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硝酸酯增塑GAP黏合剂与N100固化反应动力学的近红外光谱法研究
1
作者 张玉樊 徐胜良 +1 位作者 黄志萍 聂海英 《固体火箭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07,共6页
为监测硝酸酯增塑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多异氰酸酯(N100)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过程,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提出了推进剂固化反应监控方法。采用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MCR-ALS)法,从连续采集的固化过程近红外光谱中提取了固化组分浓... 为监测硝酸酯增塑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多异氰酸酯(N100)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过程,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提出了推进剂固化反应监控方法。采用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MCR-ALS)法,从连续采集的固化过程近红外光谱中提取了固化组分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相似度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并建立了硝酸酯增塑GAP黏合剂与N100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采用连续小波变换结合MCR-ALS分析固化过程近红外光谱,方法相似度大于99%,可以提取固化反应过程中的组分浓度曲线和光谱曲线,为GAP固化反应分析提供了一种快速无损的在线监测方法;GAP黏合剂/N100体系固化反应在反应前中期遵循一级动力学反应,表观活化能为84.46 kJ/mol;反应后期,机理函数变为二维扩散模型,表观活化能为66.09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硝酸酯增塑GAP黏合剂 固化反应动力学 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PE推进剂中叠氮类黏合剂分子固化反应动力学模拟研究
2
作者 赵骁 张鑫 +3 位作者 臧启光 杨二刚 周少魁 吴芳 《固体火箭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2,共8页
叠氮类黏合剂分子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模型是了解相应硝酸酯增塑聚醚(NEPE)推进剂交联网络形成机理的重要途径。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及过渡态理论(TST)方法,研究了缩水甘油叠氮聚醚(GAP)、3,3-双叠氮甲基氧杂环丁烷-四氢呋喃共聚醚(PBT)... 叠氮类黏合剂分子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模型是了解相应硝酸酯增塑聚醚(NEPE)推进剂交联网络形成机理的重要途径。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及过渡态理论(TST)方法,研究了缩水甘油叠氮聚醚(GAP)、3,3-双叠氮甲基氧杂环丁烷-四氢呋喃共聚醚(PBT)及三羟甲基丙烷(TMP)、硝化甘油(NG)、奥克托今(HMX)的分子结构、电子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分别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体系中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PBT的极性及稳定性均高于GAP,作为氢键供体的羟基与叠氮拥有更强的电负性。基于不同体系反应活化能垒ΔG和反应速率常数k的计算结果,TDI体系中黏合剂分子的固化反应速度(2.68×10^(-34)cm^(3)·mol^(-1)·s^(-1))显著高于HDI固化体系(3.50×10^(-35)cm^(3)·mol^(-1)·s^(-1))。同时,TMP与不同叠氮类黏合剂分子均能形成较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并能够显著提高固化反应速率。此外,TDI体系中强氢键对固化反应的促进作用在高温下仍表现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 叠氮黏合剂 固化反应动力学 密度泛函理论 分子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羟基液体含氟黏结剂/异氰酸酯的固化反应动力学
3
作者 何仁浩 王鹏 +4 位作者 宋浩 王帅 肖运钦 白晓朋 杜黎小松 《固体火箭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1,共9页
为研究三种端羟基液体含氟黏结体系P1(HTFB1/TMXDI)、P2(HTFB2/DI-1)与P3(HTFB1/TMXDI/DEP)的固化反应动力学,以旋转黏度法得到三种体系黏度随时间变化关系;采用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与外推法,得到等温条件下的固化反应温度;综合Kissin... 为研究三种端羟基液体含氟黏结体系P1(HTFB1/TMXDI)、P2(HTFB2/DI-1)与P3(HTFB1/TMXDI/DEP)的固化反应动力学,以旋转黏度法得到三种体系黏度随时间变化关系;采用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与外推法,得到等温条件下的固化反应温度;综合Kissinger、Ozawa和Crane动力学分析方法,构建了n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采用等转化率法和Malek法,构建了自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阿伦尼乌斯(Arrhenius)方程计算了P1、P2、P3体系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结果表明,黏度增长速率为P1>P3>P2;自催化模型比n级模型更适合解释P1、P2、P3体系的固化反应历程,与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黏结体系对比,在相同温度下反应速率常数k对比关系为:P1、P3体系明显高于其他体系,且P1略高于增塑后的P3体系,P2体系高于HTPB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羟基液态含氟黏结体系 固化反应动力学 黏度法 DSC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IR法研究环氧树脂固化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25
4
作者 刘静 赵敏 +2 位作者 张荣珍 刘广田 巴信武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用傅里叶红外光谱 (FTIR)法研究了双酚S环氧树脂和四溴双酚A环氧树脂分别与二胺基二苯砜在恒温条件下的固化反应动力学 ,得出了各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固化反应动力学 FTIR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基乙炔聚合物固化反应动力学和结构表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丁学文 齐会民 +3 位作者 庄元其 王俊 徐柏华 焦扬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1-164,共4页
应用 DSC和 FTIR分析技术 ,研究了芳基乙炔聚合物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和固化反应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 :芳基乙炔聚合物固化过程中主要形成顺式共轭多烯结构。芳基乙炔聚合物的固化反应活化能为 1 0 8.6~ 1 1 9.7k J/mol,单体结构... 应用 DSC和 FTIR分析技术 ,研究了芳基乙炔聚合物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和固化反应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 :芳基乙炔聚合物固化过程中主要形成顺式共轭多烯结构。芳基乙炔聚合物的固化反应活化能为 1 0 8.6~ 1 1 9.7k J/mol,单体结构对聚合物的固化反应速率有明显影响 ,聚 1 ,4-二乙炔基苯 ( p- DEB)的固化反应速率比聚 1 ,3-二乙炔基苯 ( m- DE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基乙炔聚合物 多烯结构 固化反应动力学 端快基聚合物 二乙炔基苯 碳/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联苯结构环氧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固化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9
6
作者 崔继文 王书红 +2 位作者 张瑞仁 那辉 孟令锴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39-943,共5页
采用含联苯结构环氧树脂3,3',5,5'-四甲基联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TMBP)与层间距为2.33 nm的有机蒙脱土(O-MMT)进行插层复合,并选用芳香型固化剂4,4'-二氨基二苯甲烷(DDM),制备了TMBP/DDM/MMT纳米复合材料.采用非等温差示扫... 采用含联苯结构环氧树脂3,3',5,5'-四甲基联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TMBP)与层间距为2.33 nm的有机蒙脱土(O-MMT)进行插层复合,并选用芳香型固化剂4,4'-二氨基二苯甲烷(DDM),制备了TMBP/DDM/MMT纳米复合材料.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该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求得其表观活化能ΔE=51.25 kJ/mol,反应级数为0.88.采用X射线衍射(XRD)研究蒙脱土的质量分数对其在环氧树脂中的插层及剥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在蒙脱土的质量分数较低时才能得到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性能测试数据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冲击强度和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蒙脱土(O-MMT) 4 4'-二氨基二苯甲烷(DDM) 含联苯结构环氧树脂(TMBP) 固化反应动力学 纳米复合材料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型环氧树脂改性氰酸酯共聚物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欧秋仁 嵇培军 +2 位作者 周勇 赵亮 曹辉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10年第5期20-23,共4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酚醛型环氧树脂改性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用Kissin-ger方程计算出树脂的表观活化能,其计算值为60.81kJ/mol,用Crane定理求得反应级数为0.8846。用外推法求得树脂体系的起始固化温度为...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酚醛型环氧树脂改性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用Kissin-ger方程计算出树脂的表观活化能,其计算值为60.81kJ/mol,用Crane定理求得反应级数为0.8846。用外推法求得树脂体系的起始固化温度为120.00℃,峰顶固化温度为176.67℃,终止固化温度为226.67℃。由树脂的DSC和流变分析得到了合理的固化工艺,玻璃纤维织物/改性氰酸酯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 酚醛型环氧树脂 固化反应动力学 流变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固化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4
8
作者 崔继文 王书红 +3 位作者 李晓军 武冬梅 那辉 孟令锴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74-778,共5页
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直接处理钙基蒙脱土(MMT),使其层间距达到2.21 nm.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环氧树脂/粘土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并用K issinger方法求得其表观活化能ΔE=41.03 kJ/mol,根据Crane理论计算得到反应级数为... 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直接处理钙基蒙脱土(MMT),使其层间距达到2.21 nm.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环氧树脂/粘土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并用K issinger方法求得其表观活化能ΔE=41.03 kJ/mol,根据Crane理论计算得到反应级数为0.85,确定了使用4,4′-二氨基二苯醚二苯酮(BADK)作为固化剂的固化反应条件,最后采用非等温DSC法研究了环氧树脂/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热性能.结果表明,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基蒙脱土 环氧树脂 4 4’-二氨基二苯醚二苯酮 X射线衍射 固化反应动力学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切玻纤增强PEKK与BDM/DABPA共混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及断裂韧性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洪峰 曲春艳 +3 位作者 王德志 刘仲良 顾继友 张杨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71-976,共6页
利用二烯丙基双酚A(DABPA)对二苯甲烷型双马来酰亚胺(BDM)树脂进行扩链,采用短切玻纤增强聚醚酮酮(PEKK-GF)对BDM/DABPA树脂进行改性。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PEKK-GF改性BDM/DABPA树脂固化动力学,确定了改性树脂的固化工艺,并... 利用二烯丙基双酚A(DABPA)对二苯甲烷型双马来酰亚胺(BDM)树脂进行扩链,采用短切玻纤增强聚醚酮酮(PEKK-GF)对BDM/DABPA树脂进行改性。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PEKK-GF改性BDM/DABPA树脂固化动力学,确定了改性树脂的固化工艺,并计算出了改性树脂的部分动力学参数。改性树脂的力学性能通过万能拉力机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BDM/DABPA体系中加入10%(质量分数)的PEKK-GF时,改性树脂固化物的冲击强度比原来体系提高了69%,临界应力强度因子(KIC)和临界应变能释放率(GIC)值分别为1.22 MPa·m0.5和295J/m^2,分别提高了21%和59%;拉伸强度从85.21 MPa增加到96.39 MPa,拉伸模量从4.198GPa增加到4.531GPa;弯曲强度从133.0 MPa增加到140.4 MPa,弯曲模量从4.080GPa增加到4.251GPa。采用动态热机械分析法(DMA)对改性树脂体系耐热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BDM/DABPA树脂中加入10%(质量分数)的PEKK-GF时,改性树脂固化物的玻璃化温度提高了16.5℃,达到263.5℃。该改性树脂综合性能优异,在耐高温预浸料基体树脂及胶黏剂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酮酮 双马来酰亚胺 固化反应动力学 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FER/DSX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与热性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秋生 徐蕤 +1 位作者 杨洋 荚智超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2-266,共5页
采用DSC研究了有机硅固化剂1,3-二氨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DSX)与双酚F环氧树脂(BPFER)的固化动力学。BPFER/DSX体系的非等温固化反应曲线和dα/dt-t曲线表明,该反应符合自催化反应模型的基本特征。T-β曲线预测的固化工艺的凝... 采用DSC研究了有机硅固化剂1,3-二氨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DSX)与双酚F环氧树脂(BPFER)的固化动力学。BPFER/DSX体系的非等温固化反应曲线和dα/dt-t曲线表明,该反应符合自催化反应模型的基本特征。T-β曲线预测的固化工艺的凝胶温度、固化温度和后固化温度分别为36、87、138℃。采用E变量法分析得该体系的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为46.70~50.54 kJ/mol,与Starink、Kissinger、Ozawa、Boswell等方程的验证结果基本一致。采用E常量法求得该体系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动力学方程预测值与实验值十分吻合。TG和DTG曲线表明,BPFER/DSX固化物的耐热性优于BPFER/DDM固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固化 固化反应动力学 E变量法 E常量法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烯丙基苯氧基环三磷腈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研究(Ⅰ):固化反应动力学及机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肖啸 魏乐 +3 位作者 刘剑侠 刘晨 吴淑新 杨士山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9-386,共8页
分别以1,3,5-三(2-烯丙基苯氧基)-2,4,6-三苯氧基环三磷腈(TAPPCP)和六(2-烯丙基苯氧基)环三磷腈(HAPPCP)作为耐烧蚀填料,经复配、固化制备出改性UPR包覆层;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能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别研究了TAPPCP、HAPPCP与UP... 分别以1,3,5-三(2-烯丙基苯氧基)-2,4,6-三苯氧基环三磷腈(TAPPCP)和六(2-烯丙基苯氧基)环三磷腈(HAPPCP)作为耐烧蚀填料,经复配、固化制备出改性UPR包覆层;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能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别研究了TAPPCP、HAPPCP与UPR的分散性、固化反应动力学和固化反应机理;通过研究非等温固化反应参数,建立了非等温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TAPPCP、HAPPCP与UPR具有良好的混溶性,可通过自由基共聚反应形成交联结构;TAPPCP、HAPPCP分子结构中的不饱和双键有助于降低与UPR发生共聚反应的活化能,TAPPCP/UPR体系的特征固化温度Tp和Tf随着TAPPCP添加量的提高(0→20phr)分别由88.37℃和109.58℃降至83.58℃和99.42℃,HAPPCP/UPR体系的特征固化温度Tp和Tf随着HAPPCP添加量的提高(0→20phr)分别由88.37℃和109.58℃降至79.28℃和96.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环三磷腈 不饱和聚酯树脂 TAPPCP HAPPCP URP 固化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官能环氧树脂/2,2,-双(3-氨基-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徐永芬 虞鑫海 +1 位作者 赵炯心 傅菊荪 《绝缘材料》 CAS 2007年第4期42-44,共3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N,N,N',N'-四缩水甘油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TGDDM)与新型含氟固化剂2,2,-双(3-氨基-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BAHPFP)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固化反应过程中出现两个明显的放热峰,第一放热...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N,N,N',N'-四缩水甘油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TGDDM)与新型含氟固化剂2,2,-双(3-氨基-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BAHPFP)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固化反应过程中出现两个明显的放热峰,第一放热峰所对应的反应活化能Ea1为65.7kJ/mol,反应级数n1为0.91;第二放热峰所对应的反应活化能Ea2为120.2kJ/mol,反应级数n2为0.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 N’ N’-四缩水甘油基-4 4’-二氨基二苯甲烷 2 2 -双(3-氨基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 固化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PB/TDI粘结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吴兴宇 崔庆忠 徐军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97-1101,共5页
为了解决工程应用中遇到的固化终点问题,采用等温与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法),通过模拟n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并根据Kissinger法、Crane法研究了高聚物粘结炸药(PBX)用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型粘结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HTPB/... 为了解决工程应用中遇到的固化终点问题,采用等温与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法),通过模拟n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并根据Kissinger法、Crane法研究了高聚物粘结炸药(PBX)用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型粘结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HTPB/TDI粘结体系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54.61kJ·mol^(-1),反应级数为0.87,指前因子为192.80s^(-1),固化反应热Hu为482.87J·g^(-1)。该体系的固化反应过程中存在自催化现象。加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T12)催化剂后,粘结体系的固化反应速率增大、反应温度降低。拟合出了固化温度与固化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当固化温度取60℃时,求得固化时间约为3.91天,与实际工程应用中的4~6天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物粘结炸药(PBX) 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 粘结体系 固化反应动力学 差示扫描量热法 催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DDM/3,3’-二氨基-4,4’-二羟基联苯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永芬 虞鑫海 +1 位作者 赵炯心 傅菊荪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60,共4页
研究了N,N,N',N'-四缩水甘油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TGDDM)与含活性基团羟基的固化剂3,3’-二氨基-4,4’-二羟基联苯(DADHBP)的固化反应动力学。通过对固化体系的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利用Ozawa、Kissinger... 研究了N,N,N',N'-四缩水甘油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TGDDM)与含活性基团羟基的固化剂3,3’-二氨基-4,4’-二羟基联苯(DADHBP)的固化反应动力学。通过对固化体系的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利用Ozawa、Kissinger、Crane和Arrhenius方程对此进行了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计算得到了固化体系的动力学参数:反应活化能Ea、反应级数n、频率因子A及峰温时的反应速率常数kp。结果表明,在TGDDM/DADHBP体系的固化反应过程中,DSC曲线出现了两个明显的放热峰,低温放热峰所对应的平均反应活化能(Ea1)为110.19 kJ/mol,反应级数(n1)为0.94;高温放热峰所对应的平均反应活化能(Ea2)为143.89 kJ/mol,反应级数(n2)为0.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 N' N'-四缩水甘油基-4 4'-二氨基二苯甲烷 3 3’-二氨基-4 4’-二羟基联苯 固化反应动力学 差示扫描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化反应动力学在不饱和聚酯树脂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赖家美 陈锋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7-60,共4页
分析了几种适用于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及其参数确定的方法 ,并首次使用模型之一来描述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为基体的预制整体模塑料 (BMC)的固化反应行为 ,DSC实验表明实验情况与理论结果相吻合。因此 ,所选用的模型对BMC是适... 分析了几种适用于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及其参数确定的方法 ,并首次使用模型之一来描述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为基体的预制整体模塑料 (BMC)的固化反应行为 ,DSC实验表明实验情况与理论结果相吻合。因此 ,所选用的模型对BMC是适用的。这为BMC及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为基体的复合材料的固化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聚酯 固化反应动力学 预制整体模塑料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环氧基二氧化硅/环氧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固化反应动力学及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菊香 贾园 +1 位作者 马文建 孙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4-42,共9页
为赋予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更高的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并优化其固化工艺,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以末端含有环氧基的(3-环氧乙基甲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作硅烷偶联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端环氧基的纳米二氧化硅(E-Si... 为赋予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更高的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并优化其固化工艺,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以末端含有环氧基的(3-环氧乙基甲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作硅烷偶联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端环氧基的纳米二氧化硅(E-SiO_(2));以其作为纳米填料,以环氧树脂(EP)作为有机改性体系,共同加入到BMI中进行共聚,以期制备出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型E-SiO_(2)/EP/BMI树脂材料,并详细研究了E-SiO_(2)和EP添加对BMI树脂固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纯BMI树脂而言,当加入质量分数4.0%的E-SiO_(2)、10.0%的EP时,E-SiO_(2)/EP/BMI树脂体系的凝胶时间从19 min缩短至4 min,但表观活化能变化不大;其弯曲强度从125.53 MPa提高到182.14 MPa,提高了32.3%,且在500℃之前具有更为良好的耐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环氧树脂 端环氧基二氧化硅 固化反应动力学 耐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铋催化剂对HTPB固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欧亚鹏 常双君 张百磊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8-572,共5页
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三苯基铋(TPB)与三-(乙氧基苯基)铋(TEPB)对端羟基聚丁二烯-2,4-甲苯二异氰酸酯(HTPB-TDI)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测定不同催化剂体系的固化峰温,采用Kissinger法和Crane法分别计算其动力学参数... 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三苯基铋(TPB)与三-(乙氧基苯基)铋(TEPB)对端羟基聚丁二烯-2,4-甲苯二异氰酸酯(HTPB-TDI)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测定不同催化剂体系的固化峰温,采用Kissinger法和Crane法分别计算其动力学参数,得出了相应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加入催化剂后,HTPB-TDI固化温度降低,固化温差缩短。未加催化剂时固化反应的活化能为51.29kJ·mol-1,加入TPB和TEPB后活化能分别为46.43kJ·mol-1和40.14kJ·mol-1,TPB与TEPB均能降低固化反应的活化能,增大反应速率,从而降低反应温度,缩短固化时间。TEPB能使固化体系在34℃时的反应速率常数达到使用TPB作为催化剂时50℃的值,因此TEPB催化活性更大,可以用作室温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 催化剂 固化反应动力学 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siloxane改性BPFER/mXDA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与热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秋生 姚伟 +1 位作者 杨森森 徐蕤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80-2085,共6页
以1,3-二氨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DSX)和环氧氯丙烷(ECH)为原料,利用相转移催化剂,合成双酚F环氧树脂(BPFER)改性剂N,N,N′,N′-四缩水甘油基-1,3-二氨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TG-siloxane),并用FTIR、13 C NMR谱图对其结... 以1,3-二氨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DSX)和环氧氯丙烷(ECH)为原料,利用相转移催化剂,合成双酚F环氧树脂(BPFER)改性剂N,N,N′,N′-四缩水甘油基-1,3-二氨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TG-siloxane),并用FTIR、13 C NMR谱图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TG-siloxane改性BPFER/mXDA(间苯二甲胺)体系的固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根据DSC曲线和Starink方程,得该体系表观固化活化能为51.52kJ.mol-1。用esták-Berggren模型求得不同升温速率下的表观因子、反应级数。动力学方程表明,升温速率对固化反应影响明显;所得方程用于预估反应进程时,与实测值吻合程度高。TG分析表明,TG-siloxane改性BPFER/mXDA体系固化物的耐热性能优于单纯BPFER/mXDA固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反应动力学 差示扫描量热法 耐热性 双酚F环氧树脂 有机硅改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官能团聚叠氮缩水甘油醚基浇注聚合物粘结炸药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和固化工艺参数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春燕 王晓峰 南海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88-1894,共7页
为设定多官能团聚叠氮缩水甘油醚(ATP)在聚合物粘结炸药(PBX)中应用时的固化工艺参数,开展ATP基PBX固化测试方法和固化工艺实验研究。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流变法进行实验,研究ATP基PBX固化过程中热量和储能模量的变化,获得PBX的... 为设定多官能团聚叠氮缩水甘油醚(ATP)在聚合物粘结炸药(PBX)中应用时的固化工艺参数,开展ATP基PBX固化测试方法和固化工艺实验研究。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流变法进行实验,研究ATP基PBX固化过程中热量和储能模量的变化,获得PBX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和固化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流变法可作为表征ATP基PBX固化反应的测试方法,ATP基PBX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αdt=2.0×1019exp-1.51×105RTα0.42(1-α)1.30,α为固化度,t为时间,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ATP基PBX直接在60℃恒温固化时PBX内部出现大量气孔,采用先30℃后60℃的阶梯固化工艺时PBX内部无气孔;ATP基PBX 30℃的最优固化时间为68 h,60℃的最优固化时间为66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浇注聚合物粘结炸药 多官能团聚叠氮缩水甘油醚 固化时间 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 流变法 固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428双马树脂体系动态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天舒 张宝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8,34,共3页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对5428双马树脂体系的动态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以自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为基础方程建立了动态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并模拟实际固化温度历程,采用测定不同固化阶段样品残余反应热的方法对动态固化反应动力...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对5428双马树脂体系的动态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以自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为基础方程建立了动态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并模拟实际固化温度历程,采用测定不同固化阶段样品残余反应热的方法对动态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动态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能反映体系实际固化反应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固化反应动力学 自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 残余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