅胶杂化整体柱。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表征杂化整体柱。进一步将β-葡萄糖醛酸酶共价键合在整体柱上,以4-甲基亚硝胺基-1-(3-吡啶)-1-丁醇(NNAL)的O-糖苷化合物(NNAL-O-Gluc)为底物研究酶反应器的水解效果,实验结果证明酶反应器在室温条件下的水解效率大大提高,实现了NNAL-O-Gluc高效水解与分析,解决了目前NNAL-O-Gluc分析中前处理水解效率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胶杂化整体柱 6-葡萄糖 固定化反应器 4-甲基亚硝胺基-1-(3-吡啶)-1-丁醇的0-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真菌β-D-葡萄糖醛酸苷酶固定化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闫宜江 肖依文 +4 位作者 汪涯 吴文婷 常军 何巧璇 朱笃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9-54,共6页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对内生真菌Chaetomium globosum S108的高选择性β-D-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固定化及部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β-D-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1.5%、戊二醛1.5%、添加酶量3 500 U、Ca...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对内生真菌Chaetomium globosum S108的高选择性β-D-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固定化及部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β-D-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1.5%、戊二醛1.5%、添加酶量3 500 U、Ca Cl2浓度2%,交联时间30 min。β-D-葡萄糖醛酸苷酶固定化后,其最适温度提高5℃,最佳pH值由6.0~6.8拓展为5.2~7.6,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明显改善;米氏常数(Km)明显增大,而最大反应初速度(Vmax)明显减小。固定化酶重复操作15次,其相对酶活仍保持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 β-D-葡萄糖 甘草 固定化 内生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海藻酸钠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瑾 李默馨 +2 位作者 李红玲 王腾宇 于殿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4-167,共4页
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包埋材料,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研究了固定化条件与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的关系。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的固定化方法,即:壳聚糖(脱乙酰度=85%)浓度为1.5%、海藻酸钠浓度为2%、戊二醛浓度为1... 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包埋材料,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研究了固定化条件与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的关系。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的固定化方法,即:壳聚糖(脱乙酰度=85%)浓度为1.5%、海藻酸钠浓度为2%、戊二醛浓度为1.0%、钙离子浓度为0.7mol/L、pH为5,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达到83.8%。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为5,该固定化酶重复使用5次后,其活力仍能保持70%。由于β-葡萄糖苷酶比较昂贵,采用固定化技术将其固定在载体上反复使用,可以达到简化工艺、降低成本的目的,作用于大豆异黄酮的水解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海藻 β-葡萄糖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潘利华 罗建平 +2 位作者 查学强 王贵娟 李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331-1335,共5页
在活性炭、明胶等8种固定化载体筛选的基础上研究了以海藻酸钠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条件,并对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及其在催化制备大豆异黄酮活性苷元染料木素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β-葡萄糖苷酶在0.20%戊二醛溶液... 在活性炭、明胶等8种固定化载体筛选的基础上研究了以海藻酸钠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条件,并对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及其在催化制备大豆异黄酮活性苷元染料木素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β-葡萄糖苷酶在0.20%戊二醛溶液中交联2 h后再与20 g/L海藻酸钠混合,然后逐滴加到4 g/LCaCl2溶液中,固化1 h后过滤、洗涤得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固定化酶的酶活回收率为83.67%。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热稳定性、pH值稳定性以及与底物的亲和力都有所提高,最适pH值基本不变。该固定化酶重复使用6次后其活力仍保持90.94%,染料木苷转化率达6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 海藻 固定化 染料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脑内IMM-H004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的影响
11
作者 张伟琳 张梓倩 +2 位作者 孙韬 李燕 盛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89-499,共11页
目的 探究脑缺血再灌注(CIR)损伤对大鼠和人脑中IMM-H004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的影响。方法 (1)分别将人脑胶质细胞(HEB)和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分为细胞对照组和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组(氧糖剥夺1 h后再灌注)。MTT法测定细胞... 目的 探究脑缺血再灌注(CIR)损伤对大鼠和人脑中IMM-H004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的影响。方法 (1)分别将人脑胶质细胞(HEB)和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分为细胞对照组和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组(氧糖剥夺1 h后再灌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及其调控因子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mRNA水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IMM-H004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生成IMM-H004G及IMM-H004G水解代谢生成IMM-H004的含量。(2)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IR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大鼠不予处理,CIR模型组大鼠通过四血管结扎法手术构建急性CIR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除不进行四血管闭塞外,其余手术操作与CIR模型组保持一致。LC-MS/MS测定大鼠脑组织中UGT和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侧脑室注射IMM-H004后6、15、30、45和60 min取不同脑区(小脑、脑干、下丘脑、海马、中脑、纹状体、皮质)制匀浆,并通过LC-MS/MS测定IMM-H004和IMM-H004G含量。结果 (1) OGD/R损伤使HEB和SH-SY5Y细胞存活率分别降至细胞对照组的72.30%和53.56%。OGD/R损伤显著降低HEB细胞中UGT1A1、UGT1A7、UGT1A8 mRNA表达,IMM-H004G的生成量降至细胞对照组的50.05%~68.95%,但未影响其水解代谢。SH-SY5Y细胞中未检测到IMM-H004G的生成和水解。(2)与细胞对照组相比,CIR模型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中UGT和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未见显著性差异;IMM-H004及IMM-H004G在CIR模型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各脑区中含量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OGD/R损伤降低HEB细胞中UGT介导的IMM-H004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但CIR损伤未显著影响IMM-H004的脑内代谢,提示脑组织中可能具有代偿机制以维持药物稳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尿二磷葡萄糖转移 β葡萄糖 神经胶质细胞 IMM-H004 IMM-H004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二步法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制备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亚南 张卫明 +1 位作者 钱骅 赵伯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53-257,共5页
以二步法制备的ACA微胶囊为载体,对β-葡萄糖苷酶进行固定化,以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酶比活力和酶的稳定性为考查指标,对影响二步法制备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各因素及其性质进行了探讨。ACA微胶囊二步法固定β-葡萄糖苷酶的优化条件是... 以二步法制备的ACA微胶囊为载体,对β-葡萄糖苷酶进行固定化,以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酶比活力和酶的稳定性为考查指标,对影响二步法制备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各因素及其性质进行了探讨。ACA微胶囊二步法固定β-葡萄糖苷酶的优化条件是:3.5%海藻酸钠溶解0.15g酶,逐滴滴入到2%的CaCl2溶液中引发25min,所形成微球先在0.4%壳聚糖(0.5%(v/v)醋酸溶解)溶液中进行成膜反应,再在0.2%海藻酸钠进行覆膜反应,然后用1%戊二醛交联4h(4℃)。用上述最适条件制备固定化酶,总酶活的回收率为68.3%。4℃下贮藏,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力在一个月内保持稳定,重复使用3次后其活力仍保持在原来的80%以上。固定化酶反应的最适温度是60℃,最适pH是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 ACA微胶囊 二步法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钙固定化α-转移葡萄糖苷酶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毕金峰 李春红 陈天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4-6,10,共4页
本文采用海藻酸钙包埋法,进行固定化α-转移葡萄糖苷酶最佳条件研究,并探讨了固定化α-转移葡萄糖苷酶的酶学性质。固定化酶的最适pH值为4.0,最适作用温度为60℃,固定化酶的酶活较高。
关键词 海藻 固定化 Α-转移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柱粘土载体的制备、表征及固定β-D-葡萄糖醛酸苷酶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党艳艳 李春 +1 位作者 张根林 冯世江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357-359,共3页
为提高甘草及膨润土的附加值及酶的固定化寻找新载体提供一种新方法,采用新疆夏子街膨润土作基质粘土,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制备层柱粘土,采用吸附法固定化β-D-葡萄糖醛酸苷酶,并对该固... 为提高甘草及膨润土的附加值及酶的固定化寻找新载体提供一种新方法,采用新疆夏子街膨润土作基质粘土,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制备层柱粘土,采用吸附法固定化β-D-葡萄糖醛酸苷酶,并对该固定化酶载体进行表征和酶活测定。结果表明:层柱粘土的孔径分布在2-50nm,属于中孔吸附剂;XRD分析大量的硅溶胶进入粘土层间,其d001值为0.982nm;FT-IR分析显示酶与层柱粘土未结合的羟基发生了氢键缔合而被固定,最高固定化酶活可达1460U/g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层柱粘土 固定化 β-D-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黄素-3,3’-双没食子酸酯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曹宇凡 黄伟 +1 位作者 陈取明 蔡为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04-111,共8页
利用酶抑制动力学、多光谱、分子对接分析了茶黄素-3,3’-双没食子酸酯(theaflavin-3,3’-digallate,TFDG)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机制,结果表明抑制是可逆的,并呈现竞争型和非竞争型混合抑制;TFDG与α-葡萄糖苷酶形成复合物猝灭其固有荧... 利用酶抑制动力学、多光谱、分子对接分析了茶黄素-3,3’-双没食子酸酯(theaflavin-3,3’-digallate,TFDG)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机制,结果表明抑制是可逆的,并呈现竞争型和非竞争型混合抑制;TFDG与α-葡萄糖苷酶形成复合物猝灭其固有荧光;热力学参数表明结合是自发吸热、熵增的,且疏水相互作用是主要驱动力;结合增强了酪氨酸残基附近的疏水性和色氨酸残基周围的极性,降低了α-螺旋、β-折叠和β-转折的含量。分子对接显示TFDG结合在酶活性位点附近,并与附近氨基酸残基Phe450、Trp406之间存在两种疏水相互作用,且与Asp203、Phe450、Gln603形成3个氢键。本研究揭示了TFDG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分子机理,为治疗糖尿病提供一种可行的候选功能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黄素-3 3′-双没食子 Α-葡萄糖 抑制机制 多光谱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固定化α-葡萄糖苷酶的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岳振峰 彭志英 +2 位作者 徐建祥 赵谋明 张志旭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0-24,共5页
以粉末状壳聚糖为载体 ,采用吸附 交联的方法将α 葡萄糖苷酶固定化。在最适固定化条件下 ,室温吸附 6h ,然后与 3 5%的戊二醛在 4 5℃交联 6h ,可得到固定化酶的活力为1430 0U ,酶活力回收率为 59 6 %。通过实验发现 ,与游离酶相比 ,... 以粉末状壳聚糖为载体 ,采用吸附 交联的方法将α 葡萄糖苷酶固定化。在最适固定化条件下 ,室温吸附 6h ,然后与 3 5%的戊二醛在 4 5℃交联 6h ,可得到固定化酶的活力为1430 0U ,酶活力回收率为 59 6 %。通过实验发现 ,与游离酶相比 ,固定化酶的最适 pH向酸性方向移动 0 5pH单位 ,为 pH 4 5;最适作用温度达到 70℃ ,比游离α 葡萄糖苷酶提高 5℃ ;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及贮存稳定性均有较大提高 ;在 6 0℃操作半衰期为 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葡萄糖 壳聚糖 固定化 低聚异麦芽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共固定化 被引量:12
17
作者 苏二正 夏涛 +2 位作者 宛晓春 张正竹 黄继轸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4,共5页
比较了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两种载体及不同固定化方法对单宁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共固定化效果,结果表明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交联-包埋-交联固定化方法的效果最佳。对共固定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可使单宁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活力回收率分别达... 比较了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两种载体及不同固定化方法对单宁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共固定化效果,结果表明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交联-包埋-交联固定化方法的效果最佳。对共固定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可使单宁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活力回收率分别达67.3%和4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 β-葡萄糖 海藻 壳聚糖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固定化单宁酶和β-葡萄糖苷酶对茶饮料增香和除混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苏二正 夏涛 +2 位作者 张正竹 黄继轸 胡颍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5-129,共5页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交联-包埋-交联的方法共固定化了单宁酶和β-葡萄糖苷酶,2种酶的活力回收率分别为67·3%和46·0%。将共固定化酶应用于茶饮料的除混和增香,结果表明,经共固定化酶处理后,绿茶、红茶、乌龙茶3类茶的香精油...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交联-包埋-交联的方法共固定化了单宁酶和β-葡萄糖苷酶,2种酶的活力回收率分别为67·3%和46·0%。将共固定化酶应用于茶饮料的除混和增香,结果表明,经共固定化酶处理后,绿茶、红茶、乌龙茶3类茶的香精油总量均有所增加,其中以绿茶的香精油总量增加最多,增长率达20·69%,乌龙茶和红茶分别为10·30%,6·79%;3类茶的非酯型儿茶素含量增加,增幅依次为绿茶(52·17%)>红茶(12·94%)>乌龙茶(8·83%),而酯型儿茶素的含量下降,降幅依次为绿茶(20·0%)>乌龙茶(16·68%)>红茶(5·04%);实验中还研究了用共固定化酶处理绿茶饮料的抗沉淀效果,未经共固定化酶处理的绿茶饮料低温时的浊度比经共固定化酶处理的要高,贮藏3个月,经共固定化酶处理的绿茶的澄清度一直很高,而未经共固定化酶处理的绿茶在60d后有少许沉淀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 固定化 单宁 增香 酯型儿茶素 绿茶饮料 处理 乌龙茶 海藻 沉淀效果 香精油 红茶 回收率 应用 增长率 澄清度 交联 含量 混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葡萄糖苷酶的蚕丝素蛋白膜固定化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正竹 李英波 +1 位作者 苏二正 李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共4页
以黑曲霉发酵产生的 β 葡萄糖苷酶为酶源 ,用蚕丝素蛋白为载体 ,研究了 β 葡萄糖苷酶的固定化及固定化后酶的性质。结果表明 ,采用共价法把 β 葡萄糖苷酶固定在丝素蛋白膜上 ,固定后的 β 葡萄糖苷酶膜性质稳定 ,活力回收率为 5 6 3... 以黑曲霉发酵产生的 β 葡萄糖苷酶为酶源 ,用蚕丝素蛋白为载体 ,研究了 β 葡萄糖苷酶的固定化及固定化后酶的性质。结果表明 ,采用共价法把 β 葡萄糖苷酶固定在丝素蛋白膜上 ,固定后的 β 葡萄糖苷酶膜性质稳定 ,活力回收率为 5 6 3 %,固定化后酶的最适 pH值没有明显改变 ,但最适反应温度由固定化前的 5 0℃升高到固定化后 70℃ ,酶的酸碱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均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 蚕丝素蛋白膜 固定化 性质 共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紫青霉β-葡萄糖醛酸苷酶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被引量:12
20
作者 宋占科 王小艳 +1 位作者 陈国强 李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101-3106,共6页
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m Li-3)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定向转化甘草酸生成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根据β-葡萄糖醛酸苷酶氨基酸序列的同源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PCR扩增克隆得到β-葡萄糖醛酸苷酶编码基因pgus(GenBank登录号:EU... 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m Li-3)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定向转化甘草酸生成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根据β-葡萄糖醛酸苷酶氨基酸序列的同源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PCR扩增克隆得到β-葡萄糖醛酸苷酶编码基因pgus(GenBank登录号:EU095019),该基因全长1815bp,编码604个氨基酸,理论单亚基分子量为67.77×103,含有4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pgus,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高效表达pgus基因的重组菌。经IPTG诱导表达、Ni2+-NTA亲和层析柱纯化的重组酶PGUS-E,纯度达到95%以上,得率为25.6mg·L-1,SDS-PAGE分析检测分子量约为70×103,比酶活达到6368U·m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β-葡萄糖 克隆 产紫青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