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kV配电网串联补偿电容内部故障的诊断方法 被引量:9
1
作者 陈璞 任勇 +3 位作者 陈可 江道灼 陈峰 毕仁明 《机电工程》 CAS 2015年第7期987-990,999,共5页
针对配网固定串联补偿电容内部故障问题,先简单分析了固定串联电容器(D-FSC)在辐射状配电线路中改善电压特性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了串补装置结构图以及对配网固定串联电容器中电容器内部结构及系统接线进行了数学建模。在补偿电容器出现... 针对配网固定串联补偿电容内部故障问题,先简单分析了固定串联电容器(D-FSC)在辐射状配电线路中改善电压特性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了串补装置结构图以及对配网固定串联电容器中电容器内部结构及系统接线进行了数学建模。在补偿电容器出现内部故障时,给出一种内部故障诊断的判据,同时提出在系统谐波影响下判据的改进方法,并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和实验对新型判据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判据能有效地对谐波影响下的系统进行故障诊断,效果优于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网固定串联电容器 系统谐波 数学建模 新型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配网电压质量的固定串补技术研究 被引量:56
2
作者 卓谷颖 江道灼 +2 位作者 梁一桥 连霄壤 梁晨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1-67,共7页
为了改善国内配网电压质量,提出一个配网固定串补技术的新研究方向。简单分析固定串联电容器在辐射状配电线路中改善电压特性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串补装置结构图。阐述配网固定串联电容器的"自适应"电压调节和实时响应的特点,... 为了改善国内配网电压质量,提出一个配网固定串补技术的新研究方向。简单分析固定串联电容器在辐射状配电线路中改善电压特性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串补装置结构图。阐述配网固定串联电容器的"自适应"电压调节和实时响应的特点,及其改善沿线电压分布和减小电压跌落的作用,并由算例分析证明其有效性。介绍配网固定串联电容器位置与容量的确定方法。提出针对配网串补的过压保护方案,以及预防铁磁谐振和感应电机自激的措施。介绍串补装置的控制器功能。经电力市场调研反馈信息可得:配网串补装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网固定串联电容器 辐射型配电线路 电压质量 过压保护 谐振 控制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串联补偿装置抑制次同步谐振的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高本锋 肖湘宁 +2 位作者 赵成勇 郭春林 赵洋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2-147,共6页
分析了由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与固定串联电容器(FSC)组成的混合串联补偿装置(HSC)的原理,研究了HSC安装位置和补偿容量配比对发电机电气阻尼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采用主动阻尼控制时,HSC自身能够缓解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次同... 分析了由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与固定串联电容器(FSC)组成的混合串联补偿装置(HSC)的原理,研究了HSC安装位置和补偿容量配比对发电机电气阻尼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采用主动阻尼控制时,HSC自身能够缓解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次同步谐振(SSR)问题。提出了SSSC主动阻尼SSR的控制机理,即通过对SSSC的电压参考值(电抗参考值)进行次同步频率调制,控制其输出电压的幅值和相位使其在系统中产生大小和相位适当的模态互补频率电流,进而在发电机中产生对应模态的阻尼扭矩,实现主动阻尼SSR的目的。设计了主动阻尼控制器,提出了其参数整定方法。复转矩系数法和时域仿真法结果表明,采用主动阻尼控制后,HSC能够有效地抑制S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串联补偿装置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 固定串联电容器 次同步谐振 主动阻尼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