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酰胺改性酚醛树脂的固化历程及性能
1
作者 王宇翔 廖翔宇 张春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8,共12页
树脂作为纸基摩擦材料的三大组分之一,其交联固化效果将直接决定摩擦材料的性能。不同固化条件下,树脂表现出固化历程及性能上的差异。为探究聚酰胺改性酚醛树脂的固化历程及机理,文中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探究了升温速率对树脂固化行... 树脂作为纸基摩擦材料的三大组分之一,其交联固化效果将直接决定摩擦材料的性能。不同固化条件下,树脂表现出固化历程及性能上的差异。为探究聚酰胺改性酚醛树脂的固化历程及机理,文中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探究了升温速率对树脂固化行为的影响;通过动态热机械分析分别对浸胶纸的等温、升温固化历程进行了分析,获得了树脂固化历程中刚度及黏度的变化情况;通过测量一阶树脂的红外、近红外光谱得到树脂固化过程中化学基团的变化。结果表明,树脂的固化经历了凝胶化和玻璃化2个阶段,主要发生羟甲基间的缩合反应以及与苯环上活泼氢的取代反应。升温固化时树脂的固化分2个阶段进行;160℃是聚酰胺改性酚醛树脂的最佳恒温固化温度,固化体系的储能模量为1432 MPa,复数黏度为227.6 MPa·s,制得的纸基摩擦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10℃,动态热机械性能稳定,热稳定性及力学强度保持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改性酚醛树脂 固化历程 纸基摩擦材料 动态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异氰酸酯/环氧树脂固化历程与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成忠 王连毅 +1 位作者 付晓琦 黄丽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33,共6页
以异氰酸酯为固化剂固化环氧树脂,通过比较不同固化条件下固化物结构的差异,研究了异氰酸酯与环氧树脂的反应历程;改变异氰酸酯/环氧树脂体系的化学计量比(I/E),采用FTIR/ATR、DSC、DMTA等研究了固化产物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异氰酸... 以异氰酸酯为固化剂固化环氧树脂,通过比较不同固化条件下固化物结构的差异,研究了异氰酸酯与环氧树脂的反应历程;改变异氰酸酯/环氧树脂体系的化学计量比(I/E),采用FTIR/ATR、DSC、DMTA等研究了固化产物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异氰酸酯与环氧树脂的固化历程随着温度的升高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异氰酸酯的三聚反应;第二阶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环氧树脂和异氰酸酯可反应生成嗯唑烷酮结构,通过嗯唑烷酮环扩链得到端畀氰酸酯基低聚物,可继续发生三聚反应;第三阶段为异氰脲酸酯与残余的环氧基团反应生成嗯唑烷酮结构,异氰脲酸酯六元环向噁唑烷酮五元环的转化是一个可逆的过程。不同的I/E比例可得到结构不同的固化物,不同的结构导致固化物性能的差异:当(I/E)=1.8时,综合力学性能良好,异氰酸酯/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层剪强度分别为652.53、33270.63和31.66MPa,优于甲基四氢苯酐/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当I/E=2.0时,固化物T_g达到了305℃,明显优于传统的环氧树脂固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噁唑烷酮 异氰脲酸酯 固化历程 耐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甲醛释放脲醛树脂固化反应历程的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顾继友 朱丽滨 小野拡邦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5年第4期11-16,共6页
在采用13CNMR对3种典型脲醛(UF)树脂化学构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利用扭辫分析法(TB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不同固化体系、不同种类UF树脂固化反应过程中的动态粘弹性和固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脂合成配方不同,其化学结构... 在采用13CNMR对3种典型脲醛(UF)树脂化学构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利用扭辫分析法(TB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不同固化体系、不同种类UF树脂固化反应过程中的动态粘弹性和固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脂合成配方不同,其化学结构明显不同。不添加固化剂时,树脂相对刚性率在升温过程中几乎不增长,当温度达到128℃时其相对刚性率急剧下降,几乎不发生缩聚交联反应,表现出热塑性树脂的特性,在温度超过135℃时才开始固化交联反应。树脂相同而固化体系不同时,UF树脂的固化反应历程不同。相同升温速率下,不加任何改性剂的UF树脂固化起始温度稍低一些,固化反应比较剧烈,放出热量最多。加入三聚氰胺和改性剂M的2种树脂固化反应进行得比较平稳,放出的热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醛树脂 低甲醛释放 固化反应历程 扭辫分析法 差示扫描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温速率对复合材料修补片固化过程热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世林 陈淑仙 +1 位作者 田秋实 梁振宇 《玻璃钢/复合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8-65,共8页
采用有限元法数值模拟了3234/T300B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修补片的热补仪加热固化过程,分析了工程应用范围内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复合材料修补片固化历程中的温度、热应力分布和变化特征,并研究了升温速率对补片在不同时间点的残余热应力值... 采用有限元法数值模拟了3234/T300B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修补片的热补仪加热固化过程,分析了工程应用范围内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复合材料修补片固化历程中的温度、热应力分布和变化特征,并研究了升温速率对补片在不同时间点的残余热应力值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升温阶段热应力主要集中在补片表面中心区域及其与母板接触的区域,降温阶段复合材料修补片内部热应力高于表面热应力;升温速率越快,固化越迅速,在升温阶段修补片内部热应力及峰值热应力越大;在保温和降温阶段,修补片内热应力分布和大小不受升温速率的影响;对于较低升温速率,热应力最大值出现在升温结束时刻;对于较高的升温速率,热应力最大值出现在接近升温末期的时刻。研究结果为合理选择升温速率从而减小升温阶段的内部热应力并控制补片分层等缺陷提供了参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基复合材 修补片 升温速率 热补仪 固化历程 热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