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速化社会的治理方案:从固化模式到灵活行动 被引量:6
1
作者 周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25,共9页
在工业社会的历史阶段,面向低度复杂性和低度不确定性的社会现实条件,社会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共同建构了官僚制组织及其科层结构,并将其作为把“行动中的政府”组织起来的结构化方案。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社会运行和社会变化的加速... 在工业社会的历史阶段,面向低度复杂性和低度不确定性的社会现实条件,社会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共同建构了官僚制组织及其科层结构,并将其作为把“行动中的政府”组织起来的结构化方案。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社会运行和社会变化的加速化、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急剧增长,使整个社会呈现出高速流动性、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总体特征。如果说官僚制组织及其科层结构通过对固化治理行动模式的积极建构能够适应于低速流动性、低度复杂性、低度不确定性现实条件下的社会治理,那么,它们却无法很好地适应加速化社会的新特征和新现实。加速化社会正在解构固化治理模式,并呼唤一种更具灵活性和弹性的治理行动方案的生成与积极建构。这一治理方案将基于多元行动者的创造性思维,以“行动者网络”为结构基础,采用更具流动性特征的合作治理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化社会 固化治理模式 灵活性 流动性 合作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型风景区游览模式固化的路径依赖及制度创新——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亚娟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84,共5页
以漓江为例,分析了河流型风景区游览模式的形成和固化过程。研究指出1979-1999年国家以入境游、观光游为导向的旅游政策是漓江大船一站式一日观光游游览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制度因素、市场因素、经济因素、权力因素、生态保护因素、游... 以漓江为例,分析了河流型风景区游览模式的形成和固化过程。研究指出1979-1999年国家以入境游、观光游为导向的旅游政策是漓江大船一站式一日观光游游览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制度因素、市场因素、经济因素、权力因素、生态保护因素、游客因素等六大因素形成的正负反馈机制不断加强游览模式的固化效果和路径依赖,最终导致了漓江游览模式陷入锁定状态。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变,原有的模式陷入次优状态,尤其不利于民生发展目标的实现,因而引起了对原有模式进行改变的制度需求。地方政府通过改变其原有的职能,引进新的由社区参与旅游决策和利益分享的制度,是打破锁定状态,促进漓江旅游和沿江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览模式固化 路径依赖 反馈模型 漓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特力多功能高强度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Mini LED
3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7-257,共1页
关键词 赛特力 多功能高强度发光二极管 固化灯Mini LED 固化模式 超声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承包权退出的法理依据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杜文骄 任大鹏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21,共6页
研究目的: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主体与权利内容的对应关系,寻求农村土地承包权退出的学理依据,探讨建构退出机制的合理性。研究方法:对比不同区域农地承包权模式下的农地利用效率,发现当前制度安排的缺陷,并进行国内外相关制... 研究目的: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主体与权利内容的对应关系,寻求农村土地承包权退出的学理依据,探讨建构退出机制的合理性。研究方法:对比不同区域农地承包权模式下的农地利用效率,发现当前制度安排的缺陷,并进行国内外相关制度比较,分析其借鉴价值;以法律漏洞解释的方法,分析承包权退出的法理。研究结果:当前以户为权利主体的土地承包权制度安排对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不利于解决人地矛盾问题,更存在着学理上的不正当性。研究结论:农村土地承包权应当以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权为基础,非农业经营群体应当退出农地承包经营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法 承包权 固化分配模式 成员权 集体经济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gress in the Binding of Chloride Ions in Cement-based Materials
5
作者 DU Xixian LI Gang +2 位作者 WANG Aiqin CAO Aoli SUN Jianren 《材料导报》 2025年第13期100-113,共14页
Chloride ions(Cl^(-))have been shown to impact the long-lasting nature of reinforced concrete.However,Cl^(-)that are already bound inside the concrete will not lead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concrete’s characterist... Chloride ions(Cl^(-))have been shown to impact the long-lasting nature of reinforced concrete.However,Cl^(-)that are already bound inside the concrete will not lead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concrete’s characteristics.The composition of the cement-based material,including the type of cement and auxiliary materials,greatly influences the ability of the material to bind Cl^(-),and varied components result in varying binding beha-vior of the Cl^(-).Simultaneously,the Cl^(-)binding process in concrete is influenced by both the internal and exterior surroundings,as well as the curing practices.These factors impact the hydration process of the cement and the internal pore structure of the concrete.Currently,mathematical theories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have increasingly been employed as the prevalent methods for examining the binding behaviors of Cl^(-)in concrete.These techniques are extensively utilized for predicting the lifespan and conducting microscopic studie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in Cl^(-)settings.This work proposes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based on a summary of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investigations on Cl^(-)binding.Which will offer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studying the binding of Cl^(-)in cement-based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ment-based material chloride binding auxiliary material environment curing practice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